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与创新: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俊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的文化精髓,在传承和发扬书院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人类文明和教育制度的巨大贡献,其成熟的导师制、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润物细无声的非形式教育以及充满人性关怀的全人...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学院的文化精髓,在传承和发扬书院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人类文明和教育制度的巨大贡献,其成熟的导师制、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润物细无声的非形式教育以及充满人性关怀的全人教育理念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对建立我国现代书院制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 书院精神 通识教育 导师制
下载PDF
美国克里夫兰中文书院举行结业典礼
2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04年第6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克里夫兰中文书院 结业典礼 识字比赛 海外华文教育
原文传递
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开幕典礼致词
3
作者 王殿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8,共2页
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于2010年7月6-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本届培训主题:读《论语》,学做人。培训班最初在新亚书院前院长梁秉中教授和清华大学钱逊教授... 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于2010年7月6-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本届培训主题:读《论语》,学做人。培训班最初在新亚书院前院长梁秉中教授和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倡导下发起,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中华美德教育行动总课题组王殿卿教授总负责。迄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已近十年。此项合作,是香港和内地一项极具历史意义的教育合作。师资培训,是"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的一项中心任务。自2002年以来,这项专案活动分别在香港和内地连续举办十六届师资培训班,先后有2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学员遍及北京、山东等9省市,约1000所学校,直接影响的中小学生已达百万。内地学员前往香港,只支付往返交通费,其余费用由新亚书院支付。以新亚校友为主组成的"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委员会"中的各位先生,对此付出了无怨无悔的奉献,尤其是刘尚俭、陈志新等校董、校友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为中华美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举是新亚书院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办院宗旨的体现与弘扬,足以告慰先贤,惠及子孙,彰显新亚精神。"中华美德教育,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教育行动。"本刊特编发了王殿卿教授在第八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开幕典礼上的致词的录音简本,虽然远不足以概括中华美德教育行动近十年来的功绩,而活动双方的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大略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 中华美德教育行动 新亚精神 师资培训班 开幕词
下载PDF
亚洲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创建背后的美国推手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杨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102,127-128,共12页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美文化冷战对抗的核心区域。一方面,香港本地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学生普遍升学困难,许多青年转向内地求学,这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构成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迁往香港,又给美国提...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成为中美文化冷战对抗的核心区域。一方面,香港本地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学生普遍升学困难,许多青年转向内地求学,这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构成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迁往香港,又给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外围组织,亚洲基金会将目标对准了香港的中文高等教育,试图将华人知识分子和学生拉入"自由阵营"。美国的冷战战略和亚洲基金会的活动客观上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建,并对香港中文大学的形制与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基金会 香港中文大学 中文书院 孟氏教育基金会
原文传递
加温哥华李树坤书院中校欢送毕业生
5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04年第6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李树坤书院中文学校 毕业典礼 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 加拿大 海外华文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