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方向与路径探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
作者 丁颖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富含民族团结进步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在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思政育人共同体,应通过中文类课程教学的联动融合、专业课程的有机... 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富含民族团结进步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在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思政育人共同体,应通过中文类课程教学的联动融合、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以及育人主体的多元协同进行打造,以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深入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中文类课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高校中文类院系演讲教育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泽曼 翁妍芬 +1 位作者 庄晓扬 陈梓盼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7期101-104,共4页
目前高校中文类院系演讲教育存在学生演讲能力不足,演讲课程设置不尽完善,师资配置不足,演讲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从宏观方面、学校和学生出发,共同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完善演讲教育体系。
关键词 演讲 教育 中文类院系
下载PDF
大学中文类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笑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大学中文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两翼,应均衡用力协调发展。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的教改实践表明:要实现中文类课程启迪心智,提升人文素养之目的,一要凸显课程本身的特质,充分发挥这类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优势...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大学中文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两翼,应均衡用力协调发展。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的教改实践表明:要实现中文类课程启迪心智,提升人文素养之目的,一要凸显课程本身的特质,充分发挥这类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优势,二是注重实践教学,不断探索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中文类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江苏省中文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乃永 王林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60-63,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采访、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分析近三年来江苏省中文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及就业心态、就业去向及其转变、就业岗位及素质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中文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中文类...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采访、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分析近三年来江苏省中文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及就业心态、就业去向及其转变、就业岗位及素质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中文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中文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提出了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类硕士生 就业状况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策略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爽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9-41,共3页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从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从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其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课程思政要素挖掘、融入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实践育人功能发挥、课程思政载体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深入挖掘教学要素,系统规划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与课堂内容浸润式融合;将课程思政纳入课堂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载体建设,强化课程载体作用从这六个方面促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中文类通识课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中文类 通识课程
下载PDF
开放教育中文类课程“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构想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旭初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89-91,共3页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构想主要是针对中文类课程开放教育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讨论,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互动;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各门课程之...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构想主要是针对中文类课程开放教育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讨论,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互动;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梳理,使课程教学之间也产生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中文类课程 三互动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在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载文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胜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1-83,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方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发表在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进行多视角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其载文的特征,为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辽宁省 高校体育教师 中文类核心期刊 载文量
下载PDF
中文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黎爱斌 王白波 《新余高专学报》 2008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中文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和难点还在于人文思想的创新;中文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等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 中文类专业 创新能力 培养
下载PDF
中文类师范学生求职的专业技能研究
9
作者 鲁茜 袁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34期15-15,共1页
本文重点思考中文类师范学生求职必须具备的主要专业技能:一是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二是到位的分析语文教材能力;三是优秀的中学语文教育实习;四是突出的中文专业和教学教改科研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归宿,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主... 本文重点思考中文类师范学生求职必须具备的主要专业技能:一是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二是到位的分析语文教材能力;三是优秀的中学语文教育实习;四是突出的中文专业和教学教改科研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归宿,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四项能力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类师范学生 求职 专业技能
下载PDF
基于服装设计专业高职中文类课程模块化实践研究
10
作者 崔爽 《纺织报告》 2021年第7期105-106,共2页
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出发,文章探讨和解决了服装工业学科教学体系的不足,指出构建基于课程模块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与中文类课程模块化服装工业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高职服装设计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中文类课程的指导思想、原... 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和现实出发,文章探讨和解决了服装工业学科教学体系的不足,指出构建基于课程模块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与中文类课程模块化服装工业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高职服装设计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中文类课程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与思路,对探索高职服装行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科体系 模块化服装产业教学 中文类课程模块化
下载PDF
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凯 《文教资料》 2013年第6期138-139,共2页
近几年来,社会上中文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而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常常被认为是解决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几年来,社会上中文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而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常常被认为是解决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类本科毕业生 就业市场 就业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我校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12
作者 韩晓莉 章汝先 陈小桃 《热带生物学报》 1999年第4期41-44,35,共5页
分析我校中文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加强我校中文类课程教学的紧迫性,探讨提高我校学生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文类课程 教学 现状 学生中文素质 提高 途径
下载PDF
非中文类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13
作者 谌亮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13-114,共2页
良好的写作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高校根据写作能力提升特点以及培养现状,从增强学生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把写作能力培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写作能力培养相关制度体系、搭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实践平台等四... 良好的写作能力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高校根据写作能力提升特点以及培养现状,从增强学生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把写作能力培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写作能力培养相关制度体系、搭建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完善非中文类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类专业大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机制
下载PDF
农林高校中文类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策略探析——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坤湖 《高教学刊》 2022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文章以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情况为例,发现目前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课程理论性强,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其原因在于未及时对课程内容作... 文章以四川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情况为例,发现目前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完成;课程理论性强,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其原因在于未及时对课程内容作精简和调整;课程内容本身有相当的难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为解决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困境,首先要精简和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是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分类教学;再次是精选现代汉语的案例和语料;从次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后调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中文类专业 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策略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15
作者 罗霞 《精品生活》 2023年第20期0160-0162,共3页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建设和应用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资源库,既是职业教育契合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又是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中文类课程资源库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一主脉、二混合、三... 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建设和应用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资源库,既是职业教育契合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又是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中文类课程资源库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一主脉、二混合、三融通、四进阶”理念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的方案,最后提出了教学资源库运维保障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职中文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中文类课程 教学资源库 建设与应用
下载PDF
论“岗课赛证”在高职高专中文类课程中的实践
16
作者 焦健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4期0262-0264,共3页
文章围绕“中文诵读”“文本讲解”“中文速录”三个方面对“岗课赛证”在高职高专中文类的课程中的实 践做分析。指出如何在中文类课程中引入“岗课赛证”的融通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单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岗课赛证 中文类课程 中文诵读 文本讲解 中文速录
下载PDF
外语院校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思政浸润——兼及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升
17
作者 唐依力 朱建军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外语院校顺应时代的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不可或缺,而通识教育中提升母语素养类的课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此类...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外语院校顺应时代的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时代卓越外语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不可或缺,而通识教育中提升母语素养类的课程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此类课程如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则对于涵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修养、个人语言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外语院校的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是一种高层次的母语教育,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外语人才人文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文教师需要对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做一些有益的改革与实践,引导学生打开浩瀚的母语世界,感受母语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母语感悟力和母语情感,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院校 中文类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思政 人文素养
原文传递
EEPO理念下地方文化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爱群 《河套学院论坛》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EEPO有效教育理念下将地方文化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使课程更为生动活泼。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阅读本校教师对地方文化的研究资料,使地方文化与高等... EEPO有效教育理念下将地方文化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使课程更为生动活泼。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阅读本校教师对地方文化的研究资料,使地方文化与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进行理论融合。在实践环节中则通过资源采风、互动性实践、启发性实践、主创性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地方文化与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进行实践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PO 地方文化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 教学 实践
原文传递
1990-2008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羽毛球运动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郑植友 周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68,共3页
对1990-2008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按照发表时间、科研方法、科研合作、研究领域、引文引用语种、作者地域、作者职称7个方面分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结果:19年来我国羽毛球科研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羽... 对1990-2008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按照发表时间、科研方法、科研合作、研究领域、引文引用语种、作者地域、作者职称7个方面分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结果:19年来我国羽毛球科研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羽毛球科研成果的总量不多、羽毛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科研方法综合运用欠缺、研究者间缺乏合作、研究领域存在空缺和领域间不均衡、引文引用的语种单一且数量少、作者地域和作者职称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羽毛球运动 中文体育核心期刊 科研论文
下载PDF
1998~199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及引文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1,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 1 0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载文量、载文地域分布、载文中课题及获奖论文类型、引文量、引文语种以及引文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 :我国中文体育类期刊的出版周期普遍较长 ;各期刊的作者群存在明显的...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 1 0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载文量、载文地域分布、载文中课题及获奖论文类型、引文量、引文语种以及引文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 :我国中文体育类期刊的出版周期普遍较长 ;各期刊的作者群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名牌期刊”在吸引高质量文章上仍占优势 ;1 0种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量为 5 .2 9篇 ;半衰期为 6年 ,衰减系数为 3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信息 中文体育 核心期刊 载文 引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