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德明 桑隆康 +3 位作者 马大铨 谢才富 张业明 付太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报道了海南岛中新元古代(-1000Ma)花岗质岩类的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硅(SiO2含量为67.78%-75.04%),准铝或弱过铝(A/CNK=0.96-1.08),低Mg^#值(0.24-0.44... 报道了海南岛中新元古代(-1000Ma)花岗质岩类的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硅(SiO2含量为67.78%-75.04%),准铝或弱过铝(A/CNK=0.96-1.08),低Mg^#值(0.24-0.44)及较低Cr(5.82-13.42μg/g)、Ni(2.74-7.23μg/g)含量,强烈亏损Y(2.85-13.70μg/g)和HREE(Yb为0.26-1.22μg/g),以及较高的Sr/Y(23.75-173.38)和La/Yb(32.11-88.12)比值等特点,类似于TTG或低Mg埃达克岩。结合其低的正εNd(t)值特征,可以认为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以石榴子石为主,并可能有少量角闪石,其源岩很可能是古中元古代高钾和低Cr、Ni的斜长角闪岩。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形成于格林威尔造山作用晚期,这一结果支持华南统一大陆形成于-1000Ma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类 TTG和低Mg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格林威尔造山 海南岛
下载PDF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77
2
作者 邢光福 陈荣 +4 位作者 杨祝良 周宇章 李龙明 姜杨 陈志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91,共15页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微弱,研究程度不高,但构造意义重要。对浙闽沿海晚白垩世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测得小雄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斑岩和石牛山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分... 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微弱,研究程度不高,但构造意义重要。对浙闽沿海晚白垩世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测得小雄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斑岩和石牛山破火山中央侵入相正长花岗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87.9±1.2Ma和93.8±1.3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雄组和石牛山组火山岩及其共生侵入岩类均属后造山A型花岗质岩类,它们是在东南沿海巨型白垩纪A型花岗岩带主体形成之后、岩石圈进一步强烈伸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区域中生代最晚期的酸性火山岩浆活动产物,标志着燕山造山过程最终结束于约9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后造山A型质岩 晚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 浙闽沿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