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外国资本家与中日冲突之演变(1931-1932)
1
作者 马建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72,M0011,共17页
20世纪30年代初,外国资本家已成为上海权势结构的组成部分。关于他们在中日冲突中的行为,世间流传着非黑即白的脸谱化认知。回归历史现场,他们的行为具有多歧性,其真实想法是渴望消弭抵货运动,维系特权。抗战不仅是民族国家的博弈,也是... 20世纪30年代初,外国资本家已成为上海权势结构的组成部分。关于他们在中日冲突中的行为,世间流传着非黑即白的脸谱化认知。回归历史现场,他们的行为具有多歧性,其真实想法是渴望消弭抵货运动,维系特权。抗战不仅是民族国家的博弈,也是阶级的相互作用。外国资本家的集体意识,源于其双重社会存在。作为治外法权造就的贵族,他们为特权而欲打压中国群众运动;作为先觉的资产阶级,他们又将现代价值带给民众;而初觉的中国平民,发动抵货,戳中其软肋。恰如马克思所论,他们陷入困局,钱包、王冠不可兼得。民众继续抵货,他们不愿放弃其一,遂诉诸速战速决的武力。此相互作用,即中日冲突有限暴力化、有限损华化的社会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外国资本家 阶级斗争 中日冲突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下载PDF
一二八事变与英国对中日冲突的立场转变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诚 吴金彪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9,共5页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 ,本文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 ;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 ,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 ,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 ;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 根据观念建构利益的基本观点 ,本文梳理了一二八事变中英国对于中日冲突的立场的曲折转变过程 ;分析了在这种转变背后 ,英国内部在如何规范其在华利益上 ,传统殖民主义观念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交织与冲突 ;评估了这种转变在英国的远东均势构想、制日集体安全机制的形成以及中英关系的转型方面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八事变 英国 中日冲突
下载PDF
从日本文化角度浅析当前中日冲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栋 《运城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中日两国为亚太大国,两国关系互为双方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近年来,双方冲突频生,关系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日本文化中有四方面因素对当前的中日冲突应负起责任:一是武士道... 中日两国为亚太大国,两国关系互为双方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近年来,双方冲突频生,关系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日本文化中有四方面因素对当前的中日冲突应负起责任:一是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二是耻感文化与历史;三是义理观与对华贷款;四是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化 中日冲突 耻感文化
下载PDF
2013年国际动荡、中日冲突与中国对策
4
作者 杨斌 张发营 《观察与思考》 2013年第6期9-14,共6页
2012年11月2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的法案条款,与前些时侯美国国务院表态希望避免事态升级并卷入中日争端明显不同,很大原因是美国的军工垄断财团正急切希望制造国际紧张局势并转嫁危机。美、日特殊利益集团收买政... 2012年11月2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的法案条款,与前些时侯美国国务院表态希望避免事态升级并卷入中日争端明显不同,很大原因是美国的军工垄断财团正急切希望制造国际紧张局势并转嫁危机。美、日特殊利益集团收买政客破坏中美、中日关系,严重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和各行各业的切身利益,我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能视而不见而应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各行各业掌握的舆论、经济、贸易、民间交流杠杆,提醒、劝说美国、日本的同行制止右翼政客的反华行动,避免中美、中日关系倒退给双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局势 中日冲突 西方民主模式 巧实力
下载PDF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调停中日冲突的目的辨析
5
作者 张北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8-93,共6页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qu...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此外,也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准备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联苏抗日,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反苏阵线。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从妥协退让转向决心抵抗,蒋介石决定终止德国的调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汪精卫 德国 苏联 中日冲突
下载PDF
对国际联盟调解“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的再认识
6
作者 蒋超群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进行了调解,它既不是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也不是从日本的立场出发,而是从控制国际联盟的英法的立场出发。因此,当时的国际联盟,不过是强国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同时为其他弱国提供反映自己...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进行了调解,它既不是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也不是从日本的立场出发,而是从控制国际联盟的英法的立场出发。因此,当时的国际联盟,不过是强国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同时为其他弱国提供反映自己意见的讲台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 国际联盟 调解 再认识
下载PDF
从历史记忆和相互认知出发:避免中日冲突 被引量:6
7
作者 傅高义 卢昊(译)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中日关系的难题集中在日本所称"尖阁列岛"和中国所称"钓鱼岛"的领土争议上。中日之间发生意外和冲突的危险确实存在。一旦意外情况发生,中日要再次和解,可能要推迟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中日以及世界其他国... 中日关系的难题集中在日本所称"尖阁列岛"和中国所称"钓鱼岛"的领土争议上。中日之间发生意外和冲突的危险确实存在。一旦意外情况发生,中日要再次和解,可能要推迟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中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不利的。要避免中日关系冲突,应该启动改善中日关系的艰难进程,深切希望中日两国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日本应避免采取富有挑衅性的举动,中国则不以武力施压。高级别的领导人会晤和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应当不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中日冲突 钓鱼岛 领土争端 相互认知
原文传递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的不干涉政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真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26-37,共12页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的不干涉政策王真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实行中立主义的不干涉政策,但这种政策也包含了某些非中立性的因素。史学界有人认为,这其中的矛盾"有时甚至发展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①本文试图对这...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的不干涉政策王真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中日冲突实行中立主义的不干涉政策,但这种政策也包含了某些非中立性的因素。史学界有人认为,这其中的矛盾"有时甚至发展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①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以求廓清这一时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后 东铁路 苏联政府 不干涉政策 中日冲突 苏关系 国民政府 民族利己主义 国外交史
原文传递
国际性与主体性:中日冲突和国际联盟调查团的产生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海懿 郭昭昭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74,共17页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将此事诉诸国际社会,希望国际联盟伸张正义,结果是国际联盟决定组建调查团,赴远东调查中日冲突。一般研究将调查团置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叙述框架内,强调调查过程和调查报告书,对调查团的产生过程缺乏整体研究。在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将此事诉诸国际社会,希望国际联盟伸张正义,结果是国际联盟决定组建调查团,赴远东调查中日冲突。一般研究将调查团置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叙述框架内,强调调查过程和调查报告书,对调查团的产生过程缺乏整体研究。在国联调查团产生问题上,中国不仅与日本在国联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论争,而且强烈呼吁英美等国支持组建调查团,各国之间的交锋异常频繁。以国联行政院第65届常会的三个阶段为时间线索,以中日围绕是否派遣调查团的辩论为叙述脉络,系统呈现国联调查团的产生过程,可以凸显中日冲突的"国际性"和国联调查团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联盟 国联调查团 九一八事变 中日冲突
原文传递
安倍晋三钓鱼岛战略让中日冲突步步升级
10
作者 高一统 《金秋》 2014年第9期13-15,共3页
日本战后实现经济繁荣,但其代价是深陷“牢笼”动弹不得。众所刷知,战后的日本被美国套上了枷锁,陷于美国给它编制的“牢笼”,这个枷锁或者“牢笼”就是日本的和平宪法。麦克阿瑟当年主持制定的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须... 日本战后实现经济繁荣,但其代价是深陷“牢笼”动弹不得。众所刷知,战后的日本被美国套上了枷锁,陷于美国给它编制的“牢笼”,这个枷锁或者“牢笼”就是日本的和平宪法。麦克阿瑟当年主持制定的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须“永久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力”。在和平宪法里,日本誓言“水不再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冲突 安倍晋三 钓鱼岛 《和平宪法》 麦克阿瑟 战后 美国
原文传递
钓鱼岛:美国挑动中日冲突的“底牌”
11
《环球财经》 2012年第9期20-23,共4页
继8月15日之后,国内媒体的炮筒纷纷转向日本.钓鱼岛问题再次成为中国新闻的头版头条,而此时刚刚在南海上演的中美冲突则戛然失声。仅仅一天时间,美国就从支持南海周边诸国对抗中国的“带头大哥”转变为隐藏在中目冲突背后的“影子... 继8月15日之后,国内媒体的炮筒纷纷转向日本.钓鱼岛问题再次成为中国新闻的头版头条,而此时刚刚在南海上演的中美冲突则戛然失声。仅仅一天时间,美国就从支持南海周边诸国对抗中国的“带头大哥”转变为隐藏在中目冲突背后的“影子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问题 中日冲突 美国 “带头大哥” 国新闻 头版头条 冲突 杀手
原文传递
近年来中日贸易冲突的原因与影响
12
作者 邢洪涛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近年来发生的中日贸易冲突起因于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 ,因为它所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与WTO的规定不符。中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被迫采取相应措施。贸易冲突对中日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双方只有在磋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才会出现双赢的结局。
关键词 贸易冲突 保障措施协定 贸易保护主义
下载PDF
中日冲突的幕后推手
13
作者 伊戈尔·伊戈纳特琴科 潘亮(译) 《环球军事》 2012年第15期50-51,共2页
实际上,中日领土争端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钓鱼岛一直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美国之所以将钓鱼岛交与日本,就是想借此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制造矛盾,以彰显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中日冲突 国与 推手 领土争端 历史事实 东亚地区 钓鱼岛
原文传递
中日冲突将介于有限战与控制权争夺之间
14
《经济展望》 2013年第2期173-173,共1页
钓鱼岛问题出现颠覆性变化。其一,政治、经济、军事的逻辑关系被颠覆。经典政经理论认为,政治与经济基础不相匹配,必然引发军事冲突,通过矛盾外化来再平衡。然而,许多按此理论不应发生的战争却发生了(如英阿冲突、英德冲突),这... 钓鱼岛问题出现颠覆性变化。其一,政治、经济、军事的逻辑关系被颠覆。经典政经理论认为,政治与经济基础不相匹配,必然引发军事冲突,通过矛盾外化来再平衡。然而,许多按此理论不应发生的战争却发生了(如英阿冲突、英德冲突),这其中依然存在内在逻辑,但已经是被颠覆了的逻辑。其二,冲突的范围与手段被颠覆。传统思维中,冲突的样式必定是惊天动地、你死我活的“枪炮相见”、“刺刀见红”,局限于军事范畴。其三,战争的样式被颠覆,变为隐性化、有限化、可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冲突 有限 控制权 军事冲突 逻辑关系 经济基础 钓鱼岛问题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外交立场之演变——以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军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68,共5页
“中日关系问题”是1931-1945年间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会员在“中日冲突”的问题上,先是主张忍让,继而主张抵抗,继而主张彻底打败日本。这种态度上的演变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及世界局势认识演变的结... “中日关系问题”是1931-1945年间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会员在“中日冲突”的问题上,先是主张忍让,继而主张抵抗,继而主张彻底打败日本。这种态度上的演变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及世界局势认识演变的结果,也与列强的对华政策和对日本扩张所持的态度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国际学会 国民外交 中日冲突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的日本因素
16
作者 刘希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现和解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日本因素在其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不断地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这必然与中国和美国产生冲突和隔阂,... 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现和解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日本因素在其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不断地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这必然与中国和美国产生冲突和隔阂,客观上促使中美加快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缓和 本因素 矛盾 中日冲突
下载PDF
论国际联盟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晓容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本侵华 联盟 会员国 行政院 国民党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关系 中日冲突 民族解放运动 经济制裁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胡汉民联英制日主张探讨
18
作者 朱瑶瑶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随着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加紧侵华,胡汉民对英国态度由反对依赖国联转向联英制日。由于英国对日妥协、反对反蒋和对胡汉民没有好感,并认为英美俄协调制日不可行,英国一直忽视胡汉民的联英制日主张。胡汉民联英虽以失败告终,却彰显... 随着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加紧侵华,胡汉民对英国态度由反对依赖国联转向联英制日。由于英国对日妥协、反对反蒋和对胡汉民没有好感,并认为英美俄协调制日不可行,英国一直忽视胡汉民的联英制日主张。胡汉民联英虽以失败告终,却彰显了其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民 联英制 九一八事变 中日冲突
下载PDF
抗日外交的尴尬
19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3S期37-37,共1页
1933年2月,经过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等人的艰苦努力,国际联盟在日内瓦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国在外交上居于有利地位。就在此时,日军发动了对热河的进攻,顾氏等人急盼中国军队奋力作战,使他们能够继续保持... 1933年2月,经过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等人的艰苦努力,国际联盟在日内瓦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关于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国在外交上居于有利地位。就在此时,日军发动了对热河的进攻,顾氏等人急盼中国军队奋力作战,使他们能够继续保持有利地位,可是中国军队一再溃退,中国代表立即转为尴尬的处境。顾说:“不论我们每次怎么说,宣称要坚决抵抗,但是到了第二天,传到日内瓦的消息总是又丧失一块土地。”在这种情况下,颜、顾、郭联名致电政府辞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尴尬 国军队 中日冲突 国际联盟 内瓦 顾维钧 报告书
下载PDF
《蓝莲花》的创作及其背后的启示:埃尔热与张充仁的跨文化对话
20
作者 潘致远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1期42-73,共32页
创作于1934—1935年间的比利时漫画《蓝莲花》是《丁丁历险记》系列中发生在上海的故事,由漫画家埃尔热和在布鲁塞尔学习西方美术的上海留学生张充仁合作完成。本文认为《蓝莲花》中传达出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是其长久生命力和价值所... 创作于1934—1935年间的比利时漫画《蓝莲花》是《丁丁历险记》系列中发生在上海的故事,由漫画家埃尔热和在布鲁塞尔学习西方美术的上海留学生张充仁合作完成。本文认为《蓝莲花》中传达出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是其长久生命力和价值所在。现有《丁丁历险记》和《蓝莲花》的研究对于埃尔热和张充仁的相遇及其影响方面或过度神秘化、或稍显简单化。本文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语境,以声援抗战、打破既定刻板印象两个特点为例,深入分析埃尔热和张充仁的跨文化对话对作品产生的影响。漫画内容进一步反映出了两人在合作过程中深入交流的长远意义:不仅沟通了新知,更促成了从彼方看待问题的新视角。创作于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蓝莲花》成为了向其读者传达文化尊重和包容之观念的媒介,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莲花》 埃尔热 张充仁 中日冲突 刻板印象 跨文化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