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中日往来诗歌交流
1
作者 邓阿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 ,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他们相互赠诗唱和 ,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诗篇。这些诗篇热情赞美了中国的兴盛强大和中日...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 ,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他们相互赠诗唱和 ,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诗篇。这些诗篇热情赞美了中国的兴盛强大和中日友好的情谊 ,赞扬了中日使者、僧人远离故土 ,飘洋过海 ,不畏艰险 ,不辞辛劳 ,挚着求法和传播文化的坚韧精神 ,也抒发了中日使臣、僧人身居异国他乡对自己的国土故乡的眷念之情。唐代中日往来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录 ,也是中日人民友谊的一曲颂歌 ,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唐代的中日文化交往以及中日使臣、僧侣和文人知识分子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中日往来 诗歌 略论
下载PDF
试论唐代中日往来文
2
作者 张步云 《社会科学》 1981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与日本来往的文章有六十多篇,共百篇左右。这些文章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渗透着深厚的中日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往来 文化交流 东北少数民族 渤海与 靺鞨人 友谊 两国 地方政权 国人民 世界各国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云樵 孙金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两国文化由间接向直接交流的过渡时期,为以后隋唐时期两国文化的大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一、魏晋南北朝...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两国文化由间接向直接交流的过渡时期,为以后隋唐时期两国文化的大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往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从宏观分析,大体上可分为魏晋与南北朝两个阶段,兹分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日往来 文化交流史 隋唐时期 三国志 天皇 遣使 百济 魏国 公元
下载PDF
从曹氏墓字砖看古代中日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灿 《江淮论坛》 198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中日两国隔水相望,是亲近的发邦。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相互之间就已有了友好往来。
关键词 友好往来 关系 字砖 古文献 两国 隔水 《后汉书》 汉王朝 中日往来
下载PDF
试论唐代中日往来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步云 《学术月刊》 1979年第11期69-74,共6页
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势强盛,声威远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唐太宗不仅实行了均田制、文化开放等开明政策,还克服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他极为重视兄弟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邻国之... 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势强盛,声威远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唐太宗不仅实行了均田制、文化开放等开明政策,还克服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他极为重视兄弟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由于他对华夷一视同仁,“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太宗“如父母”。据《旧唐书·太宗纪》载: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焉。”这就是被历史上所称道的“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他的诗中也每每自诩这个政绩。他说:“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幸武功庆善宫》);“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东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正日临朝》)。当时邻近各国,对唐朝莫不仰慕。其中最突出者为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中日往来 留学生 本国 唐代 经济文化 友好往来 遣唐使 唐太宗 唐玄宗
原文传递
京都和中日文化交流(二)
6
作者 叔木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6年第11期40-42,共3页
京都和中日文化交流(二)大连外国语学院叔木二、「日本」的成立中日文化交流的发祥地—京都,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西部。其城市建设格局,系模仿中国唐代的洛阳古城式样建造而成,故得以简称为“洛”。京都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 京都和中日文化交流(二)大连外国语学院叔木二、「日本」的成立中日文化交流的发祥地—京都,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西部。其城市建设格局,系模仿中国唐代的洛阳古城式样建造而成,故得以简称为“洛”。京都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中日往来的逸闻趣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大化改新 京都 佛教 最高统治者 完善自我 《开皇律》 历史贡献 中日往来
下载PDF
小泽红子编织中日友好的绚丽之花
7
作者 钮海燕 《国际人才交流》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小泽红子 人物介绍 友谊奖 友好往来 花道专家 草月流 插花艺术 审美 象征手法 花卉
下载PDF
魏晋南朝中日交往一瞥
8
作者 张云樵 刘波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4-17,共4页
中日文化交流最早的交通路线,是由中国的辽东经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的。中日往来的最早时间,尚待查考。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记载:西汉时,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已经不断发生接触。据(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 中日文化交流最早的交通路线,是由中国的辽东经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的。中日往来的最早时间,尚待查考。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记载:西汉时,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已经不断发生接触。据(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亦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凡百余国。自汉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同书又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这些记载是可信的,因为1784年在日本古代筑前国糟屋部志贺岛叶崎已有“汉委奴国王”金印出土,经考证认定是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朝鲜半岛 文化交流 交往 本列岛 中日往来 国大陆 交通路线 本古代 国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