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及其意义——以Hk1井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健 彭捷 +3 位作者 操应长 刘可禹 宋明水 刘惠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9-1072,共14页
始新世中晚期是东亚地区古近纪气候的关键转变期,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以往主要是依据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沉积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进行研究,但是中国东部缺少广泛分布的沉积地层证据,使得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仍... 始新世中晚期是东亚地区古近纪气候的关键转变期,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以往主要是依据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沉积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进行研究,但是中国东部缺少广泛分布的沉积地层证据,使得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位于中国东部的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发育有一套连续的红层—膏盐层—湖相泥岩沉积序列,对古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以东营凹陷Hk1井沙四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沉积学资料和Na/Al比值、化学变化指数(CIW’)等地球化学指标,探讨了其中晚始新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晚始新世气候演化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1~3阶段古气候变化与中国中西部古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即长周期的干冷趋势中出现一个短暂的急剧变暖过程(MECO);第4~5阶段古气候演化与中国中西部古气候变化趋势出现明显差异。第4阶段沉积时期,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得湿润,纬向分带古气候开始格局被打破;第5阶段时期,古气候整体转变为东湿西干的气候格局,东亚季风开始盛行并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始新世 古气候演化 盐湖 东亚季风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缅甸英雄岛始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2
作者 史德锋 祝幼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的孢粉化石以Momipites和Quercoidites含量丰富,始新世常见分子Sabalpolllenites areolatus断续出现,并见有特征分子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特征分子和优势属种的分布规律,命名为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Quercoidites-Momipites-Sabalpollenites areolatus组合;对比相同井段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时代,推测当前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依据孢粉组合面貌,对照我国油气区古近纪—新近纪孢粉序列的数据统计结果,系统研究后所建立的划分孢粉植物类型、气温带和干湿度带的3个模式,并结合本钻井其他孢型化石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晚始新世地层为近海陆地环境,北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型古气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环境 中晚始新世 英雄岛 缅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中—晚始新世化石轮藻L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及其层序生物地层学意义(英文)
3
作者 杨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的一些岩屑古生物分析发现 ,下干柴沟组上段存在一明显的化石轮藻 L 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 ,而且这一组合带底界与下干柴沟组上段与下段的地质分界相当。在地震时间剖面上 ,通过井间追层及化石对比 ... 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的一些岩屑古生物分析发现 ,下干柴沟组上段存在一明显的化石轮藻 L 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 ,而且这一组合带底界与下干柴沟组上段与下段的地质分界相当。在地震时间剖面上 ,通过井间追层及化石对比 ,发现这一化石组合带底界均与 T4地震标准层相对应 ,形成了一个地震层序界面 (等时界面 )。因此 ,通过生物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的综合研究 ,可建立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具有层序生物地层学意义 ;地震与古生物资料的联合横向对比还可以帮助评估化石层位和标定地震标准层的相对位置 ,在生产实践中可节约成本 ,提高地层对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 化石轮藻 下干柴沟组上段 地震层序界面 地震标准层 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柴达木盆地 -始新世
下载PDF
中-晚始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变化的红河组磁化率记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郁晓春 鹿化煜 +3 位作者 吕恒志 王可欣 杨帆 赖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始新世暖期可为理解现代增温过程和机制提供历史相似型。广泛分布于渭河盆地的红河组为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的滨浅湖相-冲积扇堆积,剖面出露厚度超过330 m,盆地沉积中心钻探厚度大于1000 m,为一套红色的碎屑沉积间化学沉积序列。盆地边... 始新世暖期可为理解现代增温过程和机制提供历史相似型。广泛分布于渭河盆地的红河组为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的滨浅湖相-冲积扇堆积,剖面出露厚度超过330 m,盆地沉积中心钻探厚度大于1000 m,为一套红色的碎屑沉积间化学沉积序列。盆地边缘的红河组沉积物含碳酸盐岩、泥岩、砂岩和少量砾岩,沉积中心以泥质灰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对蓝田支家沟红河组(时代为46~33 Ma)2910个样品的磁化率测试表明,红河组沉积物磁化率值在0~20×10^(-8)m^(3)/kg之间,整体偏低,频率磁化率值也相对较低(0~11%),与中国西北部新生代红层磁化率总体较低相似。高分辨率磁化率测试证实了红河组堆积时期干湿变化的多旋回和阶段性,受到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并受到下垫面的反馈驱动。红河组泥岩和粉砂岩的磁化率值偏高,而砂岩的磁化率值较低,载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盆地周围岩体弱磁性物质的快速输入,降低了红河组粗颗粒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在中、晚始新世的轨道-构造时间尺度,红河组沉积序列粒度变化受到湖面波动控制。湖面上升时湖滨地区沉积物颗粒偏细,磁化率值高;反之,磁化率值低。因此,磁化率高低变化指示了湖面高低波动,进而指示了气候的干湿变化。分析还表明,中、晚始新世渭河盆地湖面多旋回变化和阶段性变干,与全球温度变化和降温过程可良好对比,指示全球温度降低可能抑制水汽循环,进而驱动始新世东亚内陆干旱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渭河盆地 磁化率 河湖相沉积物 古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文峰 鹿化煜 +6 位作者 王逸超 冯晗 王翰林 李永祥 吴耕泓 李姝玥 蒋品欣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渭河盆地渭南—蓝田地区堆积着连续的始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是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良好材料。文章对陕西蓝田支家沟厚约330 m的红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环境替代指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河组发育时间属于... 渭河盆地渭南—蓝田地区堆积着连续的始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是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良好材料。文章对陕西蓝田支家沟厚约330 m的红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环境替代指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河组发育时间属于中、晚始新世,是在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下的河湖相堆积。古流水方向为从南到北,且整个地层沉积环境稳定,从红河组上部到下部古水流方向未发生改变。赤铁矿是红河组的主要载磁矿物,可能含极少量磁铁矿。基于地层序列、岩性、哺乳动物化石和沉积物特性分析,渭河盆地地区在中、晚始新世时气候相对暖湿,植被覆盖度高,有湖泊、沼泽分布,东亚季风气候雏形可能已经出现;到早渐新世,气候趋向相对冷干,与全球范围内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气候转型相一致。研究为认识始新世中国中部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红河组 始新世 沉积特征 古环境
下载PDF
记广西田东却林缅甸先炭兽的新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茜 陈耿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296,T001,共7页
记述了产自广西田东县却林那读组中一残破的缅甸先炭兽 (Anthracokeryxbirmanicus)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描述 ,对该种特征进行了补充和分析 ,并认为其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可能是用来作为争夺领域和配偶的武器。终生生长的上犬齿的发现 ,证明... 记述了产自广西田东县却林那读组中一残破的缅甸先炭兽 (Anthracokeryxbirmanicus)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描述 ,对该种特征进行了补充和分析 ,并认为其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可能是用来作为争夺领域和配偶的武器。终生生长的上犬齿的发现 ,证明炭兽类具有性双形。将那读动物群和缅甸邦唐动物群进行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田东 -始新世那读组 缅甸先炭兽 牙齿化石
下载PDF
黑龙江省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孢粉组合及其时代和古环境意义
7
作者 郑玉龙 李振友 +1 位作者 王佰长 季丰旭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黑龙江省东部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矿床的地层。目前,对其时代的认定还没有确切的古生物学依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关于成矿环境的探讨也较薄弱。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系统的孢粉学研究,由下向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 黑龙江省东部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矿床的地层。目前,对其时代的认定还没有确切的古生物学依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关于成矿环境的探讨也较薄弱。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系统的孢粉学研究,由下向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分别是Quercoid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Polypodiaceaespor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指出八虎力组时代为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根据孢粉组合的组成情况推测,八虎力组沉积时为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在山地高处生长有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在低洼处生长有湿地水生植物、蕨类和苔藓类,从而有利于油页岩的形成和保存。温度向上可能有所降低,但幅度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 八虎力组 -始新世 柳树河盆地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A new early cyprinin from Oligocene of South China 被引量:6
8
作者 CHEN GengJiao CHANG Mee-man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Here we describe tHuashancyprinus robustispinus, gen. et sp. nov, a fossil cyprinin fish from the Oligocene of Ningming Ba- 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t differs from all other cyprinin fishes in the following apomorp... Here we describe tHuashancyprinus robustispinus, gen. et sp. nov, a fossil cyprinin fish from the Oligocene of Ningming Ba- 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t differs from all other cyprinin fishes in the following apomorphic characters: extremely robust last unbranched dorsal and anal fin rays with very fine serrations along posterior edge, the crowns of pharyngeal teeth A2 and A3 with a number of deep grooves on the lateral wall, rather large A3, and relatively deep infraorbital 2.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Tribe Cyprinini sensu stricto, it mostly resembles the extant genus Cyprinus, particularly to species Cyprinus micristius and C. fuxianensis, which are restricted to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discovery of the cyprinin Huashancyprinus from southern China, along with the previously known late Eocene tCyprinus maomingensis, indicates an early branching of the Cyprininae (Cyprinidae)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arly cyprinin OLIGOCENE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Revision of Cyprinus maomingensis Liu 1957 and the first discovery of Procypris-hke cyprinid(Teleostei, Pisces) from the late Eocene of South China 被引量:2
9
作者 CHEN GengJiao CHANG Mee-Mann LIU Huan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123-1132,共10页
Fossil cyprinid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Eocene Youganwo Formation of Maoming, Guangdong, China were first studied in 1957 by Liu, who referred the only specimen to the genus Cyprinus as a new species, C. mao... Fossil cyprinid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Eocene Youganwo Formation of Maoming, Guangdong, China were first studied in 1957 by Liu, who referred the only specimen to the genus Cyprinus as a new species, C. maomingensis. And this was suggested as one of the earliest records for fossil cyprinids. Unfortunately, this specimen is poorly preserved and reveals no more 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 than its serrated last unbranched dorsal and anal fin rays. Recently, some new specime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same locality, where C. maomingensis was discovered. In addition to the serrated dorsal and anal fin rays, these new materials also show that the pattern and shape of their pharyngeal teeth obviously differ from that of Cyprinus but resemble that of Procypris. However, its number of the branched dorsal fin rays and number of vertebrae are much less than that in Procypris. Morphologically, these specimens are closer to Procypris than to Cyprinu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fossil Procypris-like fish, and it implies that Procypris-like fish is an early member of the Tribe Cyprinini sensu stricto(sensu Yang et al., 2010) and the origin of this group can be traced back at least to the late E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Eocene Procypris-like fish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