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建 汪品先 +1 位作者 黄宝琦 翦知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4,共8页
对南海南部ODP 114 3站 2 .1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 (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 对南海南部ODP 114 3站 2 .1Ma以来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进行研究 ,发现在冲绳海槽及南海北部普遍被认为是黑潮标志种的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在中更新世革命 (MPR)前后对冰期旋回的响应截然相反 ;且在MPR之后的变化与南海北部和冲绳海槽相反 ,即冰期时含量高而间冰期时低 .交叉频谱分析和相位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ODP 114 3站P .obliquiloculata与全球冰量变化之间的上述关系 .该种在MPR前后冰期旋回的转变 ,可能是由于MPR之后南海南部在冰期时切断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水交换 ,或者是冰期时海水盐度增加等因素引起的上部水体结构的重大改观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旋回 中更新世革命 MPR 南海南部 浮游有孔虫群 沉积物 普林虫
下载PDF
南海南部中上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与古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博士 赵泉鸿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9,共7页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高的古生产力,推测分别与上新世晚期北极冰盖形成和“中更新世革命”之后北极冰盖扩大事件密切相关。与有孔虫δ18O记录对比,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都显示在冰期增加,间冰期降低,反映了冰期具较高的表层生产力。冰期时较高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和C/N比值反映低海平面时期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增加,是造成冰期表层生产力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推测冰期时低氧含量的底层水有利于有机物质的保存。频谱分析揭示,中上新世以来有机碳含量变化复杂,说明其变化除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外,还受到陆源物输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南海南部 上新世 ODP1143站 表层生产力 有机碳含量 堆积速率 中更新世革命 陆源营养物质 周期变化 地球轨道 Δ^18O 变化规律 演化趋势 有机物质 频谱分析 含量变化 沉积物 碳分析 输出 有孔虫 间冰期 海平面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6Ma以来的氧同位素地层与事件 被引量:24
3
作者 翦知湣 成鑫荣 +2 位作者 赵泉鸿 王吉良 汪品先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16-822,共7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148站位1000余个浮游和底栖有孔虫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 首次在南海将氧同位素地层学应用到距今约3 Ma前, 并揭示了南海北部近6 Ma以来的古海洋学变化. 底栖有孔虫(18O表明南海深层水在约3.1 Ma之前受温...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148站位1000余个浮游和底栖有孔虫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 首次在南海将氧同位素地层学应用到距今约3 Ma前, 并揭示了南海北部近6 Ma以来的古海洋学变化. 底栖有孔虫(18O表明南海深层水在约3.1 Ma之前受温暖的太平洋中层水影响较强, 在约3.1~2.5 Ma之间显著降温, 指示了北半球冰盖的形成. 而浮游有孔虫(18O反映的早、中上新世表层水的几次降温可能与南极冰盖波动有关, 只有在约2.2~0.9 Ma之间不可逆转的阶梯状降温才可能是对北半球冰盖形成与增长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地层 上新世-更新世 北半球冰盖形成 中更新世革命 南海 古海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