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美茜 武彦秋 +7 位作者 刘利蕊 赵宏伟 郭春艳 胥冬梅 籍凤英 牛春艳 孙淑兰 周连山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08-810,814,共4页
目的探讨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2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记录其MBD的发生情况。比较MBD早产儿与非MBD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应用咖啡因等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探讨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2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记录其MBD的发生情况。比较MBD早产儿与非MBD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应用咖啡因等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危险因素,以及咖啡因治疗持续时间累积剂量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相关性。结果226例早中期早产儿中发生MBD 101例。MBD组和非MBD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合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情况、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咖啡因应用剂量、咖啡因应用持续时间、咖啡因累积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咖啡因应用持续时间长、咖啡因累积剂量大均是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当咖啡因累积剂量达700 mg·d/kg或持续应用咖啡因时间达50 d时,早中期早产儿的MDB发生率均高达90%以上。结论早中期早产儿容易发生MBD,应用咖啡因的累积剂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者MB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骨病 早期早产儿 中期早产儿 咖啡因 相关性
下载PDF
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中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平 廖积仁 罗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中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早产儿65例,胎龄32~34周;体质量1.235~1.856 kg,平均体质量1.510 kg;身高42~49 cm,平均身高45.0 cm。其中无...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中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早产儿65例,胎龄32~34周;体质量1.235~1.856 kg,平均体质量1.510 kg;身高42~49 cm,平均身高45.0 cm。其中无RDS中期早产儿(无RDS组)35例,RDS中期早产儿(RDS组)30例。分别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并在纠正胎龄达40周时与同期产科分娩的40周正常足月儿(正常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相比较。结果无RDS组体质量、身高分别为(1.57±0.43) kg、(43.45±0.89) cm,RDS组分别为(1.53±0.48) kg、(45.13±1.96)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P=0.23、0.07> 0.05)。无RDS组、RDS组在出生4周内VT、RR、TPTEF/TE、VPEF/VE等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出生后第4周,无RDS组VT、TPTEF/TE、VPEF/VE均高于RDS组[(5.5±0.4) mL/kg vs(4.8±0.4) mL/kg,(36.24±4.18)%vs (32.34±5.35)%,(35.34±5.35)%vs (31.24±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RDS组RR低于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RDS组早产儿、RDS组早产儿与正常组新生儿在胎龄达40周时VT [(7.4±1.2) mL/kg、(6.7±0.9) mL/kg、(8.5±1.3) m L/kg]、RR [(36.9±4.1)次/分、(45.2±6.4)次/分、(37.5±4.43)次/分]、TPTEF/TE [(55.76±8.28)%、(48.17±7.32)%、(60.28±8.27)%]、VPEF/VE [(53.38±7.14)%、(46.13±6.29)%、(59.17±8.92)%]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期早产儿肺功能参数随日龄增加可逐渐改善,RDS可显著影响中期早产儿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在纠正胎龄达40周时仍达不到正常足月儿。新生儿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中期早产儿特别是患有RDS的中期早产儿肺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期早产儿 足月新生儿 潮气呼吸 肺功能
下载PDF
某院中期早产儿肠外营养及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植自勤 吴劲东 林泉 《广州医药》 2020年第1期39-41,58,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中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肠外营养状况,为中期早产儿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50例(32~33+6)周早产儿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患儿出生平均体质量、身长、头围各为(1.84±... 目的分析某院中期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肠外营养状况,为中期早产儿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50例(32~33+6)周早产儿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患儿出生平均体质量、身长、头围各为(1.84±0.24)kg、(42.92±2.16)cm、(29.77±1.20)cm,生后1周和生后2周的平均体质量、身长、头围分别为(1.83±0.24)kg、(43.28±1.95)cm、(29.97±1.32)cm和(2.07±0.23)kg、(43.91±1.79)cm、(30.62±1.13)cm。营养素的起始剂量各为:氨基酸(1.11±0.37)g·kg^-1·d^-1,脂肪乳(0.78±0.22)g·kg^-1·d^-1,葡萄糖(5.86±1.51)mg·kg^-1·min-1,肠外营养平均天数(22.8±6.46)天,体质量平均下降幅度(7.22±3.82)%,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平均天数(8.3±2.72)天。结论该院中期早产儿肠外营养设计需完善,以控制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程度及持续时间,更适于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早产儿 体格发育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早中期胃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云峰 陈飒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早中期早产儿胃肠内外营养状况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且经胃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早中期早产儿31例(胎龄28~33+6周),观察其出生时、出生1周、2周、4周时的体质量和矫正... 目的探讨早中期早产儿胃肠内外营养状况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且经胃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早中期早产儿31例(胎龄28~33+6周),观察其出生时、出生1周、2周、4周时的体质量和矫正体质量,以及出生身长、头围和矫正身长、头围的变化。结果 1.相关分析显示,开始胃肠内喂养时间与矫正身长的相关系数为-0.599(P<0.05)。2.氨基酸开始时间、脂肪乳开始时间与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6、0.559(Pa<0.05)。3.氨基酸持续时间与出生1周、2周、4周时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0.602、-0.591(Pa<0.05);脂肪乳持续时间与出生1周、2周、4周时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0.640、-0.650(Pa<0.05);脂肪乳持续时间与矫正体质量、矫正身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492(Pa<0.05)。4.总热卡达标时间与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514(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体质量增长速度的最大危险因素是氨基酸开始时间和脂肪乳开始时间。结论尽早开始胃肠内外营养,缩短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有利于早中期早产儿的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体格发育 中期早产儿
原文传递
欧洲儿童胃肠肝病营养学会中晚期早产儿喂养意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长燕 全美盈 +1 位作者 王丹华 李正红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0年第5期397-399,共3页
中晚期早产儿(late or moderately preterm,LMPT)占早产儿的绝大多数,但缺乏相关营养支持指南。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营养委员会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为提出LMPT喂养建议提供依据。LMPT发育尚不成熟,易被忽视,母乳喂养率和母乳... 中晚期早产儿(late or moderately preterm,LMPT)占早产儿的绝大多数,但缺乏相关营养支持指南。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营养委员会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为提出LMPT喂养建议提供依据。LMPT发育尚不成熟,易被忽视,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低于足月儿,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如低血糖、喂养困难等发病率均较高,母乳喂养不足还可能对神经系统远期预后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推荐对LMPT进行母乳喂养并给予积极营养支持,强调对LMPT母亲给予专业的、长期的泌乳支持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生长受限 晚期早产儿 中期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新生儿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贾文婷 汪灵芝 +1 位作者 刘敏敏 张阵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11期1878-1880,190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为新生儿诊治及出血倾向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89例,依据胎龄分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6)周)11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为新生儿诊治及出血倾向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89例,依据胎龄分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6)周)11例,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6)周)17例,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26例,足月儿(胎龄37~41^(+6)周)35例。所有患儿入院6 h内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4组患儿临床资料、检测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结果早期及中期早产儿血清PT、APTT、TT、D-D和INR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血清FIB低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早期早产儿PLT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早期、中期、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2.73%(8/11)、52.94%(9/17)、30.77%(8/26)、25.71%(9/35),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81.82%(9/11)、70.59%(12/17)、53.85%(14/26)、37.14%(13/35),早期及中期早产儿出血发生率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早产儿DIC发生率为22.22%(12/54),高于足月儿的2.86%(1/35)。结论胎龄越小,新生儿凝血功能越差,出血发生率、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及DIC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早产儿 中期早产儿 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