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韧性剪切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小兵 裴先治 +5 位作者 刘成军 陈有炘 李瑞保 李佐臣 陈国超 魏刚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36,共18页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事件,现今保留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哈图沟、清水泉-塔妥和沟里等地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且发育有呈NWW-SEE展布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研及显微构造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事件,现今保留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哈图沟、清水泉-塔妥和沟里等地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且发育有呈NWW-SEE展布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研及显微构造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费氏台和EBSD技术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后认为该剪切带为一压-扭性构造界面,且早期为左旋逆冲,晚期为右旋走滑,变形温度为400~550℃.对剪切带内的石英亚颗粒及动态重结晶粒度测量计算出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古应力值约为153.791 MPa.哈图沟牦牛山组变形砾岩(4个测点)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越靠近东昆中断裂带砾石Flinn指数、应变程度、罗德系数(绝对值)越大,且Flinn指数均大于1,属拉伸变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东昆仑东段东昆中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石英C轴岩组 有限应变测量 Flinn指数 东昆中构造
下载PDF
东昆中构造带沟里地区浅变质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全治 裴先治 +8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陈有炘 胡晨光 张玉 王兴 彭思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5-181,共17页
东昆中构造带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其中沟里地区出露的原划石炭系浅变质沉积地层是东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岩基质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属性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方... 东昆中构造带具有复杂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其中沟里地区出露的原划石炭系浅变质沉积地层是东昆中蛇绿构造混杂岩基质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属性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方法,对浅变质沉积地层变砂岩碎屑锆石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分为4组:(1)加里东期(499~565Ma)。(2)新元古代中期至早期(693~969Ma)。(3)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中期(1254~1967Ma)。(4)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2348~2776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浅变质沉积地层形成时间在427~499Ma,应归属于早古生代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其沉积物源以新元古代早期至中期响应Rodinia超大陆汇聚、裂解的物质记录及新太古代—元古代结晶基底为主,少量东昆仑地区加里东期与原特提斯洋扩张俯冲相关岩浆岩。东昆中构造带沟里地区基质地层主要是早古生代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石炭纪地层。东昆中构造带主要构造活动在早古生代末期就已经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中构造 浅变质沉积地层 沉积物源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碎屑锆石
下载PDF
东昆中构造带清水泉地区变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彭思钟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刘成军 陈有炘 颜全治 王兴 张玉 胡晨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构造混杂岩块、古老基底岩系及原地沉积岩系组成,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都兰县清水泉地区的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中出露了一套变质沉积地层,作为清水泉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基质岩系,研究其形成时代、构造归属以...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构造混杂岩块、古老基底岩系及原地沉积岩系组成,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都兰县清水泉地区的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中出露了一套变质沉积地层,作为清水泉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基质岩系,研究其形成时代、构造归属以及沉积物源,对于了解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的时代归属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碎屑锆石年龄范围为1847~437Ma,可进一步划分为1847~1729Ma、1 558~1400Ma、1 295~1 112Ma、965~749Ma、552~437Ma 5个年龄段。通过年代学、岩相学和区域对比研究,将浅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时代限定为(490±2.6)^(427±4)Ma,为早古生代,归属于下古生界纳赤台群,同时进一步限定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的基本构造格架形成于早古生代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变沉积岩 纳赤台群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渤中34-A构造成藏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4
作者 袁亚东 谭忠健 +4 位作者 苑仁国 罗鹏 曹军 李鹏飞 杨占许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为厘清本区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基于钻井、三维地震及地质资料对渤中34-A含油气构造区域构造、储层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系统性分析了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活动性及断砂耦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断裂组合样式和活动... 为厘清本区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基于钻井、三维地震及地质资料对渤中34-A含油气构造区域构造、储层展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系统性分析了断裂组合样式、断裂活动性及断砂耦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断裂组合样式和活动性控制圈闭演化特征;其次,断裂系统活动性与油气成藏“时-空-源”耦合控制油气运聚;断-砂耦合控制油气差异分布;最后,该认识对黄河口凹陷斜坡带及同类构造油气成藏规律和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34-A构造 油气成藏 断裂组合样式及活动性 油气运聚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管烨 王安建 +2 位作者 李朋武 曹殿华 刘俊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球物理 反射地震 DSS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地壳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学内涵 被引量:39
6
作者 徐锡伟 于贵华 +2 位作者 马文涛 陈文彬 闻学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60-167,共8页
文中通过对已有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给出了中轴构造带地表活动构造的分段特征 ,特别是近地表显示地壳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特征 ;初步论证了中轴构造带中南段为岩石圈深度范围阻挡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或南东向滑移... 文中通过对已有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与综合 ,给出了中轴构造带地表活动构造的分段特征 ,特别是近地表显示地壳缩短变形的挤压构造特征 ;初步论证了中轴构造带中南段为岩石圈深度范围阻挡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或南东向滑移的阻挡构造边界 ,且具有上、下呼应的深浅构造关系 ;指出中轴构造带内部活动挤压构造具有把青藏高原北西向左旋走滑控制的块体东向或南东向滑移转换成为隆升运动的构造转换作用 ;对其中南段整体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大陆最新构造变动和地震时空迁移的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转换 活动构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天山东段中元古代晚期—古生代构造-热事件:SHRIMP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秋根 刘树文 +2 位作者 宋彪 王彦斌 陈友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星星峡杂岩是中天山构造带东段出露的最老岩石,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各种副变质岩,并被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片麻岩所侵位。文中利用SHRIMP定年方法,对星星峡杂岩的一个片岩和侵入其中的一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 星星峡杂岩是中天山构造带东段出露的最老岩石,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各种副变质岩,并被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片麻岩所侵位。文中利用SHRIMP定年方法,对星星峡杂岩的一个片岩和侵入其中的一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其中片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给出1800、1530和1200Ma3组大约年龄,表明其源区不仅包括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还含有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壳物质。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1189±65)Ma,与该区中元古代大约1200Ma岛弧岩浆活动相近,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同时获得约910和470Ma的两组较年轻年龄;前者解释为变质年龄,后者为岩浆扰动年龄,与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侵位时代相一致。中天山构造带东段的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大约1200Ma)和变质作用(大约910Ma)的发生时间与华南、南极洲东部、澳大利亚南部和北美西南部所报道的格林维尔期增生-造山事件在时间上接近,表明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构造-热事件 构造演化 RODINIA 天山构造带东段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青 黄立人 +1 位作者 马宗晋 张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3,T002,共10页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十分一致。而且与该地区的地势地貌有良好的相关性,几个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均分布在本区两个大盆地(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周边。整个形变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运动特征。但在70年代,该区的垂直运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或反向。联系到同一时期中轴带南部的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示大区域的垂直形变的趋势变化可能是强震活跃的一种指示。文中还利用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图研究了区内南—北、东—西向穿切几个主要构造单元的9条剖面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和它们的时空演化,结果进一步证明1969~1979年间,我国中西部比较强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与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致。纬向剖面的运动特征清楚地显示出东经100~105度的经向带内,整个研究区可分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西高东低的东、西两区;而经向剖面又可将这东、西两区分出以某些纬向高变化窄带为界的纬向区块。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这些区块所对应的构造单元的现今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壳垂直运动 水准测量 地震带 地震活动 国大陆
下载PDF
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地震 被引量:36
9
作者 赵瑞斌 杨主恩 +1 位作者 周伟新 郭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4,共10页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 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带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带表现出类似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即坳陷内都发育 4排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裂 -背斜带 ;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 )表现出强烈的由山体向盆地的逆冲活动 ;逆断裂 -背斜带的形成、演化和发展都受控于统一的近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然而 ,南北两个山前坳陷在变形强度、地球物理细结构、地球动力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这些不同点进行了讨论 ,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点的存在 ,使得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内的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出不对称性 ,即南天山库车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第 3排 (秋里塔格 )逆断裂 -背斜带上 ,而北天山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5级以上地震基本都分布在坳陷南部准噶尔南缘断裂附近及其以南的天山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新生代构造特征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中轴构造带(南段)的变形及缩短速率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涛 王宗秀 马宗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76-187,共12页
中轴构造带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带 ,具有地震震中密集分布、重力梯级、岩石圈厚度或结构变异等特点 ,但没有突兀连贯的山链 ,其原因是多地块的大规模走滑活动的抑制。以往对于中轴构造带的宏观运动和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得比... 中轴构造带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带 ,具有地震震中密集分布、重力梯级、岩石圈厚度或结构变异等特点 ,但没有突兀连贯的山链 ,其原因是多地块的大规模走滑活动的抑制。以往对于中轴构造带的宏观运动和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研究得比较深入 ,但是对其缩短变形的研究尚有明显欠缺 ,这使得在讨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是任其“自由逃逸”还是有阻挡性约束的问题时缺乏必要的依据。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地块的宏观变形与块体内变形的透入程度为切入点 ,通过编绘横切中轴构造带的平衡剖面 ,计算出该带的缩短率为 2 2 .37% 7.4 3% ,中新世以来的平均缩短速率为 3.6 34.4 5mm/a ,并对中轴构造带形成的变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青藏高原东向运动受阻 ,中轴构造带内块体东向汇聚下 ,上下地壳拆离并呈现出上叠式仰冲褶皱缩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平衡剖面 缩短速率 动力学模式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被引量:56
11
作者 陈竹新 贾东 +2 位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雷永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新生代构造 沉积迁移 构造转换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及构造运动学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宏伟 刘还林 廖蕾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地质体中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有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祖宗毛道基性岩墙和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变形岩石片理、矿物拉伸线理均非常发育,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岩性中,矿物的变形特征...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地质体中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有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祖宗毛道基性岩墙和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变形岩石片理、矿物拉伸线理均非常发育,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岩性中,矿物的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出现不同的构造样式.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中发育大量同斜倒转褶皱,且矿物拉伸线理与褶皱枢纽平行;绢云石英片岩中发育大量杆状构造、鞘褶皱.矿物拉伸线理、杆状构造均属a型线理,其延伸平行剪切运动方向.横向上中间变形强,向两侧逐渐变弱.宏观及微观的"S-C"组构、"云母鱼"等指示的运动方式为北东东向的斜下落剪切运动,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韧性剪切变形 运动学 内蒙古查干通格
下载PDF
渤中22-1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明才 陈扬 +1 位作者 王粤川 高坤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9,共13页
以渤中22-1潜山构造为研究目标,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特征、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灰岩类及过渡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1%,储层主要... 以渤中22-1潜山构造为研究目标,通过岩芯、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研究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础特征、岩溶识别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灰岩类及过渡岩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1%,储层主要受沉积相、裂缝作用和岩溶作用的控制。沉积微相影响溶蚀程度,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其中,台内滩微相和云质瀉湖微相基质孔隙发育,有利于溶蚀作用发生;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裂缝系统改善储集空间,是岩溶的先期通道;多期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通过岩芯和成像测井对科2井岩溶结构进行识别,表生岩溶影响深度达不整合面以下180 m。受岩溶旋回控制,发育有4个垂直渗流—水平潜流带,水平潜流带物性最好,为优质储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储层特征 成像测井 岩溶作用 影响因素 渤海海域 221构造
下载PDF
柴北缘北部中吾农山构造带及邻区中吾农山群物源和构造环境:来自地球化学与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渊 张永生 +2 位作者 孙娇鹏 邢恩袁 于华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49,共24页
中吾农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地块和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之间,其构造特征研究对邻区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关于中吾农山构造带加里东期构造-地层-热事件的研究很少,且对于该构造带及邻区中吾农山群的物质来源和其形成的构造环... 中吾农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地块和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之间,其构造特征研究对邻区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关于中吾农山构造带加里东期构造-地层-热事件的研究很少,且对于该构造带及邻区中吾农山群的物质来源和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对中吾农山构造带及邻区中吾农山群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吾农山群碎屑岩具有较低的化学蚀变指数(CIA<72)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50.26~68.12),较高的成分变异指数(ICV=1.21~1.58),表明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弱-中等的化学风化、不具"沉积再循环"特征。地球化学指标(La/Sc,Th/Sc,Zr/Sc,Cr/Th,Th/Co等)和判别图解(Zr/Sc-Th/Sc和La/Sc-Co/Th)显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锆石U-Pb年龄谱存在新元古代(0.8~1.0 Ga)和早古生代(0.4~0.45 Ga)两个主要峰值,对应ε_(Hf)(t)分别为-9.6^-3.09和-15.87~9.5,而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410 Ma。结合前人研究,推测中吾农山群可能形成于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早期,而柴北缘鱼卡-沙柳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早古生代滩间山蛇绿杂岩带内大陆弧型花岗岩为其主要物源,其沉积形成于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下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吾农山构造 晚石炭世 吾农山群 物源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 被引量:19
15
作者 魏荣珠 李好斌 +2 位作者 徐朝雷 张兆琪 刘成如 《中国地质调查》 2017年第1期24-34,共11页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明了该区在华北陆块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近年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中生代区域性断裂、新生代汾渭裂谷及山体隆升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岩石圈从增厚到减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转换,以及随华北陆块一起经历地貌格局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转换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认为,山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体系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周边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深部软流圈变化:软流圈下沉,岩石圈则相对增厚,地壳垂向伸展,横向收缩;软流圈上涌,岩石圈相应减薄,地壳水平伸展。软流圈的变化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沉积格局、岩浆活动等方面起着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隆起区 离石断裂 太行山断裂 汾渭裂谷 新生代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东天山新元古代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发现对中天山构造带北缘的约束
16
作者 李平 高晓峰 +1 位作者 孟勇 孙少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5-1827,共13页
东天山小黄山花岗岩位于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和康古尔塔格断裂之间的构造带,为一类具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的S型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835.4±9.0 Ma,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此花岗岩为后碰... 东天山小黄山花岗岩位于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和康古尔塔格断裂之间的构造带,为一类具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矿物的S型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835.4±9.0 Ma,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此花岗岩为后碰撞岩浆作用而成,属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拼贴-裂解事件的产物。此外,该前寒武纪岩体的发现结合康古尔塔格—镜儿泉沿线出露的蛇绿岩、含蓝晶石和石榴子石的变质岩系,以及康古尔塔格断裂带南北两侧区域地层的差异,可以将康古尔塔格断裂带作为分隔中天山和北天山构造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花岗岩 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康古尔断裂带 天山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新生界伸展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岩 李曰俊 +5 位作者 孙龙德 郑多明 刘亚雷 王道轩 魏红兴 管文胜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57-2568,共12页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一直是中亚地区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也不例外。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大量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一直是中亚地区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也不例外。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大量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这些小型正断层往往构成左阶或右阶式雁列束,平面上,组成多条张扭性正断层带;剖面组合形态则是小型堑-垒构造或阶梯状正断层束。根据伸展构造的空间展布、构造样式、组合关系、形成演化时间和成因分析,可以划分出侏罗纪-白垩纪早期和白垩纪晚期-新近纪两期伸展构造。前者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后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后者的成因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远程效应引起的塔里木相对于南天山向东偏南方向的构造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新生代伸展构造 张扭性断层带 侏罗纪-白垩纪早期 白垩纪晚期-新近纪 造山后应力松弛 构造逃逸 地震剖面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02
18
作者 侯明才 曹海洋 +6 位作者 李慧勇 陈安清 韦阿娟 陈扬 王粤川 周雪威 叶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19-6潜山构造 太古代 深层变质花岗岩储层 古近纪 砂砾岩储层 溶蚀作用 构造裂缝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永慧 苏宏伟 赵清旭 《西部资源》 201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所涉及的地质体为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体,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为变质深成体,其岩石变形强弱不均一,片麻岩发生糜棱岩化,面理及矿物拉伸线理发育亦不均一。强变形域中糜棱片麻理均匀...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所涉及的地质体为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体,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为变质深成体,其岩石变形强弱不均一,片麻岩发生糜棱岩化,面理及矿物拉伸线理发育亦不均一。强变形域中糜棱片麻理均匀而密集、间隔多小于1cm,石英多呈拔丝状,矿物相对集中呈条纹状、条带状,定向分布,构成矿物拉伸线理非常发育,局部可见S-C组构、书斜构造等;弱变形域中眼球状构造非常发育,眼球大小不一,长轴定向,与两侧拖尾构成"σ"型碎斑系,片麻理不均匀,间隔多在2cm以上;石英呈压扁状、竹节状,集合体呈透镜状定向分布。宏、微观的"σ"系及S-C等组构均显示北东向的斜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程度相当于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韧性剪切带 变形特征及意义
下载PDF
中浅层复杂构造、微幅度圈闭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在大港滩海区的应用
20
作者 段润梅 赵颖 刘广华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3期70-72,共3页
针对大港滩海区白唐马沿岸带中浅层复杂构造、微幅度圈闭识别困难的情况,采用了合成记录标定技术和相干切片及时间切片等技术方法。在构造解释中总结出了对复杂断块、中浅层微幅度圈闭识别的技术系列,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 浅层复杂构造 微幅度圈闭识别 相干切片 时间切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