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大池引流术引起中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黄欢 求慧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1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引起中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368例行腰大池引流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情况、引流情况、术后管理以及腰大池引流引起中枢感染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引起中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368例行腰大池引流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情况、引流情况、术后管理以及腰大池引流引起中枢感染情况。结果:368例腰大池引流术患者中,18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感染比例4.89%。其中引流置管时间、是否存在引流管夹闭、引流管周围皮肤是否存在脑脊液外渗、是否每日更换无菌敷贴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χ^(2)=10.629、13.397、4.2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存在引流管夹闭,腰大池置管引流管时间以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是否存在脑脊液外渗是腰大池引流引起中枢感染的影响因素(OR=3.463、0.083、3.463,P<0.05)。结论:引流管夹闭,腰大池置管引流管时间以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是否存在脑脊液外渗是腰大池引流引起中枢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术 中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中枢感染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学琴 黄星原 刘智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3-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并探讨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回顾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中2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4例有抽搐,22例呕...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并探讨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且有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回顾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中29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4例有抽搐,22例呕吐,10例头痛,36例脑电图异常,确诊为Mp感染后,均用大环内酯类阿齐霉素治疗,并辅以支持、对症治疗,住院2-20 d,平均15.5 d,其中29例治愈,18例好转,出院后门诊随访观察,辅以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3-6个月,全部恢复正常,余3例放弃治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中枢感染,诊断需具备血清Mp-IgM阳性、脑脊液检查病脑改变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临床症状,阿齐霉素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中枢感染 神经系统损伤
下载PDF
无脓肿表现椎管内囊肿致反复中枢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震 鲍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1-883,共3页
婴幼儿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很多,其中部分是由于存在椎管内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而导致反复发作性中枢感染。一般在影像学上可见囊肿有炎性表现甚至有脓肿形成。现报告1例无脓肿表现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导致反复中枢感染的病例。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 椎管内囊肿 脓肿形成 中枢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 继发感染 婴幼儿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诊断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筱璐 姜彦 古晓玲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对58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并将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PCT、CRP显著升高,...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对58例中枢感染患儿进行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并将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PCT、CRP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毒性脑炎整个病程中PCT、CRP水平升高不明显。化脓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T可以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枢感染 儿科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循证改进实践在中枢感染患者腰椎穿刺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沈丽华 陈慧颖 +1 位作者 汤磊雯 蓝莹 《护理与康复》 2021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由护士主导的循证改进实践在中枢感染患者腰椎穿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年份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017年)和观察组(2018年),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腰椎穿刺,患者穿刺后平卧6 h;观察组对穿刺针选择和进针细节进行改进,术后平卧2 h并... 目的探讨由护士主导的循证改进实践在中枢感染患者腰椎穿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年份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017年)和观察组(2018年),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腰椎穿刺,患者穿刺后平卧6 h;观察组对穿刺针选择和进针细节进行改进,术后平卧2 h并根据颅内压进行分层管理。分别收集两组患者腰椎穿刺后即刻、平卧结束后、穿刺24 h后的低颅压性头痛、舒适度及恐惧心理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腰椎穿刺后三个时间点的低颅压性头痛相差不明显,观察组腰椎穿刺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对腰椎穿刺的恐惧心理占比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改进实践可提升中枢感染患者腰椎穿刺后的舒适度以及腰椎穿刺复查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感染 腰椎穿刺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涤痰开窍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枢感染的机理探讨——附病案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曦 奚肇庆 孙雪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2期325-326,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硼替佐米(商品名为Velcade,万珂)作为一线方案,已广泛用于本病的治疗。本院诊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应用万珂治疗第3个疗程期间,出现高热、神昏等中枢感染危象,经中药涤痰开窍方...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硼替佐米(商品名为Velcade,万珂)作为一线方案,已广泛用于本病的治疗。本院诊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应用万珂治疗第3个疗程期间,出现高热、神昏等中枢感染危象,经中药涤痰开窍方联合安宫牛黄丸鼻饲,并积极抗感染支持治疗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安宫牛黄丸 中枢感染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诊断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波 杜曾庆 倪林仙 《小儿急救医学》 2003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 97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了血降钙素原 (PCT)检测 ,同时检测 5 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 14例 ,PCT... 目的  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 97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了血降钙素原 (PCT)检测 ,同时检测 5 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 14例 ,PCT阳性 14例 ,阳性率 10 0 %。病毒性脑炎 (病脑 ) 72例 ,仅 19例阳性 ,阳性率 2 6 4% ,且这 19例均为病脑并多器官功能障碍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 11例全部阴性。 结论  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一项重要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中枢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诊断 临床应用 免疫色谱法 临床表现 脑电图
下载PDF
非化脓性中枢感染中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 朱启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分析 1997年度非化脓性中枢感染中肠道病毒(E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RT PCR的方法检测 1997年 12 8例非化脓性中枢感染者的CSF中EVRNA。结果与我院非化脓性中枢感染季节分布情况比较。结果 本组年龄与EV感染关系不大 ,起... 目的 分析 1997年度非化脓性中枢感染中肠道病毒(E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RT PCR的方法检测 1997年 12 8例非化脓性中枢感染者的CSF中EVRNA。结果与我院非化脓性中枢感染季节分布情况比较。结果 本组年龄与EV感染关系不大 ,起病早期CSF阳性检出高 ,非化脓性中枢感染与EV在CSF中检出一致。结论 EV是小儿时期非化脓性中枢感染病原中除腮腺炎病毒外最常见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脓性中枢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 临床研究 儿童
下载PDF
中枢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9
作者 李光乾 胡鸿文 +2 位作者 李孟荣 林忠东 赵建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99,共3页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_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51例中枢感染患儿(其中SIRS23例,非SIRS 28例)和29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TNF_α含量。结果3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的几何均数分...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_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51例中枢感染患儿(其中SIRS23例,非SIRS 28例)和29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TNF_α含量。结果3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的几何均数分别为SIRS组386.81(范围227.38~906.90)、非SIRS组277.59(范围186.61~420.51)、对照组80.88(范围34.52~190.59)ng/L。SIRS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均<0.01),且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越多,血清TNF_α含量越高。我们认为中枢感染患儿血清TNF_α升高与SIRS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感染 儿童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 INF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诊断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雯君 李桦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对30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PCT检测,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2例,PCT阳性12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 目的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对30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PCT检测,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2例,PCT阳性12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仅2例阳性,阳性率11.11%,且这2例均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指导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枢感染 儿科
下载PDF
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振帅 任宝龙 +4 位作者 赵晓燕 周欣 陈多兆 杨新萍 吴欣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1(nterleukin-1,IL-1)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9.4±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3.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第1日TNF-α、IL-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第7 d,治疗组TNF-α、IL-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在发病第14 d,两组患者TNF-α、IL-1均下降,观察组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枢感染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脑组织及脑细胞的保护,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中枢感染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12
作者 赵梦 李静 +1 位作者 曹炜 张越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 目的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335例)和非感染组(770例)。分析导致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感染组患者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出血量≥400 mL、二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3 d、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 d、合并糖尿病、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快速C反应蛋白升高是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脑脊液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细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6株,革兰阴性菌61株。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手术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再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长、ICU滞留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需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尽可能减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事件的发生。此外革兰阴性菌感染比率逐渐上升,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手术 危险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细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13
作者 马颖欣 李静 +5 位作者 赵梦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程实 张越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1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8株,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27.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4.15%。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唑啉、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100%,苯唑西林对肠球菌及链球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在革兰阴性菌中,复方磺胺嘧啶对克雷伯菌属敏感率最高为77.78%,多粘菌素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肠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其他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60.00%。结论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通过分析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进展,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以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对于耐药菌群,需要联合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必要时需要静脉用药联合鞘内、脑室内用药为基本策略,同时建议合理控制某种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根据后续具体细菌培养与药敏特征优化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脑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分布 抗生素
下载PDF
皮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7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尤红 任海涛 +6 位作者 范思远 徐金梅 吴娟 陈国华 龚雪 杨青 梅俊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特点,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明确病原体,协助精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二代测序
下载PDF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七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陈瑞玲 韩春玉 +6 位作者 李金鑫 杨柳 刘贝贝 王淑辉 田瑛 李在村 脱厚珍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55-362,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VZV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VZV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复习既往文献。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年龄35~94岁,平均65.1岁。7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发热,4例伴意识障碍,5例脑膜刺激征(+),4例伴肢体瘫痪、头痛、头晕,3例伴周围性面瘫,5例伴皮肤疱疹。脑脊液压力80~190 mmH2O(1 mmH2O=0.0098 kPa)、WBC 14~1039×106/L、蛋白40.38~444.43 mg/dl、葡萄糖2.34~6.01 mmol/L、氯化物108.90~125.00 mmol/L。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测的VZV病毒DNA序列数7~8869。影像学结果示脑干及小脑受累3例,颈髓受累1例,硬脑膜或脊膜强化3例,伴硬膜下积液或出血1例、伴急性脑梗死2例。治疗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发病后4个月),好转出院6例;死亡2例(发病后1.5~10个月),好转4例(发病后6~63个月)。既往文献报道,成人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患者有病情重、预后差,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合并颅神经或周围神经或脑血管受累等表现,但未见合并硬脑膜强化的病例报道。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患者年龄分布较广、青年至高龄老年均可见,脑脊液蛋白和WBC可明显升高,部分患者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类似结核杆菌感染。脑膜脑实质多同时受累时病情危重,高龄者预后差。怀疑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者应尽早完善腰穿、脑脊液mNGS等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后规范应用抗病毒感染药物,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宏基因二代测序 脑膜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6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下载PDF
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例
18
作者 张亚楠 张永亮 +2 位作者 赵萌 郑立恒 陈颜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由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脑脓肿病历,该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头痛,后期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抽搐。患者先后曾住... 目的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由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脑脓肿病历,该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头痛,后期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抽搐。患者先后曾住院3次,于2019年7月6日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通过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中发现病原体为皮疽诺卡菌,肺泡灌洗液培养发现诺卡菌,实施靶向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后期合并了肺部念珠菌感染,并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患者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为诺卡菌,同时肺泡灌洗液发现该菌,并给予靶向抗生素治疗,后因急性呼吸窘迫症死亡。结论诺卡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二代基因测序是一种无需培养的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直接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皮疽诺卡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疽诺卡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结核菌 二代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林紫 陈丽 +2 位作者 陈佳 肖玮 张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和全身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疗法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肠内营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宏基因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0
作者 简洪彬 叶云霞 +1 位作者 邱卓贤 赖观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究宏基因检测(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脑脊液mNGS检测报告结果、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及病原学等检查... 目的探究宏基因检测(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脑脊液mNGS检测报告结果、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及病原学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mNGS结果中,6例脑脊液mNGS报告结果呈阴性,14例检出可疑的致病病原体或特异序列,其中8例检出细菌(结核分枝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链球菌属1例),5例检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例,EB病毒2例,巨细胞病毒1例),1例检出真菌(白色念珠菌)。mNGS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92%、75.00%,明显高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30.77%、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其检出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仍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结合mNGS、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等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宏基因检测 病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