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临床效果及量效分析
1
作者 刘立群 彭敏红 +1 位作者 吴海霞 朱锦隆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以及量效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和南部战区空军医院诊治的中枢性面瘫15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6组,每组25例患者。A组:频率为16次/min电... 目的:分析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以及量效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和南部战区空军医院诊治的中枢性面瘫15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6组,每组25例患者。A组:频率为16次/min电针联合60 g黄芪补阳还五汤;B组:频率为22次/min电针联合60g黄芪补阳还五汤;C组:频率为26次/min电针联合60g补阳还五汤;D组:频率为16次/min电针联合120 g黄芪补阳还五汤;E组:频率为22次/min电针联合120 g黄芪补阳还五汤;F组:频率为26次/min电针联合120 g黄芪补阳还五汤。对比6组疗效。结果:治疗后,6组患者鼻唇沟、口角静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治疗后鼻唇沟、口角静态评分最高,其次为B组,C、D、E、F组较低(P<0.05)。6组患者张嘴微笑、耸鼻、唇吸吮随意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评分最低,其次为B、C、D组,再次为E、F组(P<0.05)。治疗后,口角区温度比较,A、B组较低,C、D、E、F组较高(P<0.05);眼周区温度比较,A、B组较低,C、D、E、F组较高(P<0.05);额周区温度比较,A、B组较低,其次为C、D、F组,E组较高(P<0.05);颧周区温度比较,A、B组较低,其次为C、D组,E、F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不同表现的中枢性面瘫患者,可采用相应剂量黄芪补阳还五汤及电针强度治疗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红外热成像评价针药结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能改善患者面部微循环,提高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针药结合治疗 中枢性面 临床效果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倍利 廖杏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刺+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颜面功能障碍指数(FDI)评分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比对照组(88.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扶阳罐温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扶阳罐温推疗法 脑卒中 中枢性面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表现为中枢性面瘫的延髓外侧梗死一例
3
作者 武慧 井华 张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6-398,共3页
延髓外侧梗死较少会导致面神经麻痹。作者报道1例表现为Avellis综合征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该患者除了存在球麻痹及对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等症状外,还出现了病灶同侧中枢性面瘫,这在延髓梗死患者中极为罕见。该文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特殊... 延髓外侧梗死较少会导致面神经麻痹。作者报道1例表现为Avellis综合征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该患者除了存在球麻痹及对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等症状外,还出现了病灶同侧中枢性面瘫,这在延髓梗死患者中极为罕见。该文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特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梗死 Avellis综合征 中枢性面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青玉 曹建华 +1 位作者 杨勇 李文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性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2022年4月至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性肢体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MAS、FMA、MRC、SS-QOL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后8周MAS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干预后2、4、8周M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4、8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研究组干预后2、4、8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2、4、8周MR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2、4、8周SS-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干预后2、4、8周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MRC、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患者采用基于罗伊适应理论下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静息状态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理论 护理措施 中枢性痉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调督和胃针法在中风后中枢性面瘫中的应用
5
作者 文人锋 招启萌 王宇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调督和胃针法对中风后中枢性面瘫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患者1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究调督和胃针法对中风后中枢性面瘫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患者10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督和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面部神经功能、口唇微循环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瘫中医证候(急躁易怒、面色黯滞/淡白、少言懒语、疼痛及舌淡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夹形血管、排列整齐血管、线型流态血管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n量表(H-B)评分以及面部肌电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肌电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值得推广。在治疗中风后中枢性面瘫方面,该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肌肉麻痹,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中枢性面 调督和胃针法 温胆汤加减 疗效 口唇微循环状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调督和胃针法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彭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调督和胃针法与火针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调督和胃针法与火针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火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督和胃针法治疗。对比两组的面神经恢复程度、面部残疾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67%高于对照组的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联合火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面部残疾程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枢性面 调督和胃针法 火针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温针灸翳风穴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彭凯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翳风穴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头... 目的探讨温针灸翳风穴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头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翳风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患者H-B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生活功能的FDI量表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内皮素(E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穴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轻面部残疾程度,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内皮素水平,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翳风穴 头针 脑卒中 中枢性面
下载PDF
针刺联合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析
8
作者 廖寅邦 陆品刚 +3 位作者 韦柳艳 莫毅 陆增宣 周定锋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CFP)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1年9月—2023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脑卒中后CFP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A组:常规针刺+Rood技术;B组:常规针刺;C组:Rood技术...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CFP)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21年9月—2023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脑卒中后CFP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A组:常规针刺+Rood技术;B组:常规针刺;C组:Rood技术。标准治疗3周后,对比三组疗效、面部功能。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积分(FDI)、多伦多面神经分级(S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比较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的总有效率优于B组与C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CFP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神经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皮肤感觉促进技术 脑卒中 中枢性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亚斌 冯海霞 +4 位作者 李姣 韩丽媛 王彦臣 白佳佳 苏明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600-3603,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面肌辅以肌内效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后测定两组动静态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及患侧表面肌电图(SEMG)数值。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静态D1、D2(1.150±0.073、-1.130±0.054)mm及动态D1'、D2'(1.980±0.127、-1.770±0.012)mm与对照组静态D1、D2(1.460±0.042、-1.490±0.141)mm及动态D1'、D2'(2.350±0.091、-2.110±0.072)mm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静态D1、D2与动态D1'、D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EMG数值[中位频率(MF)(100.98±19.63)Hz、平均功率频率(MPF)(123.62±17.43)Hz、平均肌电值(AEMG)(47.78±27.66)m V]与对照组SEMG数值MF(95.11±17.42)Hz、MPF(110.74±15.31)Hz、AEMG(40.44±16.71)m V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MF、MPF、AEMG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可促进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枢性面 A型肉毒毒素 肌内效贴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对照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边静 孙舒 +1 位作者 赵亚楠 赵为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并优化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80个随机数字,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B组和C组。A组仅使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B组使用头穴丛刺、吞咽言语治疗仪治...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并优化中枢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80个随机数字,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B组和C组。A组仅使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B组使用头穴丛刺、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C组使用面部康复训练、头穴丛刺及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3组患者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入组当天和最后一次结束后,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康复评定,并采用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H-B量表等级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综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疗法。结论 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尤以C组所采用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最佳,可以作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 面部康复训练 头穴丛刺 吞咽言语治疗仪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矫正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远滨 张京 +1 位作者 张静 肖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9-871,共3页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健侧面肌注射矫正脑卒中后患者患侧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3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前、注射后4...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健侧面肌注射矫正脑卒中后患者患侧中枢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3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前、注射后4周测定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态、动态D1、D2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进一步矫正中枢性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枢性面 A型肉毒毒素 康复
下载PDF
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云彩霞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90-1693,共4页
中枢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在此从中枢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医治疗方面归纳为针刺疗法,面部康复疗法,电治疗仪疗法及中药疗法四方面进行阐述。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有很多有... 中枢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在此从中枢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医治疗方面归纳为针刺疗法,面部康复疗法,电治疗仪疗法及中药疗法四方面进行阐述。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有很多有效的方法,针刺疗法为治疗该病最为常见和有效的疗法,临床上中医在此病的疗效显著,但是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理论研究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 针刺疗法 面部康复疗法 电治疗仪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治疗中枢性面瘫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光 孟智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其量效关系及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针刺行针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4个合谷量学组(A、B、C、D组)和对照组(E...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其量效关系及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针刺行针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4个合谷量学组(A、B、C、D组)和对照组(E组),合谷组治疗方案为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加中西医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采用中西医基础治疗方案,疗程为14 d。疗效指标为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量表、多伦多面神经分级量表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3种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改善率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研究提示合谷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有确切临床疗效,采用逆经脉方向斜刺进针,捻转行针5 s针刺合谷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量表评分改善率及有效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合谷 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分析(附120例报告)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春晓 王旻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2-1022,1024,共2页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文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针刺 中枢性面
下载PDF
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金艳 李亚梅 +2 位作者 廖春梅 赵云颖 余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facial palsy after stroke,F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电针治疗,每次15 min,每日1次;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加以物理因子(包...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facial palsy after stroke,F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电针治疗,每次15 min,每日1次;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加以物理因子(包括低频电疗、毫米波及超声波治疗)治疗,低频电疗和毫米波每次20分钟,超声波每次300 s,每日1次,疗程均3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行Modify House-Brackmann(MHBN)量表评定、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面神经传导的振幅和潜伏期、临床疗效简易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HBN量表评定分数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其面神经传导的振幅和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简易评价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对中枢性面瘫疗效较单独使用电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 物理因子治疗联合电针 MHBN量表 表面肌电图 临床疗效简易评价
下载PDF
Vitalstim治疗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建平 周寅 吴秀清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Vitalstim治疗仪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2013年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60例,脑卒中均经MRI或CT诊断,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进行常规面瘫训练)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Vitalsti... 目的:观察Vitalstim治疗仪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2013年脑卒中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60例,脑卒中均经MRI或CT诊断,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进行常规面瘫训练)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Vitalstim仪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著12例,好转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痊愈+显著)为50%;对照组痊愈1例,显著4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中枢性面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 治疗仪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单双侧的康复训练对比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小花 张丽君 +2 位作者 曾学清 王瑛 王雪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同时进行双侧颜面训练及单纯训练患侧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病人随机分成单侧治疗组及双侧治疗组各30人,单侧治疗组采用兴奋患侧颜面运动、抑制健侧颜面运动的手法,双侧治疗组颜面双...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同时进行双侧颜面训练及单纯训练患侧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病人随机分成单侧治疗组及双侧治疗组各30人,单侧治疗组采用兴奋患侧颜面运动、抑制健侧颜面运动的手法,双侧治疗组颜面双侧采用同种方法训练,治疗1月后重新评价颜面运动。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单侧训练组总有效率96.7%;双侧训练组总有效率73.3%。2组之间有显者性差异(X2=6.53,P<0.05)。结论:脑梗死后合并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单侧较双侧颜面训练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枢性面 康复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联合牵正散加减对中枢性面瘫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银璐 王明月 温如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联合牵正散加减对中枢性面瘫的意义。方法8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刺合谷穴配合辩证取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联合牵正散加减对中枢性面瘫的意义。方法8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刺合谷穴配合辩证取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枢性面瘫患者采取针刺合谷穴联合牵正散加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 合谷穴 牵正散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中枢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泽辉 王义亮 +3 位作者 郭强 杨芳 盛久灵 周小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中枢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试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技术训练面部肌肉,同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针灸、电针、拔罐等。总疗程...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中枢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试验组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技术训练面部肌肉,同时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手段:针灸、电针、拔罐等。总疗程1个月,比较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85.7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67.35%,总有效率83.67%;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能加快中枢性面瘫患者恢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中枢性面
下载PDF
针刺合谷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凌鑫 田光 孟智宏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9期747-74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谷组和对照组。合谷组治疗方案为针刺合谷穴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疗效指标依据...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谷组和对照组。合谷组治疗方案为针刺合谷穴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疗效指标依据House-Brackmann量表、多伦多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量表制定。结果:合谷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量表评分及总体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合谷穴对缺血性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合谷穴 中枢性面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