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情绪的外周自主反应与中枢神经机制的整合——情绪信息加工脑功能网络模型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厚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8,共9页
研究证据显示,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不仅伴随着特异性的外周自主反应,也激活了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不同神经环路。但是,外周与中枢的整合机制还亟待阐明。本文在回顾了这两方面的研究资料后,通过对近期提出的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 研究证据显示,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不仅伴随着特异性的外周自主反应,也激活了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的不同神经环路。但是,外周与中枢的整合机制还亟待阐明。本文在回顾了这两方面的研究资料后,通过对近期提出的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的评述,试图说明人类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是一个包含多成分、多层次脑活动系统的开放性功能网络。这一网络需要与内外环境持续相互作用,才能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活动,以实现生存适应的基本功能。最后,文章结合感觉与情绪信息传入的"双通路"加工机制,引入认知及动机与情绪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初步构想了一个解释人类情绪信息加工的脑功能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情绪 外周自主反应 中枢神经机制 整合 脑功能网络模型
下载PDF
基于视中枢神经机制的层次网络计算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危辉 何新贵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0-628,共9页
在视皮层区中 ,有许多非常规整的柱形功能结构 ,它们形成的局域网络具有抽取视图像中最基本的特征的计算能力 ,相邻视神经细胞间的侧抑制机制和神经细胞的感受野为实现这样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了保证 ,并且视皮层的这种等级组构为许多心... 在视皮层区中 ,有许多非常规整的柱形功能结构 ,它们形成的局域网络具有抽取视图像中最基本的特征的计算能力 ,相邻视神经细胞间的侧抑制机制和神经细胞的感受野为实现这样的并行计算能力提供了保证 ,并且视皮层的这种等级组构为许多心理现像提供了生理解释 .这不仅对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有重要的价值 ,而且对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中通过构造一个金字塔状的神经网络层次模型 ,来对模拟视网膜的输入点阵信息进行逐级加工 ,强调视知觉的计算依托和生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元网络 层次模型 中枢神经机制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黎晓程 梁玲艳 +1 位作者 韦懿宸 邓德茂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通过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间断性慢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神经调节技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癫痫、抑郁症和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经皮耳迷走神...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通过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间断性慢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神经调节技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癫痫、抑郁症和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是一种基于传统VNS及迷走神经解剖特点发展而来的新型无创性神经调节疗法,具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认知相关脑皮质及神经核团功能、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神经递质传递等,改善认知状态,在认知相关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围绕taVNS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 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调节机制
原文传递
下丘脑弓状核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81-885,共5页
下丘脑弓状核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弓状核调控骨代谢,这是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骨代谢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下丘脑弓状核与骨质疏松关系;各型骨质疏松与下丘脑弓状核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病和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与下丘脑弓状... 下丘脑弓状核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弓状核调控骨代谢,这是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骨代谢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下丘脑弓状核与骨质疏松关系;各型骨质疏松与下丘脑弓状核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病和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与下丘脑弓状核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围绕下丘脑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展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弓状核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机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大鼠弓状核β-内啡肽神经元数量变化与骨质疏松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8-27,共10页
目的研究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4种典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和3种干预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骨质疏松与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4种典型的骨质疏松(去卵巢... 目的研究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用4种典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和3种干预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骨质疏松与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4种典型的骨质疏松(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维甲酸诱发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都伴有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2)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减轻伴有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加重则伴有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骨质疏松(骨代谢改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骨量丢失的程度与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密切相关。骨代谢变化受下丘脑-垂体-骨轴三级水平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 骨质疏松 中枢神经机制 下丘脑-垂体-骨轴
下载PDF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薛颖妤 陈旭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9期118-121,共4页
膝骨关节炎(KOA)疼痛分为机械性疼痛、化学性疼痛或两者皆有,主要由膝关节局部病变和中枢神经生理机制的改变而致。该文从膝关节局部病变和中枢神经生理机制综述针灸治疗KOA疼痛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疼痛 局部病变 中枢神经生理机制 针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灸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媚媚 刘智艳 曹琳 《山西中医》 2011年第9期54-55,57,共3页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穴位与神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大脑特定皮层功能有关,针刺的信息既可以直接影响脑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脑功能的调节而影响其他系统,大脑是穴位和靶器官之间发生效应的关键枢纽。蹦.RI在科学、临床等领域...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穴位与神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大脑特定皮层功能有关,针刺的信息既可以直接影响脑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脑功能的调节而影响其他系统,大脑是穴位和靶器官之间发生效应的关键枢纽。蹦.RI在科学、临床等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在针刺作用机理、针灸的神经系统机制方面也作了大量研究,现就其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全麻后苏醒延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彤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10期33-35,共3页
全身麻醉苏醒期简称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其分为四个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呼吸道反射恢复;神志清醒,定向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渐恢复.全麻... 全身麻醉苏醒期简称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其分为四个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呼吸道反射恢复;神志清醒,定向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渐恢复.全麻后超过预期苏醒时间仍未清醒者,称为苏醒延迟,其为全麻后较易见的并发症.如今的麻醉方法,多数病人都能于术后较快清醒.如全麻后几小时(有人认为是2小时,有人认为是半小时)意识仍未恢复,即可认为苏醒延迟.本文综述了苏醒延迟发生的相关神经生理解剖机制及可能原因,以利于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逆转治疗,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延迟 中枢神经机制 网状结构 ARAS
下载PDF
Molecular actions guiding neural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燕芬 叶波平 王大勇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9-337,共9页
Planarian is among the simplest animals that possess a centralized nervous system (CNS), and its neural regenera- tion involves the replacement of cells lost to normal 'wear and tear' (cell turnover), and/or inj... Planarian is among the simplest animals that possess a centralized nervous system (CNS), and its neural regenera- tion involves the replacement of cells lost to normal 'wear and tear' (cell turnover), and/or injury. In this review, we state and discuss the recent studies on molecular control of neural regeneration in planarian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enes in intact and regenerating planarian CNS have already been described relatively clearly. 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and Wnt signaling pathways are identified to regulate neural regeneration. During neural regeneration, conserved axon guidance mechanisms are necessary for proper wiring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addition, apoptos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cell numbers, eliminating unnecessary tissues or cells and remodeling the old tissues for regenerating CNS. The bilateral symmetry is established by determination of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dorsal-ventral (D-V) patterns. Moreover, neurons positive to dopamine, serotonin (5-HT),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have been detected in planarians. Therefore, planarians present us with new, experimentally accessible context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actions guiding neural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olecular mechanism PLANARIAN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直结肠扩张大鼠腰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明 黄裕新 +4 位作者 饶志仁 杨琦 王景杰 段丽 曹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5,共2页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 针灸对各种疾病包括内脏疼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脊髓是针刺信号和机体伤害刺激信号的初级整合中枢。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后直结肠扩张模型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及腰髓Fos、OX42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脊髓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内脏疼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 小胶质细胞 电针足三里 模型大鼠 直结肠 腰髓 中枢神经机制 内脏疼痛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及其骨量变化与弓状核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53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大鼠骨质疏松及其骨量变化与弓状核的关系。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维甲酸诱发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4种典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环孢素、胸腺肽和运动二种干预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骨质疏松及其骨... 本文旨在研究大鼠骨质疏松及其骨量变化与弓状核的关系。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维甲酸诱发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4种典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环孢素、胸腺肽和运动二种干预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骨质疏松及其骨量变化与弓状核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典型的骨质疏松都伴有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2)胸腺肽和运动使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减轻,并伴有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增加;环孢素使骨质疏松骨量丢失加重,并伴有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的程度与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密切相关。结果提示:大鼠骨质疏松及其骨量变化与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密切相关;存在下丘脑—垂体—骨轴;骨质疏松受下丘脑—垂体—骨轴三级水平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弓状核 骨质疏松 中枢神经机制 下丘脑-垂体-骨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