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6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1
作者 赵梦 李静 +1 位作者 曹炜 张越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 目的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335例)和非感染组(770例)。分析导致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感染组患者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出血量≥400 mL、二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3 d、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 d、合并糖尿病、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快速C反应蛋白升高是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脑脊液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细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6株,革兰阴性菌61株。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手术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再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长、ICU滞留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需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尽可能减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事件的发生。此外革兰阴性菌感染比率逐渐上升,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手术 危险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2
作者 蒲伟丛 刘玉 +3 位作者 王乐 郭映辉 孙敏 马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68-1174,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明确病原体的CNS感染患儿的...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明确病原体的CNS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病原学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与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转归。结果共纳入63例患儿,BM组38例,VM组25例,胎龄中位值38.3(3.0)周,足月儿47例(74.6%),男性37例(58.7%),平均出生体重(2970±731)g,发病日龄中位值为9.6(11.0)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55例,87.3%)、黄疸(29例,46.0%)、吃奶差(20例,31.7%)、肌张力异常(20例,31.7%)等,2组一般临床特征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WBC异常比例、多核细胞百分比、蛋白水平及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CRP>8 mg/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VM组(P<0.05)。BM组CSF WBC范围在6~258233个/mm^(3)之间,1例CSF WBC低于20个/mm^(3)。VM组CSF WBC范围在1~1238个/mm^(3)之间,2例CSF WBC高于1000个/mm^(3),9例低于20个/mm^(3)。BM组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11例,28.9%)、肺炎克雷伯菌(6例,15.8%)最常见。VM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最常见(15例,60%)。随访结果显示BM组1例死亡,3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VM组3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全部预后良好。结论仅通过临床特征难以区分新生儿CNS感染是由细菌或病毒所致,常规实验室检查在判断致病病原体上有一定帮助,开展包含病毒靶标在内的脑脊液病原检测对实现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体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荆婧 杜冉 +1 位作者 邓文静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1—2024-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55例为感染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56例为非感染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脑脊液细胞因子IL-1β、IL-6、I...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1—2024-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55例为感染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56例为非感染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脑脊液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7A、IL-22、TNF-α、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高龄,脑脊液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7A、IL-22、TNF-α、IFN-γ水平增高,均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脊液IL-6(OR=1.003,95%CI 1.001~1.005)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IL-6的AUC=0.912(95%CI:0.859~0.965,P<0.001),敏感度为96.4%。结论脑脊液细胞因子IL-6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首都国医名师田从豁教授针药结合六经分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经验探析
4
作者 李昀泽 姚阳婧 +4 位作者 冯清华 胡曼嫣 马飞 吴明华 李建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首都国医名师田从豁教授思想,总结其针药结合六经分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学术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谱系疾病、化脓性脑膜炎谱系疾病、猫立克次体脑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六经分治的深层次含义和关系,针药结合的学... 目的:基于首都国医名师田从豁教授思想,总结其针药结合六经分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学术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谱系疾病、化脓性脑膜炎谱系疾病、猫立克次体脑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六经分治的深层次含义和关系,针药结合的学术内涵和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田从豁教授临床指导下的3例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就诊经历,根据其中医辨病辨证、检验检查结果,从核心取穴方案、针刺手法的选择以及常用中药联合应用等方面,调整中西医治疗方案,综合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结果:病毒性脑膜炎谱系疾病、化脓性脑膜炎谱系疾病和猫立克次体脑炎分别对应太阳经脑病、少阳经脑病和厥阴经脑病。田从豁教授以卒感风寒湿毒、气血脉络失养,浊毒郁里化热、脑络髓海受损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扶元通督、益宗调任、活血通脉、养血调络、益气宁神、形神共调为法则,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达到临床症状好转,随访后未见症状加重。讨论:田从豁教授通过少而精、便而效的取穴,灵活细致的行针手法,配合中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笔者基于跟随田从豁教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针药结合六经分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于确定中西医治疗方案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脑膜炎谱系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谱系疾病 猫立克次体脑炎 针药结合 六经分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5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下载PDF
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细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7
作者 马颖欣 李静 +5 位作者 赵梦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程实 张越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1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8株,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27.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4.15%。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唑啉、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100%,苯唑西林对肠球菌及链球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在革兰阴性菌中,复方磺胺嘧啶对克雷伯菌属敏感率最高为77.78%,多粘菌素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肠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其他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60.00%。结论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通过分析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进展,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以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对于耐药菌群,需要联合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必要时需要静脉用药联合鞘内、脑室内用药为基本策略,同时建议合理控制某种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根据后续具体细菌培养与药敏特征优化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脑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分布 抗生素
下载PDF
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例
8
作者 张亚楠 张永亮 +2 位作者 赵萌 郑立恒 陈颜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由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脑脓肿病历,该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头痛,后期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抽搐。患者先后曾住... 目的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皮疽诺卡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由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脑脓肿病历,该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头痛,后期表现为意识障碍伴抽搐。患者先后曾住院3次,于2019年7月6日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通过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中发现病原体为皮疽诺卡菌,肺泡灌洗液培养发现诺卡菌,实施靶向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后期合并了肺部念珠菌感染,并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患者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为诺卡菌,同时肺泡灌洗液发现该菌,并给予靶向抗生素治疗,后因急性呼吸窘迫症死亡。结论诺卡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二代基因测序是一种无需培养的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直接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皮疽诺卡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疽诺卡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结核菌 二代基因测序
下载PDF
mNGS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药物调整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杨晓珊 赵昆玉 +3 位作者 严志东 莫庆明 蔡肇栩 冯昌文 《甘肃医药》 2024年第9期823-825,829,共4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CNSIs)中治疗药物调整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疑似CNSIs患者82例,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同时行mNGS及传统培养,传统病原学检测,以CNSI...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CNSIs)中治疗药物调整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疑似CNSIs患者82例,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同时行mNGS及传统培养,传统病原学检测,以CNSIs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mNGS对CNSIs的诊断效能,比较检测前后治疗方案的调整以探讨mNGS对CNSIs患者治疗药物的影响。结果:82份疑似病例共检出34种病原体,包括21种细菌、8种病毒4种真菌和1种非典型病原体。41例确诊患者有23例病例阳性,排除假阳性病例,真阳性率为36.6%(15/41)。ROC曲线分析显示,mNGS诊断CNSIs的AUC为0.661(95%CI:0.542~0.780,P<0.05),传统培养诊断CNSIs的AUC为0.524(95%CI:0.398~0.649,P=0.711),提示mNGS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传统培养,但诊断价值较低。41例确诊患者中,14例根据mNGS结果调整方案,2例根据传统病原学结果调整,5例根据临床经验调整,20例不调整。治疗方案在根据mNGS结果调整组与根据传统病原学、临床经验调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不调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NGS可弥补传统病原学检测的不足,为临床药物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治疗药物调整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林紫 陈丽 +2 位作者 陈佳 肖玮 张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和全身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疗法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肠内营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宏基因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1
作者 简洪彬 叶云霞 +1 位作者 邱卓贤 赖观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究宏基因检测(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脑脊液mNGS检测报告结果、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及病原学等检查... 目的探究宏基因检测(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脑脊液mNGS检测报告结果、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及病原学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mNGS结果中,6例脑脊液mNGS报告结果呈阴性,14例检出可疑的致病病原体或特异序列,其中8例检出细菌(结核分枝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链球菌属1例),5例检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例,EB病毒2例,巨细胞病毒1例),1例检出真菌(白色念珠菌)。mNGS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92%、75.00%,明显高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30.77%、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其检出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仍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结合mNGS、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等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宏基因检测 病原体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试剂性能评估关注点
12
作者 包雯 刘容枝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3期343-345,共3页
从性能评估的角度,简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试剂检测的病原体范围、企业参考品的设置、反应体系的研究以及分析性能评估等研究内容的关注点,包括研究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该研究意在提高产品研发效率,推动行业发展。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 宏基因组测序试剂 分析性能评估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张玥 郑璐 +4 位作者 陈园园 裴蕴锋 于魁魁 顾锋 陈永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 目的探讨12种细胞因子(IFN-α、IFN-γ、TNF-α、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和IL-17)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2例,对采集的脑脊液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脊液中1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检测的12种细胞因子中仅IL-5、IL-6和IL-83个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升高,阳性率分别为23.08%、42.31%和96.15%;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另外,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相一致,细胞因子IL-5、IL-6和IL-8在患者治疗获益后均明显下降。结论脑脊液中IL-5、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今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治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的脑出血后癫痫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药学监护
14
作者 罗洪 吴曾贤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3期34-36,共3页
脑出血是一种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7%~31.0%[1]。部分患者在第1次癫痫发作后可发展为脑出血后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感染(脑膜炎)、脑实质感染(脑炎)和脊髓感染(脊髓炎)等,早... 脑出血是一种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7%~31.0%[1]。部分患者在第1次癫痫发作后可发展为脑出血后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感染(脑膜炎)、脑实质感染(脑炎)和脊髓感染(脊髓炎)等,早期识别和快速治疗是治疗关键。本文通过回顾外伤致脑出血后癫痫发作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例的诊治经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诊疗和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方案制定中的作用。1病历摘要患者男,2022年8月18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身高170 cm,体重62 kg,BMI 21.45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药学监护 抗菌药物 抗癫痫药物
下载PDF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李晓雯 薛国松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 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穿刺检测的脑脊液压力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ICP正常组(n=45)和ICP增高组(n=51)。分析两组患者的ONSD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ONSD评估ICP增高的诊断效能。结果ICP增高组的ONSD为(5.61±0.51)mm,高于ICP正常组的(4.50±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测ONSD对ICP增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2%、86.7%、0.932,截断值为5.01 mm。结论ONSD可随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ICP增高而增大,床旁即时超声测量ONSD可良好地反映ICP增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观察
16
作者 罗琼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57-0160,共4页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接收的50例高度疑似CNSI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收CT和MRI检查,以病原学检测为判定的金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病原学诊断中,CNSI者...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接收的50例高度疑似CNSI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收CT和MRI检查,以病原学检测为判定的金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病原学诊断中,CNSI者有47例,占94.0%。MRI检查的总检出率较CT检查高(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0.0%(45/50)高于CT检查的66.0%(33/50)(P<0.05);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MRI检查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效能均优于CT检查,利于疾病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检出率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炎性因子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17
作者 张晓彤 宋文炜 +1 位作者 赵亚琦 韩卫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8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间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中枢...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间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M)组55例,病毒性脑膜炎(VM)组45例。选择同期入院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检测血浆HBP、血清SAA、PCT和CRP等炎性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比较各指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效能。结果:BM组血浆HBP和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诊断BM的AUC在单一指标中最大为0.912(95%CI:0.848~0.975)。SAA诊断VM的AUC在单一指标中最大为0.907(95%CI:0.836~0.978),各指标联合检测鉴别BM和VM的AUC大于单一指标为0.978(95%CI:0.956~1.000),敏感度最高为89.1%,特异度最高为100%。结论:HBP、SAA、PCT、CRP等炎性指标均可作为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性质的有效临床指标,HBP是细菌性脑膜炎较好的诊断指标,SAA是病毒性脑膜炎较好的诊断指标,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及感染程度评估,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明确诊断提供参考。相关炎性因子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提高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不同抗菌药物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8
作者 张永杰 王兴华 黄晓岚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9期28-30,34,共4页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案进行分组,A组41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治疗,B组41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见效快,能够快速改善症状,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但是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万古霉素 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
下载PDF
血清NFP、MMP-2联合mNGS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蒙 苏秦 +3 位作者 杨光路 贾俊玲 朝鲁门其其格 李晓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2期2739-274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联合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临床初步诊断为CNS感染的12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血清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联合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临床初步诊断为CNS感染的12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方法组及mNGS组,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儿科门诊未患CNS感染疾病的患儿60例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吸附试验测定正常组、传统方法组及mNGS组患儿血清中NFP、MMP-2的表达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NFP mRNA、MMP-2 mRNA的表达水平;正常组、传统方法组及mNGS组检测患儿脑脊液中病原菌种类、比较阳性检测率、评价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检测率的影响及两组患儿的痊愈率;采用Kappa检测mNGS组血清中NFP、MMP-2的阳性率与mNGS阳性率在检测儿童CNS感染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联合预测因子,评价NFP、MMP-2、mNGS及联合预测因子在诊断儿童CNS感染性疾病的性能。结果传统方法组及mNGS组血清中NFP及MM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传统方法组及mNGS组NFP mRNA及MMP-2 mRNA阳性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组病原菌检出总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mNGS检出率并无影响(P>0.05),mNGS组住院14 d后痊愈率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组中NFP阳性率与mNGS组总阳性率之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5,MMP-2阳性率与mNGS组总阳性率之间一致性Kappa值为0.9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血清NFP每上升1 ng/mL,儿童CNS感染的风险则增加0.054倍(OR=1.054,95%CI:1.006~1.103,P<0.001),血清MMP-2每上升1 ng/mL,儿童CNS感染的风险则增加0.022倍(OR=1.022,95%CI:1.010~1.035,P<0.001),mNGS阳性率每上升1%,儿童CNS感染的风险则增加0.387倍(OR=1.387,95%CI:1.023~1.412,P<0.001)。结论联合应用血清中NFP、MMP-2与mNGS在预测儿童CNS感染中具有良好的效能,可用于儿童CNS感染的初步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丝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 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祖向阳 冯森 马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31-736,共6页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IA)介入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抗菌治疗。方法 选取2020-03—2022-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IA介入术后CNS感染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脑脊液进行培养分离和药敏试验,检测...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IA)介入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抗菌治疗。方法 选取2020-03—2022-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IA介入术后CNS感染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脑脊液进行培养分离和药敏试验,检测其中主要病原菌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64例CNS感染患者中58例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阳性,占90.63%,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60.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株,34.48%),革兰阴性菌23株(39.66%)。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G、克林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ermA、ermB、ermC、msrA、msrB、aac(6')/aph(2'')、mecA、femB和gyrA检出率分别为30.00%、10.00%、45.00%、40.00%、20.00%、30.00%、55.00%、45.00%和20.00%,与耐药性进行对应分析显示mecA/femB与青霉素G符合率为75.00%,与苯唑西林符合率为85.00%;erm/msr与克林霉素符合率为70.00%,与红霉素符合率为90.00%;aac(6')/aph(2'')与庆大霉素符合率为90.00%;gyrA与左氧氟沙星符合率为85.00%,与环丙沙星符合率为75.00%;mecA与头孢西丁符合率为80.00%。结论 IA术后CNS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更为常见,且细菌耐药率较高,明确耐药性及相应基因型可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抗感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耐药 抗菌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