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7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SWI和QMS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怡群 温杰 张东锐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35-39,44,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测量神经核团的铁含量,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PD)的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WI与QSM序列扫描,测量其感兴趣... 目的: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测量神经核团的铁含量,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特点。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PD)的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WI与QSM序列扫描,测量其感兴趣区的相位值、磁敏感值,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D组黑质的相位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组黑质和壳核的磁敏感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WI相比,QSM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内的神经核团,在进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铁含量测量方面也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 QSM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2
作者 龙彩瑕 李俊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3-678,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包括12种,大多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发生萎缩和神经元丢失。这种神经元的丢失通常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胶质过多症以及特定的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包括12种,大多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发生萎缩和神经元丢失。这种神经元的丢失通常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胶质过多症以及特定的神经病理标记,如帕金森病的路易小体。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12种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文友 孙艳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项新兴磁共振成像技术,它是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上的扩展,通过探测生物组织内水分子的非高斯分布扩散运动的特性,来更加敏感地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目前能通过非侵袭...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一项新兴磁共振成像技术,它是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上的扩展,通过探测生物组织内水分子的非高斯分布扩散运动的特性,来更加敏感地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复杂程度,是目前能通过非侵袭性手段探测活体组织微观信息的磁共振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扩散张量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峰度 应用 生物组织 磁共振技术 扩散运动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宏斌 邵康梅 葛朝明 《医院与医学》 2019年第3期54-58,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DD)是一类神经元及其髓鞘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大量研究证实NDD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神经退行性疾...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DD)是一类神经元及其髓鞘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大量研究证实NDD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作用。本研究拟对NDD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ND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下载PDF
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琼 何玲玲 李新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53-955,共3页
自噬最初被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定义为存在于细胞中包裹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膜泡现象,用来描述真核细胞内存在的“Self-eating(自食)”现象[1]。广义上,自噬主要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自噬3种类型。这里提到的巨自噬... 自噬最初被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定义为存在于细胞中包裹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膜泡现象,用来描述真核细胞内存在的“Self-eating(自食)”现象[1]。广义上,自噬主要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自噬3种类型。这里提到的巨自噬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噬[2]。自噬在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其本质是一种降解过程,该过程由一系列自噬相关蛋白(Atg蛋白)介导,由双膜结合的囊泡(自噬小体)所引发,它将细胞质组分(包括蛋白质和细胞器等)通过自噬运输到溶酶体进而被降解,以维持细胞质内的稳态[3]。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自噬在基础水平是活跃的,称为基础性自噬,但在各种外界刺激如饥饿、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下可以迅速被激活,称为诱导性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自噬 降解过程 细胞器 细胞质 分子伴侣 生物进化 相关蛋白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海玉 刘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途径,在死亡受体信号激活后由受体交互作用蛋白1(RIP1)和RIP3调控,该途径并可被化合物5-(1H-吲哚-3-基甲基)-3-甲基-2-硫酮-4-咪唑烷酮(necrostatin-1)特异性抑制。目前研究表明...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坏死途径,在死亡受体信号激活后由受体交互作用蛋白1(RIP1)和RIP3调控,该途径并可被化合物5-(1H-吲哚-3-基甲基)-3-甲基-2-硫酮-4-咪唑烷酮(necrostatin-1)特异性抑制。目前研究表明坏死性凋亡可能参与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深入阐明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有望为其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潜在的新靶点。基于此,本文对坏死性凋亡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解洪荣 张玉花 +2 位作者 孙丹 李雪松 胡林森 《医学综述》 2011年第6期828-831,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病理非常复杂,因此对它们的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是对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体液、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大通量的综合分析,并识别蛋白质表达的动态特征,这不仅可从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病理非常复杂,因此对它们的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是对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体液、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大通量的综合分析,并识别蛋白质表达的动态特征,这不仅可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疾病的本质,还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机制,建立诊断标准,发现药物治疗靶点。蛋白质组学为CNS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针对CNS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还是有限的,但是这些研究为理解CNS退行性疾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退行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凯 辛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变所导致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组织退变所导致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均是由于脑或脊髓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的丢失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治疗 基因转染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移植
下载PDF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仇念壮 王丽宏 +1 位作者 张雪辉 王浩 《老年医学研究》 2022年第3期47-51,共5页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PC)作为控制丙酮酸由胞质进入线粒体的结构,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如癌症、代谢性疾病等。近年研究发现,MPC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MPC对阿尔茨海默症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和...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PC)作为控制丙酮酸由胞质进入线粒体的结构,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如癌症、代谢性疾病等。近年研究发现,MPC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MPC对阿尔茨海默症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亨廷顿舞蹈病精神障碍的改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症 帕金森病 亨廷顿舞蹈病
下载PDF
MicroRNAs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江张胜 田丽伟 +1 位作者 赵晨玲 董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0-77,共8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和调控,若其表达异常则可导致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H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等.该文通过对miR...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和调控,若其表达异常则可导致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H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等.该文通过对miRNAs的潜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这些主要miRNAs靶向的共同途径和每一个miRNAs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主要功能,可以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线粒体铁死亡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11
作者 孙若寒 许静 +1 位作者 吕佩源 董艳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3,共5页
铁死亡是一种与细胞凋亡、自噬及坏死不同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线粒体作为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细胞器,参与铁稳态的调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铁死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在铁死亡发生机制中线粒体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小... 铁死亡是一种与细胞凋亡、自噬及坏死不同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线粒体作为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细胞器,参与铁稳态的调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铁死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在铁死亡发生机制中线粒体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线粒体铁死亡机制,并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铁死亡之间的关系,为疾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线粒体 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 吴丽娥 贾建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滋补强身等;现代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凋亡、调控自噬、增强体力和抗疲劳、改善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表明肉苁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发生常伴随着脑水肿、血脑屏障的破坏、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肉苁蓉提取物肉苁蓉总苷可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及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对CIRI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通过减少自由基堆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肉苁蓉可以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运动行为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能够抑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兴奋性氨基酸的水平,减轻神经毒性作用,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目前肉苁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其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肉苁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下载PDF
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单基因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英(综述) 何庆南(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58,共7页
至今为止,已报道约500种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病,其中50多个基因与单基因孤立性或综合征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大多在肾小球足细胞中表达。神经系统症状为综合征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肾外表现,各种研究发现足细胞和神经元在形态和... 至今为止,已报道约500种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病,其中50多个基因与单基因孤立性或综合征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大多在肾小球足细胞中表达。神经系统症状为综合征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肾外表现,各种研究发现足细胞和神经元在形态和功能方面存在联系。该综述总结了同时出现肾小球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学进展及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了解,认识基因诊断技术对共病筛查的重要性,降低漏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
下载PDF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家华 岑雨樱 +11 位作者 许晓娇 杨飞 张兴文 董钊 刘若卓 黄德晖 崔荣太 王湘庆 田成林 黄旭升 于生元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原花青素防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子萌 陈蕾 +2 位作者 孙小荣 黄杰 董淑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32-1437,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和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其病因尚不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新药治疗该类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原花青素(procya...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和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其病因尚不明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新药治疗该类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s)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炎、抗癌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提示PCs具有多靶点的药理作用。正因如此,PCs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已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治疗。现基于国内外学者对PCs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PCs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P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能与抑制铁死亡有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药理作用 多靶点作用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田烨楠 吕鹤群 +1 位作者 冯瑶婷 彭拥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统计数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有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LncRNA H19最初被认为是“转录噪声”,现被广泛证明与多... 统计数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有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LncRNA H19最初被认为是“转录噪声”,现被广泛证明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有关。本文总结了LncRNA H19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髓损伤以及癫痫中的功能及机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 H19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长链非编码RN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病变 脑血管疾病 颅内肿瘤 脊髓损伤 癫痫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铁死亡及其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雅诗 华祚玉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1,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且大多不明,患者多有后遗症且预后不良。近年来,铁死亡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铁死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且大多不明,患者多有后遗症且预后不良。近年来,铁死亡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铁死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铁死亡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铁死亡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抑制剂
下载PDF
lncRNA UCA1和miRNA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瑞暖 刁丽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从分子水平层面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在癫痫、神经胶质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从分子水平层面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 1,UCA1)在癫痫、神经胶质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组织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参与疾病的潜在机制,包括与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之间相互调控,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不仅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增强了常规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回顾近年来UCA1与miRNA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神经胶质瘤、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提示UCA1有望成为癫痫治疗靶点和临床检测标志物,以期为与此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MIRN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脑膜免疫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芃 高俊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脑膜作为包绕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4层膜状结构,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屏障和通道,但是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揭示了脑膜在清除大脑代谢物、参与免疫监视与免疫反... 脑膜作为包绕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4层膜状结构,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屏障和通道,但是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揭示了脑膜在清除大脑代谢物、参与免疫监视与免疫反应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膜免疫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脑膜免疫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展望脑膜免疫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免疫细胞 脑膜淋巴系统 脑膜免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固有免疫受体NLRX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高保青 曹碗君 +4 位作者 高小川 吴兴安 刘蓉蓉 陈雅慧 邝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细胞能量供给与固有免疫体系提供的内环境稳定。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是定位于线粒体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具有调节线粒体自噬、炎性反应、活性氧的生成等多种功能,因而可影响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CNS)正常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细胞能量供给与固有免疫体系提供的内环境稳定。NOD样受体家族成员X1(NLRX1)是定位于线粒体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具有调节线粒体自噬、炎性反应、活性氧的生成等多种功能,因而可影响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LRX1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变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创伤等CNS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了解NLRX1参与CNS疾病过程的机制,可加深对CNS固有免疫分子的认识,并可望为CNS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LRX1 神经炎症 线粒体调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