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欧人文交流的认知基础、信任建构和路径选择
1
作者 汪司晨 张莉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7期63-67,共5页
国际传播双方充分的认知基础与信任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底层要素。新冠疫情的余波、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为近年来日益复杂的中欧关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相比政治对话和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在中欧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缘... 国际传播双方充分的认知基础与信任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底层要素。新冠疫情的余波、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为近年来日益复杂的中欧关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相比政治对话和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在中欧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缘于中欧双方都是古老文明体,也是因为高频次、大规模的人文交流能够在高层会晤之外,助推中欧民间沟通,筑牢发展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中欧双方如何通过人文交流,深化彼此认知,扩大共识范围,填补期待落差,进而推进信任建构,不仅是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人文交流 认知基础 信任建构
下载PDF
新时期中欧体育文化交流互鉴的拓展与升华——来自欧洲围棋大会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莉 姜劲晖 周宛怡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7,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当前中欧文化冲突的根源和中欧体育文化交流的基本格局,回顾1957年以来在欧洲各国举办过的64届“欧洲围棋大会”的历史沿革。认为内生驱动是欧洲围棋大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为欧洲围...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当前中欧文化冲突的根源和中欧体育文化交流的基本格局,回顾1957年以来在欧洲各国举办过的64届“欧洲围棋大会”的历史沿革。认为内生驱动是欧洲围棋大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为欧洲围棋大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欧洲围棋大会是孕育围棋新文化的芳草地。欧洲围棋大会影响并促进了中国围棋的改革与发展,展现了中欧体育文化双向交流、彼此互鉴的新趋势。研究认为,新时期中欧体育文化交流中,应提高内生驱动型文化传播质效;要激发精品传统文化的潜能,实现中欧文化的深度交融;以开放的姿态促进互学互鉴,进一步拓展和升华中欧体育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围棋 欧洲围棋大会 新时期 中欧体育文化交流 互鉴
下载PDF
探讨废旧家电回收之路——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纪实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航 朱焰 《家电科技》 2005年第7期7-8,共2页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即将生效,今后产品出口欧洲的企业要承担回收处理责任,我国家电行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废旧家电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即将生效,今后产品出口欧洲的企业要承担回收处理责任,我国家电行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废旧家电处理与资源再生利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德国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协会以及一些中外相关企业,2005年6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中外人士就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的管理、市场前景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电行业 废旧家电回收 《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 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
下载PDF
中欧教育交流项目的成效与经验——以伊拉斯谟世界对外合作窗口项目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马克 温格奈尔·吉列尔姆 +4 位作者 伊丽莎白·阿克塞尔 因格·曼格肖特 安-索菲·梵德索尔伦 皮亚特·凡·霍夫 张鹤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第10期14-19,共6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的局势下,全球各区域、各国都开始反思如何创造和谐、互惠、互利的国际发展环境。教育作为全球知识、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战后至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的局势下,全球各区域、各国都开始反思如何创造和谐、互惠、互利的国际发展环境。教育作为全球知识、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战后至今的全球和平发展重要时期,各国更将教育交流提升到了促进区域和平、深化合作的战略高度。文章以此为背景,分别回顾了战后欧洲和中国在教育、科技进步以及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历程,并进一步以"伊拉斯谟世界对外合作窗口项目"为例,分析总结了中欧教育交流项目的成效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教育交流 伊拉斯谟世界项目 高等教育 国际流动
下载PDF
16-18世纪中欧美术交流史:一个方法论述评
5
作者 叶帆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2-79,共8页
美术交流史指美术在异质文化间传播的历史,16-18世纪中欧之间的美术互传史是美术交流史的一个研究领域。20世纪初,海外学者率先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开创了经典的传播学与风格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中国大陆学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 美术交流史指美术在异质文化间传播的历史,16-18世纪中欧之间的美术互传史是美术交流史的一个研究领域。20世纪初,海外学者率先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开创了经典的传播学与风格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中国大陆学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直到解放初期,学者都采取经典的美术交流史方法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陆学者进行了西画东渐史与美术交流史方法论的研究与实践,此后大陆学者的研究方法逐渐与国际接轨。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本领域方法论的跨学科发展趋势愈加明显,社会学、文化学、考古科学、全球史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本领域研究之中。但不论美术交流史的方法论如何发展,美术传播问题始终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18世纪中欧美术交流 方法论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以“非个人数据跨境流动”为抓手推动中欧数据合作
6
作者 张鹏 《中国信息安全》 2024年第9期62-66,共5页
欧盟近年来逐渐构建起“非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中国制定了“重要数据”出境制度并采取了单独保护措施。无论是欧盟的“非个人数据”还是中国的“重要数据”,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支持5G的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等数字服务快速扩展的今天... 欧盟近年来逐渐构建起“非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中国制定了“重要数据”出境制度并采取了单独保护措施。无论是欧盟的“非个人数据”还是中国的“重要数据”,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支持5G的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等数字服务快速扩展的今天,确保其安全、有序跨境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欧盟依托中欧数据跨境流动交流机制就“非个人数据”跨境流动问题展开交流对话,有利于双方增进互信并探讨双边数据领域合作。中国积极推动欧盟在“非个人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给予中国企业更多便利,同时继续在“重要数据”领域给欧盟在华企业提供更多的法律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个人数据 重要数据 中欧数据跨境流动交流机制 数据法 数据治理法
下载PDF
中欧汉语语法讨论与“废除汉字”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晓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0,共8页
汉语是否有语法,是中德语言学交流史的核心研究课题。对此,16世纪欧洲学界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时过400多年,对于汉语语法是否存在,仍在争议中。而中国语言学界则多沿袭《马氏文通》观点,完全以欧洲语法为出发点来框架汉语语法研究。欧洲... 汉语是否有语法,是中德语言学交流史的核心研究课题。对此,16世纪欧洲学界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时过400多年,对于汉语语法是否存在,仍在争议中。而中国语言学界则多沿袭《马氏文通》观点,完全以欧洲语法为出发点来框架汉语语法研究。欧洲汉语语法研究从一开始就并非完全是学术讨论,其结果多半证明汉语落后于欧洲拼音文字,汉文化落后于欧洲文化。20世纪初,中国汉语大讨论得出的结果与其相仿,结论是废除汉字。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探讨语言研究背后的思想之争及其符号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语言学交流 汉语语法 耶稣会 废除汉字
下载PDF
中欧水利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8
作者 石秋池 武哲如 +1 位作者 孙岩 胡文俊 《中国水利》 2019年第20期51-53,共3页
2012年水利部与欧洲一些国家水主管部门共同创建了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在政策对话、科技研究和商务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第7次高层对话会议将于2019年11月在葡萄牙举行,对此回顾总结多... 2012年水利部与欧洲一些国家水主管部门共同创建了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在政策对话、科技研究和商务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第7次高层对话会议将于2019年11月在葡萄牙举行,对此回顾总结多年来中欧水资源合作经验,按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从合作原则、合作领域、多部门参与、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全面推动中欧在水领域的深入务实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 水政策对话 水利科技与商务合作
下载PDF
基于文化接受者的明清时期中欧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岭南私家园林简析
9
作者 田靖雯 张秦英 《广东园林》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与西方交流较为密切,其私家园林的建设也随之兴起。以中欧文化交流中的“接受者”为中心,研究得出人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时,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园林基础等物质条件,以及政治、宗教、人...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与西方交流较为密切,其私家园林的建设也随之兴起。以中欧文化交流中的“接受者”为中心,研究得出人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时,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园林基础等物质条件,以及政治、宗教、人文思想等非物质条件的影响,从而对“传入文化”作出调整,再建造形成独特的中欧结合的岭南私家园林。其布局及园林元素设计都呈现出与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园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文化交流 岭南私家园林 文化接受 再创造
下载PDF
《集说诠真》公案与中欧学术交流
10
作者 张怡雯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4,M0003,共14页
19、20世纪之交,中国学者、侨居地汉学家与学院派汉学家共同构成欧洲汉学界的多元格局,但彼此又存在张力.中国学者黄伯禄的专著《集说诠真》被比利时汉学家何赖思不规范地摘引和翻译后,黄伯禄的支持者、法国耶稣会士扮演中间人,将黄伯... 19、20世纪之交,中国学者、侨居地汉学家与学院派汉学家共同构成欧洲汉学界的多元格局,但彼此又存在张力.中国学者黄伯禄的专著《集说诠真》被比利时汉学家何赖思不规范地摘引和翻译后,黄伯禄的支持者、法国耶稣会士扮演中间人,将黄伯禄学术观点及相关争议传至欧洲学界,力图维护其权益.与耶稣会士私交甚密的考狄,将黄伯禄、何赖思两方历时多年的笔战发表在《通报》上.这段因著作权、话语权纠纷引起的公案,反映出一种由责任者—中间人—仲裁者共同参与的特殊学术交流模式.何赖思对黄伯禄的轻慢源自学院派傲视侨居地汉学家的自矜心态.然而由于耶稣会士的介入,中外双方学术信息的交换快速通畅,黄伯禄因此得到公议的同情和尊重,并由此在欧洲汉学界声名鹊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欧学术交流 黄伯禄 《集说诠真》 耶稣会士
原文传递
图绘和民族志:早期近代的表现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罗娜 吴雪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本文通过一个比较研究帝国形成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康熙年间所绘制的边境地图和对西南边疆(特别是贵州省)土著居民系统的民族志描绘。通过将中国的这些发展置于早期近代的世界中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清帝国已是早期近代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一个比较研究帝国形成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康熙年间所绘制的边境地图和对西南边疆(特别是贵州省)土著居民系统的民族志描绘。通过将中国的这些发展置于早期近代的世界中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清帝国已是早期近代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基于观察和数据收集(考证)的科学方法影响了学者和官员理解和记录自然世界及其居民的方式。通过概述民族志和图绘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不仅可以论证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连接的方式,同时还质疑了欧洲和美国学者关于西欧是现代科学发源地的假设。在由各政府和文化支持机构以及个人奉献与付出的国际背景下,制图科学才得以发展和精进。在研究方法上,则是将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简而言之,这里要探讨的是,协助清帝国扩张以及边境控制的表现技术,与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帝国势力所使用的技术是相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近代 图绘 民族志 清代边疆 中欧交流
下载PDF
让欧洲深度感知中国—走进新时代的中欧人文交流
12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年第9期74-76,共3页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沙漠的驼队、大洋的风帆让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中国和欧洲虽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同在一块欧亚大陆上,比邻而居,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东西方民族通过贸易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各领域的相...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沙漠的驼队、大洋的风帆让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中国和欧洲虽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同在一块欧亚大陆上,比邻而居,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东西方民族通过贸易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各领域的相知、相通。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深度感知 中国 中欧人文交流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op diffusion and consumption 被引量:34
13
作者 DONG GuangHui YANG YiShi +2 位作者 HAN JianYe WANG Hui CHEN FaH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10-1123,共14页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ut timings and routes remain unclear. It is likely that CEPE promoted the spread and exchange of crops that originat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asia; since these remains can be definitely identified and directly dated, they provide ideal research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CEP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and direct radiocarbon dates for crop remains, alongside carbon isotopic data from human bones unearthed from prehistoric sites in Eurasi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of millet crops, and wheat and barley, that were first domesti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Eurasia during prehistoric times.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rchaeological evidences, we discuss the history of CEP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at and barley were domesticated in western Asia around 10500 a BP, spread into Europe and western Central Asia before 8000 a BP, and reaching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ern Chin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Data show that both 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were domesticated in eastern Asia before 7700 a BP, spread into eastern Central Asi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and into western Asia and Europe prior to 3500 a BP. Wheat, barley, and millet crops were first utilized together in eastern Kazakhstan within Central Asia around 4400 a BP, the region where earliest CEPE is likely to have taken place. These crops were mixedly used mainly in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4500 and 3500 a BP, and then across the Eurasia before 2200 a B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ranscontinental CEPE might have been initiated during the fifth millennium, before intensifying during the Bronze Age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between 202 BC and 220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THIC Bronze Age EURASIA Crop spread Food globalization Transcontinental cultural exch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