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
1
作者
何立荣
丛星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犯罪中止具有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彻底性等特征,而自动性作为犯罪中止最本质的特征,对于从理论与实务上判断犯罪中止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围绕着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的对象及方法存在诸多学说与争议,在...
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犯罪中止具有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彻底性等特征,而自动性作为犯罪中止最本质的特征,对于从理论与实务上判断犯罪中止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围绕着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的对象及方法存在诸多学说与争议,在对不同学说展开阐释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外部事由的认知状况、外部事由对主观心理的作用、“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原则等角度分层次地对犯罪中止自动性进行判断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中止
犯罪
中止自动性
自动性
判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海涛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共7页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实质上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判断对象、判断方式和判断基准。判断对象应当是行为人对阻碍犯罪的外在事由的表象,而非外在障碍本身。判断方式应当摒弃规范主义的观察方式,而采用心理主义的观察方式。判断的基准应当...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实质上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判断对象、判断方式和判断基准。判断对象应当是行为人对阻碍犯罪的外在事由的表象,而非外在障碍本身。判断方式应当摒弃规范主义的观察方式,而采用心理主义的观察方式。判断的基准应当摒弃行为人基准,而采用一般人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自动性
判断对象
判断方式
判断基准
原文传递
中止犯减免根据影响下的中止自动性的认定——以李某抢劫、杀人案为例
3
作者
王磊
《刑事法判解》
2015年第1期112-129,共18页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分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尤其是当行为人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放弃犯罪的情况下,对于能否认定为具有中止自动性而成立犯罪中止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应当受到中止犯减免根据的影响和制约,...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分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尤其是当行为人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放弃犯罪的情况下,对于能否认定为具有中止自动性而成立犯罪中止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应当受到中止犯减免根据的影响和制约,从犯罪中止的立法目的出发分析具体的案件。本文试图在中止犯减免根据理论上提出自己的理解,进而认为中止自动性应当采取'缓和的限定主观说',以期对具体案件的认定提供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止自动性
减免根据
重复侵害
比较对象
原文传递
论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
4
作者
谢治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8,共12页
关于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上存在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具体分析说三种立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刑事政策根据是基于预防犯罪目的而对中止行为予以奖励,其对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具有指导、制约作用。基于嫌恶...
关于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上存在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具体分析说三种立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刑事政策根据是基于预防犯罪目的而对中止行为予以奖励,其对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具有指导、制约作用。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未能表明其已回到合法性轨道,其危险人格并未得以良性转化,仍具有预防必要性,不值得给予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奖励。中止自动性的认定应当维持主观说的基本立场,但“能”和“欲”的判断必须受到功利价值观的制约。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其犯罪欲望或其预期的犯罪收益无法通过继续犯罪得到实现,该停止行为应视为“欲而不能”,而非“能而不欲”,不符合中止自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恶之情
放弃罪行
犯罪停止形态
中止自动性
功利价值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
1
作者
何立荣
丛星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文摘
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一,犯罪中止具有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彻底性等特征,而自动性作为犯罪中止最本质的特征,对于从理论与实务上判断犯罪中止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围绕着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的对象及方法存在诸多学说与争议,在对不同学说展开阐释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外部事由的认知状况、外部事由对主观心理的作用、“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原则等角度分层次地对犯罪中止自动性进行判断的研究进路。
关键词
犯罪
中止
犯罪
中止自动性
自动性
判断
Keywords
crime desistance
crime desistance automaticity
judgment of automaticity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海涛
机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共7页
文摘
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实质上要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判断对象、判断方式和判断基准。判断对象应当是行为人对阻碍犯罪的外在事由的表象,而非外在障碍本身。判断方式应当摒弃规范主义的观察方式,而采用心理主义的观察方式。判断的基准应当摒弃行为人基准,而采用一般人基准。
关键词
中止自动性
判断对象
判断方式
判断基准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止犯减免根据影响下的中止自动性的认定——以李某抢劫、杀人案为例
3
作者
王磊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
出处
《刑事法判解》
2015年第1期112-129,共18页
文摘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分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尤其是当行为人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放弃犯罪的情况下,对于能否认定为具有中止自动性而成立犯罪中止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应当受到中止犯减免根据的影响和制约,从犯罪中止的立法目的出发分析具体的案件。本文试图在中止犯减免根据理论上提出自己的理解,进而认为中止自动性应当采取'缓和的限定主观说',以期对具体案件的认定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
中止自动性
减免根据
重复侵害
比较对象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
4
作者
谢治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时代支付结算犯罪认定模式转型研究”(22CFX014)。
文摘
关于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上存在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具体分析说三种立场。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刑事政策根据是基于预防犯罪目的而对中止行为予以奖励,其对中止自动性的判断具有指导、制约作用。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未能表明其已回到合法性轨道,其危险人格并未得以良性转化,仍具有预防必要性,不值得给予中止犯减免处罚的奖励。中止自动性的认定应当维持主观说的基本立场,但“能”和“欲”的判断必须受到功利价值观的制约。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其犯罪欲望或其预期的犯罪收益无法通过继续犯罪得到实现,该停止行为应视为“欲而不能”,而非“能而不欲”,不符合中止自动性特征。
关键词
嫌恶之情
放弃罪行
犯罪停止形态
中止自动性
功利价值观
Keywords
disgust
abandoning crime
discontinued phase
automaticity of suspension
utilitarian value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
何立荣
丛星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中的三大基本问题
王海涛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原文传递
3
中止犯减免根据影响下的中止自动性的认定——以李某抢劫、杀人案为例
王磊
《刑事法判解》
2015
0
原文传递
4
论基于嫌恶之情放弃罪行的停止形态
谢治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