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四诗品·豪放》的美学研究
1
作者 张叶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9期39-41,共3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豪放”体现了由宇宙境界到人生境界,再到艺术创作境界的贯通。诗人通过对宇宙大化的观察和对天地境界的觉解,形成了一种“狂”的气度和审美胸怀,这种审美胸怀表现在诗人的艺术创作上,就使得诗歌具有了无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豪放”体现了由宇宙境界到人生境界,再到艺术创作境界的贯通。诗人通过对宇宙大化的观察和对天地境界的觉解,形成了一种“狂”的气度和审美胸怀,这种审美胸怀表现在诗人的艺术创作上,就使得诗歌具有了无限、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虽然“豪放”与“劲健”“雄浑”同属于壮美,但是仔细比较即可发现,“豪放”追求的是感情的奔放和奇丽的想象,是一种中正和谐之美。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诗篇无疑是“豪放”风格的典型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豪放 中正和谐之美 李白
下载PDF
先秦易学的“中”“正”观念及其美学意蕴
2
作者 樊高峰 谢金良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8-34,共17页
在先秦易学话语场域中,“中”观念的文化基础是太阳崇拜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宇宙观,因此“中”观念中的美感意识则更接近于哲学美学的范畴。与“中”观念紧密相关且渊源相同或相近的还有“正”观念,“正”可以从宗教哲学即天命合法性的... 在先秦易学话语场域中,“中”观念的文化基础是太阳崇拜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宇宙观,因此“中”观念中的美感意识则更接近于哲学美学的范畴。与“中”观念紧密相关且渊源相同或相近的还有“正”观念,“正”可以从宗教哲学即天命合法性的角度释其为“是”,与此同时,也可以参照《周易》中的“贞”来理解“正”的原初义。另外,源于“中”“正”观念的中正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正之美,它们共同构成了意义相近但又有不同内涵的中国美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正” 中正之 中正之美 学范畴
原文传递
对偶与造园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晓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对偶既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文学、绘画、书法到园林、建筑、陈设以及装饰,对偶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审美图式。在传统造园中,对偶的运用业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的园林研究受西方空间理... 对偶既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文学、绘画、书法到园林、建筑、陈设以及装饰,对偶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审美图式。在传统造园中,对偶的运用业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的园林研究受西方空间理论的影响,多从视觉关系的角度探讨对偶的价值。而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法则,园林设计中的对偶不仅是一种视觉处理的手法,更关涉到审美图式和价值判断。由此可见,对偶在传统园林设计中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一以贯之,是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 园林审 中正之美 奇正之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