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热油基Cu-SiO_(2)复合纳米流体中温集热特性研究
1
作者 吉祝昊 周璐 +2 位作者 朱杰伟 张宇航 马红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2,共5页
通过一步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稳定的导热油基铜纳米流体,再向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出Cu-SiO_(2)复合纳米流体。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所制备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情况,并通过闷晒实验对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效应进... 通过一步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稳定的导热油基铜纳米流体,再向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出Cu-SiO_(2)复合纳米流体。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所制备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情况,并通过闷晒实验对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二氧化硅后的Cu-SiO_(2)复合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大幅下降;Cu-SiO_(2)复合纳米流体随着总质量分数的提高光热转换效应增强,并存在最佳总质量分数0.6%;光照30 min后可升温至200℃,集热性能提升效果显著。复合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效果最佳质量比为m(Cu)∶m(SiO_(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透射率 中温集热 光热转换效应
下载PDF
T160槽式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单禹航 王文 《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7期72-74,共3页
随着2030年“碳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对工业领域绿色发展的紧迫性提出了现实考验。工业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接近70%,其中约40%的能耗为热能消耗,即工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热能需求温度在80~150℃温... 随着2030年“碳达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对工业领域绿色发展的紧迫性提出了现实考验。工业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接近70%,其中约40%的能耗为热能消耗,即工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热能需求温度在80~150℃温度范围内。T160槽式太阳能中温集热器通过太阳跟踪、聚光等形式,可提供80℃以上的中高温热水,满足部分工业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中温集热 T160 工业热利用
下载PDF
中国太阳能中温集热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昕宇 李鹏 +6 位作者 何涛 边萌萌 陈一言 王敏 李博佳 葛洪川 王博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4-1502,共9页
在分析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跟踪型和非跟踪型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发展研究及标准编制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中温太阳能技术在供热采暖、空调、烟草等行业应用,明确了太阳能中温利用的温区,给出不同形式... 在分析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跟踪型和非跟踪型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发展研究及标准编制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中温太阳能技术在供热采暖、空调、烟草等行业应用,明确了太阳能中温利用的温区,给出不同形式中温集热器性能提升的建议及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中温集热 玻璃-金属封接式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 槽式太阳能集热 供热 空调 工业应用
下载PDF
新型腔式太阳能中温集热器设计及其结构研究
4
作者 肖红升 白建波 +2 位作者 季兵 罗朋 邵志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96,共4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腔式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并详细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及组成。针对目前槽式抛物面聚光镜以厚玻璃为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反射率和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一定的自爆率、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的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抛物... 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腔式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并详细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及组成。针对目前槽式抛物面聚光镜以厚玻璃为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反射率和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一定的自爆率、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的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抛物面自动成型的聚光镜结构技术,并通过ANSYS软件分析了该抛物面聚光镜的抗风能力和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抛物面聚光镜生产成本低、性价比高,为太阳能中温集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中温集热 腔式 抛物面聚光镜
下载PDF
一种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式太阳能中温集热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祝子夜 唐智锋 +2 位作者 马雨晴 陈方全 郑宏飞 《太阳能》 2017年第2期33-37,共5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组成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二次聚光器、太阳跟踪器、加热油箱和负载等部件组成;给出了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的设计思路,利用注塑成型方法生产出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 介绍了一种利用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组成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二次聚光器、太阳跟踪器、加热油箱和负载等部件组成;给出了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的设计思路,利用注塑成型方法生产出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然后利用该镜搭建线聚光太阳能中温集热系统,并在实际天气下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日照充分的天气下,本系统的平均集热效率约为40%,集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面线聚焦菲涅尔镜 太阳能透射聚光 太阳能中温集热系统
下载PDF
中温集热器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士民 马迎昌 +1 位作者 马光柏 殷志强 《太阳能》 2011年第15期36-38,43,共4页
"在完成中温集热器150℃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集热器测试的经验,总结太阳能中温集热器测试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原理,指出系统设计的要点,并提出了测试软件设计的思路,意在为致力于进行中温集热器研发和测试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太阳能 中温集热 测试系统 设计 实践
下载PDF
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的压降计算与测试分析
7
作者 苏士强 马光柏 袁婉丽 《太阳能》 2019年第8期62-67,共6页
针对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的压降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不同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的压降;制作不同的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并进行压降测试,获得了相同流量和相同单位面积流量下各集热器的压降大小;然后针对工程应用中一定面积的集... 针对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的压降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不同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的压降;制作不同的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并进行压降测试,获得了相同流量和相同单位面积流量下各集热器的压降大小;然后针对工程应用中一定面积的集热器串联阵列,计算采用不同的CPC-U型真空管中温集热器时阵列的压降总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集热器采用不同焊接方式时的压降计算值和实际测试值大小的排序相同;但在相同流量和相同单位面积流量2种情况下,不同类型集热器采用不同焊接方式时的压降大小的排序并不相同。为获得最小集热器压降,在产品设计中,对于集热器的压降进行选取时,可通过增加U型管与集管的连接数量的方式来实现;在工程设计中,不应仅根据单台集热器的压降大小进行选取,而应根据设计的集热器阵列形式、面积、流量,以及单台集热器压降值进行综合计算后再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 中温集热 U型管 压降
下载PDF
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参数数据库搭建
8
作者 何飞宇 詹松 +2 位作者 刘学文 巴鑫 郑维 《新能源科技》 2023年第2期42-47,共6页
近年来随着已有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技术不断涌现,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将目前市场上型号各异、效能不同的中温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归类整理,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创建一个中温集热... 近年来随着已有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技术不断涌现,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够将目前市场上型号各异、效能不同的中温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归类整理,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创建一个中温集热器的参数信息数据库,对该设备的使用者和设计者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列举了当前国内常见的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明确定义,提供了分类方法和效能计算方式,论证了创建中温集热器信息数据库的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 信息采集 数据库 参数信息 效能计算方法
下载PDF
太阳集热器中温应用的热性能试验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光柏 倪超 周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591,共4页
以带CPC反光板的太阳集热器为对象,在承压运行的测试系统上对集热器进行瞬时效率测试,最高进口温度达到108.7℃,得到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曲线和拟合方程,为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
关键词 CPC反光板 瞬时效率 中温集热
下载PDF
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磊 王聪辉 +4 位作者 李博佳 王敏 何涛 张昕宇 郑瑞澄 《可持续能源》 2016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在《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 4271的基础上,结合对两台不同类型的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测试数据,提出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测试方法的建议,给出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结果表达方式,可以用于指导中温太阳能... 在《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 4271的基础上,结合对两台不同类型的中温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测试数据,提出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测试方法的建议,给出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结果表达方式,可以用于指导中温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 热性能
下载PDF
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11
《科技开发动态》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太阳能中温集热 运行 工作效率 市场需求
原文传递
基于TiN-EG纳米流体的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婷 朱群志 +3 位作者 段芮 荆树春 唐李清 李金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0-1305,共6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稳定性较好的TiN-EG纳米流体。对该流体进行辐射特性实验研究,测量纳米流体的半球透射率及反射率,计算得出其吸收率参数,并计算纳米流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进行光学性能分析后,筛选出合适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通过自搭... 采用两步法制备稳定性较好的TiN-EG纳米流体。对该流体进行辐射特性实验研究,测量纳米流体的半球透射率及反射率,计算得出其吸收率参数,并计算纳米流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进行光学性能分析后,筛选出合适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通过自搭建的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系统,分流量对其性能进行验证,加入菲涅耳透镜聚光使流体出口温度达到中温水平。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是系统温升直接影响因素,温度变化响应时间短;且太阳辐照度变化不大时,流体出口温升随着流量的降低而大幅攀升。同时系统连续运行5 h无异常,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辐射特性 直接吸收式 太阳集热
下载PDF
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应用分析
13
作者 王敏 何涛 路宾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发展,包括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吸收、发射和耐高温性能的优化提高,玻璃增透技术及太阳能集热器聚光技术的改进等。而后,结合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案例计算,对比分析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低温太阳能...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发展,包括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吸收、发射和耐高温性能的优化提高,玻璃增透技术及太阳能集热器聚光技术的改进等。而后,结合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案例计算,对比分析了中温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低温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效率、太阳能保证率、节能量等指标。最后,指出了中温太阳能集热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技术 工作效率 太阳能保证率 节能量
原文传递
管簇结构腔体式吸收器热性能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侴乔力 葛新石 +1 位作者 程曙霞 李业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8,共8页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管簇结构腔体式吸收器,基于网络法建立了确定各种热流的控制方程及总热阻并给出集热器及各主要部件的效率定义式,最后对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
关键词 中温集热 腔体式吸收器 太阳能
下载PDF
浅析太阳能空调系统
15
作者 苏宁 《建设科技》 2022年第22期94-96,共3页
本文对安装于某办公大楼中的一套20KW的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其中安装使用的中温平板集热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描述了其运行原理,介绍了其系统配置,介绍了该工程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为太阳... 本文对安装于某办公大楼中的一套20KW的溴化锂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其中安装使用的中温平板集热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描述了其运行原理,介绍了其系统配置,介绍了该工程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为太阳能热利用、工业废热利用以及暖通空调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调 平板集热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下载PDF
圆柱面菲涅耳镜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宏飞 马兴龙 陈嘉祥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77-2281,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圆柱面菲涅耳镜组成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菲涅耳聚光器、二次聚光器、太阳跟踪器、换热器和负载等部件组成。介绍了圆柱面菲涅耳透镜的设计思路,并采用工业化方法研制成功了0.65m×1 m的线聚焦圆弧形菲...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圆柱面菲涅耳镜组成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菲涅耳聚光器、二次聚光器、太阳跟踪器、换热器和负载等部件组成。介绍了圆柱面菲涅耳透镜的设计思路,并采用工业化方法研制成功了0.65m×1 m的线聚焦圆弧形菲涅耳透镜,并利用该透镜搭建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平台。在实际天气下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集热温度200℃以上,在集热温度小于100℃时,中午10:00.14:00时间段,该系统的集热效率可以达到近60%,午后14:00-15:00时段,效率可以达到近38%。说明该系统在一天之内有6 h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面菲涅耳透镜 太阳能集热系统 太阳能中温集热
原文传递
Exploration of uniform heat flux on the flow and heat transportation of ferrofluids along a smooth plate: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Muhammad Usman Muhammad Hamid +2 位作者 Syed Tauseef Mohyud Din Asif Waheed We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SCIE 2018年第4期57-75,共19页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a new extension in Gegenbauer wavelet method (GWM)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er of heat and MHD boundary-layer flow of ferrofluids beside a flat plate with velocity slip. A homogenous model st...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a new extension in Gegenbauer wavelet method (GWM)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er of heat and MHD boundary-layer flow of ferrofluids beside a flat plate with velocity slip. A homogenous model study is conducted in which we assumed the heat transfer and forced convective flow of ferrofluids along a flat plate with a uniform wall heat flux. In the direction of transverse to plate, a magnetic field is imposed. Three vari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 types including Mn-ZnFe204, CoFe204, Fe3O4 are incorporated inside the base fluid. Two types of base fluids (water and kerosene) with bad thermal conductivity as compared to nanoparticles of solid magnetic have been assum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tackled via modified Gegenbauer wavelet method (MGWM). A simulation is accomplished for individual ferrofluid mixture by assuming the prevailing impacts of uniform and slip heat fluxes. The variation of heat transfers and skin friction were also observ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 and we analyzed the better heat transfer for every mixture. Kerosene-based magnetite (Fe304) delivers the better rate of heat transfer at wall due to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kerosene-based Mn-Zn and cobalt ferrites. The slip velocity and 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the temperature, dimensionless velocity, rate of heat transfer and skin friction are examined for various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side the kerosene oil and water. We observed that the primary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 reduces the dimensionless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ccelerates the dimensionless velocity as compared to the hydrodynamic case, thus enhancing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and skin friction ferrofluids. Moreover, 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outcomes obtained by MGWM, already published work and numerical RK-4 were found to b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The error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are presented. Comparison of results,graphical plots, error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reveal the appropriateness of proposed metho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extended for other nonlinear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genbauer polynomials collocation method FERROFLUIDS heat flux numericals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