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中生代地热水成矿体系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1
作者 李长江 徐步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5-76,共2页
本文根据浙江主要金、银、铅锌(含银)矿床及有关岩石的140个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并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铅锌银系列(Ⅰ)主要分布在余姚—丽水断裂带东南... 本文根据浙江主要金、银、铅锌(含银)矿床及有关岩石的140个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并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铅锌银系列(Ⅰ)主要分布在余姚—丽水断裂带东南侧的镇海—温州拗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生代地热水成矿体系 浙江
下载PDF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被引量:28
2
作者 华仁民 陆建军 +3 位作者 陈培荣 李晓峰 刘晓东 张文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浅成热液型、以及两者之间的中成热液型金铜矿床,构成“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体系”.由于这几类矿床在形成深度及与浅成侵入岩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地质...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浅成热液型、以及两者之间的中成热液型金铜矿床,构成“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体系”.由于这几类矿床在形成深度及与浅成侵入岩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它们的成矿流体都以大气降水为主导,并且有岩浆挥发组分不同程度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中生代 成矿流体 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 金铜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永和 朱兴盛 兰翔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5-49,共15页
依据成矿作用与板块构造-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研究了不同构造-岩浆带内的矿床类型及其组合与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的主要矿床分成陆缘火山(岩浆)-热液、陆缘弧后(间)火山-沉积与热液、亲弧张裂构... 依据成矿作用与板块构造-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研究了不同构造-岩浆带内的矿床类型及其组合与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陆边缘的主要矿床分成陆缘火山(岩浆)-热液、陆缘弧后(间)火山-沉积与热液、亲弧张裂构造内的岩浆-热液、陆内裂陷火山(岩浆)-热液和古地热水环流热液五个成矿系列;并建立了俯冲体制下的大陆边缘成矿体系和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体系 成矿模式 大陆边缘 中生代
下载PDF
中国东北中生代构造体制与区域成矿背景:来自中生代火山岩组合时空变化的制约 被引量:469
4
作者 许文良 王枫 +4 位作者 裴福萍 孟恩 唐杰 徐美君 王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以便对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中生代的演化历史及其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背景给出制约。基于火山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可划分成六期:晚三叠世(200~228Ma)、早——中侏罗世(173~190Ma)、中——晚侏罗世(158~166Ma)、早白垩世早期(138~145Ma)、早白垩世晚期(106~133Ma)和晚白垩世(88~97Ma)。晚三叠世火山作用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前者为A型流纹岩,后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它们共同揭示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额尔古纳地区,吉黑东部和额尔古纳地区早——中侏罗世钙碱性火山岩的存在分别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发生,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则以双峰式火成岩组合为特征,反映了双向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以西和冀北——辽西地区,前者为碱性——亚碱性的过渡系列,主要由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少量粗面岩组成,后者为A型流纹岩或碱性流纹岩组成,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坍塌或拆沉阶段;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吉黑东部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而松辽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则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前者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者与早期加厚陆壳的拆沉和/或类似弧后的伸展环境有关;晚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吉黑东部和陆内,前者为钙碱性火山岩组合,后者为碱性玄武岩,反映了来自东部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俯冲作用。综合上述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判定:1)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对东亚大陆下的俯冲始于早侏罗世,中生代期间存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三次俯冲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及其以东地区,陆缘和古俯冲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有利场所,而陆内的伸展区域主要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有关;2)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经历了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和中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早期两次陆内推覆事件,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主要在松辽盆地以西地区和华北地块北缘,中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主要与活动陆缘背景下的斑岩型矿床关系密切,而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次与加厚陆壳拆沉有关的伸展背景有利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中生代火山岩 时空变化 环太平洋构造体系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 成矿背景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思路(Ⅰ) 被引量:42
5
作者 余达淦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57-265,共9页
华南中生代铀成矿作用处于中国东部燕山期强烈火山岩浆作用、壳幔作用及流体作用时期 ,铀具有大规模聚集成矿的前景。因此 ,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必须引进深源成矿理论 ,淡化“浅成低温活化成矿理论” ,充分认... 华南中生代铀成矿作用处于中国东部燕山期强烈火山岩浆作用、壳幔作用及流体作用时期 ,铀具有大规模聚集成矿的前景。因此 ,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必须引进深源成矿理论 ,淡化“浅成低温活化成矿理论” ,充分认识铀矿既可形成于浅源浅成条件 ,也能形成于深源深成高温条件及深源浅成中温条件的特点 ,重视早阶段 (1 3 0— 95Ma)铀矿化 ,打破以主岩类型找矿的人为界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岩浆体系 找矿思路 花岩岩型铀矿床 中生代 火山岩型铀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