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成矿特征与金-多金属矿田勘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沈晓丽 汤贺军 张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9,共10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 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伸展构造,诱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大规模成矿事件。本文将伸展构造核部出露中生代晚期岩浆杂岩、边部出露拆离断层作为主要标志,将多期岩浆侵入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和伸展穹窿均归入中生代晚期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范畴。前者主要形成深源金-多金属矿床,后者主要形成浅源有色金属矿床。前者主要产于古老变质岩区,后者主要产于古生代沉积-火山岩区。岩浆上侵的诱因,主要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折返机制有关。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岩浆核杂岩的深部控制因素。基于“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总结了岩浆热液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分布规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提出了中尺度“矿田找矿”的新方向,在辽南、皖北地区预测了有利的隐伏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中生代晚期 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 构造控矿 隐伏矿田勘查
下载PDF
辽东中生代晚期和古近纪玄武岩及深源捕虏晶——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微 许文良 +2 位作者 纪伟强 杨德彬 裴福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40,共11页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古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捕虏晶发育的环状裂隙、扭折带、矿物成分环带以及捕虏晶与主岩Mg#值之间的不平衡均暗示它们为玄武质岩浆上升捕获的早期岩浆晶出矿物的堆晶体。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属于碱性系列,为碱性玄武岩,曲家屯玄武岩较乱石山子玄武岩贫硅、镁,富钙、铝,它们均具有原始岩浆的特征;(2)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曲家屯玄武岩轻稀土元素总量更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高;(3)二者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39~0.7045和+1.60~+3.69,反映了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 中生代晚期 古近纪 玄武岩 捕虏晶 岩石圈地幔
下载PDF
江西及广东北部中生代晚期地层层序和时代——兼论《江西省岩石地层》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0
3
作者 巫建华 周维勋 章邦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3,共10页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沉积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寻乌深断裂为界,江西及广东北部中生代晚期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层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区可划分出火把... 根据地层发育程度和沉积特征,以萍乡—广丰深断裂和三南—寻乌深断裂为界,江西及广东北部中生代晚期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层区。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以群级岩石地层单位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为原则,北区可划分出火把山群和圭峰群,中区可划分出武夷群、罗塘群或版石群和圭峰群,南区可划分出余田群、版石群或罗塘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以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与复合岩相或沉积岩相相对应为原则,余田群可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武夷群划分为双峰岭组、鹅湖岭组和石溪组,版石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罗塘群划分为白埠组、周田组和邓家组,火把山群划分为丘家组、天台山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圭峰群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根据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化石资料,余田群的地质时代属中侏罗世;武夷群主体属晚侏罗世,顶部石溪组跨入早白垩世;罗塘群或版石群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火把山群属早白垩世,圭峰群属晚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质时代 中生代晚期 江西 广东 不整合面 沉积旋回
下载PDF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 被引量:36
4
作者 任战利 赵重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了中国北方各盆地中生代晚期的古地温及古地热梯度。以阿尔金断裂为界 ,东部盆地与西部盆地地热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盆地以断陷型盆地为主 ,地壳明显减薄 ,岩浆活动强烈 ,表明存在一期强烈的具有区域规模... 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了中国北方各盆地中生代晚期的古地温及古地热梯度。以阿尔金断裂为界 ,东部盆地与西部盆地地热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盆地以断陷型盆地为主 ,地壳明显减薄 ,岩浆活动强烈 ,表明存在一期强烈的具有区域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地热梯度高 ,普遍高于 3 .60℃ /10 0m ,最高可达 5 .5 6℃ /10 0m ;西部盆地为挤压拗陷型盆地 ,地热梯度总体上明显比东部盆地要低 ,地热梯度普遍不超过 3 .0 0℃ /10 0m ,地壳增厚 ,岩浆活动性弱。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盆地中生代晚期地热梯度的差异表明东部及西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明显不同。图 2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沉积盆地 中生代晚期 地热梯变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江西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划分 被引量:6
5
作者 左跃明 巫建华 周维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42-750,共9页
江西中生代晚期存在江南、北武夷和赣南三个地层分区,各地层分区的地层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结合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原则,江南地层分区可划分出火把山群和圭峰群;北武夷... 江西中生代晚期存在江南、北武夷和赣南三个地层分区,各地层分区的地层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结合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原则,江南地层分区可划分出火把山群和圭峰群;北武夷地层分区可划分出武夷群、罗塘群和圭峰群;赣南地层分区可划分出余田群、莲花寨群、版石群和圭峰群。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岩石地层单位"组"与火山—沉积复合岩相或沉积岩相相对应的原则,各群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火山岩区 中生代晚期 江西
下载PDF
河北丰宁中生代晚期昆虫群落与生态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东 尹继才 黄伯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对河北丰宁森吉图地区一条中生代晚期地质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昆虫化石群落,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环境,并对相应的生态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作出了生态地层柱状图。该生态地层剖面由2个昆虫群落带、2个间隔带... 在对河北丰宁森吉图地区一条中生代晚期地质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昆虫化石群落,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环境,并对相应的生态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作出了生态地层柱状图。该生态地层剖面由2个昆虫群落带、2个间隔带和1个昆虫化石组合层构成。生态地层划分的结果显示了中生代晚期在冀北许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盆地演变的一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昆虫群落 生态地层 古地理 河北
下载PDF
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古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安成 汪立群 +5 位作者 杨树锋 马立协 沈中延 王亮 吴磊 陈元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南祁连山前区可以分为露头和盆地区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过程和现今中生界残余层序的分布。本文提出了均匀平板状沉积体后期的构造变形可以利用古地质图以及高精度残余地层厚度的变化规... 南祁连山前区可以分为露头和盆地区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本区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过程和现今中生界残余层序的分布。本文提出了均匀平板状沉积体后期的构造变形可以利用古地质图以及高精度残余地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古构造带的分析方法,并且对于研究区中生代晚期的古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露头区主要利用古地质图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北缘的鱼卡和红山地区。盆地区主要利用中生界残余厚度图的分析方法,研究区集中在赛什腾山—埃姆尼克山南侧的赛什腾南部凹陷和马海凸起地区。通过这4个地区古构造特征的研究,提出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在区域性隆升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系列古构造带,古构造活动的特点是形成北西—北北西走向的背斜和向斜构造,这些褶皱的波长为15~20 km,为中尺度规模。同时指出,中国西部多数地区均缺失上白垩统,暗示着当时的中亚地区存在一个广阔的晚白垩世古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中生代晚期 古地质图 残余厚度图 古构造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以来大地热流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格局和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匡耀求 黄宁生 +2 位作者 胡振宇 吴志峰 刘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8-32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 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 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1℃,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以上。鄂尔...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 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 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1℃,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 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 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 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表温度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代晚期 东北部 风沙 西北 区域 格局 自然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中生代晚期蛇蛉化石研究(蛇蛉目:巴依萨蛇蛉科,中蛇蛉科,异蛇蛉科) 被引量:9
9
作者 任东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72-188,225-226,共17页
本文根据最新采获的保存完好的蛇岭化石,对中国中生代晚期蛇岭化石巴依萨蛇岭科、中蛇蛉科和异蛇岭科的有关属种的构造特征、分类位置和异名进行新的补充和厘定,建立4个新属:野蛇蛉属 Rudiraphidia gen.nov.... 本文根据最新采获的保存完好的蛇岭化石,对中国中生代晚期蛇岭化石巴依萨蛇岭科、中蛇蛉科和异蛇岭科的有关属种的构造特征、分类位置和异名进行新的补充和厘定,建立4个新属:野蛇蛉属 Rudiraphidia gen.nov.小蛇岭属 Mioraphidia gen.nov.、普蛇岭属Xynoraphidia gen. nov.、 丽蛇蛉属 Caloraphidia gen.nov. ; 7个新种:美脉巴依萨蛇岭 Bais-soptera euneura sp. nov.、多脉逆蛇岭 Phiradia myrioneura sp.nov.、异脉中蛇蛉Mesoraphidiaheteroneura sp. nov.、中国中蛇岭Mesoraphidia sinicaA sp.nov.、美妙中蛇岭Mesoraphidiaamoena sp. nov.、异形异蛇蛉 Alloraphidia anomala sp. nov.、舌形丽蛇蛉Caloraphidia glosso-phylla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蛇蛉目 巴依萨蛇蛉科 中蛇蛉科 化石
下载PDF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志 赵良政 廖群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在江西上饶地区填图当中,基于岩浆活动、沉积体系分析和地貌景观及深部构造等信息,本文提出了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燕山陆内碰撞造山和中晚燕山陆内裂谷期、坳陷期及反转期两个阶段,主要构造转换的时间在... 在江西上饶地区填图当中,基于岩浆活动、沉积体系分析和地貌景观及深部构造等信息,本文提出了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燕山陆内碰撞造山和中晚燕山陆内裂谷期、坳陷期及反转期两个阶段,主要构造转换的时间在早白垩世早期与早中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碰撞造山 构造演化 信江盆地 盆地
下载PDF
闽浙赣粤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岩石地层划分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左跃明 巫建华 周维勋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将闽浙赣粤中生代晚期火山岩西区带分为江南区、武夷区和南岭区三个构造—岩浆活动区。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结合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原则 ,将江南区划分为两个群 ,武夷区划分为三个群 ,南岭区划分为四个群。根据... 将闽浙赣粤中生代晚期火山岩西区带分为江南区、武夷区和南岭区三个构造—岩浆活动区。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结合岩石地层单位群与火山旋回或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原则 ,将江南区划分为两个群 ,武夷区划分为三个群 ,南岭区划分为四个群。根据组与火山 -沉积复合岩相或沉积岩相相对应的原则 ,各群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火山岩 岩石地层 划分原则 火山旋回 沉积旋回
下载PDF
中生代晚期中蝽类昆虫新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79-704,703-704+793-797,共26页
本文就Mesolygaeus laiyangensis的基本特征、分类位置、属种间划分和古生态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这个种应为水生肉食性种类,隶属于与Saldidae科近缘的新科Mesolygaeidae。以往所记述的Mesolygaeus rotundocephalu... 本文就Mesolygaeus laiyangensis的基本特征、分类位置、属种间划分和古生态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这个种应为水生肉食性种类,隶属于与Saldidae科近缘的新科Mesolygaeidae。以往所记述的Mesolygaeus rotundocephalus, Xishania fusiformis, Jiaodongia maershanensis, Enicocoris manlaicus, E. tibialis应归入Mesolygaeus laiyangen sis。被视为同翅目的Schizopteryx shandongensis,实际上也是水生肉食性种类,应归入异翅目的Mesolygaeidae科,并建立了1个新种:Schizopteryx lacustris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蝽类 中生代晚期 分类学
下载PDF
中生代晚期柄腹细蜂科的两新属(膜翅目)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俊峰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2年第3期222-228,共7页
柄腹细蜂科(Heloridae)是现存的一个种类不多的小科。中生代的种类更为稀少,主要发现于我国辽宁的中侏罗统,苏联卡拉套()上侏罗统,外贝加尔()下白垩统,马加丹盆地()上白垩统和蒙古西部的下白垩统。 本文记述了这个科两新属两新种。标本... 柄腹细蜂科(Heloridae)是现存的一个种类不多的小科。中生代的种类更为稀少,主要发现于我国辽宁的中侏罗统,苏联卡拉套()上侏罗统,外贝加尔()下白垩统,马加丹盆地()上白垩统和蒙古西部的下白垩统。 本文记述了这个科两新属两新种。标本采自山东莱阳南李格庄村上侏罗统莱阳组,现保存于山东省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柄腹细蜂科 中生代晚期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沁水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场对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油气赋存的约束作用”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14
作者 任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798,共1页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战利研究员2016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鄂尔多斯、沁水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场对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油气赋存的...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分析学组副组长兼秘书、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战利研究员2016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鄂尔多斯、沁水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场对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油气赋存的约束作用”经过网评专家评审、现场答辩和专家组严格评审程序获得批准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动力学演化 中生代晚期 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 油气赋存 古地温场 岩石圈
下载PDF
中生代晚期昆虫化石系统研究获得新进展
15
作者 陈领 胡景杰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2-302,共1页
我国北方中生代晚期传粉昆虫及各类昆虫化石种类极为繁多,在世界古昆虫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昆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早期代表绝灭、新生类型层出不穷的大转折时期。传粉昆虫不仅对当时虫媒植物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 我国北方中生代晚期传粉昆虫及各类昆虫化石种类极为繁多,在世界古昆虫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昆虫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早期代表绝灭、新生类型层出不穷的大转折时期。传粉昆虫不仅对当时虫媒植物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现生传粉昆虫的形成和演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昆虫化石 系统 传粉昆虫 虫媒植物 决定性 演化 绝灭
原文传递
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荣伟 姚永坚 +3 位作者 刘海龄 徐子英 聂鑫 杜文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5-898,共14页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为探究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地块在中生代晚期构造接触关系及其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利用过南海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对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前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两侧陆缘的地壳结构及物质组成存在差异,属于性质不同的两个微地块;两侧陆缘前新生代地层在晚中生代经历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挤压作用,且遭受抬升剥蚀.结合南海及邻区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进一步推测两侧陆缘地块在晚中生代以俯冲碰撞的方式完成拼贴缝合,该俯冲碰撞带是南海北部俯冲带在南海西南方向的延伸,并且新生代南海的扩张可能与该俯冲碰撞带这个先存的软弱带有关,是南海海盆初始破裂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构造接触关系 俯冲碰撞 西南次海盆 南海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冀中坳陷中区中生代中晚期大型拆离滑覆构造的确定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冬胜 刘池阳 +3 位作者 杨明慧 杜金虎 张以明 张锐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太行地区受区域热构造事件的影响 ,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达到高潮 ,并由此引发了阜平、赞皇变质核杂岩的强烈拱升及浅层的侧向伸展拆离作用 ,在阜平变质核杂岩东侧的冀中坳陷中区形成了西部伸展而东部挤压的有机相连、...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太行地区受区域热构造事件的影响 ,燕山期的岩浆活动达到高潮 ,并由此引发了阜平、赞皇变质核杂岩的强烈拱升及浅层的侧向伸展拆离作用 ,在阜平变质核杂岩东侧的冀中坳陷中区形成了西部伸展而东部挤压的有机相连、有序发展的拆离滑覆构造体系 ,波及宽度达 1 5 0km。其后缘伸展区表现为变质核杂岩内的韧性剪切带、盖层内的拆离伸展断层及伴随的断陷盆地 ;而前缘挤压区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变质核杂岩 拆离滑覆构造 前缘与后缘 中生代晚期 冀中坳陷中区
下载PDF
山东莱阳中生代晚期昆虫群及其古生态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俊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31-434,共4页
我国山东莱阳发育有一套非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在莱阳组的薄层页岩和纸片状页岩中富含昆虫化石。莱阳组的沉积时代目前尚有争议,有人把其归入晚侏罗世,亦有人认为是早白垩世,有关的交通位置和地质资料已经发表,这里不再赘述。
关键词 山东 中生代晚期 昆虫群 古生态
原文传递
山东中生代晚期脉翅目昆虫一个新科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俊峰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06-1310,共5页
本文记述了一种化石蛉类,采自山东莱阳上侏罗统莱阳组,标本保存完好,其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和脉序特征差别十分显著,属于一个罕见的特化的类型,据此,建立了脉翅目一个新科,并就其亲缘关系和演化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昆虫纲 脉翅目 异蛉科 中生代晚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中晚期伸展构造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新旭 《内蒙古地质》 2001年第4期1-9,共9页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伸展构造发生于中生代中晚期 ,主要表现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多层次、多级别的剥离断层活动 ,形成了马厂沟—白银不浪、脑包沟—德兴奎及二叠系脑包沟组顺层流劈理带三个不同层次的变质核杂岩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大青...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伸展构造发生于中生代中晚期 ,主要表现为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多层次、多级别的剥离断层活动 ,形成了马厂沟—白银不浪、脑包沟—德兴奎及二叠系脑包沟组顺层流劈理带三个不同层次的变质核杂岩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大青山中生代山间盆地的形成及大青山的隆起与该期伸展构造作用关系密切[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中生代晚期伸展构造 多层次、多级别剥离断层 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