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西南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涛 牛成民 +3 位作者 王德英 王清斌 代黎明 陈安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3-146,共14页
渤海西南海域自中生代以来历经多期构造活动,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为了明晰渤海西南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间的关系,以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以及深层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特征,恢复了... 渤海西南海域自中生代以来历经多期构造活动,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为了明晰渤海西南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间的关系,以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以及深层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特征,恢复了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于渤海湾盆地陆上油区NEE向的构造面貌,渤海西南海域发育多走向、多类型构造,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中生代发育NWW向负反转裂陷、NEE向走滑逆冲、挤压褶皱等异于新生代伸展样式的特殊构造,其中尤以NWW向负反转构造占主导。(2)渤海西南海域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逆冲褶皱成山、燕山早期左旋逆冲改造、燕山中期裂陷反转以及燕山晚期褶皱等多期变形过程,其中印支期逆冲褶皱是潜山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燕山中期反转是构造体制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3)NWW向构造的形成与印支期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有关,燕山早期左旋走滑是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的结果,代表太平洋构造域接替古特提斯构造域控制华北板块变形;燕山中期的裂陷反转与区域大规模中基性岩浆活动相对应,是华北克拉通大规模破坏的浅层响应。印支期NWW向先存构造燕山中期反转裂陷模式的提出,丰富了传统华北克拉通破坏形成NEE向盆地的简单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中生代演化 渤海西南海域 动力学机制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64
2
作者 丁正江 孙丰月 +5 位作者 刘福来 刘建辉 彭齐鸣 纪攀 李碧乐 张丕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45-3080,共36页
胶东处于古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成矿域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重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生代各期岩浆活动背景、典型矿床成因类型的分析判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总结提出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 胶东处于古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成矿域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重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生代各期岩浆活动背景、典型矿床成因类型的分析判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总结提出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并可划分为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期,中侏罗世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转换、地壳增生期,早白垩世早期地壳增生向垮塌转换期,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壳幔强烈作用期,早白垩世晚期陆缘弧俯冲作用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弧后岩石圈强烈伸展期六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着区域~205Ma、160~155Ma、135~125Ma、125~115Ma、115~100Ma、100~90Ma等六期主要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大致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分为9个亚系列和16个矿床式。自西向东,可划分出莱州西部、招远-平度、栖霞-蓬莱-福山、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乳山、文登-威海、荣成等7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区内造山型金矿仍是找矿的重点,斑岩型有色金属矿床可望取得突破,中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应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动力学演化 贵金属及有色金属 成矿系列 找矿方向 胶东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5,518,共12页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5 )片理化的混合岩穹隆单元 ,其为超高压变质单元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这些构造单元均经历了相同的变形 ,具有NW指向的剪切特征。对比大别山构造学的研究结果 ,这种变形特征代表了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过程中的运动学表现。混合岩穹隆中所残余含柯石英榴辉岩表明了胶东半岛和苏鲁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 ,烟台—青岛—五莲断裂不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几何学 运动学 中生代构造演化 混合岩穹隆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泽 戴黎明 +6 位作者 李三忠 马芳芳 索艳慧 郭玲莉 陶建丽 杨传胜 张嘉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采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过程。数值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研究区域内现有的地震剖面、测井、层析成像等资料获得的中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的岩浆侵入特征和断裂组合规律,定量分... 采用I2VIS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过程。数值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研究区域内现有的地震剖面、测井、层析成像等资料获得的中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的岩浆侵入特征和断裂组合规律,定量分析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各阶段盆地演化的岩浆断裂及沉积特征,并探讨了影响盆地构造特征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认识:(1)通过改变模型的边界条件发现,层状含水地幔在拉伸环境下,会对地壳结构造成破坏,中生代东海陆架盆地区域性伸展不是盆地演化过程的唯一主控因素。(2)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的成盆过程及属性与中生代时期上地幔物质流动有着密切关系。(3)中生代的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大规模岩浆事件很可能作用于闽江凹陷之下,由此导致了闽江凹陷的进一步抬升,形成现今的斜坡带,而基隆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凹陷的沉积中心。基于以上结论,认为区域性伸展和上地幔物质流动导致的岩浆上涌两大因素共同控制下,影响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盆地 中生代构造演化 数值模拟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传中 蒋其胜 +5 位作者 李加好 闫峻 石永红 韩长生 黄伟平 喻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7-3208,共12页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①铜陵-南陵断裂带是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②燕山期叠加褶皱是二级控矿构造,控制着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就位;③含矿地质体是三级控矿构造,是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活动为姚家岭多金属矿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就位空间:①导岩构造主要是铜陵-南陵大型断裂带;②导矿构造包括铜陵-南陵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间的空隙带、含矿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的裂隙等;③储矿构造主要为含矿透镜体的上下边界、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裂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中生代构造演化 铜陵矿集区 繁昌盆地 姚家岭矿
下载PDF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3 位作者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构造转换面 早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 广西 沉积序列
下载PDF
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结构构造——来自地震剖面的证据 被引量:15
7
作者 单伟 于学峰 +4 位作者 李洪奎 郭宝奎 耿科 李大鹏 禚传源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5期49-58,共10页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平断裂带 深部找矿 伸展构造 玲珑花岗岩 胶东中生代构造演化 地震剖面 大尹格庄金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