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州矿区煤中硫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1
作者 祁风华 张志峰 张广兵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提高对韦州矿区煤中硫的系统认识,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的,从平面上分析了矿区煤中硫的分布特点及垂直上的分异机理,对韦州矿区煤中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韦州矿区含硫等级低至中等偏高,高硫煤呈间或分布状态;各主... 为提高对韦州矿区煤中硫的系统认识,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的,从平面上分析了矿区煤中硫的分布特点及垂直上的分异机理,对韦州矿区煤中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韦州矿区含硫等级低至中等偏高,高硫煤呈间或分布状态;各主采煤层的硫分与成煤时代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分布规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煤炭整装勘查区煤中硫元素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肖晓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煤炭整装勘查区基本概况,从可采煤层中硫元素质量分级、形态硫以及硫分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内煤层中硫元素分析与评价,得出区内可采煤层均为无烟煤三号,主要为中高硫和高硫煤,原煤硫分... 本文通过介绍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煤炭整装勘查区基本概况,从可采煤层中硫元素质量分级、形态硫以及硫分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进行区内煤层中硫元素分析与评价,得出区内可采煤层均为无烟煤三号,主要为中高硫和高硫煤,原煤硫分以硫铁矿硫为主,并可通过洗选或动力配煤降低勘查区煤中硫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中硫 桑木场 勘查区 无烟煤 可采煤层 铁矿
下载PDF
黔西南糯东勘探区煤中硫赋存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杰芳 桑树勋 +2 位作者 王文峰 黄华州 刘世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贵州省内煤中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脱除煤中硫,洁净利用高硫煤,分析了煤中硫分高的原因。以煤样测试数据及煤田钻孔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黔西南糯东勘探区主可采煤层中硫的赋存特征,探讨了煤中高黄铁矿硫的形成条件... 贵州省内煤中硫分普遍较高,中、高硫煤占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脱除煤中硫,洁净利用高硫煤,分析了煤中硫分高的原因。以煤样测试数据及煤田钻孔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黔西南糯东勘探区主可采煤层中硫的赋存特征,探讨了煤中高黄铁矿硫的形成条件及成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煤中硫分较高,是受煤层沉积期海水以及峨眉山玄武岩浆期后热液的双重作用造成的;这2种作用提供了大量的铁离子与硫离子是煤中高硫、高黄铁矿的物质基础,而且岩浆期后热液活动较为强烈,导致煤层中后生黄铁矿也较为发育;海水的进退导致各主采煤层中硫的分布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滨岸泻湖—潮坪的成煤环境与煤层间的砂体分布特征进一步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黄铁矿 岩浆期后热液活动 成煤环境
下载PDF
织纳煤田红梅煤矿煤中硫分特征及其成煤环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碧 徐阳东 汤立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7-204,共8页
为分析贵州西部织纳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高硫煤与成煤环境之间关系,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心煤样的化验结果,对贵州织纳煤田织金矿区红梅煤矿煤中硫分在平面、垂向上分布特征及硫分组成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 为分析贵州西部织纳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高硫煤与成煤环境之间关系,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心煤样的化验结果,对贵州织纳煤田织金矿区红梅煤矿煤中硫分在平面、垂向上分布特征及硫分组成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可采煤层全硫较高、变化较大;硫分垂向上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面上主要呈现由南东向北西方向减小的趋势;形成于海进环境的7煤、21煤、23煤、27煤中高硫煤达80%以上,均分布在矿区南东部(靠海一侧),而形成于海退环境的17煤的硫分较低;黄铁矿硫(S_(p,d))含量的增加是导致该区煤中硫分变高的主要原因,硫分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综合分析确定6煤、7煤、21煤、23煤、27煤形成于浅水潟湖体系,受海水的影响程度较大;而16煤、17煤形成于潮控三角洲体系,受海水的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分特征 成煤环境 沉积体系
下载PDF
煤中硫矿物及其在酸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齐翠翠 刘桂建 +1 位作者 陈怡伟 高连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中硫 矿物质 化物 酸洗 胶黄铁矿 无机元素 酸盐 粘土矿物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宇 齐庆杰 +2 位作者 孙青威 周新华 吴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22-24,共3页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实验研究 析出特性
下载PDF
中国煤中硫的赋存特征及脱硫 被引量:75
7
作者 陈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共9页
随酸雨而提出的控制SO_2污染是洁净煤技术的主题。煤是中国的能源支柱,而燃煤造成的硫污染尤为突出。从空间、时间上讨论了中国煤中硫的分布特征,也从微观上说明了煤中有机硫的分布。统计数据表明:煤中有机硫污染的贡量与日俱增... 随酸雨而提出的控制SO_2污染是洁净煤技术的主题。煤是中国的能源支柱,而燃煤造成的硫污染尤为突出。从空间、时间上讨论了中国煤中硫的分布特征,也从微观上说明了煤中有机硫的分布。统计数据表明:煤中有机硫污染的贡量与日俱增,脱除煤中有机硫是一项迫切任务。介绍了多种脱除硫的方法。开展直接测定煤中有机硫含量和制定有机硫类型的研究,也是一项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分布特征 有机
下载PDF
贵州大方背斜南东翼煤中硫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福平 舒万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2,共4页
根据井田勘探施工钻孔采取的136个煤样的煤质测试结果,对贵州大方背斜南东翼可采煤层煤中硫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可采煤层从特低硫煤—高硫煤均有,中上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较高,一般为中高硫煤,中下部以低中硫煤为主... 根据井田勘探施工钻孔采取的136个煤样的煤质测试结果,对贵州大方背斜南东翼可采煤层煤中硫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可采煤层从特低硫煤—高硫煤均有,中上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较高,一般为中高硫煤,中下部以低中硫煤为主,底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变化大,从特低硫煤可到高硫煤;龙潭组中上部煤层煤中硫主要与硫的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而下部煤层煤中硫与其来源有关,与沉积基底中岩性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凝灰岩、玄武岩发育地段,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低,反之则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分布 成因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晚二叠世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福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0,共5页
贵州省晚二叠世煤分布最广,且煤中硫变化较大,特低硫煤至高硫煤均有;煤中硫变化规律明显,与沉积相有密切的相关性,总体呈带状分布,即由西向东,沉积相由陆相到过渡相到海相,硫含量总体亦呈逐渐升高态势,即由低硫煤向高硫煤变化;多数情况... 贵州省晚二叠世煤分布最广,且煤中硫变化较大,特低硫煤至高硫煤均有;煤中硫变化规律明显,与沉积相有密切的相关性,总体呈带状分布,即由西向东,沉积相由陆相到过渡相到海相,硫含量总体亦呈逐渐升高态势,即由低硫煤向高硫煤变化;多数情况下,在东部海相区,当煤中有机硫升高时,煤的全硫亦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中硫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低灰中硫焦煤在太钢配煤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佳 史永林 屈秀珍 《煤化工》 CAS 2019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扩大中硫炼焦用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及配煤成本,太钢开展了配用低灰中硫焦煤的研究及生产实践,利用40 kg焦炉进行低灰中硫焦煤单种煤炼焦试验研究、300 kg焦炉进行配合煤炼焦试验研究,并在7.63 m焦炉进行了低灰中硫焦煤配比为15%工... 为扩大中硫炼焦用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及配煤成本,太钢开展了配用低灰中硫焦煤的研究及生产实践,利用40 kg焦炉进行低灰中硫焦煤单种煤炼焦试验研究、300 kg焦炉进行配合煤炼焦试验研究,并在7.63 m焦炉进行了低灰中硫焦煤配比为15%工业试验、配比为4%、6%和8%的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表明,配用低灰中硫焦煤后,焦炭灰分稳定在12.0%以下,焦炭硫分稳定在0.70%以内,配煤成本降低了2.8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灰中硫焦煤 40kg试验焦炉 300kg试验焦炉 7.63M焦炉 灰分
下载PDF
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福美 吴传始 +3 位作者 郭玉森 吴志杰 黄文辉 敖卫华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应用煤岩学、沉积学、煤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凝胶化指数、搬运指数、沼泽类型指数、古盐度指示指标等煤相参数对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并阐明了煤中硫与... 应用煤岩学、沉积学、煤化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凝胶化指数、搬运指数、沼泽类型指数、古盐度指示指标等煤相参数对福建龙永煤田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并阐明了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煤中硫的赋存状况与植物类型、水介质特征、水动力条件及覆水深度等成煤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永煤田 煤相参数 中硫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浅谈煤中硫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荣欣 李钟伟 程烨环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6年第4期55-56,共2页
综述了煤中硫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煤中可燃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及少量三氧化硫,对形成大气污染及酸雨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中硫 分布特征 二氧化 酸雨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煤热解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雷佳莉 严东 《河北化工》 2012年第2期10-12,36,共4页
总结了我国煤炭中各种形态硫的赋存规律,及其在热解过程中无机硫与有机硫变迁规律的研究现状,比较不同气氛下各种硫的析出,指出富氢气体在煤炭热解脱硫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中硫 赋存 热解 析出
下载PDF
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相特征与煤中硫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志德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5期4-9,13,共7页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相 中硫 花秋勘探区 黔北煤田
下载PDF
贵州马依西二井田煤中硫特征和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福平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7期8-12,共5页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7-1煤层为低硫煤,上部3至12-1煤层为中高硫煤;在平面上总体呈东南高、北西低的分布态势。聚煤环境是造成煤中硫差异的主要因素,17-1煤发育于泛滥平原相中,以成煤植物所含的原生硫为主,煤中硫含量低,而其它煤层形成环境因受海水影响较大,存在更多以硫化铁硫为主的次生硫而使硫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沉积环境 马依西二井田 贵州
下载PDF
贵州晚二叠世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对洁净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弟 王冉 +2 位作者 易同生 洪愿进 曹志德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年第6期4-5,81,共3页
分析了贵州706个晚二叠世煤样中全硫及形态硫的分布特征、赋存特点及在洗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贵州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洁净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硫煤脱硫率与硫赋存状态密切相关,当St,d%<0.9%时,脱硫率为负值;0.... 分析了贵州706个晚二叠世煤样中全硫及形态硫的分布特征、赋存特点及在洗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贵州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的洁净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硫煤脱硫率与硫赋存状态密切相关,当St,d%<0.9%时,脱硫率为负值;0.91<St,d%≤1.5%时,脱硫率与全硫的相关系数最高;脱硫率St,d%>5%时,脱硫率已变得较为稳定,不再随全硫含量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赋存状态 洁净利用
下载PDF
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瑞琴 《煤质技术》 2020年第2期65-70,共6页
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其洗选脱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其动力配煤的有效降硫措施。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位置和含煤地层的地质概况、可采煤层的硫分质量分级及形态硫分析对贵州省普... 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其洗选脱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其动力配煤的有效降硫措施。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煤芯煤样的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位置和含煤地层的地质概况、可采煤层的硫分质量分级及形态硫分析对贵州省普安县开泰煤矿煤中硫分的垂向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泰矿区17号煤层为中硫煤,18和19号煤层均为中高硫煤,23和26号煤层均为高硫煤;其硫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矿区各主要可采煤层硫分所展现的规律性各不相同,说明矿区硫分分布特征与成煤环境有关。对煤炭进行洗选脱硫及对动力配煤采取降硫措施可提高高硫煤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 分布特征 措施 分质量分级 形态 洗选脱 开泰煤矿
下载PDF
低碳中硫铝脱氧易切削钢夹杂物的变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虎 赵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通过对低碳中硫铝脱氧易切削钢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析入手,运用夹杂物工程理论,选用合适的变性剂,对钢中主要的脆性和塑性夹杂物进行变性处理改善该类钢的夹杂物形态、分布及组成,以获得较好的生产和使用效果。
关键词 夹杂物 变性处理 低碳中硫 易切削钢
下载PDF
贵州省金沙县官田坝向斜勘查区煤中硫元素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剑波 《煤质技术》 2015年第3期16-18,共3页
介绍了官田坝向斜勘查区的概况,从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分析、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勘查区煤中硫元素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区内煤类属无烟煤三号,煤中硫分以中高硫和高硫为主,中硫和低硫次之,原煤... 介绍了官田坝向斜勘查区的概况,从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分析、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勘查区煤中硫元素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区内煤类属无烟煤三号,煤中硫分以中高硫和高硫为主,中硫和低硫次之,原煤硫分以硫铁矿硫为主,可通过洗选或动力配煤降低勘查区煤中硫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中硫 官田坝 勘查区 无烟煤 可采煤层 铁矿
下载PDF
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20
作者 宋国学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王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62,共15页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中硫型矿床是否有单独划分的必要?该类矿床具有什么样的地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在全球范围内甄别出24个比较明确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于其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与分析,从中硫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属源区特征、中硫型与高硫型金(铜)矿和低硫型金矿的主要区别,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及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等的硫化物;(2)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3)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总量大于5%),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4)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有待进一步证实);(5)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矿的外围;(6)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Mo)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未来关于中硫型矿床的研究亟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富碳酸盐-贱金属(Cu、Pb、Zn、Fe等)"进行详细报道,这种成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流体中CO_2、H_2S及贱金属元素对Au的运移和沉淀有何影响?此问题是认识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所在。(2)中硫化态矿物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的沉淀环境?与高硫化态、低硫化态矿物有何区别?(3)从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和矿物形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显然以闪锌矿中Fe S的含量多少作为区别IS型、HS型、LS型矿床的特征地化标志过于简单,且与已有关于闪锌矿的矿物学研究成果相矛盾,因此仍需进一步工作。(4)早期形成的作为赋矿围岩的火山岩地层或者次火山岩体是否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否充当了浅成低温热液矿物沉淀的地球化学屏障?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辅助揭示IS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并为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 中硫 富碳酸盐-贱金属成矿体系 贫铁闪锌矿 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