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跃平 曹洪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是一个事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厘清这一问题应围绕我国悠久的饼食历史和饼食文化,以及富有传统的祭月、拜月和赏月习俗进行探讨和考证。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文化传统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是一个事关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厘清这一问题应围绕我国悠久的饼食历史和饼食文化,以及富有传统的祭月、拜月和赏月习俗进行探讨和考证。现存文献史料表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文化传统是由两种文化习俗交汇而成,其一是始于先秦、至晚唐渐趋兴盛的祭月、玩月和赏月习俗;其二是融入了饼食文化习俗。“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家常面食,在古代是面食的统称,及至南宋出现“月饼”这一称谓,但最初并非中秋节俗食物,是否寓意团圆也无从考证。直至明代始有明确记载月饼寓意团圆之义的文献,在明代文人笔下有:“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至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才有了完整的文化意义。所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一个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之中。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起源于“八月十五杀鞑子”与新罗“八月十五之节”的说法,现有文献均不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月饼 起源考证
下载PDF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2
作者 贺紫君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月神崇拜,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承载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秋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了解中秋的节日习...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月神崇拜,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承载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秋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了解中秋的节日习俗,传承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加强东亚世界的文化认同,也有助于加强中秋文化的海外传播,促进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中秋文化
下载PDF
小珍的中秋节
3
作者 刘晓彤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第9期79-80,共2页
设计意图故事《小珍的中秋节》以爸爸带回的一个月饼为线索,讲述了中秋佳节时小珍一家人相互分享、品尝月饼的温馨故事。故事中,作者用“瞄”“咽”“跑”等动词将孩子对月饼的期盼与渴望进行了细致刻画,同时也展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设计意图故事《小珍的中秋节》以爸爸带回的一个月饼为线索,讲述了中秋佳节时小珍一家人相互分享、品尝月饼的温馨故事。故事中,作者用“瞄”“咽”“跑”等动词将孩子对月饼的期盼与渴望进行了细致刻画,同时也展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我们以此为素材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通过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的方式,带领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中秋佳节家人团聚、圆满幸福的氛围,体会小珍对妹妹、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关爱,初步拥有乐于分享、孝敬长辈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阅读 中秋节 月饼 集体阅读 设计意图 和谐相处
下载PDF
养殖周期缩短30d!400多亩河蟹中秋节前6d卖完,看他如何做到速度与产量齐飞?
4
作者 陈观凤(文/图) 《当代水产》 2023年第12期53-54,56,共3页
“今年,我在中秋节前的6d,就出了9成河蟹的量(400多亩),这在泗洪县能做到的人不多。”河蟹养殖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想要获得高产与高收益,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和创新。在行业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但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在泗洪县... “今年,我在中秋节前的6d,就出了9成河蟹的量(400多亩),这在泗洪县能做到的人不多。”河蟹养殖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想要获得高产与高收益,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和创新。在行业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但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在泗洪县养扣蟹和成蟹的马老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养殖周期 中秋节 泗洪县 技术性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中秋节习俗文化
5
作者 金红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7期97-99,共3页
八月十五月正圆,瓜果石榴列满盘。黔东南苗族人民在中秋节这天除了赏月,还会趁着月色皎洁,到瓜田里去偷瓜,送给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故而苗族将中秋节叫作“偷瓜节”。现根据黔东南苗族地区的中秋节习俗来探析当地的苗族文化习俗。
关键词 中秋节 黔东南苗族 习俗文化 八月十五 苗族文化习俗
下载PDF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校本课程探究——以“旗山矿月饼”中秋节文化研学课为例
6
作者 李敏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第7期76-77,共2页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笔者尝试开发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校本课程,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挖掘文化生长点,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笔者尝试开发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校本课程,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挖掘文化生长点,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下面,笔者以“旗山矿月饼”中秋节文化研学课为例,带领学生探究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中秋节 家国情怀 学生探究 研学 社会责任感 讲好中国故事 月饼
下载PDF
中秋节
7
作者 井雨 郭梦(指导) 《作文(初中年级)》 2023年第5期15-15,共1页
中秋节,我回到了老家。爷爷奶奶都在忙着刨花生。太阳烘烤着大地,大地干得出现了裂纹。奶奶头上顶着毛巾,弓着腰刨花生,不时地擦着脸上的汗水;爷爷弯着腰,将刨出的花生抱起来放到田垄边上码整齐。我们赶紧下田帮忙。晚上,奶奶做了一桌... 中秋节,我回到了老家。爷爷奶奶都在忙着刨花生。太阳烘烤着大地,大地干得出现了裂纹。奶奶头上顶着毛巾,弓着腰刨花生,不时地擦着脸上的汗水;爷爷弯着腰,将刨出的花生抱起来放到田垄边上码整齐。我们赶紧下田帮忙。晚上,奶奶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我们在院子里边吃边聊。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几颗星星挂在高而远的天空中,如碎钻般一闪一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桌子 毛巾
下载PDF
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战略探析——以中秋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龙飞 黄光辉 王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5,共5页
中国拥有大量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中国已成功申报了古琴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有几项与他国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他国抢先申报。中秋节申报世界遗产存在着多国共有的竞争压力五个方面的障碍。应在坚... 中国拥有大量多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中国已成功申报了古琴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有几项与他国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他国抢先申报。中秋节申报世界遗产存在着多国共有的竞争压力五个方面的障碍。应在坚持"共有优先、联合申报"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深挖内含价值,突出遗产文化本源"等五方面等措施,力争将中秋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国共有 中秋节 申报策略
下载PDF
中秋节源自新罗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德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7-101,共5页
开成四年(839),日本高僧圆仁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法花院见到寺中新罗僧人过八月十五节,遂在当天的行记中写道:"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检索中国文献,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没有中秋一节。清人王谟说这不是宗懔缺记... 开成四年(839),日本高僧圆仁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法花院见到寺中新罗僧人过八月十五节,遂在当天的行记中写道:"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检索中国文献,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没有中秋一节。清人王谟说这不是宗懔缺记,也不是荆楚一带没有此节,而是唐代以前就没有这个节日。在唐代文献中,中唐,特别是入晚唐以后,士大夫中出现中秋赏月之事。但在唐代,中秋尚无节日性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唐朝士大夫的赏月活动与新罗侨民的节庆活动相互影响,融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仁 新罗 唐朝 中秋节
下载PDF
从中秋节看中日两国传统习俗的异同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新兴 李环 邹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9,94,共6页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即上层社会和城市居民有赏月、祭月之风,而在农村则多举行与芋、水稻等收获祭祀相关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中国 日本 传统习俗 比较研究 神话传说 祭祀
下载PDF
中秋节载人登月任务窗口与转移轨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波勇 顾绍景 +1 位作者 黄海兵 李海阳 《上海航天》 CSCD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提出了中秋节载人登月概念,论述了中秋节载人登月的意义和价值,对中秋节载人登月任务窗口与转移轨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忽略木星等大行星摄动力、地球潮汐摄动力、地球扁率的间接摄动和相对论效应等微小量,建立了轨道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任... 提出了中秋节载人登月概念,论述了中秋节载人登月的意义和价值,对中秋节载人登月任务窗口与转移轨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忽略木星等大行星摄动力、地球潮汐摄动力、地球扁率的间接摄动和相对论效应等微小量,建立了轨道动力学模型,给出了任务工程约束。考虑登月时刻在农历八月十五日20:00左右,给出了全任务窗口规划的策略,对转移轨道模型及优化进行设计,以近月点坐标系参数为优化设计变量,分别对地月自由返回和月地定点返回两种轨道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了2017年中秋载人登月的算例,验证了精确星历模型下全任务窗口规划策略和转移轨道设计策略的有效性。给出了2017~2036年间中秋节载人登月的窗口轨道参数等。研究可为我国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目标制定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中秋节 任务规划 窗口设计 地月转移 自由返回轨道 月地定点返回 轨道优化 精确轨道动力学
下载PDF
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 被引量:14
12
作者 熊海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140,共6页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 唐代没有中秋节,文人有八月十五玩月吟诗的风气。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为都市富户效仿,造成了一种娱乐享受的氛围影响整个社会,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准节日。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中秋月的“团圆”特征及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和强调。“团圆”涵义的加入使中秋节俗内涵变得完整,节日性质和地位在南宋得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宴饮 团圆
下载PDF
中秋节起源与形成新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兰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中秋节形成于唐宋之际,历史并不悠久,却跻身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中。通过对中秋节形成的宗教、政治及社会学考察,可以发现,这一节日的产生,与唐代道教尤其是玄宗时期盛行的的道教长生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思想观念又因千秋节祝寿的需... 中秋节形成于唐宋之际,历史并不悠久,却跻身于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中。通过对中秋节形成的宗教、政治及社会学考察,可以发现,这一节日的产生,与唐代道教尤其是玄宗时期盛行的的道教长生观念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思想观念又因千秋节祝寿的需要而得以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动荡,满月象征的团圆观念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使中秋节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并逐渐在宋代确定下来,成为中国人心中认可的节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道教 千秋节 团圆
下载PDF
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雪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考察有关中秋节的史料,对比节日文化要素,会发现两国中秋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这些不同,基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及内在精神,体现出岁时节日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我们...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韩两国共同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考察有关中秋节的史料,对比节日文化要素,会发现两国中秋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这些不同,基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及内在精神,体现出岁时节日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我们真正理解民族文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史料 中国 韩国
下载PDF
中越月亮神话与中秋节俗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盛枝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2,共7页
通过中越两国月亮神话的不同特质及月节俗仪内涵的研究,探寻两国人民文化发展的心路历程,以及两国人民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月亮神话 中秋节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被引量:2
16
作者 翁敏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望江亭》 摸秋 李杨爱情 团圆
下载PDF
中秋节民俗的诗意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明志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中秋民俗中积淀了久远的诗意。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秋祀祭月,月亮与嫦娥民间传说的丰富和定型,为中秋赏月注入灵动的活力。历代文人的咏唱,丰富了中秋赏月的内涵,中秋节民俗的种种具体事象,体现了和合圆满的追求和企盼。
关键词 中秋节 民俗事象 圆满
下载PDF
中秋节祭月活动的变迁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养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原始社会先民的自然崇拜以对天体中的太阳和月亮为标志。这种崇拜正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代的思想文化的反映。千百年来,国人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祭月、拜月自然... 原始社会先民的自然崇拜以对天体中的太阳和月亮为标志。这种崇拜正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代的思想文化的反映。千百年来,国人崇拜月亮,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祭月、拜月自然而然地成了中秋节中极富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中秋节也是生活在海外各地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他们是中外友好的桥梁,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者。与此同时,受汉文化影响,亚洲各国也有近似中秋节的活动,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形式多样化。尽管如此,这些风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祭月活动 变迁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研究——以中秋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泽熙 郑华领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S2期183-184,共2页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有利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和挖掘传统文化节日的形式和内涵。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何做好节假...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有利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和挖掘传统文化节日的形式和内涵。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何做好节假日旅游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中秋节为例,在浅析中秋节深层次文化内涵后,探析如何开展中秋节旅游活动,使中秋节节日旅游更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论中秋节祭拜月亮习俗及其与荆楚地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修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7-30,73,共5页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 中秋节为中国人重大岁时节日之一,祭拜月亮是这一节日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原始月亮崇拜的流风余韵,是一种原始宗教在人们心理上的遗存。从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心态,转化为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文化习俗,从而又赋予月饼以象征团圆的意蕴,与荆楚地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楚人喜秋祀、秋社的民俗特点,为中秋节的形成预置了一个八月节的框架、机制与心理气氛,后来逐渐丰富其文化意蕴,并把一个祈祷丰收与子嗣、庆贺团圆的节日定在八月十五,从而形成中秋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拜月亮 荆楚地域文化 中秋节 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