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法案与孤立主义
1
作者 乔瑞雪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3,共2页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并很快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国会在30年代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中立法案为依据,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即美国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并很快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国会在30年代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中立法案为依据,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即美国式的绥靖政策。围绕着中立法的制订与修正,国际主义者与孤立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法案 孤立主义 罗斯福
下载PDF
媒体融合需要更规范的传播秩序——审视网络中立法案对美国网络视频业发展的影响
2
作者 熊忠辉 《声屏世界》 2015年第5期14-17,共4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不断加速,需要健康有序的传播秩序。美国在今年2月份通过的"网络中立"管制方案对互联网业务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制定新的管理规则。这个方案的出台,尽管带来了许多的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将会对互联...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不断加速,需要健康有序的传播秩序。美国在今年2月份通过的"网络中立"管制方案对互联网业务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制定新的管理规则。这个方案的出台,尽管带来了许多的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将会对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网络视频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有待观察,但这是新媒体环境下美国政府规范传播秩序的新规制,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中立法案 传播秩序 网络视频业
下载PDF
30年代美国的中立法案
3
作者 朱现宝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6年第5期36-37,共2页
30年代,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对外推行了一条以孤立主义为标志的中立政策,国会制定并多次增修中立法案。本文试将法案制定的背景、经过、实施及产生的影响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中立法案 30年代 中立政策 孤立主义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势力 军火禁运 埃塞俄比亚 西班牙内战 二次世界大战
原文传递
从“租借法案”看罗斯福战略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孔安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Z1期9-11,共3页
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变自己的战略思想,德、意、日法西斯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在各地挑起战火,而英、法却采取绥靖政策,乞求用绥靖换取和平.那么,罗斯福政府的战略思想是如何转变的呢?... 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变自己的战略思想,德、意、日法西斯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在各地挑起战火,而英、法却采取绥靖政策,乞求用绥靖换取和平.那么,罗斯福政府的战略思想是如何转变的呢?在孤立主义势力的干预下,罗斯福政府首先采取了中立政策.世界局势的发展,使美国四次改变其中立法案.当世界大战将降临美国之时,罗斯福政府改变了其立场,颁布了“租借法案”.这一战略思想的转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借法案 战略思想 罗斯福政府 孤立主义者 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行动 中立法案 民主国家 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
下载PDF
美国1935年中立法的酝酿和制订
5
作者 张尚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3-20,共8页
一、“中立”的提出 三十年代,最先提出“中立”问题的是查尔斯·沃伦,一位著名的国际法专家。1914至1917年4月任威尔逊政府司法部长助理期间,曾负责美国中立法的实施,广泛接触了美国当时中立所遇到的问题。1933年春,他在美国国际... 一、“中立”的提出 三十年代,最先提出“中立”问题的是查尔斯·沃伦,一位著名的国际法专家。1914至1917年4月任威尔逊政府司法部长助理期间,曾负责美国中立法的实施,广泛接触了美国当时中立所遇到的问题。1933年春,他在美国国际法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中立问题。他回顾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中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战争的双方都经常破坏美国坚持的所谓“中立国的权利”。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法案 罗斯福 中立 交战国 战争 外委会 委员 武器禁运 军火 协约国
下载PDF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学功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6期12-23,共12页
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孤立主义思想可以说贯穿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及至20世纪20、30年代,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再度... 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孤立主义思想可以说贯穿于美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及至20世纪20、30年代,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再度盛极一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中立法》,力图使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结果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即使在战后,孤立主义的呼声在美国仍不绝于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孤立主义不可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居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主义 美国外交 中立法案
下载PDF
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原因浅探
7
作者 孟国祥 费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60-60,共1页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外交上一直避免对中国正式宣战,考其因由,是由多种动机和因素决定的.第一,日本战而不宣,首先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人民仇华情绪,逃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声称是由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引起的...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外交上一直避免对中国正式宣战,考其因由,是由多种动机和因素决定的.第一,日本战而不宣,首先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人民仇华情绪,逃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声称是由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引起的,把侵华战争称之为"膺惩暴支".第二,日本战而不宣,是受当时特定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制约的,是日本为避免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直接冲突,掩盖独占中国野心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第三,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也是适应其"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分裂抗日阵营之谋略的需要,日本企图通过在中国扶植汉奸政权,从而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目的.第四,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继续援引美国"中立法案",从美国和其它国家取得军用物资援助.第五,阻止国际援华图谋的实现,也是日本迟迟不正式宣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外交 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国家 战争初期 侵华战争 以华制华 侵略战争 殖民统治 中立法案 外交手段
下载PDF
中学历史“问题教材”的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学如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1-23,共3页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有不严谨之处。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对教材中不严谨的内容进行解析,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体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变"废"为宝。
关键词 问题教材 批判性思维 美国《中立法案
下载PDF
试论太平天国的军火进口贸易 被引量:1
9
作者 蓝振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49,83,共7页
太平天国时期,在太平天国独立自主的对外自由通商政策的鼓励和保护下,唯利是图的中外商人,在外国列强和清政府双重禁止向太平天国输入军火禁令的夹缝中,不断地私贩偷运物资到太平天国境内,尤以洋军火的进口为突出。大量外国先进军火的输... 太平天国时期,在太平天国独立自主的对外自由通商政策的鼓励和保护下,唯利是图的中外商人,在外国列强和清政府双重禁止向太平天国输入军火禁令的夹缝中,不断地私贩偷运物资到太平天国境内,尤以洋军火的进口为突出。大量外国先进军火的输入,在客观上有力地援助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火 外国人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 太平军 英国政府 外国列强 中立法案 进口贸易 清政府 英法
下载PDF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
10
作者 高拴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9-93,共5页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 胡适在抗战时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动高拴来西安联大师院胡适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出国,直到抗战胜利后的次年1946年才回国。一般人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活动了解不多,加之50年代在批判胡适的运动中,胡适被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拼命反对中国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外交思想 抗战时期 中国抗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驻美大使 中立法案 绥靖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下载PDF
“二战”爆发前后美德矛盾的产生与激化
11
作者 蒋希正 邹应民 《许昌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就 “二战”爆发前后, 美德关系由旧友变新仇、由盟邦变敌国这一形势演化的前因后果作了全面的分析与概括; 由经济大战到政治、军事矛盾的产生、发展与激化的进程, 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籍以说明帝国主义离合无常、复杂而微妙的肮... 本文就 “二战”爆发前后, 美德关系由旧友变新仇、由盟邦变敌国这一形势演化的前因后果作了全面的分析与概括; 由经济大战到政治、军事矛盾的产生、发展与激化的进程, 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籍以说明帝国主义离合无常、复杂而微妙的肮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国际关系 霸权政策 中立法案 租借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
下载PDF
“帕奈”号事件与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因应策略
12
作者 张颖 《暨南史学》 2023年第1期260-272,共13页
“帕奈”号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典型案例。其恰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且国家实力未强大到足以支撑其亚太地区战略布局构想的时期。美国对“帕奈”号的政策深受国内“孤立主义”舆论声浪、国会参众两院对《... “帕奈”号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外利益维护的典型案例。其恰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且国家实力未强大到足以支撑其亚太地区战略布局构想的时期。美国对“帕奈”号的政策深受国内“孤立主义”舆论声浪、国会参众两院对《中立法案》辩论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罗斯福政府积极开展对日本外交交涉的同时,与英国商讨“军事联合”、“敌对贸易法”跨太平洋合作计划,以制约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进一步扩张行动。美国对“帕奈”号事件的因应策略选择,显示一国海外利益维护机制运作的复杂性,也凸显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矛盾日渐升级的紧迫性,释放出了两国之间由地区性冲突危机最终发展演进成为全球范围战争危险的最早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利益维护 美舰“帕奈”号 孤立主义 中立法案 因应策略
原文传递
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对美国海洋自由观的重塑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曲升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22,I0005,I0006,共20页
在海洋自由政策观念陷入分裂和战争来临的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因势利导,实现了对美国海洋自由观的全面重塑,即在国家国际角色定位上实现了从中立国到交战国再到世界领袖的转变,在利益意涵界定上实现了从狭窄的海上私人财产... 在海洋自由政策观念陷入分裂和战争来临的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因势利导,实现了对美国海洋自由观的全面重塑,即在国家国际角色定位上实现了从中立国到交战国再到世界领袖的转变,在利益意涵界定上实现了从狭窄的海上私人财产豁免原则到广泛的航行自由原则的拓展,在具体政策实践上实现了从反对潜艇战到实施潜艇战的逆转。这种语境重塑和政策行动转变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历史影响,不仅有助于美国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而且适应了战后美国国际角色定位、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变化,开辟了将“军事航行自由”确立为美国海洋自由政策核心诉求的道路。但无论海洋自由原则如何被改造和重塑,其服务于美国自身利益的目的和本质不会变,其单边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底色不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罗斯福 海洋自由 航行自由 中立法案 无限制潜艇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