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民自由与中等社会——以《新民丛报》为考察对象
1
作者 周福振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公民自由的重要意义,因而积极提倡公民自由,以反对中国人的奴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中等社会在实现自由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丛报》 公民自由 中等社会
下载PDF
《大公报》与清末不缠足运动——兼论中等社会之使命
2
作者 赖海平 周少华 《大观周刊》 2011年第25期23-23,共1页
《大公报》是清末中等社会的重要活动空间,而《大公报》的反缠足是中等社会的使命之一。《大公报》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国民不缠足。然而事实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关键词 《大公报》清末 不缠足 中等社会
下载PDF
浅析清末民初的“中等社会”
3
作者 王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15期172-172,共1页
中等社会是清末民初之际出现的一个革命性概念,并在拒俄运动时得到了充分运用。此概念为开明绅士和青年学生提供了十分实用的理论。本文主要分析中等社会的概念、中等社会这个社会实体的构成以及中等社会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 中等社会 拒俄运动 青年学生
下载PDF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被引量:22
4
作者 桑兵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7-178,共22页
在清末的革新与救亡运动中 ,知识阶层与民众一开始处于分离状态 ,戊戌与庚子尤为典型。一些知识人认为义和团其情可悯 ,其气可用 ,其举动则可哀。 1 90 1年拒俄运动发端 ,趋新人士主张动员民众 ,文明排外。在梁启超等人国民思想的鼓动... 在清末的革新与救亡运动中 ,知识阶层与民众一开始处于分离状态 ,戊戌与庚子尤为典型。一些知识人认为义和团其情可悯 ,其气可用 ,其举动则可哀。 1 90 1年拒俄运动发端 ,趋新人士主张动员民众 ,文明排外。在梁启超等人国民思想的鼓动下 ,随着国内和东京学界风潮的兴起 ,“少年中国”演化为“学生社会” ,以学生为中国的主人翁 ,由学生引导其他社会成员转变为国民。后来“学生社会”再演进为“中等社会” ,其主旨是 :上层已朽 ,下层尚愚 ,须由中等社会开通和引导下层社会去改造上层社会。这与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当年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相当近似 ,象征着中国趋新知识人士的自觉。拒俄运动使学生和开明士绅直接面对国民的社会责任 ,中等社会的主张部分得到实现 ,四民合为国民 ,而中等社会起着引导及核心作用。此后 ,提出“中等社会”的激进人士较少继续使用这一概念来看待自己与民众的关系 ,而主张体制内变革的立宪派士绅则有所发挥 ,中等社会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从 1 90 5年抵制美货运动起 ,知识阶层与下层民众首次在爱国与革新运动中连为一体 ,而中等社会的概念对于革命派和梁启超也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拒俄运动 中等社会 梁启超
原文传递
清季十年主要报刊对“中等社会”的认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硕 郭建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清季十年,"中等社会"这一概念广见于社会主要报刊,是革命党人着力论说的概念,其出现具有过渡时代特定的社会动因,反映了社会圈层结构的偏移与转化。"中等社会"虽然是内部结构复杂的社会实体,但却具有相对一致的民... 清季十年,"中等社会"这一概念广见于社会主要报刊,是革命党人着力论说的概念,其出现具有过渡时代特定的社会动因,反映了社会圈层结构的偏移与转化。"中等社会"虽然是内部结构复杂的社会实体,但却具有相对一致的民族国家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引导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建立民族国家的主导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等社会 社会阶层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中等社会的组织力量:《时报》(1904—1911)角色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喻频莲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3期71-80,共10页
《时报》立志“以言报国”,承继的正是“士人”传统的政治角色,“士”在清末借“中等社会”的新面目体现;由于情势变化,为“持盈保泰”,《时报》“门人”喉舌角色渐趋模糊,但一以贯之的是中等社会“救时”的政治使命;“厚报纸之力”的... 《时报》立志“以言报国”,承继的正是“士人”传统的政治角色,“士”在清末借“中等社会”的新面目体现;由于情势变化,为“持盈保泰”,《时报》“门人”喉舌角色渐趋模糊,但一以贯之的是中等社会“救时”的政治使命;“厚报纸之力”的现实需要促使《时报》追寻“报人”职业角色,但其指向仍是政治意趣,强调报界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的道德义务。《时报》的角色既具有“士”的普遍文化意义,又具有从志士报刊到知识分子报刊过渡的特殊社会学样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社会 立宪运动 《时报》
原文传递
走向中下层:清季十年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与“民”的指谓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柯继铭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清季十年,主要依赖政府和上层社会的“保国”方式越来越被质疑,而以前不被看好的中下层社会渐受看重,思想界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重新评估呈现出关注重心下移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当时思想言论中的“民”之一词在指谓上也越来越接近于社会中... 清季十年,主要依赖政府和上层社会的“保国”方式越来越被质疑,而以前不被看好的中下层社会渐受看重,思想界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重新评估呈现出关注重心下移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当时思想言论中的“民”之一词在指谓上也越来越接近于社会中下层而疏远于社会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人 中等社会 下等社会 社会评价 清季十年
下载PDF
面向“下等社会”——拒俄运动后的《俄事警闻》与《警钟日报》(1903—1904) 被引量:1
8
作者 季剑青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第2期12-23,共12页
本文以1903-1904年间的《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为对象,考察拒俄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对"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认识的变化。拒俄运动中新兴知识分子获得了"中等社会"的自觉,但是当拒俄运动走向低谷后,... 本文以1903-1904年间的《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为对象,考察拒俄运动后新兴知识分子对"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认识的变化。拒俄运动中新兴知识分子获得了"中等社会"的自觉,但是当拒俄运动走向低谷后,新兴知识分子对"中等社会"的沉寂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和反思。与此同时,他们对"下等社会"的看法则日益激进,开始关注并期待作为现实中的革命与救亡力量的会党与马贼。在对东北边境危机的持续关注中,《俄事警闻》和《警钟日报》上的相关言论,折射出新兴知识分子关注重心下移的过程,为我们理解革命党人从"鼓吹"趋向"实行"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俄运动 《俄事警闻》 《警钟日报》 中等社会 下等社会
下载PDF
脚踏实地地承担起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9
作者 何显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真情实意”要求,以最质朴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秉持的社会责任感,昭示了为什么而研究、研究什么以及怎样研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无可回避的立身、立言之道。作为现代性体制建...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真情实意”要求,以最质朴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秉持的社会责任感,昭示了为什么而研究、研究什么以及怎样研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无可回避的立身、立言之道。作为现代性体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道义 现代性 文化延续 现实关怀 现代社会分工 国民心态 现代化建设 中等社会 人类文明成果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还应继续大力发展吗?——一个需要回应的质疑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胜军 张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4-3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遭遇质疑。当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普通高中教育替代论""中等职业教育不经济论""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递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遭遇质疑。当前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普通高中教育替代论""中等职业教育不经济论""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递减论"等质疑,这些质疑存在观点偏颇和理据不足等问题。新形势下,应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继续大力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替代论 中等职业教育不经济论 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要求递减论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构的“梯层性”
11
作者 周秀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期1-4,共4页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我认为,从社会形态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从社会发展过程看,社会主义同时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兼有原生的社会形态和次生...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我认为,从社会形态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从社会发展过程看,社会主义同时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兼有原生的社会形态和次生的社会形态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它所包含的原生社会形态的成分不属于旧社会的残余,而是否定了资本主义性质而保留着过渡阶段所需要的积极因素;它所包含的次生社会形态的成分不是新社会的萌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阶段 过渡阶段 划分问题 中等社会 低级阶段 苏维埃制度 资产阶级自由化 指导思想 社会自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对朱执信的影响与朱执信的社会革命思想
12
作者 张家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20-30,共11页
民主主义革命家朱执信在二十世纪初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时候,世界历史已经走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是举世瞩目了。在这种特定的国内国际条件下,朱执信与伟大革命先行者孙... 民主主义革命家朱执信在二十世纪初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时候,世界历史已经走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是举世瞩目了。在这种特定的国内国际条件下,朱执信与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向往资本主义国家的富强而不把它视作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希望中国既能富强起来,又不再重蹈欧美覆辙。因此,他们在倾心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的同时,还真诚地期希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找到借鉴,从国际工人运动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执信 革命思想 国际工人运动 革命先行者 革命派 西方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前 民主主义革命 中等社会 中国历史
下载PDF
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
13
作者 付登舟 赵晨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F0003,共13页
晚清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既是社会演进的结果,又体现着社会变迁与融合的方向。考察其演进路径,就聚合而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历经了从先赋性的亲缘、地缘、学缘等以情感为纽带的链接到后致性的业... 晚清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既是社会演进的结果,又体现着社会变迁与融合的方向。考察其演进路径,就聚合而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历经了从先赋性的亲缘、地缘、学缘等以情感为纽带的链接到后致性的业缘、趣缘、志缘等以行业、兴趣、志向为依归的认同;就地位而言,历经了从末路文人到报界闻人的身份蜕变,从社会边缘到“中等社会”的角色转换;就舆论而言,与上层社会的关系历经了从契合、疏离到对抗的过程。报人群体不同维度的演进路径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历史进步趋向和路径依赖的双重交织与互相作用造就了近代历史上独特的报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人群体 知识分子 末路文人 中等社会
下载PDF
美国的阶级结构
14
作者 刘之根 《国际研究参考》 1988年第3期23-24,共2页
美国、苏联、日本和我国出版的一些材料,从几种角度对美国的阶级划分作了分析,现将较有代表性的资料汇编如下:(一)美国官方(商务部)的分析:(1)上层收入家庭。指年收入38,354美元以上的家庭,占全国家庭的20%,占家庭总收入的45%。(2)中等... 美国、苏联、日本和我国出版的一些材料,从几种角度对美国的阶级划分作了分析,现将较有代表性的资料汇编如下:(一)美国官方(商务部)的分析:(1)上层收入家庭。指年收入38,354美元以上的家庭,占全国家庭的20%,占家庭总收入的45%。(2)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16,500到38,354美元的家庭,占全国家庭的40%,占家庭总收入的41.1%。(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不到16,500美元的家庭,占全国家庭的40%,占家庭总收入的13.8%。来源:《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总收入 中等收入家庭 阶级划分 阶级结构 上层阶级 资料汇编 熟练工人 中等社会 世界经济译丛 高级专业人员
下载PDF
社会阶层、环保认知与亲环境行为——基于环境社会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王敏 王峰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23年第2期252-276,共25页
环境治理需要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共同参与。本文借助中国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主观与客观社会阶层对个人的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观与客观社会阶层对个人的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客观社会阶... 环境治理需要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共同参与。本文借助中国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主观与客观社会阶层对个人的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主观与客观社会阶层对个人的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客观社会阶层处于主导地位。机制分析发现,环保认知水平在社会阶层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正向调节效应;随着环保认知水平的提升,社会阶层对个人的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中层家庭的个人的亲环境行为最强;社会阶层对女性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高于男性;社会阶层对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程度高于城镇居民。因此,中产阶级是亲环境行为的参与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环保认知 亲环境行为 中等社会阶层
原文传递
太原大学学报二○一四年总目次
16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太原大学 《新民丛报》 中等社会 周福 王晓林 题画诗 中国精英 幸福观 民事诉讼当事人 旅游形象定
下载PDF
明治日本与梁启超小说趣味论的确立
17
作者 江曙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8-256,共19页
近代小说趣味学说是小说启蒙话语向小说艺术学说的重要过渡阶段。1900年,梁启超在《惟心》中提出“心境”论,并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企图建构小说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小说能“导人以游于他境界”,情感和趣味是进入小说境界的必由之... 近代小说趣味学说是小说启蒙话语向小说艺术学说的重要过渡阶段。1900年,梁启超在《惟心》中提出“心境”论,并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企图建构小说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小说能“导人以游于他境界”,情感和趣味是进入小说境界的必由之路。明治日本文艺资源直接影响梁启超小说趣味学说的生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坪内逍遥关于小说作为艺术及其影响机制的言说深深影响梁启超的论述,梁启超企图建构小说影响机制理论,认为小说“导人以游于他境界”的重点在于小说的趣味;二是深受明治日本历史小说写作的影响,由前期政治小说的思想说教转向历史小说知识图景的展现,蕴含政治思想、历史知识和文学趣味的历史小说逐渐成为小说界革命推重的小说类型;三是梁启超与留日学生等边缘知识分子关于“中等社会”的论争进而确定小说启蒙的主导力量,即由旧士大夫转化而来的新知识阶层和学生群体。随着启蒙主导的确立、小说类型的推重、小说影响机制的明确以及小说趣味论的生成,小说界革命在《新小说》第八号后逐渐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趣味论 明治日本 中等社会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富群 《理论界》 2006年第11期146-147,共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要求培育健康的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健康的中等收入阶层,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在数量上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社会。在质量方面要求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要求培育健康的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健康的中等收入阶层,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在数量上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社会。在质量方面要求中等收入阶层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获取社会资源。中等收入阶层的发育与壮大需要客观的社会条件。这种社会条件的营造,本质上归于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化;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市场分配为主、以政府调控再分配为辅的分配机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等收入阶层社会 城市化 市场机制 教育
原文传递
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美国的两极分化现状分析
19
作者 渡边圭 李公绰 《国际经济评论》 1985年第4期68-72,共5页
里根优待财主1984年8月15日,美国非营利的研究机关——城市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关于里根当政的最近这四年美国内政的研究报告,报告特别指出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穷富悬殊日益扩大的问题。
关键词 中等社会 研究机关 密尔沃基 研究报告 双职工家庭 离婚以后 高等学历 里根政府 母子家庭 新闻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