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及CT的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在丘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录 周剑 +1 位作者 薛静 高培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及CT的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在丘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3月至2023年5月确诊的37例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患者(肿瘤组)及36例非肿瘤患者(非肿瘤组)的病历资料。由2名观察者在MRI及CT图像... 目的:探讨基于MRI及CT的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在丘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3月至2023年5月确诊的37例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患者(肿瘤组)及36例非肿瘤患者(非肿瘤组)的病历资料。由2名观察者在MRI及CT图像上测量两侧病灶的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并计算其体积,再计算病灶体积较大侧与较小侧的体积错配比。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比较2名观察者计算结果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比较2组病灶体积错配比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MRI及CT图像上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对丘脑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观察者计算的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的体积错配比一致性好(ICC_(MRI)=0.910,P<0.001;ICC_(CT)=0.929,P<0.001)。肿瘤组病灶体积错配比均较非肿瘤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MRI)=2.621,P_(MRI)=0.011;t_(CT)=2.500,PCT=0.01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及CT图像上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诊断肿瘤的AUC分别为0.788、0.749,诊断阈值分别为1.769、1.742,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8%、70.3%,诊断特异度分别为77.8%、77.8%,Youden指数分别为61.6%、48.1%。结论:基于MRI及CT的双侧中线旁丘脑病灶体积错配比对丘脑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CT相比MRI诊断效能略低,具有初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 MRI CT 体积错配比 丘脑肿瘤
下载PDF
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在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录 周剑 +1 位作者 薛静 高培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及占位征象对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头部MRI检查的具有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的72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3例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49例... 目的 :探讨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及占位征象对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头部MRI检查的具有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的72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3例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49例非肿瘤患者作为非肿瘤组。由2名观察者独立评估入组病例的病灶是否具有占位效应,并测量MRI冠状位丘脑中间块高度,取所有患者的丘脑中间块高度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大于平均值者判定为丘脑中间块显著增大。比较2组间丘脑中间块高度增大程度及病灶占位效应,并计算丘脑中间块显著增大及占位效应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丘脑中间块平均高度为9.3 mm。2名观察者对丘脑中间块高度是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及是否具有占位效应的判定结果一致性较好(K_(中间块)=0.862,K_(占位效应)=0.830)。肿瘤组患者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具有占位效应者均多于非肿瘤组(χ~2=46.813,P<0.001;χ~2=39.600,P<0.001)。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3%和98.0%,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6%和94.7%。占位效应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和95.9%,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和89.5%。结论:丘脑中间块高度显著增大(丘脑中间块高度>9.3 mm)对诊断双侧中线旁丘脑肿瘤具有一定的价值,诊断效能优于占位效应。MRI冠状位对双侧中线旁丘脑病变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 丘脑中间块高度 丘脑肿瘤 占位效应
下载PDF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一例报告
3
作者 朱晓冬 孙峰 周广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2-462,共1页
笔者于2001年12月收治经头MR证实为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患者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头晕、进行性言语不清伴意识障碍9 h,于2001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及脑梗死史.
关键词 MR 诊断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下载PDF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1例报告
4
作者 魏向东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报道较少,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诊断 治疗 CT
下载PDF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两例
5
作者 赵正阳 韩胜利 安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头颅CT检查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利华 耿承军 +1 位作者 潘功茂 夏云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5例均行CT和MRI检查的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和临床表现。结果 CT示1例阴性,1例双侧中线旁丘脑可疑低密度灶,3例双侧... 目的分析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5例均行CT和MRI检查的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资料,分析其CT、MRI和临床表现。结果 CT示1例阴性,1例双侧中线旁丘脑可疑低密度灶,3例双侧中线旁丘脑稍对称性低密度灶。MRI均显示双侧中线旁丘脑较对称分布蝶形长T1、长T2信号,于FLAIR和DWI序列上均为高信号。结论影像学方法,尤其是MRI,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本孝 王俊珺 +1 位作者 施燕红 吕克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1期52-53,共2页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又称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属于丘脑循环障碍综合征的少见类型,是由双侧丘脑穿通动脉闭塞引起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属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循环障碍 少见类型 动脉闭塞 脑穿通
原文传递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薛茜 常凤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3,9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1 0例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CT/MRI以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多数急性起病 ,... 目的 :探讨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1 0例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CT/MRI以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多数急性起病 ,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Korsakoff遗忘综合征 ,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 ,预后差。结论 :中线旁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昏迷综合征 ,诊断主要依据 CT或 MRI,DSA检查对于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血液供应 脑保护疗法 DSA检查
下载PDF
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附5例临床报告
9
作者 陈晓希 耿同超 王国相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附5例临床报告陈晓希耿同超王国相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表现为丘脑性痴呆。眼球垂直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三特点。本综合征多由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或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所致。现将我们观察到的5例报告如下... 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附5例临床报告陈晓希耿同超王国相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表现为丘脑性痴呆。眼球垂直凝视麻痹和意识障碍三特点。本综合征多由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或单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所致。现将我们观察到的5例报告如下。例1,男,67岁,右利。七天前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综合征 中线旁丘脑 临床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