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某水电站中缓倾裂隙特征及发育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伟华 严明 黄润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1308,共8页
本文在大量的裂隙调查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裂隙的地质特征,阐释了中缓倾裂隙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模式。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坡中缓倾裂隙总体与岸坡大体平行,是河谷下切伴生的岸坡应力分异和卸荷回弹形成的... 本文在大量的裂隙调查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裂隙的地质特征,阐释了中缓倾裂隙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模式。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坡中缓倾裂隙总体与岸坡大体平行,是河谷下切伴生的岸坡应力分异和卸荷回弹形成的表生压致拉裂破裂体系;(2)岸坡的形成是河谷多期次下切的结果,河谷下切坡度变陡,后期形成的中缓倾裂隙亦相对早期宽缓河谷形成的中缓倾裂隙倾角增大,河谷侧向偏移致使凸岸坡体更有利于保存早期裂隙,因此凸岸坡体中上部多见中倾裂隙与缓倾裂隙同时存在现象;(3)峡谷的形成总体是间歇性快速下切,相对稳定阶段岸坡形成表生中缓倾裂隙,快速下切期间以河谷垂向卸荷为主,由此形成与间歇性快速下切各阶段相对应的裂隙密集区和裂隙稀疏区的间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缓倾裂隙 多期次下切 间歇性快速下切 形成机制 发育模式
下载PDF
某水电站右岸中缓倾裂隙特征及连通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安杰 巫晨笛 《人民珠江》 2018年第8期59-61,共3页
在对西南某水电工程坝址区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址区右岸中缓倾裂隙的基本特征,运用基于概率模型的迹长估计公式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进行计算,并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1)坝址区右岸发... 在对西南某水电工程坝址区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址区右岸中缓倾裂隙的基本特征,运用基于概率模型的迹长估计公式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进行计算,并对中缓倾裂隙连通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1)坝址区右岸发育的中缓倾裂隙,其走向及倾角的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2)中缓倾裂隙的优势产状与河流的走向密切相关,由上游至下游,各平硐中缓倾裂隙的优势产状随河流岸坡的走向而变化,大致与河流走向平行或与河流走向成小角度相交;(3)中缓倾裂隙的连通率随高程的增长而增大,随着硐深的增加而减小,靠近坡体裂隙的连通率大于坡体深部裂隙的连通率;(4)采用H-H法和Laslett法对中缓倾裂隙的连通率进行计算,两种方法所计算的连通率总体相差不大,可以取两种方法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水电工程中缓倾裂隙连通率的取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中缓倾裂隙 连通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