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1
作者 贾林山 马华 《科学之友》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冬季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病和复发的高峰时期,统计数据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夏季高50%,死亡率比夏季高33%。寒冷的天气不仅对心脏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加重其他病症,从而累及心脏,所以冬季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那么,中... 冬季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病和复发的高峰时期,统计数据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夏季高50%,死亡率比夏季高33%。寒冷的天气不仅对心脏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加重其他病症,从而累及心脏,所以冬季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那么,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统计数据 高峰时期 心脏 过冬 安然
下载PDF
如何制定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晓峰 杨瑞峰 +1 位作者 吕方 敬石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关键词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运动处方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运动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6
3
作者 程丽彩 冯浩 程会娜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z1期141-143,共3页
针对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基本现状以及现今人们对于运用体育活动手段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出较为科学的运动治疗方式,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提高中老年心血... 针对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死亡率高的基本现状以及现今人们对于运用体育活动手段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出较为科学的运动治疗方式,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提高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运动方式 健康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蔡文渊 滕婷婷 施晶晶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3期12-13,共2页
目的 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45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在40-60岁间的45例中年心血管疾病患... 目的 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45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老年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在40-60岁间的45例中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中年组,分别对其进行24 h不间断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2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心电图特征。结果 老年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几率高于中年组患者,而有症状缺血发生率则低于中年组(P〈0.05)。在0:00-8:00时段老年组ST段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各类心率失常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P〈0.05)。结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在0:00-8:00时段应重点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同时其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较高,应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心电健康,以期能够及时掌握老年患者的病情,以便于疾病的更好治疗和预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监测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761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邓毅斯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3期34-35,共2页
目的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61例,按照年龄的差异划分成老年组与中年组,利用美高仪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761例心血管疾... 目的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61例,按照年龄的差异划分成老年组与中年组,利用美高仪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76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详细记录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平均心率、缺血时间、心律失常状况及心肌缺血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老年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时间多在凌晨至上午(凌晨0:00~8:00)。结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临床疾病的病发率也逐渐增加,24h动态心电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对患者的心肌病变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患者 24 h动态心电图 检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观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晓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根据年龄大小将我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中年患者,共计5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一组为老年患者,共计50例,视为本次研究...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根据年龄大小将我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中年患者,共计5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一组为老年患者,共计50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安排开展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组间不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发生率、窦性心律发生率、房性心律发生率以及复杂性心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问题发生时间显著短于实验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诊疗满意率和实验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其临床诊疗工作中积极开展24h动态心电图监察更有利于临床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对其疾病治疗以及预后管理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满意度 临床作用
下载PDF
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的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与老年组,以高美仪... 目的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与老年组,以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为主要监测仪器,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方式进行监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平均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心肌缺血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缺血时间等作为监测对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对比。结果给予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之后发现,老年组患者在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比中年组患者高,且心肌缺血时间大多分布于凌晨(0:00)到上午(8:00)这一时间段之内。结论伴随着人们的年龄不断的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临床中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使患者尽早发现其心肌病变,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促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 研究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宏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 目的探讨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按照其年龄差异将其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全部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发生各类心律失常的几率均显著优于中年组,全部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高发时间为凌晨(00:00)至上午(8:00)这一时间段。结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h动态心电图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薛金丽 聂茹 刘玉媚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 15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甲组(无心血管疾病)和乙组(心血管疾病),每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甲乙两组患者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 15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甲组(无心血管疾病)和乙组(心血管疾病),每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甲乙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以及总结心肌缺血高发时间。结果甲组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少于乙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尽早了解患者的心肌状况,及早的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广东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获取行为现状分析
10
作者 郝黎 张娇 +1 位作者 周煜 李敬华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03-1210,共8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的获取行为现状,为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有效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9—10月,采用心血管疾病知识获取行为现状调查表,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的获取行为现状,为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有效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9—10月,采用心血管疾病知识获取行为现状调查表,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共获取500份有效问卷,男女比例约为2∶3。认知情况分析得出,广东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平均总得分为12.8分(总分20分),处于中等水平;性别(Z=4.504,P<0.01)和居住地(Z=2.602,P<0.01)不同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总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获取行为情况分析得出,中老年人获取心血管疾病知识的首要动机是满足自身疾病防治需要,另有121人纯粹是无意间听到和看到,占比近1/4;医务人员是中老年人获取心血管疾病知识最信任且最普遍的渠道,其次是家人朋友、传统媒体和纸质资料,中老年人对新媒体的信任度不如传统媒体,但微信和百度作为利用率最高的新媒体,已非常接近传统媒体;健康信息太多且良莠不齐是困扰中老年人使用新媒体获取心血管疾病知识的主要问题;86.2%的中老年人认为获取的心血管疾病知识对他们有显著效用,并将其主要用于以饮食、作息、锻炼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转变上;获取偏好情况分析得出,中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心血管疾病知识类型是医疗相关信息和养生保健信息,占比分别为71.40%和71.2%;具体到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呈现形式上,中老年人最喜欢视频,其次是知识讲座和宣传手册。结论广东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认知存在浅层化问题,性别与城乡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疾病防治需求驱动该人群的知识获取,其中信息偶遇现象值得关注;新媒体虽逐渐成为信息获取渠道,但在信任度方面尚有待提升;此外,知识获取对该群体的赋能效用较显著,集中表现为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转变。由此可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科普仍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知识 获取行为 现状分析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打鼾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评估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元欣 彭德荣 +2 位作者 张琳 刘海英 谭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5,共6页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打鼾作为常见的睡眠呼吸相关健康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特征指标,然而目前针对打鼾与ASCVD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仍需要对该因素进行识别,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打鼾频率和ASCVD 10年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2021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收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打鼾频率:每周打鼾1~2次为轻度打鼾,每周打鼾3~4次为中度打鼾,每周打鼾5~7次的为重度打鼾;按ASCVD 10年发病风险<5%、5%~<10%、≥10%分别定义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ASCVD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0898名居民参与了本研究,剔除对个人打鼾情况不清楚的1079名,共计9819名居民被纳入研究。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组5930名,中危组1804名,高危组2085名。在总人群中,模型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相比,中度打鼾及重度打鼾均是ASCVD10年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调整了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了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学历因素,结果显示打鼾频率上升会引起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上升。进一步将总人群按照性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后,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相关(P<0.05),且男性重度打鼾的风险大于女性,但轻度打鼾及中度打鼾与ASCVD风险不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打鼾与ASCVD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不打鼾组相比,重度打鼾是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中度打鼾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轻度打鼾则与ASCVD风险因素无关。结论打鼾频率与ASCVD 10年发病风险及风险因素具有相关性,且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打鼾人群,应将轻度及中度打鼾人群作为早期干预的重点人群,促进ASCVD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打鼾 中老年 LOGISTIC模型 上海市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12
作者 黄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247-247,共1页
通过分析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研究时间(2018年3月-2020年3月),根据年龄差异纳入分组,中年患者为M组(n=40例),老年患者为N组(40=例),应用动态... 通过分析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研究时间(2018年3月-2020年3月),根据年龄差异纳入分组,中年患者为M组(n=40例),老年患者为N组(40=例),应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比对两组各项目相关指标。结果:通过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与分析对比,N组心律失常相关指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结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病症的发表率逐渐攀升。医院采用24h实时动态心电检测技术,能够科学有效的针对性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科学方法,有效治疗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体验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患者 24H动态心电图 监测
下载PDF
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经济负担——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春燕 简伟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目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我国日渐升高,多角度测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有助于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帮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利用2011年和2013年的CHARLS数据筛选出其中的中老年(≥4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计算其在报销前后门... 目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我国日渐升高,多角度测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有助于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帮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利用2011年和2013年的CHARLS数据筛选出其中的中老年(≥4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并计算其在报销前后门诊、住院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以及自我医疗费用,定量分析比较城乡来源患者的经济负担特征。结果:2013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13.9%)较2011年(12.1%)有所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城镇地区高于农村地区。2013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报销前医疗总费用低于2011年,但自付费用高于2011年;城镇患者经济负担绝对值高于农村患者,自付比例低于农村患者,直接非医疗费用低于农村患者。城乡患者门诊人均年自付费用均高于住院人均年自付费用。结论:基于测算结果,建议政策制定者根据医疗费用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特征,调整现有医疗保障政策,促进医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考虑现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可及性较低,合理分配资源以降低农村地区患者在就诊途中产生的直接非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疾病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毅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干预(50例),多元组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干预(50例),多元组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50例),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 多元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组干预后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组干预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维度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高于常规组,其消极应对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用于临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可获得较高的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横断面调查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顾乡 方向华 +7 位作者 吉训明 汤哲 关绍晨 刘宏军 吴晓光 王淳秀 侯城北 张仲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及不同肾功能水平时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大兴区、宣武区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7~9月对2 468名5...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及不同肾功能水平时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大兴区、宣武区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7~9月对2 468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完成实验室检查1 458人,以这部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KD-EPI)提出的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委员会(KDIGO)指南规定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及分期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60 ml/(min·1. 73m^2)],肾功能轻至中度损伤组[eGFR45~59 ml/(min·1. 73m^2)],肾功能中至重度损伤组[eGFR <45 ml/(min·1. 73m^2)],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特征及不同肾功能水平相关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结果 (1)1 458名中老年人群中,eGFR平均值为(56. 45±13. 46) ml/(min·1. 73m^2),且eGFR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着肾功能的减低,3组之间女性所占比率逐渐升高。(2)肾功能水平越低,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患者所占比率越高,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紊乱患者和肥胖患者中亦得出同样的结果(P <0. 01)。结论 (1)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普遍降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老年人群中,肾功能水平的降低与CVD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说明在CKD患者中CVD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祥 陶晓三 邓捩根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920-92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麻醉药,并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3μg/kg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患者的收缩期动脉压(SBP)、舒张期动脉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间点的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Y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患者 右美托咪啶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检测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7
作者 高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44-0047,共4页
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3.11连云港市中医院接收的老年CVD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符合对照试验需求者纳入研究,并组成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本院接收的老年健康体... 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3.11连云港市中医院接收的老年CVD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符合对照试验需求者纳入研究,并组成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本院接收的老年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符合对照试验需求者纳入研究,并组成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测,对组间检测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基于分析结果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包括21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10例心房颤动,与对照组相比,TSH水平更高(p<0.05),FT3、FT4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中有13例心律失常,与对照组相比,TSH水平更低(p<0.05),FT3、FT4水平更高(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检测在老年CVD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能可以避免心血管系统持续受到影响,利于心功能的改善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检测 心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原因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锐 张邢炜 +2 位作者 冯国和 张伟 王彦 《护理学报》 2014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原因,为未来预防干预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6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然后得出结论。结果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原因主要有:... 目的探究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原因,为未来预防干预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6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然后得出结论。结果影响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原因主要有:主动获取骨质疏松症知识的意愿低;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宣传力度不够;受访者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增加、文化程度低、工作和家务繁忙等;医务人员宣教不足;社会支持,包括缺乏来自子女的健康关怀、骨质疏松症筛查率低等。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认知的影响因素,从而实行有效的骨质疏松症宣教措施,提高他们的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以促使其采取有利于骨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中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症 认知 原因 健康宣教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关于中老年生长激素缺乏及补充疗法的探讨 (二)心血管疾病与生长激素补充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虹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 心血管疾病 激素补充治疗 补充疗法 中老年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GHD 临床问题
下载PDF
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向东贤 韩英 裴丽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7期82-83,共2页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结果:中年组室性心律失常23.1%,房性26.9%,窦性30.7%,复杂性26.9%,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38.4%,房性42.3%,窦性46.1%,复杂性42.3%,老年组的不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年组,相互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中年组的心肌缺血时间低于老年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方式对中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监察,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