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Hyper-CVAD方案在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尹镇钊 陈丹 叶惠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在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中老年Ph阴性ALL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24例。改良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诱导化... 目的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在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中老年Ph阴性ALL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24例。改良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外周原始细胞百分比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继发高血糖、复发、霉菌感染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改良组的空腹血糖、外周原始细胞百分比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中继发高血糖发生率8.33%以及霉菌感染发生率4.1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1.67%、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有利于显著减少继发糖尿病的发生,建议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yper-CVAD方案 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血糖
下载PDF
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治疗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惠成 刘玉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11-314,33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 目的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对照组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 vs 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P<0.05);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随机血糖均高于自身第1周末,且对照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8.57±3.32 mmol/L vs 8.03±2.59 mmol/L,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7.67%,P=0.437)。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yper-CVAD 中老年 ph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高血糖
下载PDF
Ph阴性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李章坤 郑锐年 +2 位作者 赖应昌 姚灼新 姚淑仪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探讨Ph染色体核型阴性的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科收治的68例初诊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诱导化疗... 目的探讨Ph染色体核型阴性的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科收治的68例初诊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病史,诱导化疗均采用改良Hyper-CVAD方案,其中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患者31例(继发高血糖组),未继发高血糖患者37例(非继发高血糖组),对比分析继发高血糖组患者的缓解率、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总生存率及继发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结果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总发生率为45.5%(31/68),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组患者与非继发高血糖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总生存期缩短(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疾病危险分层属于高危(OR=7.572)、初始LDH水平≥高限2倍(OR=4.642)、合并髓外侵犯(OR=5.426)是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高危、初始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及伴有髓外侵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中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合并症的认识,应将诱导化疗继发高血糖的监测及调控作为急性白血病整体治疗策略的一部分,对减少继发感染,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老年 继发高血糖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韬 王莹 +5 位作者 朱原辛 毛建平 薛连国 魏计锋 陈泽 赵利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6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Ph阴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VDCLP方案化疗,按照用药分为培门冬...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Ph阴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VDCLP方案化疗,按照用药分为培门冬酶组(25例)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27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培门冬酶组及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组的过敏发生率及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培门冬酶组(P<0.05),培门冬酶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最低值较左旋门冬酰胺酶组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持续增高时间较左旋门冬酶胺组短(P<0.05)。结论培门冬酶治疗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下载PDF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庞艳彬 杨会彬 +2 位作者 范丽霞 薛华 化罗明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虽然成人Ph染色体阴性的急性淋巴细胞(Ph-ALL)的治疗效果落后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随着对ALL生物学特点认识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取得进展,与儿童ALL疗效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采用儿童化... 虽然成人Ph染色体阴性的急性淋巴细胞(Ph-ALL)的治疗效果落后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但是随着对ALL生物学特点认识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取得进展,与儿童ALL疗效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采用儿童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遗传学特点和微小残留病变进行危险性分层并调整缓解后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成人Ph-ALL的治疗中取得初步成功。现将近年来Ph-ALL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ph染色体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氟马替尼治疗初发Ph阳性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孙艳舫 王海南 +3 位作者 吕春颖 任静 杨淑莲 王会朋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37-39,共3页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T-ALL)临床罕见,预后极差。我们报道1例初发Ph阳性T-ALL,应用多药化疗联合国产第2代酪氨酸酶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氟马替尼治疗疗效显著,初次诱导...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T-ALL)临床罕见,预后极差。我们报道1例初发Ph阳性T-ALL,应用多药化疗联合国产第2代酪氨酸酶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氟马替尼治疗疗效显著,初次诱导后获完全缓解(CR),5个月时流式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BCR-ABLP190评价获主要分子学反应,20个月时,获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CMR),目前处于口服化疗方案维持治疗中,无移植干预情况下无复发生存期已近2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阳性
下载PDF
1例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
作者 姚海英 刘欣 +5 位作者 郭亚平 宋文杰 崔京京 冯沙 杨凯 李宝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4期3121-3122,共2页
BCR-ABL1融合基因是由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异位后产生的,其转录后形成的BCR-ABL1融合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干扰细胞正常调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可引起白血病发生[1]。P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BCR-ABL1融合基因是由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异位后产生的,其转录后形成的BCR-ABL1融合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干扰细胞正常调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可引起白血病发生[1]。Ph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以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为特征[2]。Ph染色体阳性的ALL是成年人ALL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成年人ALL的20%~30%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在50岁以上成年人ALL中,Ph+ALL约占50%以上[3-5]。从理论上来说,Ph染色体阳性,分子生物学基础为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即使存在隐匿染色体易位即Ph染色体阴性,也会存在分子生物学的改变,致使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但实际的检测中会出现Ph染色体阳性而BCR-ABL1 mRNA qPCR阴性的结果,现就一例出现此结果的特殊病例进行报道,并对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1融合基因 ph染色体
下载PDF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浩月 葛峥 +6 位作者 吴雨洁 吴玲玉 孙淼 田甜 仇海荣 刘澎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14-717,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0%,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希锋 孙玲 +2 位作者 李弹弹 尹相丛 冉学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获得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初治Ph^-ALL患者,对患者诱导化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其对获得完全缓解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初治Ph^-ALL患者,对患者诱导化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同时确定其对获得完全缓解以及患者总体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界值为0.075,其曲线下面积为0.763,并且曲线下面积和A_z=0.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院将172例患者按照其治疗2周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进行分组,其中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的患者有104例,占60.5%;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的患者则有68例,占39.5%。前者在诱导治疗4周后的获得CR的患者以及最终获得CR的患者分别为89(85.6%)和99(95.2%),显著高于后者的29(42.6%)和52(76.5%),2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临床上降低患者OS率和DFS率以及增加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化疗而非移植、诱导治疗4周后未能达到完全缓解、诱导治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075以及诊断时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而诊断时WBC升高则是影响患者DFS率的不利因素。结论:Ph^-ALL经诱导化疗2周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升高的患者将不利于获得完全缓解,并且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原始细胞 完全缓解 总体预后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脑曲霉菌病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梅 周剑峰 +3 位作者 冉丹 张义成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0-613,共4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侵袭性曲霉菌病
下载PDF
TKI治疗时代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90和p210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兰兰 卢业建 +3 位作者 靖彧 于力 刘代红 王莉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Ph^+ALL且使用常规化疗加TKI治疗伴或不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p190(n=41)和p210(n=24)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在临床特征上,p190组血小板数低于p210组,虽未达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趋势(46.3×10~9/L vs 65×10~9/L)(P=0.084);另外可见p190组初治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较p210组有增高趋势(88.4%vs 76.8%)(P=0.096);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BCR-ABL/ABL表达水平等,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治疗反应上,p190组和p210组在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80%(32/40)和87%(20/23),无明显差异(P=0.732);诱导至第1次完全缓解(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所需时间也无明显差异(28 vs 29 d)(P=0.922),两组完全缓解后复发率分别为61%(20/33)和43%(9/21),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但p190组的复发时间早于p210组,无论是从确诊时间起(212 vs 274 d)(P=0.077)还是从CR1时间起(146 vs 242 d)(P=0.084)。在预后方面,p190组较p210组有较差的5年总生存(P=0.016)和无事件生存(P=0.085)。结论:p190组较p210组具有血小板数偏低,初治骨髓血幼稚细胞数偏高的特点;CR率、CR1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别,但p190组较易复发且复发时间较早,且5年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差于p210组,提示p190阳性患者在CR1后需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强化治疗,以减少早期复发,进而改善Ph^+ALL病人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ABL p190 P210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嘉 高蕾 +4 位作者 张曦 陈幸华 高力 李云龙 文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53-2455,共3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对20例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异基因造...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对20例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方案,其中9例接受同胞间HLA全相合移植,6例接受同胞间HLA单倍型移植,3例接受非血缘关系HLA全相合移植,2例接受非血缘关系HLA半全相合移植。20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开始予化疗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移植前2周至移植造血重建前停用伊马替尼,造血功能稳定后继续予伊马替尼维持治疗,移植后应用RT-PCR和FISH方法监测BCR/ABL表达水平。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前20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均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BCR/ABL均转为阴性。随访至2012年3月,20例患者中15例骨髓持续CR,BCR/ABL持续阴性,5例复发。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伊马替尼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32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小芸 郑永亮 陈懿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7-1571,共5页
本研究评价联合伊马替尼的和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Ph+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显带技术或荧... 本研究评价联合伊马替尼的和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Ph+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显带技术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核型进行了分析,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对比了联合伊马替尼化疗组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组之间的缓解期、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32例Ph+ALL患者均表达B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学标记;伴髓系抗原表达21例,占65.6%;遗传学分析显示,单纯Ph+27例,伴附加染色体异常5例。联用伊马替尼化疗组的DFS期为(14.3±4.7)个月,OS期为(22.6±6.8)个月;常规化疗组的DFS期为(7.2±2.9)个月,OS期为(10.7±3.8)个月。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Ph+ALL成年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遗传学上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联用伊马替尼化疗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非移植患者缓解期及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免疫表形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博 高春记 +7 位作者 李红华 薄剑 黄文荣 高丽 孙敬芬 丁一 王莉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伊马替尼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
下载PDF
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圆 王亚哲 +1 位作者 胡玥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8-12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BCR/ABL1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人CD19,抗人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人源Ph+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Ph+ALL患者细胞移植的受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Ph+ALL(huCD45+CD19+)细胞不仅有不同程度植入,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Ph+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此外,人源Ph+ALL细胞还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脑、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结论:抗CD122抗体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联合骨髓腔注射能够支持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有效植入,为人类Ph+ALL白血病启动细胞鉴定及临床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 SCID小鼠 抗小鼠CD122 异种移植小鼠模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下载PDF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明杰 徐小康 赵松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5-1329,共5页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应选择哪一种TKI与化疗联合?TKI与哪一种治疗强度化疗方案联合能够使患者更获益?目前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由于TKI联合化疗显著改善Ph...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应选择哪一种TKI与化疗联合?TKI与哪一种治疗强度化疗方案联合能够使患者更获益?目前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由于TKI联合化疗显著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h+ALL中的治疗作用。此外,免疫治疗在Ph+ALL治疗中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将对Ph^+ALL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微小残留病变
下载PDF
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预测的新标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圆 黄晓军 +4 位作者 郝乐 秦亚溱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 8.93(4.79-29.74)vs 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 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 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下载PDF
合并骨髓坏死的髓系抗原及Ph染色体阳性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如峰 李建勇 +5 位作者 陆化 吴雨洁 仇海荣 肖冰 张建富 杨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2-834,共3页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样,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My+Ph+B-ALL并发BMN是一种罕见疾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坏死 ph染色体 髓系抗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文鸿 李海亮 +1 位作者 廖长风 刘礼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12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6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6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1/2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3.04%(3/23),观察组为4.34%(1/23),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复发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复发率,但临床还应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大剂量阿糖胞苷 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联合VDLP方案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司艳辉 王洋洋 +2 位作者 李冰 黄鹏程 李录克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联合VDLP方案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费城染色体阴性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联合VDLP方案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费城染色体阴性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VDLP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缓解率[70.00%(21/30)]高于对照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联合VDLP方案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ALL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VDLP方案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