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养条件下不同食性鱼类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钱静 李清杰 +2 位作者 西超群 唐洪玉 李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饲养条件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前、中、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在三种鱼BBM上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加州鲈...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饲养条件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前、中、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在三种鱼BBM上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前肠>中肠>后肠,湘云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中肠>前肠>后肠,草鱼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比活力显著性高于湘云鲫和加州鲈(P<0.05);(2)加州鲈和草鱼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分布在前肠和中肠,而湘云鲫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碱性磷酸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比活力大小均为前肠>中肠>后肠,加州鲈和湘云鲫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比活力显著高于草鱼(P<0.05);(3)加州鲈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高于草鱼和湘云鲫(P<0.05),但湘云鲫和草鱼三肠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 上皮细胞 酶活性
下载PDF
重度烧伤鼠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转运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红 王超 +1 位作者 吴丹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转运变化规律。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烧伤组(烧伤后1、3、5、7 d,每个时相点8只)。正常对照组只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烧伤组给予90...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转运变化规律。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烧伤组(烧伤后1、3、5、7 d,每个时相点8只)。正常对照组只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烧伤组给予90℃水烫伤18 s,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2组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联合应用胶原酶Ⅸ和中性蛋白酶Ⅰ消化法提取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Mg^2+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小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检测进入BBMV及IEC中的[^3H]-Gln的放射性强度,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 d大鼠肠道BBMV及IEC中Gln转运速率的变化。结果采用Mg^2+差速离心法成功提取大鼠肠上皮BBMV。发现肠上皮细胞中Na+依赖性Gln转运主要依靠BBMV,大约占总量的60%;烧伤第1天BBMV中Gln转运效率明显下降(P〈0.05,P〈0.01),伤后3-7 d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中Na^+依赖性Gln转运变化不明显,而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伤后7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上皮细胞对Gln的转运主要依靠BBMV中Na^+依赖性转运,烧伤后BBMV转运Gln的能力先降低后增高,而IEC对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谷氨酰胺 上皮囊泡 上皮细胞 大鼠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大鳍鳠肠刷状缘膜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3
作者 西超群 钱静 +2 位作者 唐洪玉 郑永华 李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38,共5页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野生与养殖条件下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前、中、后肠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1)Na+-K+-ATP酶在两种条件下大鳍鳠各肠段刷状缘膜活性大...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野生与养殖条件下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前、中、后肠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1)Na+-K+-ATP酶在两种条件下大鳍鳠各肠段刷状缘膜活性大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Na+-K+-ATP酶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0;(2)蔗糖酶、麦芽糖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在两种条件下大鳍鳠各肠道刷状缘膜上分布规律相同,其中,肠段刷状缘膜蔗糖酶、麦芽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各肠段分布均为前肠>中肠>后肠,而γ-谷氨酰转肽酶比活力分布为中肠>后肠>前肠;(3)同种酶在不同条件下大鳍鳠同肠段的活性均为养殖大鳍鳠大于野生大鳍鳠,仅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野生大鳍鳠中肠略大于养殖大鳍鳠中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野生 养殖 上皮细胞 酶活性
下载PDF
棉铃虫幼虫中肠细胞脂筏的制备及鉴定
4
作者 苏建亚 余杰 +1 位作者 韦宏伟 畅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
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鞘脂类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着蛋白的去垢剂不溶性微结构域,被认为是多种细胞膜孔毒素在细胞表面形成寡聚体的平台。为研究脂筏与Bt毒素在细胞膜上形成寡聚体膜孔的关系,本文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 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鞘脂类和糖基磷脂酰肌醇锚着蛋白的去垢剂不溶性微结构域,被认为是多种细胞膜孔毒素在细胞表面形成寡聚体的平台。为研究脂筏与Bt毒素在细胞膜上形成寡聚体膜孔的关系,本文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中肠脂筏的制备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脂筏在低温(4℃)下不溶于去垢剂的特性,采用Triton X-100处理棉铃虫幼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溶解非脂质筏成分,以OptiPrep为介质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去垢剂不溶组分,成功地得到了棉铃虫幼虫中肠上皮细胞的脂筏。再以脂筏的特有化学成分神经节苷脂GM1作为脂筏的标志分子,利用霍乱毒素β亚基能与GM1特异性结合的特性,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霍乱毒素β亚基用点印迹法化学发光检测神经节苷脂的分布,从而对脂筏进行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脂筏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比传统的蔗糖梯度离心法大大缩短了制备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脂筏 囊泡 OptiPrep
下载PDF
昆虫中肠Bt杀虫晶体蛋白毒素受体氨肽酶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凯于 姚汉超 +1 位作者 杨红 洪华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鳞翅目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 (BBM)上的Bt杀虫晶体蛋白毒素受体氨肽酶N(APN)的结构和位点密度的改变是昆虫对Bt毒素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 ,该文简要综述了APN受体的研究进展。每种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中有数种APNs,彼此间同源性较高 ,其... 鳞翅目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 (BBM)上的Bt杀虫晶体蛋白毒素受体氨肽酶N(APN)的结构和位点密度的改变是昆虫对Bt毒素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 ,该文简要综述了APN受体的研究进展。每种昆虫中肠上皮细胞中有数种APNs,彼此间同源性较高 ,其中部分APNs为Cry1A家族毒素的功能性受体。不同种类昆虫的APNs受体 ,甚至同一种昆虫的不同类型APNs,其所结合的毒素种类可能不同。APNs决定该昆虫对Cry1A类毒素的敏感程度差异。有些抗性昆虫的APNs基因编码区发生了多个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昆虫 BT毒素 中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 受体 抗性 BBM
下载PDF
人小肠上皮外植体中鼠伤寒沙门菌的早期相互作用
6
作者 Haque A. Bowe F. +1 位作者 Fitzhenry R.J. 杨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36-37,共2页
Background: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causes invasive gastroenteritis in humans, a disease involving significant penetr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under... Background: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causes invasive gastroenteritis in humans, a disease involving significant penetr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is interaction directly using differentiated human gut tissu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interactions of an enteropathogenic strain of S typhimurium with human intestinal mucosa using human intestinal in vitro organ culture (IVOC). Methods: Wild type and mutant derivatives of S typhimurium TML were used to compare interactions with cultured human epithelial cells, bovine ligated loops, and human intestinal IVOC. Results: S typhimurium TML was shown to attach to cultured Caco-2 brush border expressing cells and cause tissue damage and fluid accumulation in a ligated bovine loop model. S typhimurium TML bound predominantly to the mucus layer of human IVOC explants during the first four hours of IVOC incubation. From four to eight hours of IVOC incubation, small but characteristic foci of attaching and invading S typhimurium TML were detected as clusters of bacteria interacting with enterocytes, although there was no evidence for large scale invasion of explant tissues. Ruffling of enterocyte membranes associated with adherent Salmonella was visualis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nclusions: Human IVOC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monito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 typhimurium and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um, thus potentially offering insight into the early stages of human Salmonella induced gastroente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上皮 组织 鼠伤寒菌 上皮细胞 侵袭性 组织损伤 致病性
下载PDF
棉铃虫和甜菜夜蛾中肠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测定以及活化、降解Cry1Ac毒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苏建亚 余杰 +3 位作者 韦宏伟 刘叙杆 畅虹 李香香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0-266,共7页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毒素的活化速度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速度。2种昆虫的中肠液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BMV蛋白酶活性,中肠液与BBMV均能迅速活化原毒素并继续降解活化后的毒素,与中肠液相比,BBMV对原毒素的活化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均慢于中肠液,甜菜夜蛾对毒素的活化与降解又慢于棉铃虫。另外,还测定抑制剂对中肠液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抑制剂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相应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TLCK对丝氨酶蛋白酶具较好的抑制作用,而PMSF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次之,TPCK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甜菜夜蛾 蛋白酶 囊泡 苏云金芽胞杆菌 Bt菌素
下载PDF
铅中毒大鼠尿中γ-谷氨酰转肽酶的变化
8
作者 覃国杰 陈月华 +1 位作者 钟宝球 谢亮志 《广州医药》 1989年第2期49-51,共3页
近年来国内重视了铅中毒性肾损害的研究。王氏等复制了铅中毒大鼠模型,研究了肾脏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对接铅工人尿酶的观察也陆续有报导。而有关铅中毒大鼠尿酶的研究国内报导尚少。本文观察了铅中毒大鼠尿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近年来国内重视了铅中毒性肾损害的研究。王氏等复制了铅中毒大鼠模型,研究了肾脏病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对接铅工人尿酶的观察也陆续有报导。而有关铅中毒大鼠尿酶的研究国内报导尚少。本文观察了铅中毒大鼠尿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了该酶与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及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指标 大鼠 肾脏病理 尿酶 醋酸铅 毒性肾损害 肾近曲小管 血铅水平 上皮细胞
下载PDF
棉铃虫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程云吉 牟吉元 《华东昆虫学报》 1997年第2期17-23,共7页
棉铃虫前肠和后肠上皮向内褶突甚深,肠腔狭小,甚至呈星芒状;中肠上皮排列整齐,肠腔始终很大。幼虫中肠具有围食膜。前肠环肌在外,纵肌在内;中、后肠环肌在内,纵肌在外。中肠上皮细胞有3类: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再生细胞。柱状... 棉铃虫前肠和后肠上皮向内褶突甚深,肠腔狭小,甚至呈星芒状;中肠上皮排列整齐,肠腔始终很大。幼虫中肠具有围食膜。前肠环肌在外,纵肌在内;中、后肠环肌在内,纵肌在外。中肠上皮细胞有3类: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再生细胞。柱状细胞是最基本的一类,大型,顶膜具有条纹边,电镜下为规则的象栅栏一般的微杆。杯状细胞为幼虫所特有,具有1条开口于肠腔的狭颈及很大的坛状中空部分,狭颈内及顶膜都具有微绒毛。再生细胞小型,或单个散生,或聚生。中肠的分泌形式为局部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幼虫 微绒毛 细胞 开口 再生 围食 上皮 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