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黑鳃金龟幼虫取食Bt后中肠细胞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强 王岩 +3 位作者 李克斌 尹姣 曹雅忠 刘春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129,共4页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暗黑鳃金龟幼虫取食Bt后不同时间其中肠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幼虫取食Bt后1~7d中肠不同的组织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第1天就出现了细胞膜溶解的现象,在第7天细胞膜完全溶解消失;其他器官出现如细胞核...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暗黑鳃金龟幼虫取食Bt后不同时间其中肠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幼虫取食Bt后1~7d中肠不同的组织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第1天就出现了细胞膜溶解的现象,在第7天细胞膜完全溶解消失;其他器官出现如细胞核核膜溶解,细胞核消失,内质网消失等现象。经过中肠细胞一系列的病变,最终导致幼虫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蛴螬 BT 中肠细胞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核多角体病毒侵染棉铃虫中肠细胞过程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严峻 徐华君 +1 位作者 谭军 林玉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1-304,共4页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 3 0min ,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 ,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 1h,病毒粒子的囊...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 3 0min ,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 ,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 1h,病毒粒子的囊膜与微绒毛的质膜以顶端对顶端、顶端对侧面发生融合 ,仅以核衣壳侵入细胞内 ,然后又继续移至微绒毛底部 ,从而进入中肠细胞内。此外 ,还发现有的病毒粒子直接与柱状细胞的质膜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多角体 病毒侵染 棉铃虫 中肠细胞 电镜观察
下载PDF
短稳杆菌对茶尺蠖中肠细胞形态与血淋巴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良德 王定锋 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在防治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了解该生物农药对茶尺蠖中肠细胞结构及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为日后更好防治该虫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该... 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在防治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了解该生物农药对茶尺蠖中肠细胞结构及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为日后更好防治该虫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该生物农药对5龄茶尺蠖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了该药对茶尺蠖中肠细胞结构的影响。最后,利用酶标仪检测了该生物农药对茶尺蠖血淋巴解毒酶酶活的影响。药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短稳杆菌对5龄茶尺蠖幼虫的LC50值为每毫升3.077×105个孢子。透射扫描结果显示,该生物农药具有破坏5龄茶尺蠖幼虫中肠细胞结构及细胞器结构的功能;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药对5龄茶尺蠖血淋巴内解毒酶(AchE、CarE和GSTs)的酶活性呈现先升高(12 h)后降低(24 h)的趋势。推测,短稳杆菌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作用可能与血淋巴解毒酶的活性及中肠细胞结构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短稳杆菌 中肠细胞 血淋巴 酶活性
下载PDF
核多角体病毒侵染棉铃虫中肠细胞的观察
4
作者 张严峻 徐华君 +2 位作者 谭军 林玉清 魏尔清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 30min ,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 ,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 1h ,病毒粒子的囊膜与...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 30min ,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 ,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 1h ,病毒粒子的囊膜与微绒毛的质膜以顶端对顶端、顶端对侧面发生融合 ,仅以核衣壳侵入细胞内 ,然后又继续移至微绒毛底部 ,从而进入中肠细胞内。此外 ,还发现有的病毒粒子直接与柱状细胞的质膜融合 ,侵入中肠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多角体病毒 棉铃虫 入侵 增殖 释放 生物防治 中肠细胞 感染机制
下载PDF
昆虫中肠细胞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4
5
作者 童丹丹 吴艳蕾 +1 位作者 郑桂玲 李长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8,共9页
中肠在昆虫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是多种生物防治微生物作用的靶标,昆虫中肠细胞的离体培养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昆虫中肠细胞的类型、中肠细胞的分离方法、离体培养所需的培养基、细胞培养方法和条件以及中肠细胞的... 中肠在昆虫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是多种生物防治微生物作用的靶标,昆虫中肠细胞的离体培养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昆虫中肠细胞的类型、中肠细胞的分离方法、离体培养所需的培养基、细胞培养方法和条件以及中肠细胞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昆虫中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肠细胞 细胞分离方法 生长因子 培养条件
下载PDF
三种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对东方粘虫中肠细胞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亚强 彭大勇 祁志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6-679,共4页
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中性红摄取法和台盼蓝拒染法,分别测定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苦皮藤素Ⅴ、白鲜碱和梣皮酮对中肠细胞的毒力。结果表明:急性分离的东方粘虫中肠细胞能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 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中性红摄取法和台盼蓝拒染法,分别测定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苦皮藤素Ⅴ、白鲜碱和梣皮酮对中肠细胞的毒力。结果表明:急性分离的东方粘虫中肠细胞能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维持生长;3种供试药剂对中肠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MTT比色法、中性红摄取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测得苦皮藤素Ⅴ对中肠细胞的LC50依次为9.0,7.79和10.94μg/mL;白鲜碱为27.85,31.77和36.42μg/mL;梣皮酮为186.66,164.00和192.3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 东方粘虫 中肠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AChE在水稻抗性诱导的褐飞虱凋亡中肠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斯奇 陈俊 +1 位作者 章娟娟 杨之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3-1042,共10页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水稻品种抗性诱导的褐飞虱中肠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的关系。【方法】从4龄Ⅰ型褐飞虱若虫中肠组织分离原代细胞,用不同抗...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水稻品种抗性诱导的褐飞虱中肠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的关系。【方法】从4龄Ⅰ型褐飞虱若虫中肠组织分离原代细胞,用不同抗性的水稻幼苗汁液处理第一代继代细胞,利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再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ACh 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未处理)细胞中,检测不到代表凋亡细胞核的绿色荧光,而免疫组化后阳性反应颜色很浅,表明细胞中存在ACh E的本底水平表达。感虫水稻品种TN1幼苗汁液处理细胞中,细胞的凋亡率为8%,抗性水稻B5幼苗汁液处理的细胞中有65%的细胞发生凋亡;而抗性水稻TKM-6幼苗汁液处理的细胞中则有85%的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凋亡的细胞中都存在ACh E的积累,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Ch E在凋亡后期并不迁入凋亡小体中,而是集中在细胞核附近。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TKM-6,B5和TN1幼苗汁液处理的细胞中ACh E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细胞的29.9,18.4和8倍,该结果与细胞水平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水稻品种抗性与其诱导的中肠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且凋亡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ACh E的积累。这些发现为揭示ACh E在褐飞虱与水稻的互作中的功能、促进抗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开发新的褐飞虱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乙酰胆碱酯酶 中肠细胞凋亡 细胞免疫组化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家蚕中肠细胞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口感染因子P74的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秦 孔祥硕 +2 位作者 王海萍 许伟凡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定的PIF,与ODV结合中肠上皮细胞有关。为了鉴定宿主家蚕中肠细胞中与P74互作的蛋白质,构建家蚕中肠酵母文库,并以P74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筛选到7种互作候选蛋白,分别为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IMP3、60S核糖体蛋白L5、JAB-MPN结构域蛋白、细胞质肌动蛋白A3、35 k D蛋白酶、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蛋白1-B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JAB-MPN结构域蛋白和P74之间存在强烈互作,该蛋白质可能是ODV结合中肠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m NPV经口感染的详细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细胞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经口感染因子 互作蛋白
下载PDF
越北腹露蝗中肠细胞的超微结构
9
作者 李志东 李文楚 +1 位作者 徐亚玲 鲁学远 《广东蚕业》 2009年第4期40-44,共5页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大陆,包括近一百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重,而澳洲、欧洲和拉美国家的蝗灾发生较轻。蝗灾的发生是因...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大陆,包括近一百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重,而澳洲、欧洲和拉美国家的蝗灾发生较轻。蝗灾的发生是因蝗虫的危害而得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蝗虫种类在一万种以上,其中中国有九百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北腹露蝗 超微结构 中肠细胞 农业生物灾害 蝗虫种类 世界性 拉美国家 蝗灾
下载PDF
杠柳新苷T作用东方粘虫幼虫中肠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左佳妮 孙文聪 +2 位作者 冯明星 胡兆农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2,128,共6页
【目的】明确杠柳新苷T作用后在东方粘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中的分布,探讨其杀虫作用机制。【方法】鉴于杠柳新苷T对东方粘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胃毒活性,而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杀虫活性,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杠柳新苷T处理的东方... 【目的】明确杠柳新苷T作用后在东方粘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中的分布,探讨其杀虫作用机制。【方法】鉴于杠柳新苷T对东方粘虫幼虫具有明显的胃毒活性,而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杀虫活性,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杠柳新苷T处理的东方粘虫幼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中肠肠壁细胞的变化。【结果】东方粘虫幼虫经杠柳新苷T处理后,胶体金颗粒首先出现在微绒毛上,且密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终破坏微绒毛;同时,胶体金颗粒在细胞内的细胞器膜上也有出现,并损伤细胞器。小地老虎幼虫经杠柳新苷T处理后,中肠肠壁细胞及细胞器均没有明显变化,其上也没有发现胶体金颗粒的存在。【结论】杠柳新苷T对东方粘虫幼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的选择性与其在2种试虫中肠肠壁细胞上的特异性结合存在显著差异有关,杠柳新苷T作用东方粘虫幼虫后的初始结合部位可能是其中肠肠壁细胞,推测杠柳新苷T的靶蛋白可能存在于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新苷T 东方粘虫 小地老虎 细胞 免疫定位
下载PDF
球形芽胞杆菌Cry48Aa/Cry49Aa杀蚊毒素与致倦库蚊中肠上皮细胞复合物的结合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青云 蔡全信 +2 位作者 胡晓敏 闫建平 袁志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5,共8页
Cry48Aa/Cry49Aa毒素是近年来在球形芽胞杆菌IAB59中发现的新型双组分毒素,仅对库蚊具有较高的毒杀作用并能杀死二元毒素(Bin)抗性库蚊,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新型杀蚊毒素蛋白,但目前对Cry48Aa/Cry49Aa毒素的作用模式还不清楚。本研究将cr... Cry48Aa/Cry49Aa毒素是近年来在球形芽胞杆菌IAB59中发现的新型双组分毒素,仅对库蚊具有较高的毒杀作用并能杀死二元毒素(Bin)抗性库蚊,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新型杀蚊毒素蛋白,但目前对Cry48Aa/Cry49Aa毒素的作用模式还不清楚。本研究将cry48Aa和cry49Aa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纯化毒素的生测结果表明该复合毒素对Bin毒素敏感和抗性致倦库蚊均表现较高的毒杀作用,毒力无显著差异。生物素标记的毒素与致倦库蚊BBMF特异性结合试验表明Cry48Aa和Cry49Aa毒素与两蚊虫品系BBMF都具有较高的结合特异性,Cry48Aa结合能力较高,其解离常数(Kd)分别为(9.5±1.8)和(13.9±2.3)nmol/L;Cry49Aa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5.4±3.8)和(28.1±4.2)nmol/L。异源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Cry48Aa毒素则可以有效地和Cry49Aa毒素竞争结合BBMF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其IC50分别为(22.1±3.7)和(15.4±2.6)nmol/L,而Cry49Aa不能竞争封闭Cry48Aa毒素与两蚊虫品系BBMF蛋白的结合位点,其IC50均大于17μ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Cry48Aa/Cry49Aa毒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倦库蚊 Cry48Aa/Cry49Aa杀蚊毒素 上皮细胞复合物 结合特性 球形芽胞杆菌
下载PDF
叮咬不同免疫力兔后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志刚 叶炳辉 朱清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叮咬不同免疫力兔后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 方法 选用中华硬蜱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0 5 0 0 0纯化抗原 ,按常规方法分别于后足掌、腹股沟以及颈背部多点皮内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免疫后每只兔用 3 0只雌性中华硬... 目的 探讨叮咬不同免疫力兔后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 方法 选用中华硬蜱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0 5 0 0 0纯化抗原 ,按常规方法分别于后足掌、腹股沟以及颈背部多点皮内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免疫后每只兔用 3 0只雌性中华硬蜱成虫叮咬 ,于 2 4h、48h、72h、5d及 8d ,每组各取 3只吸血中华硬蜱观察其中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兔后 ,消化细胞随叮咬时间延长而增多增大 ,微绒毛较密集 ,排列整齐 ,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各单位膜结构清晰 ,并出现顶端小管、小泡、大量脂滴和高铁血红蛋白颗粒 ;近基膜的细胞膜内褶形成发达的基底迷路系统。叮咬经Mr 10 5 0 0 0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兔后 ,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和破坏 ,消化细胞数量与体积较初次叮咬组及佐剂对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叮咬后 2 4~ 48h消化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 ,变短、排列不整 ,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减少 ,高铁血红蛋白颗粒及脂滴等均较初次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明显减少 ,基底迷路系统空泡化 ,基膜变性、松散和断裂等。叮咬后 72h~ 8d ,细胞器变性、坏死 ,细胞核固缩、碎裂以及细胞溶解、碎裂等。 结论 中华硬蜱叮咬Mr 10 5 0 0 0的纯化抗原免疫接种新西兰兔 ,能使其产生获得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硬蜱 免疫力 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病理特点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日本沼虾中肠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邱高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中肠腺细胞的类型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中肠腺上皮细胞大多呈柱状,顶端具微绒毛,依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R细胞、F细胞、B细胞和E细胞4种类型。R细胞具有吸收、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细胞内含有脂...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中肠腺细胞的类型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中肠腺上皮细胞大多呈柱状,顶端具微绒毛,依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R细胞、F细胞、B细胞和E细胞4种类型。R细胞具有吸收、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细胞内含有脂滴、糖原和吞噬泡,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少;F细胞内蛋白酶原合成活动旺盛,粗面内质网极为发达,在数量上比R细胞多,几乎充满整个细胞;B细胞微绒毛较短,以胞饮方式吸收营养,在细胞中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液泡和消化泡,进行胞内消化,也可以全泌方式释放消化酶进行胞外消化;E细胞体积小,呈多边形,核质比大,为未分化的胚胎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小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肠段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文柱 崔大祥 +1 位作者 吴开春 胡家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部分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粘膜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大鼠,建立肠粘膜损伤与修复模型,采集建模后4,8,12,16,20 d 的小肠组织标本,运用定量反转录 PCR 技术进行 IL-2,3,4,5,10,TGF-α与 TGF-β表达水... 目的探讨部分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粘膜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大鼠,建立肠粘膜损伤与修复模型,采集建模后4,8,12,16,20 d 的小肠组织标本,运用定量反转录 PCR 技术进行 IL-2,3,4,5,10,TGF-α与 TGF-β表达水平的检测,以β-actin 作内参照,扫描所得 A(OD 值)与βactin A(OD 值)比值为结果值.其次,在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同时,分别向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转输大鼠肠道固有膜淋巴细胞和该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同样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肠段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①大鼠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后4,8,12,16,20 d 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别为:IL-2:3.07,2.84,3.33,3.24.3.85;IL-3:6.02,5.13,3.54,2.20.1.98;IL-4为:0.25,0.26,0.18,0.17,0.15;IL-5为:0.16,0.16,0.07,0.05,0.05;IL-10:6.25,6.87,7.44,7.32,6.45;IFNγ:7.43,6.24,7.28,15.42,7.82;TGF-α:3.70,10.09,6.94,4.88,4.01:TGF-β:4.14,15.76,10.66,5.25,4.55;②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传输淋巴细胞后4,8,12,16,20 d 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为:IL-2:3.70,3.99,4.24,3.86,2.90;IL-3:3.45,3.78,4.46,3.99,3.25;IL-4:0.15,0.24,0.25,0.22,0.15;IL-5:0.16,0.16,0.06,0.07,0.05;IL-10:5.29,5.38,6.59,7.33,4.88;IFN-γ:3.24,3.39,3.78,3.42,3.02;TGF-α:3.99,14.54,10.33,6.29,4.01;TGF-β:5.14,16.26,15.74,10.83,6.98;③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大鼠,传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治疗后4,8,12,16,20 d 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为:IL-2:4.82,5.76,5.78,5.69,4.42;IL-3:2.99,4.04,3.21,3.38,2.57;IL-4:0.32,0.40,0.48,0.23,0.19;IL-5:0.22,0.22,0.18,0.13,0.11;IL-10:6.44,6.38,6.57,6.33,5.81;IFN-γ:3.24,3.09,3.11,2.70,2.97;TGF-α:4.09,14.55,11.33,8.2l,6.58;TGF-β:5.24,16.60,13.84,9.24.7.01.结论随着大鼠肠粘膜损伤的发生,IL-2 mRNA 的表达渐有增加,感染 Nb 后7 d~10 d 达到高峰,在损伤修复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IL-10的表达在粘膜炎症最严重时稍有增加,在修复过程中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肠粘膜损伤后修复过程中,IL-3,IL-4,IL-5的 mRNA 的表达均有升高,TGF-α,TGF-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在肠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不同.感染 Nb、转输大鼠肠道固有膜淋巴细胞和该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后,各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损伤 修复 细胞因子 RNA 大鼠 实验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图像分析
15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黎静 熊国强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可达68C,峰值达118C,≥5C细胞达34%。5天后所有消化细胞均≥5C。中华硬蜱叮咬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量血餐后不能有效地增加。影响程度依次为柱层析105KD纯化抗原组、中肠抗原组、唾液腺抗原组、全虫抗原组和卵抗原接种组。除卵抗原组外,其它各免疫组平均DNA均<5C,≥5C的细胞数<17%,峰值<7C,且各时期均可见数量不等的2C和3-4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相关的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导致中华硬蜱吸血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在血液消化过程中的正常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其机理可能与DNA合成受阻及消化细胞破坏有关。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以纯化抗原接种组作用最强,在选择制作抗蜱疫苗时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细胞 华硬蜱 免疫接种 DNA 图像分析
下载PDF
果蝇成虫中肠上皮细胞中含有干细胞
16
作者 胡永红(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889,共1页
成体干细胞可以维护器官系统,并且在损伤和疾病后促进其修复。干细胞和原始细胞分裂的基本性质是保持自身增殖状态的能力或产生分化的子细胞。然而,目前对于调节这些过程平衡的信号分子还不清楚。Micchelli和Perrimon描述了果蝇成虫... 成体干细胞可以维护器官系统,并且在损伤和疾病后促进其修复。干细胞和原始细胞分裂的基本性质是保持自身增殖状态的能力或产生分化的子细胞。然而,目前对于调节这些过程平衡的信号分子还不清楚。Micchelli和Perrimon描述了果蝇成虫中肠增育细胞的区划特性。应用遗传嵌合分析技术证实,中肠上皮分化的细胞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系统。此外,作者还发现Notch信号减少可以导致中肠原始细胞数量的增加,反之,Notch信号途径的激活导致其减少。因此,原始细胞缺失增殖能力是由于Notch信号途径被抑制。鉴别、操纵、描绘中肠细胞系统有利于发现另外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上皮细胞 NOTCH信号途径 成虫 果蝇 增殖能力 中肠细胞 信号分子
下载PDF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毅彪 李婷 +5 位作者 郑春琴 郝向伟 韦转琴 向仲怀 鲁成 崔红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3-731,共9页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细胞 变态发育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饮食中糖分控制对雌黑腹果蝇寿命和中肠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润东 宋思远 吴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饮食中糖分控制对雌黑腹果蝇寿命和中肠干细胞的影响,以期给女性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念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用不同糖分食物喂养雌黑腹果蝇,称体质量,记录存活数目,解剖中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组(以正... 目的研究饮食中糖分控制对雌黑腹果蝇寿命和中肠干细胞的影响,以期给女性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念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用不同糖分食物喂养雌黑腹果蝇,称体质量,记录存活数目,解剖中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组(以正常培养基含糖量为100%糖分)和高糖组(正常组糖分基础上增加20%糖分)雌黑腹果蝇体质量均呈现先缓慢上升, 21 d后快速上升趋势,高糖组体质量增长高于正常组。高糖喂养后用糖分梯度递减培养基喂养,体质量随着糖分减少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体质量增长最慢的是用50%糖分培养基喂养。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雌黑腹果蝇在前14 d基本没有死亡,14 d以后,死亡数量剧增,21 d以后呈直线下降趋势。梯度糖分控制后,雌黑腹果蝇平均寿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糖喂养后喂食50%糖分培养基寿命增长最明显。喂养28 d的雌黑腹果蝇,高糖组肠道比正常组增粗,细胞形态变化大,排列无序,高糖喂养后用糖分梯度培养基喂养,50%和25%糖分处理组恢复效果较好,但不能恢复到正常饮食组状态。结论糖分对雌黑腹果蝇的体质量、寿命和中肠干细胞形态和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适当减少糖摄入量对果蝇体质量增长有减缓作用,对寿命有增加作用,中肠损伤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体质量 寿命 细胞
下载PDF
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19
作者 钟雅婷 罗辑 +1 位作者 蒋学建 黄华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呈细长梭形,随后数量增多形成网状集落,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60 d。说明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尺蛾 原代细胞培养 组织块法 上皮细胞
下载PDF
兔痒螨中肠和唾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20
作者 陈克强 杨丽娥 +1 位作者 曹盛丰 程美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应用透射电镜对兔痒螨[Roroptes communis cuniculi(Delafond,1859)]中肠细胞和唾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兔痒螨中肠细胞肠腔面具有微绒毛,胞质内具有多量吞噬泡和各期溶酶体,近基膜胞质和基膜上有多量管状结构.是消化吸收和... 应用透射电镜对兔痒螨[Roroptes communis cuniculi(Delafond,1859)]中肠细胞和唾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兔痒螨中肠细胞肠腔面具有微绒毛,胞质内具有多量吞噬泡和各期溶酶体,近基膜胞质和基膜上有多量管状结构.是消化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中肠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和凋亡进行细胞更新.唾腺细胞可分为3种不同生理功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痒螨 中肠细胞 唾腺 超微结构 寄生虫 生理功能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