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其国际国内反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存康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1年第3期62-72,共11页
在全国抗战爆发的初期,苏联首先给予了中国在道义上的支持,并与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签订在国际国内产生强烈反响,对条约各有不同的解读。《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极为简单,其主旨就是以不侵略及不协助侵略国为维... 在全国抗战爆发的初期,苏联首先给予了中国在道义上的支持,并与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签订在国际国内产生强烈反响,对条约各有不同的解读。《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极为简单,其主旨就是以不侵略及不协助侵略国为维持和平的方法。但是,条约的签订发生在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之时,特别是中国处在极端困难的国内外形势下,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是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后第一个针对法西斯侵略的外交关系文件,这是建立在中国抗日战争基础之上的中外关系的新突破。可以说,该条约的签订,是中苏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外交 反响 历史作用
下载PDF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的影响——兼评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
2
作者 张小强 《钦州学刊》 1998年第2期58-61,共4页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史 影响 民族利已主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背景 条约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与1932-1937年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8,160,共12页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 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 关系 日关系 日关系
原文传递
从蒋介石日记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
4
作者 李奇 《抗战史料研究》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从蒋介石日记记载的内容窥见,卢沟桥事变前后,他关注的焦点出现根本性转向,由重视稳定国内政局到全力应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对苏也由优先解决外蒙古和新疆问题,转入积极争取苏联的军援。对日抵抗从犹豫不定逐渐坚定抗战到底决心。远东形... 从蒋介石日记记载的内容窥见,卢沟桥事变前后,他关注的焦点出现根本性转向,由重视稳定国内政局到全力应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对苏也由优先解决外蒙古和新疆问题,转入积极争取苏联的军援。对日抵抗从犹豫不定逐渐坚定抗战到底决心。远东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共同的威胁,中苏关系出现一种战时的、非常不稳固的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蒋介石的日观
原文传递
试析1937-1941年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抗战时期,中苏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苏联对华政策在双边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当苏联战略需要与中国利益一致时,苏联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战事业,两国关系就能... 抗战时期,中苏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苏联对华政策在双边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直接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当苏联战略需要与中国利益一致时,苏联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战事业,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发展。而当苏联的战略需要背离中国利益时,苏联外交的大国主义作法则越发明显,甚至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而牺牲中国利益。因此,在时局发生剧变之时,中苏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使得两国关系不可避免地趋于冷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关系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下载PDF
抗战时期苏联曾给中国哪些援助 被引量:2
6
作者 阎丽 《共产党员(河北)》 2018年第3期61-62,共2页
说到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很多人知道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横扫日军几十万关东军的事情。其实,苏联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发动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和东北抗联在失败后都... 说到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很多人知道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横扫日军几十万关东军的事情。其实,苏联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发动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和东北抗联在失败后都退入苏联。苏联政府不顾日本抗议,对他们予以很好的照顾安排。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又从道义、人员、物质上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苏联对中国政治、外交和道义上的支持在中国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已开始与苏联秘密接触。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出于战略的考虑,于1937年8月21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抗战 联红军 抗战时期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东北抗联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两国的相互援助
7
作者 李淑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5-49,共5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和民族的同情与支持.抗战爆发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号召全世界人民用一切方法组织对中国人民的国际援助.同时,为了让中国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和民族的同情与支持.抗战爆发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号召全世界人民用一切方法组织对中国人民的国际援助.同时,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力,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在抗战初期,依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从政治上、物质上和军事等方面给中国以有力支援.在战略决战时期,苏联百万大军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对加速日本的败降起了重大作用.抗战八年中,中国人民蒙受了重大牺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从而解除了苏联的东顾之忧.故中国的抗战也保卫了苏联,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现代史 抗日战争 斯大林 国民党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盟国战场
下载PDF
试析抗日战争前期的中苏关系
8
作者 韩新路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6-40,35,共6页
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抗战前期中国政府求援无门的情况下,苏联在政治上声援中国抗日,物质上雪里送炭,还派遣志愿人员来华参战,并促成维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日本订立《苏日中立条约》... 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抗战前期中国政府求援无门的情况下,苏联在政治上声援中国抗日,物质上雪里送炭,还派遣志愿人员来华参战,并促成维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日本订立《苏日中立条约》给中苏关系蒙上了阴影。这种变化对认识当今的国际关系,仍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
下载PDF
1931—1937年苏联的远东政策
9
作者 张雪梅 《天府新论》 200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九一八”事变后 ,苏联采取“不干涉”的中立立场 ,这是由于苏联当时国内外条件所限 ,也是为了达到避战自保的目的。德日防共协定的订立使苏有两线作战之忧 ,继续保持中立已不可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对中国抗战是极大的鼓... “九一八”事变后 ,苏联采取“不干涉”的中立立场 ,这是由于苏联当时国内外条件所限 ,也是为了达到避战自保的目的。德日防共协定的订立使苏有两线作战之忧 ,继续保持中立已不可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对中国抗战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对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苏联也开始走上援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立政策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下载PDF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员对日作战战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广军 《党史文苑》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志愿飞行员来到中国,与中国空军一起投入到各地的空中战场。由于苏制飞机的先进性以及苏联空战战术的正确运用,中日空战中中国的失利局面逐渐得到扭转。美国志愿航空队作战方法不正规,被... 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志愿飞行员来到中国,与中国空军一起投入到各地的空中战场。由于苏制飞机的先进性以及苏联空战战术的正确运用,中日空战中中国的失利局面逐渐得到扭转。美国志愿航空队作战方法不正规,被日本人称为“美国亡命徒”。苏联志愿飞行员由于其战斗作风强硬而被中国飞行员戏称为“暴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援华 飞行员 志愿 作战战术 抗战时期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国空军 空战战术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中苏关系的调整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嘉谷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108-123,共16页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使远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中苏两国各自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开始调整相互之间极不正常的关系。本文试叙述九一八事变后中苏两国关系调整的艰难曲折过程。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关系 蒋介石 联对外政策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东铁路 远东地区 国民政府 复交 联政府
原文传递
中苏外交战略协调背景下的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开科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72,160,共14页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形成东西战争策源地。受到威胁的中苏抓紧复交,并形成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外交战略。苏联的外交战略是:首则倡导建构集体安全体系,防止战争;次则军事援华以拖住日本,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而中国的...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形成东西战争策源地。受到威胁的中苏抓紧复交,并形成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外交战略。苏联的外交战略是:首则倡导建构集体安全体系,防止战争;次则军事援华以拖住日本,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而中国的外交战略是:首则寄希望于日苏战争,或推动苏联直接参战;次则获取苏联的军事援助,独力抵抗日本。最后,经过艰难协商,中苏均达成了自己的最低外交战略目标,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开始军事援华。其中,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培训中国空军,重塑中国空军的肌体,同时,亲自驾机参加战斗,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过渡到相持阶段立下汗马功劳。为此,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也付出巨大牺牲,其英勇事迹成为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战略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联援华空军志愿队
原文传递
国际视角下武汉会战期间的中苏合作
13
作者 匡增军 张悦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会战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两国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此次合作是在20世纪30...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会战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两国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此次合作是在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的国际背景下,中苏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从战略上进行妥协和协调的结果。中苏两国的合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国际合作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最早尝试之一,在客观上沉重打击了法西斯主义的嚣张气焰,提振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会战 联援华 抗日战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反法西斯战争
原文传递
蒋介石与抗战初期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约翰.W.格威尔 王静 《国际政治研究》 1990年第4期86-93,85,共9页
一、1937年7月7日,当中日战争爆发时,蒋介石并不认为,单靠中国的军队能打败日本人。确切说,他的赢得战争的根本战略主要放在以下三个因素上:A,延长军事抵抗阻击日本;B,争取苏联和西方国家介入战争;C,制订一项可接受的方案暂时与日本妥协。
关键词 蒋介石 联政府 斯大林 关系 日战争 抗战初期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人 互助条约 莫斯科
原文传递
是“联俄抗日”还是“共同防共”:1933—1937年蒋介石关于选边站的纠结
15
作者 张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93,共16页
是联俄抗日,还是“共同防共”,是1933年至1937年间蒋介石纠结的问题。日本反复引诱“共同防共”,他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敢断然拒绝。担心两面受敌的苏联竭力争取蒋介石,先是提出由中国召开太平洋和平会议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不果之后提出... 是联俄抗日,还是“共同防共”,是1933年至1937年间蒋介石纠结的问题。日本反复引诱“共同防共”,他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敢断然拒绝。担心两面受敌的苏联竭力争取蒋介石,先是提出由中国召开太平洋和平会议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不果之后提出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一方面提出中苏德三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不愿因选边站而得罪德国;一方面提出签署中苏互助协定,希望苏联能武力参加对日作战。只有在日军发起攻占平津地区的作战后,蒋介石才不再纠结是联俄抗日还是“共同防共”,决定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是联俄抗日的特殊形式,蒋介石一方面强调苏联终将参加对日作战,一方面强调联俄抗日并不等于放弃反共政策。这样,他竭力表明联俄抗日是寻求苏联的援助抗日,并非选边站,《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将他是联俄抗日还是“共同防共”的纠结划上了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俄抗日 “共同防共” 蒋介石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下载PDF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
16
作者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3-44,共2页
全面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在西迁重庆前后,一直寻求以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争端。在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的同时,还照会九国公约签字国,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并谋求外援。争取"国联"及友邦的支持1937年6月,国民政府曾派出行政院副院... 全面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在西迁重庆前后,一直寻求以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争端。在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的同时,还照会九国公约签字国,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并谋求外援。争取"国联"及友邦的支持1937年6月,国民政府曾派出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及海军部长陈绍宽等要员,赴德国洽谈军火援助及聘请德国军事技术人员来华事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孔祥熙 全面抗战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 德国军事 蒋介石 技术人员 九国公约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苏西北战略通道的开辟及消亡
17
作者 李成刚 《党史博览》 2016年第4期29-29,共1页
抗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中苏在对日立场上有诸多共同刊益。两国由长期的疏远开始走向合作。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中苏相互支援和配合。由于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 抗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中苏在对日立场上有诸多共同刊益。两国由长期的疏远开始走向合作。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中苏相互支援和配合。由于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促使中苏双方开辟了西北国际战略通道。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脉,是战争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抗战时期 通道 西北 消亡 军用物资 国际战略 1937年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嘉谷 《北京档案史料》 2006年第1期227-239,共13页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与苏联于同年8月21日顺利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当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抗战袖手旁观时,面对日本威胁...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与苏联于同年8月21日顺利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当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抗战袖手旁观时,面对日本威胁的苏联是积极援助中国抗战的唯一国家,先后三次借款给中国,总数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军火物资,利息低,还款时间长,并且规定以中国的农矿产品归还借款。以后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停止援华,中国实际动用苏联对华信用借款为173,175,810.36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抗日战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委员会 运输 新疆 抗日战争前期 卢沟桥事变 政治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