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苏党际关系研究的动态追踪与前瞻
1
作者
陈立中
赵梦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3-71,共9页
准确把握20世纪中苏党际关系的脉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苏关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展进程、影响因素、历史特征三个方面。由于共产国际主要是在苏共的领导下运行的,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准确把握20世纪中苏党际关系的脉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苏关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展进程、影响因素、历史特征三个方面。由于共产国际主要是在苏共的领导下运行的,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中苏党际关系。中国共产党处理对外党际关系中也包括了中苏党际关系。进一步深化对中苏党际关系的研究,需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视角和方法创新;二是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三是进一步丰富新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党际关系
研究前沿
动态追踪
前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领袖对苏决策中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的权衡(1921-1966年)
2
作者
邱海燕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53,共31页
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苏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交错。从孙中山"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换取苏联最终选择扶持国民党,到蒋介石骗取苏联顾问信任,并在崛起后迅速"变脸",抗日战争时期又力争"与苏共存&...
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苏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交错。从孙中山"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换取苏联最终选择扶持国民党,到蒋介石骗取苏联顾问信任,并在崛起后迅速"变脸",抗日战争时期又力争"与苏共存",委曲求全至忍无可忍。从苏联亲手点燃的中共星星之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发展成燎原之势,到建立新中国后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愤懑,决心与苏斗争到底。如果说,孙中山对苏联的信任是:革命胜利的苏联在军阀混战的中国选中了他;蒋介石对苏联的厌恶很大程度源于意识形态的分歧;那么毛泽东的不满,则是因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苏共以"老子党"自居。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对苏联的认识各不相同,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中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却不得不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和在华利益的苏联交手,这其中的纠结可想而知。但关键在于,他们在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中作出了抉择,而结果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中苏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苏
关系
中苏党际关系
中
苏
领袖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苏党际关系研究的动态追踪与前瞻
1
作者
陈立中
赵梦瑶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3-71,共9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BA002)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YBZZ057)。
文摘
准确把握20世纪中苏党际关系的脉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苏关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发展进程、影响因素、历史特征三个方面。由于共产国际主要是在苏共的领导下运行的,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中苏党际关系。中国共产党处理对外党际关系中也包括了中苏党际关系。进一步深化对中苏党际关系的研究,需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视角和方法创新;二是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三是进一步丰富新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
中苏党际关系
研究前沿
动态追踪
前瞻
Keywords
Sino-Soviet inter-party relations
research frontiers
dynamic tracking
foresight
分类号
D27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领袖对苏决策中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的权衡(1921-1966年)
2
作者
邱海燕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53,共31页
文摘
自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中苏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交错。从孙中山"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换取苏联最终选择扶持国民党,到蒋介石骗取苏联顾问信任,并在崛起后迅速"变脸",抗日战争时期又力争"与苏共存",委曲求全至忍无可忍。从苏联亲手点燃的中共星星之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发展成燎原之势,到建立新中国后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愤懑,决心与苏斗争到底。如果说,孙中山对苏联的信任是:革命胜利的苏联在军阀混战的中国选中了他;蒋介石对苏联的厌恶很大程度源于意识形态的分歧;那么毛泽东的不满,则是因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苏共以"老子党"自居。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对苏联的认识各不相同,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中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却不得不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和在华利益的苏联交手,这其中的纠结可想而知。但关键在于,他们在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中作出了抉择,而结果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中苏关系的走向。
关键词
中
苏
关系
中苏党际关系
中
苏
领袖
Keywords
Sino-Soviet Relations, Sino-Soviet Inter-Party Relations, Leaders of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苏党际关系研究的动态追踪与前瞻
陈立中
赵梦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领袖对苏决策中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的权衡(1921-1966年)
邱海燕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