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思维的惯性和改革的开启——中苏分裂下的法国共产党 |
高嘉懿
沈志华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2
|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1960—1965年中共与东亚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之一 |
李丹慧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3
|
中苏分裂与中蒙关系(1960-1966) |
陈弢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中苏分裂与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向 |
张从田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5
|
试论中苏分裂的原因 |
杨爱琴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1998 |
1
|
|
6
|
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 |
戴超武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7
|
中苏分裂后的北三角关系考察(1959-1989年)——以朝鲜为视角 |
许亮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8
|
中苏分裂与肯尼迪政府的认知和反应 |
马晓云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8 |
0 |
|
9
|
中苏分裂后中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1961—1965) |
董洁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0
|
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中苏分裂研究的若干问题 |
戴超武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11
|
《苏中分裂:原因与后果》评介 |
孙艳玲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2
|
中苏分裂与越南劳动党对国际共运的认知和表达(1960—1964) |
陈波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3
|
在中苏分裂阴影下:越南留学生和实习生在民主德国的学习培训 |
陈弢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
2015 |
0 |
|
14
|
中苏分裂、越战升级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的对越援助 |
陈弢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
2020 |
0 |
|
15
|
中苏分裂与1960年代日本的对华政策 |
神田丰隆
陈洪运
|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
2017 |
1
|
|
16
|
中苏关系研究的理论与历史 |
王栋
|
《国际政治科学》
|
2009 |
5
|
|
17
|
意识形态的主观建构和中苏关系的破裂 |
李鹏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关于1960年代中国与东欧五国关系的若干问题——来自中国档案文献的新证据 |
李丹慧
|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9
|
赫鲁晓夫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的前前后后 |
卓爱平
韩永要
|
《世纪桥》
|
2000 |
0 |
|
20
|
五十年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反思与前瞻 |
李云霞
|
《邯郸师专学报》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