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十年代后期的中苏文学关系
1
作者 陈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苏共20大后,中苏关系出现某些裂痕,两国的文学关系也有某些微妙的变化,但总体格局尚未改变.中苏文学思潮同期对应关系依然以不同的方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1956年10月的匈牙利事件对中苏两国震动都很大,阶级斗争的弦又一次绷紧了.表现... 苏共20大后,中苏关系出现某些裂痕,两国的文学关系也有某些微妙的变化,但总体格局尚未改变.中苏文学思潮同期对应关系依然以不同的方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1956年10月的匈牙利事件对中苏两国震动都很大,阶级斗争的弦又一次绷紧了.表现在文学上,最突出的就是所谓“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苏联开始大量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中国的报刊也予以转载,《译文》编辑部还编辑了近百万字的二册《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年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苏文学 五十年代 反右斗争 文学 反修斗争 文学思潮 教条主义 文学创作 文学关系
下载PDF
论50年代初期的中苏文学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45,共6页
建国初期,俄苏文学曾经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源而存在。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一回顾与反思,似很有必要。 一、对俄苏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倾斜的接纳 新中国成立后,俄苏文学的翻译不仅不再受阻难,而且得到各... 建国初期,俄苏文学曾经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源而存在。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一回顾与反思,似很有必要。 一、对俄苏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倾斜的接纳 新中国成立后,俄苏文学的翻译不仅不再受阻难,而且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出于对新生活的向往,文学界以极大的热情全面介绍俄苏文学。五十年代被评介到中国的俄苏文学作品数量惊人,其总量大大超过前半个世纪译介数的总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文学 文学 文学 五十年代 文学作品 国文坛 日丹诺夫 文艺理论 50年代 译本
下载PDF
中苏文学改革进程比较
3
作者 刘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8-71,共4页
历史的必然这里所说的改革进程,主要是指近二年内两国文坛变动中的现状。中苏文学有过渊源联系,因此它们在这种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复杂性及未来可能性上具有绝非牵强的可比性。社会主义的中苏文学经过十年跋涉,今天均又处于转折关... 历史的必然这里所说的改革进程,主要是指近二年内两国文坛变动中的现状。中苏文学有过渊源联系,因此它们在这种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复杂性及未来可能性上具有绝非牵强的可比性。社会主义的中苏文学经过十年跋涉,今天均又处于转折关头。这是各自国家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这种历史必然性均由两国社会——经济运动与文学自身运动合力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苏文学 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五十年代 文学理论 社会变革 斯大林 创作实践 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静静的顿河》与《复仇的火焰》比较初探——兼论中苏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4
作者 王国华 石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26-33,共8页
1 任何民族文学的发展,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前后联系之中,同时又处在与他民族文学不间断的地区性交流之中。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影响,已逐渐成为推动... 1 任何民族文学的发展,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前后联系之中,同时又处在与他民族文学不间断的地区性交流之中。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影响,已逐渐成为推动各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种横向影响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一般说来,横向的文学影响只有在文学和社会过程有着内在相似之点才成为可能。正如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普列汉诺夫所说:“一个国家的文学对于一个国家文学的影响,是和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关系的类似成正比例的。”稍许考察一下中苏文学发展与影响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文学 民族文学传统 葛利高里 文学发展 火焰 复仇 文学 相似之处 作家 情节结构
下载PDF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陆嘉玉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1990年7月1日至5日,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中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有中苏学者参加的一次盛会。国内著名苏联文学学者戈宝权、叶水夫、李明滨等向大会提交了论文或与会发言。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中苏文学 文学 比较研究 戈宝权 文学作品 八十年代 十月革命 三十年代 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首届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北大举行中苏比较文学研究会宣告成立
6
作者 鸣飞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Z1期241-245,共5页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7月1日至5日在北大举行。这次盛会是由北京大学俄语系暨苏联学研究所主办的。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来自北大俄语系、中文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中心、中国东方文化研究...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7月1日至5日在北大举行。这次盛会是由北京大学俄语系暨苏联学研究所主办的。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来自北大俄语系、中文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中心、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杭州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文学 中苏文学 东方文化 外国文学研究 比较研究 文系 社科院 文学 十月革命
原文传递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7
作者 倪蕊琴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4-104,共1页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7月1日—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次中苏学者共同研讨两国文学交流的盛会是由北京大学俄语系暨苏联学研究所主持筹办的。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俄语系的李明滨教授,李毓榛、顾蕴璞、林明虎副教授和... 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于1990年7月1日—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次中苏学者共同研讨两国文学交流的盛会是由北京大学俄语系暨苏联学研究所主持筹办的。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俄语系的李明滨教授,李毓榛、顾蕴璞、林明虎副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叶水夫、华东师大教授倪蕊琴等;苏联方面有莫斯科大学教授沃尔科夫、谢曼诺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文学 国际研讨会 北京大学 联科学院 俄语 明虎 教授 文学 国文 莫斯科大学
原文传递
中苏社会主义时期文学价值取向的比较与思考
8
作者 李叶 《社会科学探索》 CSSCI 1989年第2期47-53,共7页
纵观中苏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发展,不难发现两国文学在价值取向上的相似,这相似意味着什么?它能否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发人深省、警策后世的东西呢?一在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度,同样一种文学价值取向以其根深蒂固的影响表现出很“强... 纵观中苏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发展,不难发现两国文学在价值取向上的相似,这相似意味着什么?它能否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发人深省、警策后世的东西呢?一在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度,同样一种文学价值取向以其根深蒂固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亦即对于构成文学价值这一有机整体的诸因素的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 社会主义时期 中苏文学 戈尔巴乔夫 社会政治 报告文学 赫鲁晓夫 社会性 政治价值
下载PDF
重提当代文学研究的中苏比较视野——从差异化的革命与文学经验出发
9
作者 夏天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9,共9页
重提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中苏比较视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具"内在性"的研究视角,从而突破既有研究过度"理论化"与"史料化"的问题。新的中苏文学比较视野意味着从宏观的结构性比较转向革命实践过程中的经... 重提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中苏比较视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具"内在性"的研究视角,从而突破既有研究过度"理论化"与"史料化"的问题。新的中苏文学比较视野意味着从宏观的结构性比较转向革命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比较。这一视野强调文学与文化在中国与苏联的革命、建设进程中都具有特殊的位置,由此出发既可以重新讨论集体与个人、革命者人格、新人书写等理论问题,又能够在重新解读《被开垦的处女地》以及中国的合作化小说中更细致地辨认革命经验的不同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当代文学 文学史方法论 中苏文学比较 个人主义 合作化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