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称谓语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段新苗 段新和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15-116,133,共3页
在不同的文化中,同样的称谓方式,可能有着不同的语用原则和文化含义。中英称谓语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正确理解和掌握中英称谓语才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英称谓语 亲属称谓 社交称谓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中英称谓语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慧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5期250-250,263,共2页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中英称谓语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从不同中英称谓语中透视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
3
作者 刘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9-101,共3页
称谓语是礼貌用语的一种形式,中英称谓语体系各不相同。在日常交流和会话中,人们使用不同的称谓方式进行交流,从中折射出不同的礼貌原则。
关键词 中英称谓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骅 《大众科技》 2006年第5期176-176,181,共2页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并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关键词 中英称谓语 差异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敬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将中英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交际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通过这种比较,将对我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际的促进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中英称谓语 差异 文化背景
下载PDF
中英称谓语研究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雪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5期37-40,共4页
称谓语是交流的开端,中英称谓语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流成效有重要影响。中英称谓语的准确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可以让身处中国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吸... 称谓语是交流的开端,中英称谓语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流成效有重要影响。中英称谓语的准确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可以让身处中国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社会,吸引世界各国人才、科技和资金来到中国;可以助力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称谓语 中外交流 文化输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英称谓语的语用对比初探
7
作者 卓天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7-90,共4页
称谓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通过交际实例分析影响称呼的语用因素、语用失败和语用补救措施,从而探讨言外行为在中英称呼行为中的体现和运用,得出称谓是一种有"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良好的称谓是交际行为的... 称谓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通过交际实例分析影响称呼的语用因素、语用失败和语用补救措施,从而探讨言外行为在中英称呼行为中的体现和运用,得出称谓是一种有"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良好的称谓是交际行为的润滑剂,会加深交际双方的好感和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中英称谓语 言外行为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orms of Address
8
作者 HU Lan-ying LV Shao-qu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10期777-782,共6页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ss forms are socially driven phenomena which make the fundamental point in sociolinguistics clearly. The attempt of this study will be mad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es, especially people in America and China. Mainly, the paper is pertinent to ask som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pronouns of address us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2) the discrepancy of forms of address used in America and China and how interlocutors used them respectively and (3) are there any semantic systems presented in both two cultures based upon interlocutors' social posi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ch events the form of addres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