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分子方剂——医药科学的新生长点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德麟 梁菊生 +2 位作者 康旭亮 马帅武 丁明玉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7-340,共4页
在21世纪中医药学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个方向思想方法、特色疗效与科学内涵,本文重点阐述了科学内涵的发展路线。实验证明,中药方剂成分可以高度简化而不失其特色疗效。因此,可以用中药分子方剂取代中药方剂,而从中药分子方剂又... 在21世纪中医药学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个方向思想方法、特色疗效与科学内涵,本文重点阐述了科学内涵的发展路线。实验证明,中药方剂成分可以高度简化而不失其特色疗效。因此,可以用中药分子方剂取代中药方剂,而从中药分子方剂又可以发展出新的先进的药理学理论——中药分子方剂学与网络药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成分简化 归经分析 中药分子方剂 中药分子方剂学 药物受点网络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传统君臣佐使组方配伍理论的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晓晖 贾璞 白亚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12,共8页
笔者基于对现代新药研究模式的认识和研究,综述了当代新药研究难点与现代中西药研究模式与新观点。针对病证,遵循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整合君、臣、佐、使分子库,引入现代药物分子拼合手段,实现药物之间深入联合,将宏观传统理论与微观分子... 笔者基于对现代新药研究模式的认识和研究,综述了当代新药研究难点与现代中西药研究模式与新观点。针对病证,遵循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整合君、臣、佐、使分子库,引入现代药物分子拼合手段,实现药物之间深入联合,将宏观传统理论与微观分子设计相融合统一,辅以体内代谢研究,发掘代表组方功效之核心有效成分,提出并构建了基于传统君臣佐使配伍特色的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此研究策略集传统君臣佐使宏观指导原则与组合化学微观构建手段于一体,使新药研究不脱离中医药传统又融合现代组合化学方法,适合作为一种中药研发新策略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乃至新药创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佐使 组合化学 组合中药分子化学 新药研究策略
下载PDF
《中药分子鉴定》评介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559-1560,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分子鉴定》 药材性状 药材鉴别 色谱分析法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米渠 许锦文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6期51-54,78,共4页
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有从疗效推基历等内容,其厂家... 当今,人们已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中药分子药性学命题,表现了其发展的趋势。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的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药分子药性学的建立,应从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角度思考。中药分子药性学研究有从疗效推基历等内容,其厂家有中药成分、基因多态及个体差异等多层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药性学 中药药理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关于“中药分子药物动力学”假说的若干思考
5
作者 王兴 李铭源 +1 位作者 陈锋 王敏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针对目前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和热点,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中药分子药物动力学"(molecular 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的假说。主要观点为: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受到各部位药物转运体(tr... 针对目前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和热点,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中药分子药物动力学"(molecular 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的假说。主要观点为: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受到各部位药物转运体(transporter)以及代谢酶的影响,通过研究这种影响机制,抑制或激活对应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从而适当改变中药的体内过程,以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药物动力学 药物转运体 药物代谢酶
下载PDF
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德磷 金香兰 杨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中药分子药理学 理论研究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中药分子”与“分子中药”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四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与中药新药创制相关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概念和新理论,并提出"方证组方"和"分子中药"的新命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既往科研工作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提炼总结等手段,较全... 目的: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与中药新药创制相关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概念和新理论,并提出"方证组方"和"分子中药"的新命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既往科研工作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提炼总结等手段,较全面的概述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优缺点,并剖析了存在缺陷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思路.结果:①中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多用复方治病,因其成分多,又多采用水煎醇提等传统制备工艺,故临床显效常见多靶点作用特征.②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深入了解,中药因成分不清,机制不明,制剂"粗、大、黑"等缺陷,使现代人群抵制中药的意识增强,并严重影响中药的国际竞争.③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群是其临床疗效的基础,故我们赞同把源于单味中药或复方中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或部位称为"中药分子"的观点;并提出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中医"证"和病机为依据,继承并创立以治疗主证的中药分子为"君药"、协同或增强君药疗效者为"臣药"、治疗次证者为"佐药"、减毒或调和诸药者为"使药"等的中药分子配伍思想即"方证组方";以及按照方证组方思想组方并研制成功的中药新药称为"分子中药"的命题.结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优势理论,展望正在逐渐形成的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倡导广义医药学多学科合作,打破学科领域间技术壁垒,推陈出新,创制成分清楚、靶点和机制明确的"分子中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成就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中草药分子 方证组方 分子中药
下载PDF
中医药超分子课程对中药本科专业学生知识重构及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
8
作者 肖美凤 贺琪珺 +4 位作者 邓凯文 石继连 唐宇 潘雪 贺福元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该文根据亟待解决的中医药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结合国家持续推进“双一流”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关注传统应用型中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向学术型创新中药专业培养模式转变时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中... 该文根据亟待解决的中医药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结合国家持续推进“双一流”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关注传统应用型中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向学术型创新中药专业培养模式转变时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中药专业主要课程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医药超分子课程对中药本科专业人才的交叉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学术型中药本科专业增开中医药超分子课程的必要性。中医药超分子课程的开设将促进研究学术型人才知识结构重构,满足中药原始创新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专业 本科教育 中药分子 学术型人才 交叉学科 知识结构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成志 张晓青 +3 位作者 刘一帆 朱甜甜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I0034,共7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小分子药物种类繁多,具有多靶标、多通路以及药理作用广泛等特点,一直是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研究发现,抗肿瘤免疫中药小分子药物多归属于多糖类、黄酮类、二酮类以及类黄酮化合物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髓系抑制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T淋巴细胞、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akin,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直接或间接改善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领域的相关研究,从中药小分子药物调节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药物 肿瘤免疫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广西莪术和蓬莪术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伟龙 王玉钗 +8 位作者 谯茹 贺鹏 梁珊珊 刘晟 谭应阳 唐昱 龚力民 贺福元 潘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 目的基于中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和蓬莪术挥发油,并用气质联用法建立其指纹图谱。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印迹性进行对比;计算各批莪术挥发油的物芯指数(CI),结合化学计量学对2种莪术“印迹模板”的拓扑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挥发油提取率无明显差异;两者的总量零阶矩分别为(1.907±0.177)×10^(8)、(1.979±0.413)×10^(8)μV·s,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总含量无明显差异;总量一阶矩分别为(30.969±0.962)、(33.198±0.409)min,总量二阶矩分别为(56.176±11.368)、(43.891±4.113)min^(2),表明两者挥发油成分含量配比及种类有显著差异;2种莪术总量统计矩相似度大多低于界定值,表明两者挥发油的整体化学成分与其构成比存在差异性;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明显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分为两类;通过P值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和蓬莪术的Xvp四阶、Xvpc五阶、Xvpc六阶、Xvpc七阶、Xvc三阶、Xvpc四阶6个阶数的CI值为主要差异性数值。结论通过对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进行“印迹性”及“拓扑特征”的表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成功区分广西莪术和蓬莪术,并找到2种莪术“印迹模板”差异性的C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蓬莪术 挥发油 中药分子 印迹模板 物芯指数 总量统计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11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靶向细胞铁凋亡的抗癌中药小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文彬 郭昌淇 +2 位作者 韦建伶 杨凤娟 谭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5-604,共10页
铁凋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坏死和自噬不同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在于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在细胞内的堆积。当前研究认为铁凋亡的发生主要受细胞内脂质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胱氨酸/谷氨... 铁凋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坏死和自噬不同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在于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在细胞内的堆积。当前研究认为铁凋亡的发生主要受细胞内脂质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等的共同调控,且铁凋亡与肿瘤增殖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关,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中药小分子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优势。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小分子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凋亡,发挥抗癌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就中药小分子在肿瘤细胞发生铁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以铁凋亡为靶点的抗癌中药小分子总结(见表1),以期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凋亡 肿瘤 中药分子 脂质活性氧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宇坤 李青 +3 位作者 张昊瑞 聂政 宋洪元 沈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 一系列中药复方在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中被证明能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药小分子是中药复方中实际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特定中药小分子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为相关血管新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生血管形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并以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等中药小分子为主,讨论了中药小分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新生血管 肿瘤新生血管 中药分子 黄酮类 生物碱类 皂苷类
下载PDF
中药分子鉴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4
14
作者 黄璐琦 袁媛 +4 位作者 袁庆军 金效华 张伟 钱丹 蒋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663-3667,共5页
中药分子鉴定已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该文对中药分子鉴定使用原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技术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中药分子鉴别技术应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遵循... 中药分子鉴定已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该文对中药分子鉴定使用原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技术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中药分子鉴别技术应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遵循在一定系统学研究背景,采取个案分析原则建立分阶层的鉴定体系。在此基础上研发满足实际需要的分子鉴定技术,以达到快速、现场、高通量、低成本的中药鉴定目的,将实验室成果进一步转化,服务于中药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鉴定 使用原则 热点领域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中药白术SCAR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和克隆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敏 陈强 茅学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获取四种白术的SCAR分子标记,并对SCAR分子标记进行回收和克隆.利用PCR技术和10个碱基组成的随机引物对浙白术、河北小白术、湖南平术、安徽徽术进行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对分子鉴定标记进行回收和T-载体克隆.利用随机引物S9,S10经PCR技... 获取四种白术的SCAR分子标记,并对SCAR分子标记进行回收和克隆.利用PCR技术和10个碱基组成的随机引物对浙白术、河北小白术、湖南平术、安徽徽术进行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对分子鉴定标记进行回收和T-载体克隆.利用随机引物S9,S10经PCR技术,分别从浙白术和河北小白术中获取到SCAR分子标记ZBZ和HBZ,这两个SCAR标记经回收后成功克隆进入T-载体.实验筛选获得浙白术和河北小白术的SCAR分子标记ZBZ和HBZ,克隆后的SCAR标记经测序后,可以为白术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的引物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SCAR分子标记 中药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中药白芍亲缘性分析及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敏 洪露 茅学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1-584,共4页
提取4种白芍的DNA基因组,筛选26条随机引物对浙白芍、亳白芍、山白芍和川白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85条带,多态百分率为89%.聚类分析得到山白芍与亳白芍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23 7),而与浙白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520 2).其... 提取4种白芍的DNA基因组,筛选26条随机引物对浙白芍、亳白芍、山白芍和川白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85条带,多态百分率为89%.聚类分析得到山白芍与亳白芍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23 7),而与浙白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520 2).其中引物S17,S7,S61,S98筛选到浙江白芍、安徽白芍和山东白芍的分子鉴定标记.实验筛选获得的分子鉴定标记经克隆和测序后,可为白芍的特异性PCR鉴定的引物设计打下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品种的分子水平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多态百分率 中药分子鉴定标记
下载PDF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的分子机制
17
作者 郜晨静 罗亚萍 +1 位作者 张宁 郝梦桃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500-505,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BD)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甘草泻心汤中七味药材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靶点基因...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BD)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甘草泻心汤中七味药材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靶点基因加以注释和整合。通过GeneCard、PharmGkb、TTD、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BD疾病靶点,并与药物作用靶点取交集。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R×644.0.5软件和脚本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对核心靶点及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甘草泻心汤236个成分、3480个靶点,986个BD疾病靶点,63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筛选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黄芩甙元、富马碱、汉黄芩素7个核心成分,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细胞介素18(IL-18)、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7个核心靶点。共得到1804个GO条目,106条KEGG通路,包含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成分与疾病核心靶点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甘草泻心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甘草泻心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现代中药复方还脑益聪方治疗老年痴呆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一夫 路鑫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52-757,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中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能有效减缓老年痴呆的恶化,甚至防治老年痴呆。还脑益聪方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家所研究的治疗认知障碍类疾病的中药制剂,有着补肾益气、活血通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中医学在治疗老年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能有效减缓老年痴呆的恶化,甚至防治老年痴呆。还脑益聪方是我国现代中医学家所研究的治疗认知障碍类疾病的中药制剂,有着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祛浊、清热解毒的功效,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吻合。因此,本文总结并阐述了还脑益聪方的方义分析和通过抑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活性、下调早老蛋白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 2,PEN-2)表达、抑制γ分泌酶活性、减少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产生等药理作用机制来防治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概况,以期为还脑益聪方防治老年痴呆提供参考和文献支持,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还脑益聪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系统综述 方义分析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兆伏 宋凤瑞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29-137,共9页
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重要特点。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为阐明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为新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软电离质谱技术,尤其是电喷雾质谱(ESI-MS... 中药发挥药理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重要特点。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为阐明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够为新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软电离质谱技术,尤其是电喷雾质谱(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形成的复合物完整地转移到气相中并被检测到,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复杂体系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也显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质谱技术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原理,并总结了近年来软电离质谱技术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 生物大分子 软电离质谱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圆二色光谱在中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飞 于慧 +3 位作者 陆彩 陈军 谷巍 吴启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为不同类型中药小分子体外筛选及设计合成改造提供参考。方法:以"圆二色光谱""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Circular dichroism""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目的:为不同类型中药小分子体外筛选及设计合成改造提供参考。方法:以"圆二色光谱""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Circular dichroism""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NA""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tei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圆二色光谱(CD)在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9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生物碱、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植物色素等类型的中药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以沟槽结合和嵌插结合2种模式为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醌类等类型的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后,通常使其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后续进行诱导圆二色谱的探索性研究,可得到更多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信息,如中药小分子与DNA的结合序列及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还可将CD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分子模拟等技术联用,以实现多种技术互为验证、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二色光谱 中药分子与DNA 中药分子与蛋白质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