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小波
郭兰萍
张卫
唐志书
黄璐琦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287-6296,共10页
-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90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D-202005)
+1 种基金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
赣江新区科技计划项目(赣新管创发[2020]26号)。
-
文摘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经典著作,在中药产地、遣方用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而鲜明的地理观。中医的流派较多,地理空间的差异是引起流派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各流派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汉代以前的文献中已经有关于药物和产地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许多药名以古国名或古地名开头,表明编撰者非常重视药物与产地的关系。唐代医家已认识到药材的优劣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出产地皆有采药师支持采收,全国岁办药材俱与产地派纳。宋代关于药材产地的记载比唐代的更丰富,《证类本草》附图的图题均冠以产地名称。金元时期的本草继承前人关于药材产地与品质关系的基础上,在“用药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观。明代的本草文献最早明确标注了道地产地,已认识到不同产地之间药材质量和用途的差异。清代医家认识到,不同时期医家所用药物存在产地变迁和差异,产地问题是药物效用不佳的原因之一。民国时期医家也十分注重药材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药材产地变迁等。中医药学蕴含着深刻的地理观,传承发展历代医家关于中药与产地关系的经验,需要把“中药学”与“地理学”结合开展中药地理学研究,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传承创新中医药精华的新途径,促进易理、医理、药理、地理相通,更好地服务中药生产实践,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
-
关键词
中药学
地理观
中药地理学
交叉学科
中药资源
-
Key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geographical view
geography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