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及单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岩 任娜 +2 位作者 李水洪 韩秀珍 商洪涛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病程绵延、病情反复且癌变风险较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复...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病程绵延、病情反复且癌变风险较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优势,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炎症微环境、调控细胞增殖、调控胃肠道激素等作用。中药单体具有活性成分较单一、作用机制较清晰、便于基础研究的特点,与复方共同为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现将中药复方及单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及机制进展做一总结,以期为今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少精子症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赵子寅 郑维玺 +6 位作者 姜子祥 徐磊 史孟华 李泓莹 杨艳芳 鲁佳建 秦国政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男性少精子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中与治疗少精子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采用RevMan...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男性少精子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中与治疗少精子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采用RevMan5.4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RCT,总病例数2776例,其中治疗组1474例,对照组13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治疗少精子症的总有效率(OR=3.35,95%CI:2.71~4.13,P<0.00001)、精子浓度(SMD=1.42,95%CI:0.98~1.85,P<0.00001)、妊娠率(OR=2.10,95%CI:1.57~2.80,P<0.00001)均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结论临床治疗少精子症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疗效显著,在提高总有效率、精子浓度、妊娠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使用中药复方治疗少精子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少精子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药复方的现代基础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洪军 李贤煜 +6 位作者 陈鹏 张晶晶 吴宏伟 郭娜 郭非非 廖星 毕明刚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5,共9页
中药复方的现代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中药复杂作用模式解析研究策略与方法、中药直接靶点发现技术与应用、系统生物学驱动的中药复杂作用解析三个方面,对中药复方的现代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现代基础研究 靶点发现 系统生物学 复杂作用解析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的中药复方安慰剂配色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航 黎盛强 +5 位作者 周恩丽 王团结 章晨峰 张欣 肖伟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b^(*)与色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置,防止模型出现局部最小值,再采用线性降低权系数法和引入变异算子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颜色综合评价指标(ΔE)为客观评价标准,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训练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拟合精度最高达到98.31%;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最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色差(ΔE)分别为0.4115、2.1646、2.56;制备3种颗粒的验证样品进行验证,验证样品与模型药物的ΔE分别为1.73、2.63、4.11,肉眼直观评价其中两组与模型药物色差较小。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可模拟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用量预测,可作为安慰剂配色研究的推荐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颗粒 安慰剂 颜色模拟 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CIELab颜色系统
下载PDF
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青 李斌 +4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王飞 黄璐琦 徐玲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66,共5页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最优条件为赋形剂用量50 g, 89%乙醇用量16 mL,巴西人参中药复方浸膏冻干粉、可溶性淀粉、环糊精用量比例50∶12.5∶37.5,制软材,制粒,在60℃下干燥1 h,综合评分为98.83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所得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体验感较好,可为其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中药复方颗粒剂 制备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抑菌活性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伯承 周望平 +3 位作者 杨俊 陈一峰 高帅 刘海林 《中国奶牛》 2024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开展了本试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丝瓜络等15味中草药自拟4个复方,以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品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 为探究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活性、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开展了本试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丝瓜络等15味中草药自拟4个复方,以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样品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为受试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将30头患病奶牛分成3个组,选用抑菌作用较强的复方IV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分别为高剂量组(40mL)、中剂量组(30mL)和低剂量组(20mL),并设健康组作为阴性对照。检测乳体细胞数和乳清ALT、AST、LDH、SA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结果表明,中药复方IV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1.25mg/mL,抑菌活性优于复方Ⅰ、Ⅱ和Ⅲ;临床治疗试验显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效率分别为93.3%、85.7%、78.6%,治愈率分别为80%、78.6%、71.4%;治疗组给药7d后体细胞数、乳酶及白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均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高剂量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综合表明,中药复方IV对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修复乳腺上皮细胞,降低体细胞数,提高患病奶牛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制剂 奶牛乳房炎 体细胞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波 崔晨辉 +2 位作者 段飞 杜巧婷 刘令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74-89,共16页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探究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规律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探究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规律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中药复方治疗Hp相关性CAG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9月。首先进行数据频次统计和挖掘分析;其次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临床疗效、Hp清除率、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进行分析。并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数据挖掘部分纳入19篇文献,共涉及19个完整处方、76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芪、蒲公英、黄连、茯苓、半夏、莪术等,主要功效为益气健脾、清热祛湿、理气健胃等;药性多温、寒,药味多苦、辛,主要归脾、胃经。Meta分析纳入17篇文献,结果显示,与西药或中成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相比,中药复方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中药复方组在清除Hp、提高胃镜检查结果改善有效率方面优于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P<0.05)。中药复方组在改善胃胀满、胃痛、喜热喜按、腹泻方面优于西药或中成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P<0.05),在改善口干口苦和纳差食少方面,中药复方组与西药或西药联合中成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RADE评价显示证据级别为中等到极低,提示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不高。结论:Hp相关性CAG的用药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具有清热除湿、疏肝和胃等功效的药物配伍使用。中药复方治疗Hp相关性CAG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或中成药或两者联合治疗。但相关研究获得证据级别低,尚需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数据挖掘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组方规律
8
作者 李莹 朱琪琦 +1 位作者 王慧 陈小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21-1527,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借助Excel Office 2021和Origin 2021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IBM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借助Excel Office 2021和Origin 2021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IBM SPSS Modeler和R4.3.1进行Aprior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计算相关拓扑学属性值并构建核心复杂网络。结果最终纳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复方专利共165项,涉及中药466味,总频次1775味,高频药物包括当归(78次,47.27%)、延胡索(64次,38.79%)、川芎(57次,34.55%)、香附(56次,33.94%)、白芍(47次,28.48%)等;药物类别以活血止痛药(171次,9.63%)、补血药(154次,8.68%)、活血调经药(140次,7.89%)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组合,核心药物组合为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五灵脂-延胡索等二项关联规则3条,白芍-川芎-当归等三项关联规则24条,白芍-川芎-甘草-当归等四项关联规则3条。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主,同时配伍行气、温里等个体化的辨证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专利 痛经 中药复方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
9
作者 刘畅 高靖茹 +1 位作者 陈思圻 冯晓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99-2414,共1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全文数据库,限定时间为1993年1月-2023年5月公开发表的与单纯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性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全文数据库,限定时间为1993年1月-2023年5月公开发表的与单纯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性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1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与激素治疗相比,单纯中药复方治疗可提高临床有效率(OR=3.90,95%CI:3.50-4.34,P<0.00001)、降低Kupperman评分(MD=-3.69,95%CI:-4.79--2.58,P<0.00001)以及降低黄体生成素(LH)水平(MD=-2.79,95%CI:-4.65--0.92,P=0.003)。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丹栀逍遥散、二仙汤、六味地黄丸(汤)、知柏地黄汤和滋水清肝饮这6类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激素治疗(OR=3.83,95%CI:3.13-4.68,P=0.002)。结论中药复方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缓解不适症状,降低Kupperman评分,改善L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绝经前后诸证 激素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
10
作者 李贞 黄夏瑾 +1 位作者 殷文静 王海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1-742,共12页
目的探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来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分析符合筛选标准的复方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 目的探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来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录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分析符合筛选标准的复方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等;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药对和药物组合。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451首,涉及685味中药,总用药频率4469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金银花、炙甘草、连翘、黄芩、板蓝根、薄荷等;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归经多归肺经;核心药物组合有金银花-连翘-炙甘草、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得到了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核心药对及常见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复方多用苦寒之品,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疏散风热、解表散寒、化湿醒脾、益气固表等治法,核心药对及药物组合的挖掘为更好地治疗流行性感冒及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中药复方 专利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NF-κB通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规律
11
作者 吴敏 朱可芯 谢圣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19-22,28,共5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基于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文献,分析该通路中药用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基于NF-κB通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CKD的相关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复方...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基于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文献,分析该通路中药用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基于NF-κB通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CKD的相关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复方及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配伍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62首,涉及中药134味,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排名前5位的归经分别为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心经;排名前3位的药味为甘(36.26%)、苦(29.60%)、辛(16.00%);药性排名从高到低为温、寒、平、热、凉;黄芪—大黄关联性最强;得出新方组合4首。结论基于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CKD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物为主,辅以健脾渗湿、养血活血、滋补肝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药复方 NF-ΚB通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改善脑瘫大鼠运动发育落后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烽 朱振兴 +2 位作者 李志欣 邵银进 朱惠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索“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改善脑瘫儿运动发育落后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脑瘫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处于妊娠期16 d Wistar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宫内感染,并将孕鼠置于低氧环... 目的:探索“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改善脑瘫儿运动发育落后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脑瘫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处于妊娠期16 d Wistar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宫内感染,并将孕鼠置于低氧环境下(92%氮气+8%氧气)处理2 h,以此建立妊娠期大鼠宫内感染合并缺氧模型。通过动物神经行为学测试,在子代大鼠中筛选获得幼年脑瘫大鼠。脑瘫模型幼鼠和正常幼鼠分别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个组别,每组动物10只;另取10只正常幼鼠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按1 g·(25 mL)^(-1)ddH2O的质量体积比配制免煎颗粒药。通过灌胃给予治疗组大鼠“补肾填精”中药复方水剂,给药剂量为5 mL·kg^(-1)老鼠体重,每日1次,连续灌服15 d。分别于给药后第5 d、第10 d和第15 d对大鼠的运动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估。给药15 d后将大鼠处死,大鼠眼眶采血,ELISA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取脑组织,对mTOR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悬吊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瘫对照组的悬吊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与脑瘫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悬吊时间明显延长(P<0.001);而正常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悬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斜坡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瘫对照组转头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脑瘫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转头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正常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转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对各组别大鼠的体重进行监测,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治疗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体重明显减轻(P<0.001);与脑瘫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体重明显增加(P=0.031)。ELISA检测各组动物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发现,与脑瘫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外周血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下降(P<0.001),但对IL-6的水平影响不大(P>0.05),而抗炎因子IL-4和IL-10显著升高(P<0.001)。WB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发现,与脑瘫对照组相比,脑瘫治疗组PI3K表达增加,磷酸化AKT和mTOR表达增加,LC3-Ⅱ与LC3-Ⅰ比值降低,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增加(P<0.01)。结论:“补肾填精”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神经细胞自噬,并抑制炎症的发生达到改善脑瘫幼年大鼠运动功能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中药复方 自噬 炎症损伤
下载PDF
中药复方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文君 陈彩英 +1 位作者 沈明霞 靳锋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935-941,共7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来改善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基于调控Wnt...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来改善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基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改善肾脏病变及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进而延缓病程进展,在治疗中发挥激活自噬、减少炎症反应及减弱氧化应激等作用。目前,关于中药复方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能够得出中药复方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成份复杂多样,大多数仅仅发现相关性,而没有分析其具体的活性成分;(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并未深入探索该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3)目前关于中医药的大部分实验为动物体内实验,缺乏体外细胞的相关实验探究。今后,需加强对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研究,并开展更多的体外细胞实验,进行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及靶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中药复方 通络益肾温阳方 肾衰宁胶囊 糖肾平 固肾泄浊和络方 补阳还五汤 六味地黄丸 芪参益气滴丸 益肾化瘀方
下载PDF
中药复方益糖康增强足细胞自噬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玥凤 于嘉祥 +6 位作者 曲超 吴怡 张瀚文 张笑蕊 霍易飞 石岩 张文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I0037,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糖康(YTK)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YTK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YTK高剂量(40 g·kg^(-1))组、YTK中剂量(20 g·...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糖康(YTK)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YTK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YTK高剂量(40 g·kg^(-1))组、YTK中剂量(20 g·kg^(-1))组、YTK低剂量(10 g·kg^(-1))组,西药对照(20 mg·kg^(-1))组(氯沙坦片),使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KD模型,成功建立模型的86只DKD大鼠分别给药干预8周后取材。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手工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ATG5、Beclin1)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可见细胞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炎症细胞聚集;FBG、BUN、TG、CHO、LDL-C、Scr、UA、TP水平均明显升高,ALB、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LC3-Ⅰ、p62、Beclin1蛋白表达增多,LC3-Ⅱ、ATG5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YTK各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缓解,炎症浸润明显减轻。FBG、BUN、TG、CHO、LDL-C、Scr、UA、TP水平均明显下降,ALB、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LC3-Ⅰ、p62、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LC3-Ⅱ、ATG5蛋白表达增多(P<0.01)。结论YTK能够有效改善DKD大鼠肾脏损伤,其可能是通过下调LC3-Ⅰ、p62、Beclin1蛋白表达,增多LC3-Ⅱ、ATG5蛋白表达来调节DKD自噬水平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中药复方益糖康 足细胞 自噬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中药复方基于细胞信号通路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川 冉思燕 +6 位作者 何苗 陈正涛 胡玉立 李梅 吴丽丽 秦灵灵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7-1504,共8页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改变密切相关。虽然有大量研究报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但对其调控...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改变密切相关。虽然有大量研究报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但对其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综述。鉴于此,本文通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中药复方基于细胞信号通路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主要与PI3K/AKT、AMPK、MAPK、NF-κB、Nrf2/ARE、PPAR、TGF-β等信号通路有关,此系列信号通路能够通过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肝脏糖异生、促进糖原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等来治疗2型糖尿病,同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复方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药复方 细胞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牛牛 张俊立 +2 位作者 刘亚军 赵崧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70-573,共4页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抑酸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但尚不能充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层次的优势,可通过调节脑肠轴(BGA)上的多条通路,进而增强胃食管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不良情绪,维持免疫稳态,调控...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抑酸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但尚不能充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层次的优势,可通过调节脑肠轴(BGA)上的多条通路,进而增强胃食管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不良情绪,维持免疫稳态,调控肠道菌群,从而发挥综合效应以治疗GERD。现系统阐述了BGA在GERD发病机制中起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微生物”网络桥接作用,并对中药复方从BGA的角度治疗GERD的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防治GERD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脑肠轴 中药复方 胃食管动力 食管敏感性 焦虑抑郁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调治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文得 张杰 徐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IPR(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7日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将数据录入中... 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CNIPR(Chi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Ne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7日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潜在新处方。结果共纳入78首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专利,涉及中药231味,高频药物为酸枣仁、远志、甘草、茯苓、首乌藤等;药性分布:平>温>凉>寒,药味分布:甘>苦>辛>酸;主要归心、肝、肺经;药物组合以酸枣仁为核心;新处方有白芍+阿胶+黄连+熟地黄+当归+山茱萸、白芍+黄芩+黄连+鸡子黄等5首;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火扰心证(34.1%)。结论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失眠的用药模式进行客观分析,有助于指导新方新药研发及临床处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专利 中药复方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PACG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日龙 罗紫玉 +3 位作者 陈志松 夏燕婷 吴琼 廖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PACG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软件对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R语言进行频数...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PACG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软件对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R语言进行频数统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专利160项,共涉及药物510味,药物累计频次2,055次。(2)性味归经:四气为寒性药最多,共27味(49.09%);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71味(47.9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8味(25.00%)。(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55味,使用频次最高为枸杞子(46次,28.75%),其次为熟地黄(42次,26.25%)、菊花(41次,25.63%)、甘草(39次,24.38%)、决明子(38次,23.75%)。(4)高频中药功效归类分析:排名前5位为清热药(14味,25.45%)、补虚药(12味,21.82%)、解表药(8味,14.55%)、平肝息风药(5味,9.09%)、利水渗湿药(4味,7.27%)。(5)关联规则分析:高频药对排名前5位分别为:菊花-枸杞子(21次,9.21%)、茯苓-枸杞子(20次,8.77%)、决明子-菊花(20次,8.77%)、泽泻-菊花(18次,7.89%)、熟地黄-菊花(18次,7.89%)。(6)聚类分析:共得到6类有效组合。第Ⅰ类功效为清热泻火,疏肝解郁;第Ⅱ类功效为祛风解表,凉血解毒;第Ⅲ类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第Ⅳ类功效为滋肾养阴,平肝潜阳;第Ⅴ类功效为滋补肝肾,化痰泻火;第Ⅵ类功效为滋补肝肾,祛风化火。结论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PACG有规律可循,多从肝、肾、脾入手,组方寒温并用,虚实兼顾,标本兼治,主要针对风、火、痰、虚、郁、瘀六类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国家专利 中药复方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复方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旺明 李玮婕 +2 位作者 王萍 李兵 许海玉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所有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80%,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呼吸道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SARS-CoV-2,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所有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80%,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呼吸道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SARS-CoV-2,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目前,还没有开发出特效药。由于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在呼吸道病毒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从不同层面对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更好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提供有力的证据,以期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及其在呼吸道病毒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 冠状病毒 中药复方 临床疗效与评价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小龙 姚广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