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皂苷的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德娴 胡新月 +1 位作者 翁学煌 宋丽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6-873,共8页
皂苷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存在于多种中药中,其主要由皂苷元和糖构成,根据皂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中药皂苷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效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目... 皂苷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存在于多种中药中,其主要由皂苷元和糖构成,根据皂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中药皂苷是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活性,可作为功效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但是,目前中药皂苷从功能到种类上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度有限,仍有许多中药皂苷并未在化妆品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常用的中药皂苷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法等,每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中药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本文对中药皂苷乳化清洁、抑菌、抗炎、抗衰老、美白等多种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 提取方法 化妆品
下载PDF
中药皂苷抗病毒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先祥 戴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抗病毒作用 中药皂苷 有效成分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感染 抗病毒中药 SARS 防治药物
下载PDF
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帕金森病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楠 马建福 +1 位作者 王豆 闫咏梅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79-82,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严重降低人类生存质量,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皂苷类成分对治疗PD作用显著,其机制包括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调节神经递质、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严重降低人类生存质量,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皂苷类成分对治疗PD作用显著,其机制包括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调节神经递质、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其中人参中的多种皂苷成分能介导调控多种受体及通路,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PD作用,具有较大研究前景。目前皂苷类成分抗PD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物实验,尚缺乏有效的临床研究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证据,且未对相关药理作用的高效化学成分、受体分子、信号通路等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下一步可从上述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综述
下载PDF
中药皂苷类成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旭静 徐惠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3期443-445,共3页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心肌缺血一定时间后可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如何防治MIRI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 心肌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清除减少的临床状态。心肌缺血一定时间后可引起组织细胞损伤,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如何防治MIRI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E1]。大量研究证实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如黄酮、生物碱、皂苷等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中药皂苷类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研究发现中药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降血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本文依据近几年来中药有效成分之一皂苷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作一综述.为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类有效成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皂苷类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陶玲 《基层中药杂志》 2002年第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中药皂苷 抗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恺 段维勋 +4 位作者 俞波 刘洋 李步潆 金振晓 俞世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研究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影响情况。将4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A组(三七花总皂苷组) 15只、B组(卡托普利组) 15只和C组(阳性对照组) 15只,15只大鼠为D组(正常对照组),检测与比较A组、B组及C组大鼠治疗... 研究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影响情况。将45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A组(三七花总皂苷组) 15只、B组(卡托普利组) 15只和C组(阳性对照组) 15只,15只大鼠为D组(正常对照组),检测与比较A组、B组及C组大鼠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压、血浆及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治疗前A组、B组及C组的血压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A组及B组的血压、血浆及及主动脉ICAM-1及ET-1均低于C组,但仍高于D组,A组均低于B组,A组及B组的NO高于C组,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皂苷成分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较好,且对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更为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成分 高血压大鼠 主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
下载PDF
中药皂苷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琳琳 朱正望 +2 位作者 赵静涵 朱平生 苗明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281,共9页
皂苷类成分在人参、三七、柴胡等多种中药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降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急性肺损伤、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较高的研究潜力和价值。代谢相关脂... 皂苷类成分在人参、三七、柴胡等多种中药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降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急性肺损伤、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较高的研究潜力和价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中过度脂质积累为特征的临床多发慢性肝病,“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其发生是全身稳态失调的结果,受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临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中药皂苷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肝细胞程序性死亡、调节肝脏自噬和调控免疫失衡等多种途径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因此,对近年中药皂苷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药理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皂苷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中药皂苷类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祝明涛 孙延平 +4 位作者 王艺萌 白浩东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5,共10页
癌症是由细胞逃脱稳态控制,异常增殖和分化引起的一种最为致命的疾病,正迅速成为本世纪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对癌症几十年的研究和认知变迁,癌症治疗方式也在飞速发展,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对策,特别是寻找安全、高效、无毒... 癌症是由细胞逃脱稳态控制,异常增殖和分化引起的一种最为致命的疾病,正迅速成为本世纪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对癌症几十年的研究和认知变迁,癌症治疗方式也在飞速发展,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对策,特别是寻找安全、高效、无毒的药物,成为抗癌领域中的长期目标。从中药提取和分离得到的皂苷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癌症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基于此,对皂苷抗癌的研究日益升温。研究发现中药皂苷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调节miRNA表达和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皂苷可通过调控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Toll样受体(TLR)等相关信号通路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凋亡、自噬等过程中,进而干扰癌症的进展。因此,该综述的重点是更新具有抗癌特性的中药皂苷的发现和评价,以及阐明其作用机制,包括相关信号通路的进展,加深对中药皂苷抗癌功能的认识,以期为中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更好地推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中药皂苷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药皂苷类成分干预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鹏 刘铜华 +4 位作者 吴丽丽 秦灵灵 张程斐 彭川 张秋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271,共9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最大的非传染性死亡原因。皂苷类化合物种类众多,是许多中草药的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最大的非传染性死亡原因。皂苷类化合物种类众多,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近些年来,许多实验研究显示,中药皂苷类活性成分调控DN疗效明确。中药皂苷干预糖尿病肾病具有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多系统、多效应的特点和作用。在防治DN上具有广阔前景。目前体内外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干预DN的研究众多,但是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对中药皂苷类成分干预DN的研究的整理、概括、综述,所以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皂苷类干预DN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对其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抑制氧化应激、抗炎、抗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抗纤维化、保护足细胞等途径缓解DN的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DN相关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 糖尿病肾病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中药皂苷类成分的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川 胡学芳 +7 位作者 陈正涛 窦晨瑜 杨鹏 毕境新 丁雷 吴丽丽 秦灵灵 刘铜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6-275,共10页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皂苷是...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手段,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中药皂苷作为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虽然中药皂苷类成分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众多,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T2DM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系统综述。故该文围绕中药皂苷类成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降糖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皂苷类成分的降糖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药物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皂苷类成分 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分析中药皂苷类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紫东 方晓艳 苗明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脑缺血再灌注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严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以溶栓、取栓为基础的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中药皂苷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 脑缺血再灌注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严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以溶栓、取栓为基础的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皂苷类成分可有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中药皂苷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和显著效果,在治疗与预防脑缺血再灌注上显示巨大的潜力。该文以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文献数据库为分析来源,SPSS统计归纳用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中药皂苷的文献数量、CiteSpace对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阐述用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中药皂苷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基于文献分析总结近二十年对中药皂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动物实验,中药皂苷通过抗炎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抑制血栓形成和促进溶栓、保护线粒体、修复血脑屏障等途径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归纳各中药皂苷的具体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和信号通路,为中药皂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深入研究、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中药皂苷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中药材皂苷提取方法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晓宇 陈建平 +3 位作者 汤化琪 杜艳青 朱晓伟 刘乐乐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01S期116-119,共4页
中药材中的皂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材中皂苷提取的文献,总结出现行的皂苷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发酵法,酶解... 中药材中的皂苷类成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材中皂苷提取的文献,总结出现行的皂苷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发酵法,酶解法,水解原位萃取法,近临界水解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材皂苷的各种提取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和优选,旨在确定中药材皂苷的最佳提取方法与工艺,为中药材皂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提取方法 工艺研究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纯志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2期21-22,共2页
由于中药成分多、多靶点,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工作较为繁杂困难。皂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大部分中药的主要活性物质,皂苷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一测多评法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并取得了明白的成绩。本... 由于中药成分多、多靶点,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工作较为繁杂困难。皂苷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大部分中药的主要活性物质,皂苷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一测多评法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并取得了明白的成绩。本文就一测多评法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与阐述,以期为今后中药质控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中药 质量控制 应用
下载PDF
半数溶血量测定在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致溶血反应预警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霞 项峥 +3 位作者 肖航 张剑峰 李德伟 窦德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半数溶血量(HD50)在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致溶血反应预警中的作用。方法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加入生理盐水,制备体积分数为1.1%的兔红细胞悬液,将红细胞悬液加入产自不同厂家的不同批号和不同浓度的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参麦... 目的探讨半数溶血量(HD50)在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致溶血反应预警中的作用。方法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加入生理盐水,制备体积分数为1.1%的兔红细胞悬液,将红细胞悬液加入产自不同厂家的不同批号和不同浓度的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度,用Sigmaplot 10.0软件制作浓度-溶血度关系曲线,计算HD50。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2种注射液中酚类及鞣质含量。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参麦注射液所含总酚、鞣质含量与HD5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神威药业生产的6个批号参麦注射液HD50有较大差异,其中2个批号注射液在最大浓度时未达半数溶血;余4个批号注射液的HD50分别为0.116、0.147、0.182、0.236 ml/ml,低于四川升和制药生产的2个批号注射液(分别为0.333、0.363 ml/ml)。HD50较低的参麦注射液鞣质含量较高。山西太行药业生产的生脉注射液溶血活性、总酚及鞣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四川宜宾制药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前者分别为0.066 ml/ml、1.298 mg/ml、0.361 mg/ml,后者分别为0.079ml/ml、0.221 mg/ml、0.029 mg/ml)。参麦注射液HD50与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36,P=0.009)。结论 HD50测定可以反映含皂苷类中药复方注射剂的溶血活性,可用于该类药物所致溶血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半数溶血量 中药复方注射液
原文传递
炮制后含皂苷类中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崔宁 贺玉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9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炮制后含皂苷类中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除去因中途出院、... 目的探究与分析炮制后含皂苷类中药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除去因中途出院、死亡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共112例进入到了最终研究,对照组58例及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炮制后含皂苷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orisky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以及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指标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再通率较高,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LVEF较高、LVEDD较低,Morisky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K值、GOT值、CK-MB值、BNP值、Hcy值及cTnT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炮制后含皂苷类中药对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获得更高的血管再通率,降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改善了心功能、心肌酶谱指标以及心脑血管损伤标志物指标,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中药 心血管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he Chinese Drug Notoginseng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进怀 王璇 +2 位作者 蔡少青 小松かつ子 难波恒雄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4年第4期225-237,共13页
To develop a HPIX-UV-MS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ents in theChinese drug Notoginseng (the root of Panax notoginseng). Methods A Phenomenex Luna C_(18) column(250 mm x 4.6 mm ID, 5 μm) was utilized. Water co... To develop a HPIX-UV-MS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ents in theChinese drug Notoginseng (the root of Panax notoginseng). Methods A Phenomenex Luna C_(18) column(250 mm x 4.6 mm ID, 5 μm) was utilized. Water containing 0.005% formic acid (A) and acetonitrilecontaining 0.005% formic acid (B) were used as gradient eluents. UV spectra were recorded in range195 - 400 n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ESI modes were used. Results The constituents inNotoginseng were well separated and detected. Fourtee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retention time and ESI-MS data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reference compounds. Forty-one compoundswere deduced by data analysis of MS and literature; among them, yesanchinosides-H and -E,chikusetsusaponin-L_5, malonyl-ginsenoside-R_(g_1), the isomers of notoginsenosides-J, -A, -R_1, -G,-R_2, and ginsenoside-Rh_3 were discovered in Notoginseng for the first time. Conclusion Thismethod gives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separation, and is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the constituentsin Notoginseng. This result is helpful for further phytochemical research on Notoginseng. Based onthis result, further quality control can b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notoginseng HPLC-MS GINSENOSIDES notoginsenosides FLAVONOIDS
下载PDF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Eclipta prostrata L.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海峰 赵越平 +3 位作者 蒋永培 王忠壮 易杨华 雷其云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1年第4期183-186,共4页
Five triterpenoid sapon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clipta prostrata L..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clalbasaponins II(1), I(2), II... Five triterpenoid sapon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clipta prostrata L..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clalbasaponins II(1), I(2), III(3), 3-O-[b-D-glucopyranosyl(12)-b-D-glucopyranosyl]-16a-ethoxy-olean-12-ene-28-oic acid-28-O-b-D-glu-copyranoside(4) and 3-O-[(2-O-sulfuryl-b-D-glucopyranosyl)(12)-b-D-glucopyranosyl]-echinocystic acid-28-O-b-D-glucopyranoside(5). Compounds 4 and 5 are new compounds and named eclalbasaponins XI and XII, respectively. Compounds 1 and 5 induced morphological deformation of Pyricularia oryzae myce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lipta prostrata Eclalbasaponin XI Eclalbasaponin XII Pyricularia oryzae BIOASSAY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edysarum gmelinii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毅 马晓霞 +3 位作者 陈虎彪 涂光忠 贺玖明 赵玉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edysarum gmelinii. Methods The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f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R, MS and NMR. Results Eigh...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Hedysarum gmelinii. Methods The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f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R, MS and NMR. Results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Hedysarumgmelinii, including three triteipenoids, two flavonoids and two other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were identified as squasapogenol (1), soyasapogenol (2), lupeol (3), 3, 9-dihydroxy coumestan (4),3-hydroxy-9-me-thoxy pterocarpan (5), β-sitosterol (6), palmatic acid (7), and 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 (8). Conclusion All the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1 — 4 and 8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MRdata of 1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ysarum gmelinii chemical constituents squasapogenol
下载PDF
浅析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
19
作者 李苏 刘爱梅 钱海民 《山东医药工业》 2003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药物 配伍禁忌 含有机酸中药 含生物碱中药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