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5例真菌性脓毒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中药组方规律及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魏一鸣 胡雅慧 +2 位作者 李亚可 徐霄龙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总结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组方规律并评估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真菌性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 目的总结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组方规律并评估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真菌性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检验显示真菌感染。采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辨证分型、中药使用情况,采用频数、频率进行描述性统计。中药方面采用R语言进行中药频数统计、高频中药关联分析,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患有不同基础疾病的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药应用情况。临床疗效通过好转率和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5名,主要为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男性51例,女性44例,年龄(84.9±11.2)岁。感染部位方面以肺部真菌感染为主。预后方面,真菌性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11.6%。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喘憋、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舌象以舌红或舌淡白、苔白腻多见,脉象以细、弦、滑、沉为主。证候方面,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为主要的临床证候。中药的应用以苦寒、甘温药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发挥补益虚损、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祛瘀等作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金银花-甘草,蛇床子-苦参-干姜,红花-白术-陈皮,枳壳-陈皮-柴胡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分为2个有效类方群,分别侧重祛除病邪和补益虚损。基础疾病对患者的用药亦有影响,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在治疗上有侧重地施以通利心脉、清肺平喘、疏肝解毒、补益肾阳、健脾燥湿之法。临床好转率为86.3%,出院时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真菌性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正虚邪盛为主要特征,中药治疗时注重补虚祛邪,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脓毒症 中医证候 中药组方规律 临床疗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辟疫香囊组方规律
2
作者 张雷 王铭琛 李作伟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中药辟疫香囊的组方规则,为新药制备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运用Aprior算法分析处方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并利用SPSS Statistic 23.0行聚类分析,以得到高频药物配伍。同时运用Geph...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中药辟疫香囊的组方规则,为新药制备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运用Aprior算法分析处方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并利用SPSS Statistic 23.0行聚类分析,以得到高频药物配伍。同时运用Gephi 0.10.1行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以获得基础中药。结果中药辟疫香囊组方,药物多为性温,味辛,归肝、脾、胃、肺经;高频中药药性多具有香气,分布在化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温里药、解表药及开窍药等类别;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朱砂、雄黄、虎骨、雌黄、艾叶、苍术、广藿香为中药香囊基础药物组合。结论中药辟疫香囊组方多以朱砂、雄黄、虎骨、雌黄、艾叶、苍术、广藿香为基础药物组合,共奏预防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香囊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评《中药组方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娜娜 张俊娟 +2 位作者 王敏 尹蕾 李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3-I0003,共1页
《中药组方临床应用》由余孟学,杨德钱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69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吸入、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是持... 《中药组方临床应用》由余孟学,杨德钱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69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吸入、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顽固性咳嗽,或者是持续性的阵发性咳嗽,有些儿童患者还会有咽痒、鼻塞、胸闷等症状,没有明显的气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儿童CV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治疗多以西药为主,目的是缓解和控制疾病进展,但西药存在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长期用药依从性较低,且易复发。中医学上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咳嗽”“哮证”“喘证”“干咳”等不同类型,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辨证论治 阵发性咳嗽 顽固性咳嗽 科学技术出版社 喘证 中药组方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抗奶牛热应激中药组方筛选及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晓芳 王亚文 +3 位作者 李杰峰 符乐 张宁 秦建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64-5073,共10页
【目的】筛选抗奶牛热应激的中药组方及适用剂量,为中药抗奶牛热应激提供参考。【方法】以“补气养血,养阴生津”兼顾“清热凉血”为原则,组建中药组方TCM1、TCM2和TCM3。选择产奶量、乳指标相似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TCM1、TCM2、TCM3和... 【目的】筛选抗奶牛热应激的中药组方及适用剂量,为中药抗奶牛热应激提供参考。【方法】以“补气养血,养阴生津”兼顾“清热凉血”为原则,组建中药组方TCM1、TCM2和TCM3。选择产奶量、乳指标相似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TCM1、TCM2、TCM3和对照组(CON),每组10头。CON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TCM1、TCM2和TCM3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7、14、21、28、30天采集奶样,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并记录每头牛产奶量,筛选最佳中药组方。针对选定组方,选择产奶量和乳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0头,随机分为高(30 g/(头·d))、中(20 g/(头·d))、低(15 g/(头·d))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中药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15、31天采集奶样并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筛选最佳用药剂量。【结果】组方筛选结果显示:①乳脂率测定结果显示,第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和TCM2组(P<0.05),与TCM3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28天,TCM1、TCM2和TCM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各中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30天,TCM1和TCM3组显著高于TCM2和CON组。乳蛋白率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各组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28、30天,各中药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第28天时TCM3组显著高于TCM2组(P<0.05)。4%标准乳(4%FCM)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及以后各时间点,各中药组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14天,TCM3组显著高于TCM1组(P<0.05);第28、30天,TCM3组显著高于TCM2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TCM3组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21、28、30天,TCM3组显著低于TCM1组(P<0.05)。剂量筛选结果显示:①各组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4%FCM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31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和4%F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第31天,各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筛选出具有良好的抗奶牛热应激效果的中药组方TCM3,推荐应用剂量为20 g/(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中药组方 筛选 应用
下载PDF
中药组方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挖掘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5
作者 代俊泽 刘毅 +4 位作者 廖翠平 严正 代金刚 谢雁鸣 王朝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3,I0055-I0057,共9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构建中医药处方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式挖掘核心药物;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治疗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与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纳入处方108首,涉及药物173味,归经以肝肾脾较为突出,性味以甘苦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10组,共7味中药,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中药有9味,其中熟地的使用频次最高;关联规则表明药对,山药-熟地,淫羊藿-黄芪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4类中药分类。将关联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最终得到核心组方:“熟地、山药、山茱萸、骨碎补、淫羊藿、黄芪、丹参”。核心药物组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键成分为豆甾醇(Stigmasterol)、亚油酸乙酯(Mandenol)、8-异戊二烯黄酮[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等,核心靶点为IL-6、PPARG、IL1B、VEGFA、NR3C1等,主要通路为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基本思路为补益肝脾肾三脏,活血行气。通过数据挖掘,得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核心组方为“熟地、山药、山茱萸、骨碎补、淫羊藿、黄芪、丹参”,其核心成分为豆甾醇(Stigmasterol),亚油酸乙酯(Mandenol),8-异戊二烯黄酮[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等,这些成分通过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作用于NR3C1、CNR2等靶点,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筛选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中药组方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中药组方预测
6
作者 邹吉宇 高天奇 +5 位作者 李德众 司琦 臧凝子 王梅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7,I0005-I0009,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COVID-19)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进行中药组方预测。方法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和PF的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后,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计算Degree值以确定关键靶点,而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发病机制与通路。关键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后于TCMSP数据库逆向收集中药成分,选用度值较高的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再由有效成分收集对应中药,构建关键靶点-有效成分-中药网络,确定度值较高中药并整理其性、味、归经。结果共获取142个COVID-19与PF的共有靶点,保留度值较高的50个关键靶点,其中有32个关键靶点能于TCMSP数据库中匹配到中药成分化合物信息,筛选后有18个关键靶点匹配到31种有意义的中药成分,以度值最高的4个靶点蛋白与度值≥3的7种中药成分进行28次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稳定且良好。GO富集分析主要得出炎症反应、血管系统发育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Th17细胞分化、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逆向收集到287种中药,其中度值≥3的73种中药以寒性药、苦味药居多,其次为温性药、辛味药,并且肝、肺经居多,度值≥6的中药分别为苦参、连翘、木蝴蝶、山豆根。结论运用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及分子对接技术对新冠感染后肺纤维化进行靶点、通路、成分和中药预测,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中药组方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纤维化 中药组方预测 逆向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某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脓毒症的中药组方规律分析
7
作者 魏一鸣 徐霄龙 +4 位作者 胡雅慧 杨思雯 李珍萱 赵春霞 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脓毒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渡云平台数据库检索出于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就诊信...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脓毒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渡云平台数据库检索出于2007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的脓毒症患者的就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R语言进行药物频数统计,筛选出核心药物;通过Excel软件进行药物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的统计;通过R语言操作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有效类方群。结果 共纳入571例脓毒症患者,共903次就诊信息,累计药味总数346味,其中核心药物分别是人参、炙甘草、大黄、麸炒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等。处方药物性味以苦寒、甘温为主,归肝经、肺经、胃经,功效主要是清热、补虚、化瘀、祛痰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为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金银花、制附子—人参—干姜、桂枝—麸炒白术—茯苓等,通过聚类分析将核心药物分为3个有效类方群。脓毒症不同感染部位的用药各有侧重,以扶正和祛邪药共举为特点。近15年的脓毒症治疗规律体现出人参等扶正药的使用更加突出。结论 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脓毒症以扶助正气兼祛除热毒、痰浊、瘀血邪实为主,扶正与祛邪并用,可为中医临床参与救治脓毒症提供治疗思路和用药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 中药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感染部位
下载PDF
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组方规律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朝良 邢涛 +2 位作者 李向洲 韩李霞 杨博 《中医康复》 2024年第8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近12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用药组方规律,并综述目前相关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5日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探讨近12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用药组方规律,并综述目前相关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5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和PubMed收录的关于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中药处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19和SPSS Modeler 15.0,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42条中药处方中共出现了166种中药,总频次为591次;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其中当归和牛膝各为一个聚类,甘草、黄芪、川芎、红花、熟地黄、丹参、骨碎补、杜仲和续断为一个聚类,鹿角胶、乳香、白芍、鸡血藤和淫羊藿为一个聚类,其余20味药物为一个聚类;得到10个高价值中药组合,分别为乳香-没药、鸡血藤-威灵仙、白芍-柴胡、鸡血藤-威灵仙-白芍、鸡血藤-生地黄-桂枝、鹿角胶-菟丝子-赤芍、补骨脂-菟丝子-桂枝、乳香-没药-补骨脂、乳香-没药-淫羊藿和乳香-没药-鹿角胶。结论:近10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主要选用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高价值对症治疗中药组合较多,且均符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常见症状,同时一些单味中药值得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早期 中药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桑源中药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及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茜茜 彭玉 +2 位作者 林超 李雪梅 曹春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45-135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桑源中药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并分析其质量控制现状。方法:构建桑源中药保健食品数据库,对其保健功能进行统计,运用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等分析主要保健功能组方规律,结合文献分析其质量控制现状。结果:桑源中... 目的:探讨不同桑源中药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并分析其质量控制现状。方法:构建桑源中药保健食品数据库,对其保健功能进行统计,运用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等分析主要保健功能组方规律,结合文献分析其质量控制现状。结果:桑源中药保健食品中,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的桑椹保健食品和有助于维持血糖健康水平的桑叶保健食品为主。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桑椹保健食品中,代表性组合为桑椹-黄精-黄芪;在缓解体力疲劳的桑椹保健食品中,代表性组合为桑椹-山药-覆盆子;在有助于维持血糖健康水平的桑叶保健食品中,代表性组合为桑叶-玉竹-山药;三类桑源中药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均涉及总皂苷、粗多糖、总黄酮。结论:桑源中药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可为产品研发提供思路,其质量控制成分的研究有待深入,其中桑白皮、桑枝保健食品开发力度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源中药 保健食品 组方规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芳香类中药在脐疗中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分析
10
作者 高奇 张艳 +3 位作者 孙洪福 张强 张永太 周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1期67-73,共7页
目的:挖掘芳香类中药在脐疗中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以“脐疗”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包含完整药物组成且临床有效的脐疗处方的文献。运用Excel 2016、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所得中药数据集进行药物频次、功效、... 目的:挖掘芳香类中药在脐疗中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以“脐疗”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包含完整药物组成且临床有效的脐疗处方的文献。运用Excel 2016、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所得中药数据集进行药物频次、功效、类型、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通过华柄数据库对统计结果进行自拟方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疾病-成分-功能”网络图。结果:符合标准的脐疗处方237首,含芳香类中药的处方有214首,主要用于治疗痛经、便秘及小儿腹泻;涉及芳香类中药106味,总应用频次为798次,以芳香温里、芳香解表、芳香理气、芳香活血类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归经以脾、肝、肺经为主,较高应用频次的芳香类中药为肉桂、吴茱萸、丁香、冰片、木香。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到8组芳香类中药组合。依据华柄数据库得到与核心方药(肉桂、吴茱萸、丁香)相似度>15%的方剂100首,排名前4位的方剂相似度均≥75%,其中3首为外用制剂。其中3种核心方药可通过槲皮素、小檗碱、桂皮醛等成分发挥止痛、止泻之效。结论:脐疗处方中的芳香类中药以辛散温通类为主,多与芳香温里类、芳香活血类、芳香理气类等药物配伍应用。肉桂、吴茱萸、丁香的药物组合对小儿腹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 芳香类中药 小儿腹泻 数据挖掘 用药特点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中药组方预防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效果探究
11
作者 田伟 陈建辉 +5 位作者 陈慧敏 黄俊杰 郑淑媚 槐玉英 李金贵 刘明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0,共8页
研究旨在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香芪汤”对田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72只10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除... 研究旨在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香芪汤”对田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72只10日龄雄性黄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感染组、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鸡于15日龄时经口灌服5×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记为0 h);中药预防组、地克珠利预防组和中药对照组感染前120 h连续在饮水中添加相应药物至0 h,中药防治组感染前48 h在饮水中添加相应药物至感染后72 h。感染后192 h剖杀各组鸡,采集盲肠、脾脏、肝脏组织。记录并统计各组鸡脏器指数、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卵囊值和存活率,计算抗球虫指数(ACI);利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盲肠损伤,试剂盒检测盲肠组织中炎症、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感染组相比,中药预防组、中药防治组ACI值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盲肠黏膜组织结构损伤均明显减轻,盲肠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香芪汤”对多重耐药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株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中药组方 耐药性 抗球虫指数 盲肠损伤
下载PDF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其生存情况的影响
12
作者 王玉强 张永红 +4 位作者 齐增平 乔钦增 郭秋峰 路大鹏 路洪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短期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短期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在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自拟中药组方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1年无进展生存率、血液指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7.50%(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4及唾液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44及唾液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72.50%(29/40)明显优于对照组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同步放化疗较单独使用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提高1年无进展生存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CD44、唾液酸水平及毒副作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同步放化疗 晚期食管癌 生存预后
下载PDF
中药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13
作者 谢勇聪 叶锡龙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00例,分析其采用中药治疗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前10位为补虚药(36.52%)、解表药(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00例,分析其采用中药治疗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前10位为补虚药(36.52%)、解表药(14.09%)、清热药(9.48%)、安神药(8.96%)、利水渗湿药(8.17%)、化痰止咳平喘药(5.74%)、理气药(3.13%)、平肝息风药(2.96%)、活血化瘀药(2.52%)、固涩药(2.09%);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为炙甘草(5.39%)、茯苓(5.22%)、生姜(4.78%)、桂枝(4.26%)、大枣(3.83%)、人参(3.65%)、白芍(3.65%)、黄芩(3.57%)、柴胡(2.78%)、党参(2.70%);得药对25对,高频药对为“桂枝-生姜”、“大枣-生姜”;药性主要以温、平、寒为主,凉性与热性较少;药味主要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其他依次为涩味、酸味、淡味、咸味;归经主要以脾经、肺经、心经、胃经为主,其次为肝经、肾经,最后为胆经、大肠经、膀胱经,较少归属于小肠经、心包经以及三焦经。结论中药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药方中炙甘草、茯苓、生姜、桂枝、大枣等使用频次较高,中药性味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心经、胃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中药 组方规律 病因
下载PDF
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病机及中药组方预测
14
作者 吴黛黛 倪约翰 +1 位作者 赵王镮 孙旭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84-90,94,共8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进行靶点和中药成分的分子对接验证及中药组方预测。方法 利用韦恩图提取并展示“骨质疏松”与“绝经后”的共有靶点;对提取的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并基于逆向网络药理学进行靶点和中药成分的分子对接验证及中药组方预测。方法 利用韦恩图提取并展示“骨质疏松”与“绝经后”的共有靶点;对提取的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以明确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通路和关键靶点,最终构建关键靶点-有效成分-中药网络,确定度值较高的中药并整理其性、味、归经。结果 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保留度值≥10的17个可匹配中药成分的关键靶点,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 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匹配中药成分信息,以度值最高的3个靶点与度值≥5且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6种中药成分进行18次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稳定且良好。逆向收集300种中药,其中度值≥4的52种中药以寒性药、苦味药居多;在归经上,以肝、肺经居多;在功效上,以活血化瘀居多。结论 运用逆向网络药理学思维及分子对接技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进行靶点、通路、成分和中药预测;结合临床实践,在辨证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适当加入苦寒、归肝肺经、活血化瘀类药物并适当添加银杏叶、菟丝子、鸡血藤、甘草、黄芪等中药以改善关节炎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预防骨质疏松,为今后临床辨证论治中药组方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网络药理学 绝经后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分子对接 中药组方
下载PDF
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奶牛真胃炎治疗效果、排泄和采食的影响
15
作者 张建滨 《中国乳业》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奶牛真胃炎治疗效果、排泄和采食的影响。[方法]以山东滨州市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择166头患真胃炎的成年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年龄、胎次、体态等相近。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奶牛真胃炎治疗效果、排泄和采食的影响。[方法]以山东滨州市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择166头患真胃炎的成年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年龄、胎次、体态等相近。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组方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排泄、采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治疗后排泄次数、排泄物性状均恢复正常,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反刍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真胃炎奶牛采用中药组方配合西医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尽快恢复正常排泄和采食,有推广优势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真胃炎 中药组方 排泄 采食
下载PDF
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PRL、GH和STAT5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沈留红 肖劲邦 +3 位作者 巫晓峰 姜思汛 曹随忠 余树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6-1772,1758,共8页
为探究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2±0.71 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和D... 为探究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2±0.71 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头,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 d,A组为对照组,不饲喂"回乳康",B、C、D组均从回乳开始第1 d,每日上午8:00分别饲喂"回乳康"400、500、600 g,回乳完成后停止饲喂。分别采集奶牛回乳期第0、1、3、5、7、9和11 d尾静脉血,并记录奶牛单日产奶量,ELISA法检测血清PRL、GH和STAT5含量。结果显示,各组回乳期奶牛产奶量均随时间推移降低,A、B、C和D组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和5 d。各组PRL、GH和STAT5含量均呈下降趋势,GH和STAT5含量在回乳期后回升,且A组下降趋势较各中药组慢,C组PRL、GH、STAT5含量及产奶量均分别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乳期奶牛血清PRL、GH、STAT5含量与产奶量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饲喂500 g/日"回乳康"即可使奶牛回乳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期奶牛 中药组方&ldquo 回乳康&rdquo 催乳素 生长激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以艾叶为主药的中药组方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何玲 杨涛 +2 位作者 郝明祥 黎启红 王军波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探究饲喂艾叶、陈皮、鱼腥草、益母草、穿心莲中药组方添加剂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00只1日龄白羽雏鸡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比例为0.2%、0.4%、1%、0%复方中药添加剂进行28 d饲喂试验,分别... 为探究饲喂艾叶、陈皮、鱼腥草、益母草、穿心莲中药组方添加剂对雏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00只1日龄白羽雏鸡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质量比例为0.2%、0.4%、1%、0%复方中药添加剂进行28 d饲喂试验,分别于7、14、21、28日龄测定雏鸡血清的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免疫球蛋白、总胆固醇生化指标。结果:整个试验期间,高剂量组的尿素氮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14日龄期间,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28日龄期间,高剂量组的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由艾叶、陈皮、鱼腥草、益母草、穿心莲组成的中药添加剂饲喂白羽雏鸡,可降低血清中的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改善雏鸡血清生化指标,其中以1%质量比例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中药组方 饲料添加剂 雏鸡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药组方联合中医理疗治疗月经失调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廖丹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2-0045,共4页
探讨中药组方联合中医理疗对月经失调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60例月经紊乱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按照随机双盲法,这些患者被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 探讨中药组方联合中医理疗对月经失调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本研究的60例月经紊乱患者均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按照随机双盲法,这些患者被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组方联合中医理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组方联合中医理疗对月经失调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这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更广泛地推广该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联合中医理疗 治疗月经失调 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中药组方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常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74-178,共5页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家禽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毒主要影响呼吸道,引起气管啰音、打喷嚏、咳嗽,尤其是在肉鸡中。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药,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家禽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毒主要影响呼吸道,引起气管啰音、打喷嚏、咳嗽,尤其是在肉鸡中。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药,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价了中药组方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药组方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若干基础瓶颈问题及数理特征化思路的提出 被引量:14
20
作者 贺福元 邓凯文 +5 位作者 石继连 黄胜 邱云 邹欢 陈锋 周宏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以数理特征化方法解决。方法: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与人体作用的本质,结合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现状及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以数理特征化方法解决。方法: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与人体作用的本质,结合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现状及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基础瓶颈问题,提出数理特征化解决方法及思路。结果:中药配伍规律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和充实,形成了以单味中药材为基础,"七情"配伍规律为指导,按君、臣、佐、使组方层次临床遣方用药的完备组方理论。与西药相比,中药为具有自然界原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多成分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家庭酶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以CYP450家庭酶为主的酶系按"网通虹势"规律代谢,并与人体内的初生代谢酶系(受体)按作用定律产生"反治互补"的药理效应,体现多重遗传谱学性特点。以"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学为主线;以"数理特征化"为表达语言;以系统动物指标与数学建模,有效成分辨别技术为核心研究内容;以信息优化处理软件及数据库建设为辅助手段,以获取最优有效成分群组合形式为归缩,建立基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群基础上的中药复方组方技术研究平台。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按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学数理特征化方向展开研究,应建成人体与自然界生物体之间信息交流、动态代谢量变、网络效应、遗传多态作用的普遍规律研究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多重遗传 遗传药理学 遗传中药药理学 网通虹势 中药配伍 有效成分群 组方技术 谱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