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药动学血样预处理方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莉 黄熙 王骊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综述了以血药浓度法研究中药药动学中的血样预处理方法并作简要评价 ,特别介绍了水浴法作为方剂血样预处理的新方法 ,为中药药动学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预处理 浓度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被引量:5
2
作者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7-628,共2页
关键词 研究 中药药动学 活性成分 物吸收 物相互作用 物作用机制 临床用 中药作用 特征 参数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敏智 王兴 王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71-2973,共3页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和量效关系,对提高中药的研究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药物浓度法通过测定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在体内血浆、其他组织液或尿液中的浓度,分析药物的代谢变化。色谱分析检测技术因其各方面...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和量效关系,对提高中药的研究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药物浓度法通过测定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在体内血浆、其他组织液或尿液中的浓度,分析药物的代谢变化。色谱分析检测技术因其各方面的优势,在药物浓度检测分析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利用色谱分析技术开展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中药药动学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宝剑 吴伟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研究 物代谢 中草活性成分 态变化规律 中药开发 透皮吸收 原理 生物利用度 群体
下载PDF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4
5
作者 姚丽梅 朱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1-1393,共3页
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临床药理学中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文献,该文系统阐述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认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必将随着认识... 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临床药理学中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文献,该文系统阐述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认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必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成为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研究 中药药动学
下载PDF
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及其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孝栋 李素云 +3 位作者 张丽红 肖晓金 侯超 杨真真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用于测定组分中药的总含量,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通过配制系列浓度的阿魏酸钠、盐酸川芎嗪对照品溶液,以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溶液,在200-800 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观察... 目的研究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药物浓度的线性关系,用于测定组分中药的总含量,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通过配制系列浓度的阿魏酸钠、盐酸川芎嗪对照品溶液,以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溶液,在200-800 nm下进行全波长扫描,观察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浓度的线性关系,并对阿魏酸钠、盐酸川芎嗪及其混合溶液开展尾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结果中药单一成分和混合成分的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阿魏酸钠和盐酸川芎嗪浓度比2:1的线性关系为AUC=0.8289C-0.1857(r=0.9997)。大鼠体内,阿魏酸钠溶液注射后,分布和消除迅速,第2 h已消除完全;盐酸川芎嗪溶液在第2 h出现浓度低值后,第8 h出现双峰现象,说明存在肠肝循环;阿魏酸钠和盐酸川芎嗪2:1混合溶液的药时曲线基本同盐酸川芎嗪溶液趋势,但血药浓度小于后者。结论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和浓度成线性的关系可用于测定组分中药的总含量,结果可靠,重现性好,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途径,为今后中药的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杂成分 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 含量测定 中药药动学
下载PDF
“证、药、效”为基础的现代中药药动学研究及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楠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7期1140-1144,共5页
本文以"证"、"药"、"效"着眼点,对现代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并对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总结与论述;建议展开"证、药、效"为基础的现代中药药动学研究及... 本文以"证"、"药"、"效"着眼点,对现代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并对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总结与论述;建议展开"证、药、效"为基础的现代中药药动学研究及"药、证、效"相统一的中药治疗药物监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效” 中药药动学研究 中药治疗物监测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伍小波 《现代中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 ,推动了中药药动力学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冰、免疫法、微生物法以...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 ,推动了中药药动力学的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冰、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体内药物浓度的检测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作了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体内 物浓度 色谱法 免疫法 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 微生物法 新方法
下载PDF
汲取中药药动学理论精华改进中医临床用药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水生 郭改革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6年第6期423-424,共2页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和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揭示方剂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药的剂型改革和新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强度取决于血液和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后者又取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给药方案。因此,药动学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对中药及复方药动学、证治药动学、中药时辰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胃肠药动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以方剂药动学理论和成果来指导方药的服用不仅十分的必要,而且已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中医临床用 临床合理用 复方 方剂 中药血清 中药有效成份
下载PDF
近年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向阳 王玮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
11
作者 高颖 赵启铎 +1 位作者 刘大有 旋秀俊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应用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中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12
作者 李文红 曹津津 宋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365-0365,367,共2页
中药药动学在当前的学科门类中较为偏僻,其主要是以研究中药以及中药方的组成成分、作用规律等为主,但由于其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研究中使用仪器分析技术能够较为快捷、良好的得到研究结果,促进中药药动学的发展... 中药药动学在当前的学科门类中较为偏僻,其主要是以研究中药以及中药方的组成成分、作用规律等为主,但由于其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研究中使用仪器分析技术能够较为快捷、良好的得到研究结果,促进中药药动学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仪器分析技术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颖琳 安莲英 《中国西部科技》 2007年第10期31-32,共2页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现已成为中药新药开发的必须研究项目,本文对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讨论了目前针对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研究方法 浓度法 生物效应法
下载PDF
对应用药物累积法研究中药药动学的看法
14
作者 罗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1988年第4期44-45,共2页
研究中药药动学已势在必行。对成分不明或成分复杂的单味中药和复方,如何进行药动学研究,是正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几种可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药物累积法就是其中之一。提出并应用此法研究中药药动学,应该说是一种大胆... 研究中药药动学已势在必行。对成分不明或成分复杂的单味中药和复方,如何进行药动学研究,是正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几种可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药物累积法就是其中之一。提出并应用此法研究中药药动学,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用此法是否符合药动学的基本要求,能否真实反映药物的体内过程,对临床有无实际指导意义却值得商榷,本文拟从药动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出发,结合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对药物累积法发表几点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物累积法 参数 中毒剂量
下载PDF
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生物药剂学模型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锁燕 贾国香 +4 位作者 胡静雯 卢倩 苏布达 杨珅珅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903-6912,共10页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代谢复杂、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是中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在阐释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推进中药国际化、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代谢复杂、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是中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在阐释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推进中药国际化、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与基于生理学的生物药剂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biopharmaceutics,PBBM)模型针对中药及其复方,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预测药物的体外特性与体内血浆或不同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过程,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揭示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科学内涵、中药新药研发与剂型改进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介绍PBPK/PBBM模型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应用,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生理 生物 物相互作用 风险评估 剂型优化与开发
原文传递
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嬛 王文倩 +3 位作者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89-2294,共6页
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为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崭新思路。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包括吸收速率、吸收程度、消除速率的改变及正常和模型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差异4个方面阐述了该方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方面的... 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为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崭新思路。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包括吸收速率、吸收程度、消除速率的改变及正常和模型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差异4个方面阐述了该方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浓度法 方剂 配伍 合理性
原文传递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聂继红 王萍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效物质基础 物浓度法 生物效应法 体内过程 临床合理用 组方原理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时磊 李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161-163,共3页
探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提出新的药动学方法如血清药理学、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微透吸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在药动学中的应用。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血清 证治 时辰
下载PDF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金兰 赵云燕 李国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017-2020,共4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相关药学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相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已涉及中医理论、血清药理学等领域。结...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展望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相关药学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相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已涉及中医理论、血清药理学等领域。结论:中药药动学研究已初具规模,今后应在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发挥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各自的优势,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中药的体内药动学过程,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研究 进展
原文传递
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日来 李玉珍 +3 位作者 李衡梅 刘新宇 李红侠 徐玉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3-936,共4页
目的:综述近十几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新理论与新方法及其应用作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证治药动学、胃肠药动学、特征图谱药动学等是近十年来出现或发展较快的中药药动学理论;中药血药... 目的:综述近十几年来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新理论与新方法及其应用作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证治药动学、胃肠药动学、特征图谱药动学等是近十年来出现或发展较快的中药药动学理论;中药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等是应用较多的方法和技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药体内变化的研究水平。结论:中药药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方药理论,为中药及其复方在体内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动学 新理论与新方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