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海外贸易史与海外华商贸易网络研究的新探索 (荷兰)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介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德宁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海外贸易 明朝 清朝 海外华商 贸易网络 书评 《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
下载PDF
中国与荷兰贸易:基于1996—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艳 晏琼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近年来,中国与荷兰的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荷兰已成为中国第十二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但是,中荷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较低,表明中荷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还不高,说明两国贸易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中荷在贸易往来中基本反映了各自... 近年来,中国与荷兰的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荷兰已成为中国第十二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但是,中荷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较低,表明中荷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还不高,说明两国贸易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中荷在贸易往来中基本反映了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都有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对对方出口时未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今后中荷贸易拓展的方向。中荷两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倾向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与中荷贸易中转口贸易比重较高有很大关系,也是两国资源禀赋差异和行业内技术差距的体现。中荷应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推动两国贸易持续增长,提升两国的贸易规模和水平,提高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荷贸易 贸易结合度 显性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下载PDF
中荷特种机械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2002~201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苏昭宇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荷兰已多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针对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中荷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特种机械产业为代表,运用IIT指数测度了其产业内贸易水平,结合2002~2012年的数... 荷兰已多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针对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中荷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特种机械产业为代表,运用IIT指数测度了其产业内贸易水平,结合2002~2012年的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产业贸易结合度和市场结构对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荷贸易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下载PDF
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
4
作者 亢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73-76,共4页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 瓷器是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载体,近代早期的欧洲正是通过对瓷器的认识建构了中国文化。中国瓷器的外销由葡萄牙拉开帷幕,但真正使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的是17世纪崛起的荷兰。在中荷瓷器贸易的初期,瓷器作为奢侈品成为王公贵族使用和收藏的对象,随着中荷瓷器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瓷器从上流社会追求的奢侈品成为欧洲普通民众不可或缺的餐饮具。该文选取明末清初的17—18世纪作为时间节点,探讨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瓷器贸易的背景、经过及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探究历史事实,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兰东印度公司 瓷器贸易 欧洲 欧亚商路 贸易垄断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荷经贸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海清 郭鹏飞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10,共4页
荷兰作为欧洲的门户,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其鹿特丹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港,该港口承接了我国对欧盟贸易的60%以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中荷经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 荷兰作为欧洲的门户,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其鹿特丹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港,该港口承接了我国对欧盟贸易的60%以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中荷经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荷兰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分析了中荷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和现状,并针对目前双边贸易发展存在的规模小、商品结构单一、荷兰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过低、中国对荷兰投资存在风险、双边产业合作受欧盟内制度制约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荷经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荷贸易 对策
下载PDF
浅析明末澎湖之战及其影响
6
作者 闵建伟 刘新慧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19,共3页
明朝末年,西方海权思想勃兴,海上贸易兴起,荷兰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来到中国,意欲凭借其海上力量占据澎湖,并以此为据点控制福建沿海贸易,由此引发了明末澎湖之役。战争的结果是荷兰人战败退出澎湖。明政府组织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捍... 明朝末年,西方海权思想勃兴,海上贸易兴起,荷兰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来到中国,意欲凭借其海上力量占据澎湖,并以此为据点控制福建沿海贸易,由此引发了明末澎湖之役。战争的结果是荷兰人战败退出澎湖。明政府组织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土,客观上战争也促进了中西交流,使得明朝的火器制作技术得到改进,东南海防建设重新提上议程,也促使东南亚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给中荷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澎湖之战 兰入侵 火器 海防建设 中荷贸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