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名著书名选释——《中藏经》
1
作者 张鸣钟 《中医研究》 2010年第8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中藏经 中医名 书名 华氏中藏经 《灵枢》 《素问》 中医中药 “中”
下载PDF
略论《中藏经》中的言语和语言异常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治国 刘治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中藏经》对言语和语言异常的记载散见于各篇,其描述侧重点各有不同,描述方式多种多样。这些描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明病因、定病位、辨病性、决生死等方面。与《内经》相比,《中藏经》中言语和语言异常有明显特点。
关键词 中藏经 言语 语言 闻诊
下载PDF
简述《华氏中藏经》之学术价值及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于晓 武冰 严季澜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5期353-354,共2页
《华氏中藏经》做为中医的一部经典古籍,虽然其书真伪之争颇多,但其学术价值仍然值得重视。该书上承《内》、《难》,下启易水,论兼诸家,卓识独见,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理法方药完备,其精妙独到的医论、诊疾... 《华氏中藏经》做为中医的一部经典古籍,虽然其书真伪之争颇多,但其学术价值仍然值得重视。该书上承《内》、《难》,下启易水,论兼诸家,卓识独见,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理法方药完备,其精妙独到的医论、诊疾察病的经验、遣方用药的思路都颇有可法之处,是一部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医学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中藏经 学术价值 脏腑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痹证理论的临床与实验依据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健 万磊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2年第5期36-41,共6页
华佗所著的《中藏经》对痹证的论述,上承《内经》以阴阳学说为总纲,下启《金匮》以脏腑学说为基础,提出了"暑热、饮食、七情、房劳致痹"的理论,具体是湿热邪阻、壅于经络、郁滞不通致痹;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关节致痹;情... 华佗所著的《中藏经》对痹证的论述,上承《内经》以阴阳学说为总纲,下启《金匮》以脏腑学说为基础,提出了"暑热、饮食、七情、房劳致痹"的理论,具体是湿热邪阻、壅于经络、郁滞不通致痹;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流注关节致痹;情志失调、气机不畅、痰瘀互结致痹;房劳虚损、耗精伤肾、正气虚损致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痹证理论体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中医学史上,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临床价值。本文在总结华佗《中藏经》痹证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阐述了其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华佗 痹证 科学内涵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中藏经》中“桂”的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冀 张绍峰 《中医药信息》 2008年第2期74-75,共2页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找出不同本草书对牡桂、菌桂和桂的描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中藏经》中所用"桂"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书中所用之"桂"与现代临床常用药物桂枝、肉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中藏经 考证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精读(六)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建宇 李彦知 +1 位作者 韩世辉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7期6-8,共3页
積聚癥瘕雜蟲論第十八【原文】積聚癥瘕雜蟲者,皆五臟六腑真氣失而邪氣並,遂乃生焉。久之不除也,或積或聚,或癥或瘕,或變為蟲,其狀各異。有能害人者,有不能害人者,有為病緩者,有為病速者,有疼者,有癢者,有生頭足者,有如抔塊[1]
关键词 华佗 中藏经 校注 语译
下载PDF
《中藏经》养生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应科 曹柏龙 +2 位作者 严文劭 梁琳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期9-10,共2页
《中藏经》一度遭受质疑,然瑕不掩瑜,其至真医理受到后世越来越多医家的认可,当中"天人相应"、"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形证脉气"、"贵阳贱阴"等学术观点得到广泛研究,然其养生思想鲜有人探究,... 《中藏经》一度遭受质疑,然瑕不掩瑜,其至真医理受到后世越来越多医家的认可,当中"天人相应"、"虚实寒热生死逆顺"、"形证脉气"、"贵阳贱阴"等学术观点得到广泛研究,然其养生思想鲜有人探究,本文拟从顺应自然养生观、形神共养养生观、起居饮食养生观、运动养生观四个层面,初步探究《中藏经》的养生学术思想,冀抛砖引玉,深入挖掘其养生学术价值,造福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华佗 养生 顺应自然 形神共养 饮食起居 运动
下载PDF
从《中藏经》探讨华佗医学思想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先刚 张佳乐 张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2-54,62,共4页
对华佗《中藏经》及相关史实文献进行研究,认为《中藏经》充实了中医辨证理论,重视调和阴阳,强调辨证选用药饵。其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和顺应天时的养生思想及其用药独专的思路对于指导当代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崇尚... 对华佗《中藏经》及相关史实文献进行研究,认为《中藏经》充实了中医辨证理论,重视调和阴阳,强调辨证选用药饵。其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和顺应天时的养生思想及其用药独专的思路对于指导当代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崇尚自然和以人为本等角度出发,探讨《中藏经》的文化内涵,以期更好的指导当代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华佗 诊疗文化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校注后记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光荣 李彦知 +1 位作者 韩世辉 杨建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4期1-4,共4页
《中藏经》整理研究,在李聪甫研究员主持与指导下,勘误订讹,注难析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终致版归一式。今将本次校注所需誌之者,列述于后。1《中藏经》作者及成书年代考《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题曰... 《中藏经》整理研究,在李聪甫研究员主持与指导下,勘误订讹,注难析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终致版归一式。今将本次校注所需誌之者,列述于后。1《中藏经》作者及成书年代考《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齐书録解题》録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然而,关于本书及其作者之真伪,代有考辨而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中藏经 校注
下载PDF
论孙光荣教授对《中藏经》“从顺其宜”治疗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俊雄 杨建宇 +3 位作者 李彦知 王兴 孙文正 薛武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期5-8,共4页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疑为华佗弟子将华佗所授理法方药集腋成裘、自珍自用之作,实为课徒用书。其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难经》,而以形证脉气决生死,以脏腑辨证为中心独树一帜,可谓自《内经》、
关键词 孙光荣 名老中医 中藏经 从顺其宜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中藏经》脉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庆文 杨建宇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中藏经》传为汉华佗所著,凡三卷,为中医学经典名著之一。《中藏经》前两卷中脏腑辨证理论初步系统化,脉学理论则贯穿其中。本文从"判断生理功能,指导脏腑辨证,判断疾病顺逆预后,决断患者生死"四个方面对《中藏经》的脉学理... 《中藏经》传为汉华佗所著,凡三卷,为中医学经典名著之一。《中藏经》前两卷中脏腑辨证理论初步系统化,脉学理论则贯穿其中。本文从"判断生理功能,指导脏腑辨证,判断疾病顺逆预后,决断患者生死"四个方面对《中藏经》的脉学理论进行梳理,以促进中医脉诊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脉诊 理论研究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精读(十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宇 李彦知 +1 位作者 韩世辉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4期5-7,共3页
论痹第三十三(原文工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於人脏腑之为也,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而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於肝,则名筋痹;入於肾,则名骨痹... 论痹第三十三(原文工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於人脏腑之为也,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而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於肝,则名筋痹;入於肾,则名骨痹;入於心,则名血痹;入於脾,则名肉痹;入於肺,则名气痹。感病则同,其治乃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中藏经 校注 语译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精读(九)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彦知 韩世辉 +1 位作者 杨建宇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0期1-3,共3页
[原文]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裹,手太阳是其经也。心与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咳久不已,则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俱出也。小肠实则热,热则生口疮。虚则生寒叫寒则泄脓血,或泄黑... [原文]小肠者,受盛之腑也,与心为表裹,手太阳是其经也。心与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咳久不已,则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俱出也。小肠实则热,热则生口疮。虚则生寒叫寒则泄脓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肠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中藏经 校注 语译
下载PDF
再识《中藏经》成书于汉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峥 王志华 李彦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于《中藏经》成书时期,也是众说纷纭,后世多遵孙星衍之说认为《中藏经》为六朝后人伪作。现存《中藏经》有六朝后人手笔是不可否认的,但就此肯定该书是六朝后人伪作也是不能成立的。
关键词 中藏经 成书 孙星衍
下载PDF
《中藏经》对水肿病的认识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柏龙 杨建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1期7-8,共2页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相传为华佗及门人在古书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内容宏大丰富。其中《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乃是水肿病专篇,对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临床症候、诊断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从以下几个方...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相传为华佗及门人在古书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内容宏大丰富。其中《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乃是水肿病专篇,对于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临床症候、诊断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藏经》中水肿病的认识进行探讨,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水肿 脏腑 十一经脉 辨证
下载PDF
从声韵看《中藏经》之成书时代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作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3-85,共3页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音韵 时代考证
下载PDF
《中藏经》理论传承及成书时间探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春雨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中藏经》的理论传承,很多学者认为是宗《内》《难》而成。至于成书作者以及成书时间,多认为是六朝人托名伪作。本研究认为,《中藏经》成书于两汉时期,其理论传承不是或不完全是《内》《难》,华佗获《中藏经》于民间隐士,华佗在狱中烧... 《中藏经》的理论传承,很多学者认为是宗《内》《难》而成。至于成书作者以及成书时间,多认为是六朝人托名伪作。本研究认为,《中藏经》成书于两汉时期,其理论传承不是或不完全是《内》《难》,华佗获《中藏经》于民间隐士,华佗在狱中烧毁外科学内容,而流传下来的《中藏经》残卷一直流传于道家,其方药部分后世可能增删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华佗 两汉 成书
下载PDF
华佗《中藏经》导读 揩拭尘封明珠 解读医家宝典——试析《中藏经》其书与其学术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光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3-16,共14页
中医药典籍,系历代中医药学家智慧与经验之结晶,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之支撑,乃中医临证实践之指南,亦乃中医药学继承创新之源泉。故凡业中医者,均视中医药典籍为行医之圭臬、诊疗之准绳。
关键词 中藏经 华佗 考释 版本 学术思想 脏腑辨证八纲
下载PDF
浅论《中藏经》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萍 《湖北中医杂志》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中藏经 脏腑辨证 色脉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中藏经》脏腑辨证特点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慧 《中医文献杂志》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藏经》对脏腑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对病证的划分上,其以脏腑分证的手法主要有三。而更重要的是该书具体的脏腑辨证方法:脏腑辨证首论阴阳;虚实寒热,脏腑有别;外感内伤,辨从脏腑;以脏气为根本判别预后。
关键词 中藏经 辨证方法 脏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