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在肠梗阻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丁宗豪 汪泳 陈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碱性磷酸酶(ALP)、D-二聚体(D-D)在肠梗阻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201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105例)和保守治疗组(96例)。根据肠道血运情况将手术组分为单纯性...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碱性磷酸酶(ALP)、D-二聚体(D-D)在肠梗阻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201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105例)和保守治疗组(96例)。根据肠道血运情况将手术组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组(46例)、无肠壁坏死组(34例)和肠壁坏死组(25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肠梗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肠道血运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分析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FABP、ALP、D-D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FABP、ALP、D-D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组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高于保守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血清IFAB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肠壁坏死组血清IFABP、ALP、D-D水平高于无肠壁坏死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且无肠壁坏死组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均P<0.05)。血清IFABP、ALP、D-D三者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FABP、ALP、D-D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均有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升高,且与肠绞窄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绞窄性肠梗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碱性磷酸酶 d-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应琼 石慧芳 +2 位作者 何海武 陈亚红 陈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院内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院内常规抗支原体感染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院内收治的12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院内常规抗支原体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者而言,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不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 d-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斌武 马彦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低流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清肺化痰祛瘀汤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对D-二聚体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PaO2、PaCO2、D-二聚体及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祛瘀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D-二聚体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 急性加重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汤东澄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支原体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1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支原体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之83.0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不仅疗效显著,且降低了儿童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凝血酶调节蛋白 d-
下载PDF
荨麻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铁育华 黄楠 +1 位作者 张维维 李军友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荨麻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年至2022年3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研究荨麻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年至2022年3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给予荨麻汤治疗)和实验组(40例,给予荨麻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指标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效果及半年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IgE、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常规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半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荨麻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皮肤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汤 刺络放血疗法 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 疗效 血浆d-
下载PDF
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万嘉 杨镛 +4 位作者 李珊珊 李国剑 马振桓 杨国凯 杜玲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33-2936,共4页
背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探讨D-二聚体、肠脂... 背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探讨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76例,经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造影和腹腔穿刺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例(观察组),其余35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0、6、12、24、48h)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95%CI(0.831,1.000),P<0.001〕和0.823〔95%CI(0.691,0.955),P<0.001〕。合并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脓毒症、广泛性血栓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PACHEⅡ)评分≥10分的重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高于仅有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轻症患者(P<0.05)。结论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异常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 急性病 d-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结合蛋白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荣宁 张丽敦 +1 位作者 谭晓明 林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3期1865-1865,18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结合蛋白(Fn)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30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Fn,对数据进行比...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结合蛋白(Fn)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30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Fn,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D、Fn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血浆D-D和Fn在PIH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了解PIH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d- 纤维结合蛋白 诊断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结合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丽娜 原亚文 +2 位作者 张颖 刘冰艳 熊红梅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浆 d- DD 纤维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对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洁 陈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采用CRRT治疗的168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采用CRRT治疗的168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8)和预后不良组(n=60)。统计患者的血清D-D、PCT水平,分析血清D-D、PCT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血清D-D、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CT水平高是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D-D、PCT水平预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急诊CRRT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均>0.70,预测价值均理想,且以联合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血清D-D、PCT水平对预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d- 降钙素原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
10
作者 崔建华 张西洲 +2 位作者 郭以川 何富文 谢印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6-596,共1页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d- 纤维结合蛋白 HAPE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D-D的影响
11
作者 徐进友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化裁,观察2组患者hs-CRP、D-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和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清hs-CRP、D-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中药具有抗炎、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作用,可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葛根芩连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C反应蛋白 D
下载PDF
西宁地区冠心病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玉琴 李宗霞 +1 位作者 柳茵 苏晓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D患者122例(CHD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根...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D患者122例(CHD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根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51例)、双支病变(48例)、三支病变(23例);另选27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检测各组血浆Hp、D-D水平,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HD组Hp、D-D水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上升(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CHD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D-D水平升高,Hp水平亦升高(P均<0.05);与同组单支病变者比较,三支病变者D-D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CHD患者血浆Hp水平与D-D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Hp水平可以为CHD危险分层提供一定的依据,D-D的增高是严重冠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CHD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结合珠蛋白 d-
下载PDF
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天鹏 蒋成行 +1 位作者 胡升安 胡朝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 目的探讨联合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痛患者93例,其中32例为通过腹部血管B超、CTA或DSA确诊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61例患者为对照组.检验93例患者入院就诊后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照两组间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ABP、D-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三者联合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5%CI 0.719~0.902,P<0.001)、0.806(95%CI 0.707~0.904,P<0.001)、0.695(95%CI 0.584~0.806,P=0.002)、0.918(95%CI 0.850~0.985,P<0.001).结论I-FABP、D-乳酸及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有临床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d-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陈晖 陆喜荣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30-31,共2页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并观察其对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急诊住院及留察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2组。治...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32例,并观察其对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急诊住院及留察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活血化瘀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宗毅 陈烨 孙晓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71-973,共3页
目的观察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将其分成非危重组(PCIS评分>80分,n=39例)、危重组(PCIS评分为71~80分,n=35例)以及极危重组(PCIS评分≤70分,n=26例... 目的观察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小儿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将其分成非危重组(PCIS评分>80分,n=39例)、危重组(PCIS评分为71~80分,n=35例)以及极危重组(PCIS评分≤70分,n=26例)。并按照患儿的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26例)以及存活组(n=74例)。比较不同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以及极危重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非危重组最低,危重组次之,极危重组最高;两两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以及极危重组的病死率差异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死亡组的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患儿的PCI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与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肝素结合蛋白、D-二聚体与脓毒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紧密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d- 小儿脓毒症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艳春 雒雪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D-二聚体(D-dimer,D-D)在子痫前期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20例晚期妊娠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20例,重...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D-二聚体(D-dimer,D-D)在子痫前期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20例晚期妊娠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1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00例,选择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CysC、RBP及D-D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及对照组间CysC、RBP及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CysC、RBP及D-D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CysC、RBP及D-D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ysC、RBP及D-D在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d-
下载PDF
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糖尿病肾病Ⅳ期C反应蛋白、D-二聚体、尿白蛋白/肌酐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亚楠 饶克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基于益气养阴化瘀法,观察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中、晚期)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尿白蛋白/肌酐(ACR)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糖尿病肾病Ⅳ期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 【目的】基于益气养阴化瘀法,观察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中、晚期)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尿白蛋白/肌酐(ACR)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糖尿病肾病Ⅳ期诊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RP、D-dimer、ACR及RBP等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SCr、BUN、CCr等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D-dimer、ACR、RBP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其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与肾小管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和增强微血管循环等方面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恶化的肾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益气养阴化瘀法 参芪地黄汤 C反应蛋白 d- 尿白蛋白/肌酐 视黄醇结合蛋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DVT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霖 谭淑华 艾卫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给予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分组的方法... 目的探讨给予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单纯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数目和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二聚体降至正常的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治疗DVT,其临床效果好,作用较为全面,对孕妇及胎儿的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结合中药 d-升高的妊娠期高血压 DVT的临床研究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及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皮红泉 李德华 +2 位作者 卢盛祥 王蔚浩 邓乐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D-二聚体(D-dimer)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 Tn 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东莞市常平医院急诊科157例胸痛患者、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分离得血清及血浆。测定所有研究标本的h-FABP、D-二聚体和hs-c Tn T。所有实验数据均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CS患者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血清h-FABP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hs-c Tn T水平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胸痛3 h以内组和3~6 h组ACS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胸痛3~6 h组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清hs-c Tn 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单独应用h-FABP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87.07%,特异度为73.62%,准确性为82.03%。h-FABP、D-二聚体及hs-c Tn T联合应用诊断ACS(胸痛3~6 h)的敏感度为97.41%,特异度为59.22%,准确性为87.65%。结论血清h-FABP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hs-c Tn T和血浆D-二聚体对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h-FABP、D-二聚体及hs-c Tn T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 高敏肌钙蛋白T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星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218-220,224,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银杏叶提取物,对两组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超声指标、神经功能、D-D、h-FAB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D-D、h-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可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改善神经功能,也可调节D-D、h-FABP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