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形象哲学:中西印思想互鉴的当下思考 |
张法
|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从中西印文化比较看形式美 |
张法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3
|
一语能成践 译鞮待三读——怀想贯通中西印文化的孤绝学者徐梵澄 |
李晓燕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4
|
美的本体论:中西印美学的不同建构 |
张法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5
|
审美类型的中西印比较及其意义 |
张法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6
|
中西印文化的融合及发展前景 |
宋恩荣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哲学的当下与未来——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思想要义述评 |
蔡祥元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
2023 |
0 |
|
8
|
从中西印哲学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上) |
张法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9
|
由中西印哲学而来的语言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下) |
张法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与中西印文化的互补 |
胡伟希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1
|
略论梁漱溟的中西印文化比较观 |
周德丰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12
|
美学:以中西印类型为基础的世界建构 |
张法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19 |
0 |
|
13
|
《中西印哲学导论》出版 |
蛰泰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共同推进中国文化的复兴──“中西印文化的融合及其发展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
之华
|
《党校科研信息》
|
1994 |
0 |
|
15
|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思想基础与时代关联 |
张法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6
|
Brahman(梵):印度哲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特色 |
张法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新型的世界哲学应当是怎样的——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谈起 |
张法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8 |
1
|
|
18
|
张君劢哲学思想论析 |
吕希晨
|
《中国哲学史》
|
1995 |
1
|
|
19
|
中国哲学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三个问题 |
张法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作为艺术内容的美学(上):美乃艺术的基础和目的 |
张法
|
《艺术学研究》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