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西学者的评论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克武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4期88-95,共8页
关键词 严复 史华慈 个人自由 《天演论》 蔡元培 梁启超 中西学者 钱钟书 吴汝纶 学衡派
下载PDF
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差异对我国元教育研究发展的影响——从“布雷岑卡”的学术思想说起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炳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分析以布雷岑卡学术思想为代表的西方元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元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相互间的理论渊源。我国元教育研究由高潮走向回落是由于我国研究者的治学思想与西方有着不同传统而造成的。
关键词 元教育 布雷岑卡 分析教育哲学 中西学者 治学思想
下载PDF
中西学者关于中国三十年代哲学论战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素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西学者关于中国三十年代哲学论战的研究徐素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哲学界所发生的那场哲学大论战,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精彩的一页。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主要对象的这场哲学论战,不仅有新旧哲学之间的冲... 中西学者关于中国三十年代哲学论战的研究徐素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哲学界所发生的那场哲学大论战,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精彩的一页。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主要对象的这场哲学论战,不仅有新旧哲学之间的冲突,更有新哲学内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论战 辩证唯物 三十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学者 中西学者 毛泽东哲学思想 政治斗争 西方学者 苏联哲学
下载PDF
中西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军阀史之比较
4
作者 麦科德 周秋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9-82,共4页
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简介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大致情况;第二,用西方学者的眼光,谈谈中国学者在此一研究领域与西方学者有何不同;第三,具体围绕军阀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问题,比... 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简介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大致情况;第二,用西方学者的眼光,谈谈中国学者在此一研究领域与西方学者有何不同;第三,具体围绕军阀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中国近代军阀的起源问题,比较一下中西学者在此问题上各自的看法与差异。希望通过介绍和比较,有助于中西双方的学者将中国近代军阀史的研究更加推向深入。 (一) 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军阀史的研究起自本世纪60年代,当时出版了两本书:一是詹姆斯·谢里登著的《中国军阀:冯玉祥的生涯》(1966年版);一是唐纳德·吉林著的《山西军阀阎锡山,1911—1949)(1967年版)。因为有这两本书的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军阀史 西方学者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学者 中西学者 中国军阀 研究成果 帝国主义 起源
下载PDF
中西学者学术论文中N that-cl型式的语料库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若琳 卫乃兴 《当代外语研究》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N that-cl型式是书面语料库中高频出现的型式之一,由空壳名词(shell nouns)及其引导的补语从句构成。由于空壳名词语义不明确,依靠补语从句进行语义具化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关注。以往关于N thatcl型式的研究多从语篇组织、立场表达和教学... N that-cl型式是书面语料库中高频出现的型式之一,由空壳名词(shell nouns)及其引导的补语从句构成。由于空壳名词语义不明确,依靠补语从句进行语义具化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关注。以往关于N thatcl型式的研究多从语篇组织、立场表达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展开,但对中西学者在特定语域中使用这一型式的用法和功能异同少有系统探索。本研究基于Beijing CARE Corpus对比探究了中西学者论文中25个高频N that-cl型式的频数分布、用法和特征性意义异同。研究发现,中国学者使用N that-cl型式少于西方学者,事实组、认知过程组、可能性组的频数差异尤为显著,但中国学者趋于使用研究组这类泛化意义较强的型式。此外,一些典型的N that-cl型式体现了中西学者文本的区别性特征意义:西方学者重视研究过程,包含观点分析及逻辑推理,而中国学者更重视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学术话语分析和二语学术写作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that-cl型式 空壳名词 共选 特征性意义 中西学者
原文传递
语料库驱动的中西学者论文事态名词研究——以N that型式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冰昕 卫乃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8,共9页
事态名词是学术论文中一类特殊的名词,蕴含了作者赋予命题丰富的认识状态意义,对知识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对比分析中西学者论文N that型式中事态名词的意义与功能,考察作者如何运用事态名词构建知识。结果表明,中西... 事态名词是学术论文中一类特殊的名词,蕴含了作者赋予命题丰富的认识状态意义,对知识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对比分析中西学者论文N that型式中事态名词的意义与功能,考察作者如何运用事态名词构建知识。结果表明,中西学者对事态名词的使用存在重要差异,揭示出中西论文意义方式与知识构建方式的不同。中国学者对事态名词的使用频次显著低于西方学者,且更少使用该类名词呈述证据、提出观点、讨论方法、表达声言等。中国硬学科学者多注重报道研究证据,而较忽视表述观点、声言和传递作者态度。本研究揭示,准确、妥帖地运用事态名词是中国学者学术英语写作的薄弱环节;学术英语教学应加强对事态名词及其知识构建功能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态名词 中西学者 学术论文 知识构建 N that型式
原文传递
评中共“八大”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兼评西方学者对“中国道路”认识的误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琳 马启民 巩刚军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中西学者在对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重大会议中共“八大”的评价上 ,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认为 :“八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 中西学者在对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重大会议中共“八大”的评价上 ,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认为 :“八大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而西方学者则认为 :八大是修改苏联模式的表现 ,其含义是八大没有超出苏联模式的框架 ,而不能称之为中国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代替了从苏联引进的发展战略 ,因而是中国寻求自己道路的表现。本文探讨了“中国道路”的涵义 ,指出了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误区 ,同时论述了八大对中国道路探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八大” 中国道路 中西学者 探索
下载PDF
交流中西方教育管理思想 把握国际教育管理走势——《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评介
8
作者 古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12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 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管理研究会 中西 中国教育学会 评介 国际 交流
下载PDF
基于语言学英文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的复杂名词短语研究
9
作者 高霞 《语料库语言学》 2022年第2期47-60,167,共15页
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语言学英文论文中17类复杂名词短语的使用进行了横向中西学者间的比较和纵向不同写作水平作者间的对比(硕士生和中西作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硕士生、中国学者、西方学者三个群体的论文中复杂名词短语使用频... 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语言学英文论文中17类复杂名词短语的使用进行了横向中西学者间的比较和纵向不同写作水平作者间的对比(硕士生和中西作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硕士生、中国学者、西方学者三个群体的论文中复杂名词短语使用频数无显著差异,高频使用的复杂名词短语型式相似,均为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和名词+介词短语(抽象意义)型式。三类复杂名词短语型式在三组文本间使用差异显著,五类复杂名词短语型式在中国硕士生文本中与中西学者论文中的使用差异显著。学术写作水平似乎是影响学术论文复杂名词短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还对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教学和学术论文写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名词短语 语料库 学术论文 中西学者 硕士生
下载PDF
如何看《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1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金瓶梅》 潘金莲 文学形象 人物形象 历史意识 西方文化 性观念 实多虚少 中西学者 人性弱点
下载PDF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in the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11
作者 Zhang Yanju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5期132-134,共3页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so the Chinese scholars need to continue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western national musicological theories, and should c...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so the Chinese scholars need to continue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western national musicological theories, and should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base on the "used doctrine".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s, improve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so that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can hav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is an independent basic discipline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China, the music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music.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idea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in the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musicology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下载PDF
China Path and China-U.S.Relations
12
作者 ZHAO WEIPING 《China Today》 2015年第7期42-45,共4页
The following is the speech given by Zhao Weiping,Chinese Consul General to Chicago,at the Opening Reception and Dinner of the"Has China Found a Unique Path of Modernization:The China Model Revisited"Conference on ... The following is the speech given by Zhao Weiping,Chinese Consul General to Chicago,at the Opening Reception and Dinner of the"Has China Found a Unique Path of Modernization:The China Model Revisited"Conference on May 4,2015.1.Path of Great Vitality Recently,some Western academics have become active again as regards the so-called"revisiting the China Model,"their focu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hina 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Chicago political again cooperation contributions modernization committed socialist focusing
下载PDF
WU Mi's Education and Thoughts
13
作者 LI Min-yan CUI Yan-qia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In China, WU Mi is a well-known poet, educator, and classical scholar. Hono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study on China'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he theories... In China, WU Mi is a well-known poet, educator, and classical scholar. Honored as the father of the study on China'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he theori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research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In his early life, he was enlightened by the Guan school (a school of Neo-Confucianism), and later he studied in the U.S. where h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Irving Babbitt's new humanistic thought.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he advocated the thought of having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ultivation of "well-informed and refined" qualities. In fact, WU Mi's thoughts owes greatly to the education he received in his childho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y life of WU Mi so a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behind his achievement of having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Mi EDUCATION INFLUENCE COMPARATIVE
下载PDF
融合与对立:“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文明
14
作者 吕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65-66,共2页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文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而散发的光彩,后来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态以及达到这一状态的过程。除了文明起源问题以外,中西学者普遍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文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而散发的光彩,后来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状态以及达到这一状态的过程。除了文明起源问题以外,中西学者普遍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轴心时代”的文明发展。“轴心时代”具备文明起源的所有条件和标准,同时发展出自己的新标准,它更加强调思想上的剧变,是一次人类集体意识的觉醒。这些不分地域、国度的思想巨壁共同缔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高峰,从而影响了后世人发展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文明起源 东西方文明 精神历程 《尚书》 集体意识 中西学者
原文传递
唐代西域裴羅将軍城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连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4期27-34,共8页
一《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羁縻州条引贾耽《皇华四达记》云:“五十里至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北有碎叶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这是最... 一《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羁縻州条引贾耽《皇华四达记》云:“五十里至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北有碎叶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这是最早记载关于裴罗将军城的一段;史料,自此以后,裴罗将军城之名,几隐没无闻,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修《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其卷十三疆域六天山北路三什巴尔图和硕条才重提此城云:“裴罗将军城者,回纥骨力裴罗初与葛逻禄称左右叶护,后袭破拔悉密,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又攻杀突厥白眉可汗,遣使上功拜左骁卫员外大将军,当时必曾建城于碎叶川口,故称裴罗将军城”。按此书诮图斯库勒(Issikul),郎唐时的碎叶水而把碎叶城置于图斯库勒之南,其说大谬,但对裴罗将军城的解说,则颇有可取,惜未为中西学者所注意。王国维撰《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域 土耳其斯坦 可汗 西辽 碎叶 都城 将军 热海 中西学者 波斯人
下载PDF
中国学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非正式语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102,150,共12页
基于中西学者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和中国学者学术论文历时语料库,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学者间和中国学者不同历时时期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学者论文中高频使用的非正式语体特征相似,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指... 基于中西学者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和中国学者学术论文历时语料库,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学者间和中国学者不同历时时期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学者论文中高频使用的非正式语体特征相似,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句首连词/连接副词。中国人文社科学者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频数显著低于西方学者,中西方理工科学者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无显著差异。同时,近20年间中国学者论文中非正式语体特征使用频数显著增加,尤其是理工科学者。这或许表明中国学者对非正式语体特征的使用态度日趋宽容,但与西方学者相比,仍趋于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语体特征 学术论文 中西学者 历时
原文传递
欧洲、日本、中国的国民性研究:西学东渐的三部曲 被引量:6
17
作者 鲍绍霖 王宪明 高曼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7-46,共10页
近来,五四运动倡导者们关于国民性的讨论颇为中西学者所瞩目并引起了不少讨论。本文试图考察五四研究中这一重要的问题,考察其发展,意义及部分学者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成果和随之而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加以探讨,以期使五四时期的国... 近来,五四运动倡导者们关于国民性的讨论颇为中西学者所瞩目并引起了不少讨论。本文试图考察五四研究中这一重要的问题,考察其发展,意义及部分学者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成果和随之而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加以探讨,以期使五四时期的国民性改造潮流在历史的视野中得到恰如其份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性改造 民族性 梁启超 五四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倡导者 日本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西学者
原文传递
PEOPLE & POINTS
18
《Beijing Review》 2016年第22期10-11,共2页
RENOWNED SCHOLAR DIESYang Jiang,a well-known Chinese writer,translator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cholar,passed away in Beijing on May 25 at the age of 105.Proficient in English,French and Spanish,Yang made a name for he... RENOWNED SCHOLAR DIESYang Jiang,a well-known Chinese writer,translator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cholar,passed away in Beijing on May 25 at the age of 105.Proficient in English,French and Spanish,Yang made a name for herself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Her translation of Don Quixote into Chinese from its original Spanish has been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best version to 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nish passed translator French writer scholar PEOPLE POINTS funded solely
原文传递
Global Challenges to Intellectual History: Regional Focus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he West
19
作者 Dominic Sachsenmai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1期128-147,共20页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cademia,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has continued to neglect the world outside of the West. The reasons for this Eurocentric bias are related to ...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cademia,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has continued to neglect the world outside of the West. The reasons for this Eurocentric bias are related to lasting hierarchies in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historiography. To put it bluntly, Western scholars can afford to ignore historical approach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ile the opposite is not the case. Whereas fields like subaltern studies have pointed at such problems, these hierarchies (and their historical roots ) have thus far hardly been considered in the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outlines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agendas for the field of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For example, it argues that the transnational spread( and local adaptation) of Eurocentric ideas since the 19th century remains insufficiently understood.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changing facets of international hierarchies of knowledge, which have continued to influence historical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up until the present 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ectual history global history sociologies of knowledge EUROCENTRISM world ord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