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学东渐:晚清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二讲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欧梵 《关东学刊》 2018年第2期51-70,共20页
我上次讲过,回到北大就好像回到我的学术老家一样。这可能是我第三次来北大做比较长期的访问。可是这次由于我自己的过失,我五个报告竟然能够安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这个连我自己也难以想象,这几天心情非常紧张,因为我带来的资料... 我上次讲过,回到北大就好像回到我的学术老家一样。这可能是我第三次来北大做比较长期的访问。可是这次由于我自己的过失,我五个报告竟然能够安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这个连我自己也难以想象,这几天心情非常紧张,因为我带来的资料太多,可是很难消化。所以,我要再三跟各位说的就是,我以后这几个报告都是一种初步的研究状态的报告,而不是一种研究成果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西文化关系 晚清文学 西学东渐 想象 乌托邦 研究成果 北大
下载PDF
三十年代中西文坛的“左翼”国际主义——“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三讲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欧梵 《关东学刊》 2018年第3期54-68,共15页
今天应该比以前两场讲得轻松一点,基本上就讲几个故事,因为这不是我研究的题目,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题目蛮有兴趣的,而且这是从几个偶然的机会,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作为一系列研究的出发点,主要讲一两个小问题.20多年前我来北大开会,当时的... 今天应该比以前两场讲得轻松一点,基本上就讲几个故事,因为这不是我研究的题目,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题目蛮有兴趣的,而且这是从几个偶然的机会,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作为一系列研究的出发点,主要讲一两个小问题.20多年前我来北大开会,当时的三位北大名将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提出“二十世纪意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我觉得非常新颖,所以跟他们谈得非常开心.可是我来的时候,肚子里念的反而是比较老的东西.因为我仰慕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 国际主义 三十年 左翼 文坛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下载PDF
现代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一讲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欧梵 《关东学刊》 2018年第1期89-108,共20页
学术论文与学术演讲作为展示学术成果的不同方式,两者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它们的一致之处在于,都是展现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同之处则在于,学术论文是一种更加严谨的学术表达,它对资料性、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都有更高... 学术论文与学术演讲作为展示学术成果的不同方式,两者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它们的一致之处在于,都是展现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同之处则在于,学术论文是一种更加严谨的学术表达,它对资料性、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都有更高的要求,注重结论的科学性,而学术演讲虽然也要求资料性和逻辑性,但它更注重学术思想和方法的启发性,注重现场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的甚至未成形的思考。学术论文因其峨冠博带、高头典章的面目往往令人敬而远之,学术演讲则因其现场的活跃气氛和互动交流而使人亲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西文化关系 文化背景 现代主义 历史 学术成果 学术演讲 学术论文
下载PDF
曾纪泽的中西文化关系思想略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洪新 张立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57-60,共4页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使臣,对中西文化的关系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思考。在科技方面,他认为"西学中源";在教育方面,他倡导"中西互补";在政商方面,他主张"酌采西制"。文章拟就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使臣,对中西文化的关系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思考。在科技方面,他认为"西学中源";在教育方面,他倡导"中西互补";在政商方面,他主张"酌采西制"。文章拟就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全面认识晚清学人的中西文化观及其发展演变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纪泽 中西文化关系 《使西日记》 中西文化
下载PDF
略论现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关系认知的三种范式
5
作者 隋思喜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52-56,共5页
现代新儒家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思想内容的创新是以中西文化关系为"场域"进行的,对儒学现代化问题的探索也是在如何认知中西文化关系中展开的。他们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三种范式:第一代新儒家认为中西文化关... 现代新儒家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思想内容的创新是以中西文化关系为"场域"进行的,对儒学现代化问题的探索也是在如何认知中西文化关系中展开的。他们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三种范式:第一代新儒家认为中西文化关系是涵摄关系,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是以儒学的态度接受和改造西方文化,其思维方式是线性相续思维;第二代新儒家主张中西文化关系是贯通关系,实现儒学现代化的途径是儒家心性之学开出民主和科学的新外王,其思维方式是两两对列思维;当代新儒家主张中西文化关系是对话关系,实现儒学现代化的途径是在"共同意识"的基础上重申儒学的德行伦理和人文精神,其思维方式是"理一分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中西文化关系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台湾的“学院现代主义”--“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五讲
6
作者 李欧梵 《关东学刊》 2018年第5期38-55,共18页
大家也许还记得我在第一讲里面提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特别提到在当时的维也纳、柏林、巴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种文化的气氛,用彼得·盖伊的说法就是一种叛逆的气氛,觉得欧洲的文化发展到那种程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我在第一讲里面提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特别提到在当时的维也纳、柏林、巴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种文化的气氛,用彼得·盖伊的说法就是一种叛逆的气氛,觉得欧洲的文化发展到那种程度,一定会从中产生某种反抗或挑战,甚至于颠覆,从这个颠覆的过程里面发展出欧洲的现代主义,它的背景当然是欧洲城市的兴起和欧洲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的欧洲文明发展的反思。如果把这个条件放在第三世界的话,那就不能成立,因为当时的拉丁美洲、亚洲,几乎没有什么现代主义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中西文化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 学院 台湾 19世纪末 文化背景 20世纪
下载PDF
维柯-萨依德-朱光潜--“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四讲
7
作者 李欧梵 沙亚海提·来提甫(整理) 沈雅婷(整理) 《关东学刊》 2018年第4期32-49,共18页
我这次来要大胆地讲这个题目,其实我是没办法绕开这个题目,是为了向朱光潜先生致敬!我非常遗憾,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来到北大上课,没有见到朱先生,后来听张隆溪说朱先生那个时候不大见人,他只见张隆溪一个人。张隆溪是他的及门弟子,... 我这次来要大胆地讲这个题目,其实我是没办法绕开这个题目,是为了向朱光潜先生致敬!我非常遗憾,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来到北大上课,没有见到朱先生,后来听张隆溪说朱先生那个时候不大见人,他只见张隆溪一个人。张隆溪是他的及门弟子,所以他可以登堂入室,年轻人当中最后跟朱先生比较近的就是现在在香港城市大学教书的张隆溪,我从他那里获益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西文化关系 朱光潜 维柯 香港城市大学 80年代 年轻人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
8
作者 李脉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8-21,共4页
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与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是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术任务,也是建构既具有民族主体性的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关系
下载PDF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9
作者 木心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92-92,共1页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上下两卷本,第一卷的副标题为"从张骞到郑和(1500年以前)",第二卷的副标题为"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1500年—1800年)"。张国刚教授初入学界在唐史...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上下两卷本,第一卷的副标题为"从张骞到郑和(1500年以前)",第二卷的副标题为"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1500年—1800年)"。张国刚教授初入学界在唐史研究领域显露头角,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国外学界的研究以及中欧文化交流史领域,已在中西交流史领域推出了多部有分量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交流史 马戛尔尼 显露头角 中西文化关系 利玛窦
下载PDF
从中西交通史到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评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0
作者 毛瑞方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1年第1期309-319,共11页
中西文化关系史,最初称中西交通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文明与进化,在摇篮时代就表现为彼此之间既坚持自我又相互交流互鉴的历史过程"^(①)。而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时本欲以汉武帝时... 中西文化关系史,最初称中西交通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文明与进化,在摇篮时代就表现为彼此之间既坚持自我又相互交流互鉴的历史过程"^(①)。而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时本欲以汉武帝时期为开端,但爬梳史料后,他开篇便提出:"上古历史,亦正与汉武帝以后,二千余年之历史相仿也。"^(②)他将《前编》细分为十三章,依古籍史料总结了自史前民族迁徙至汉初中国与域外交通的状况,将中西关系史研究上限往前推了两千余年。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交通史 中西文化关系 汉武帝时期 民族迁徙 上古历史 张星烺 交流互鉴 坚持自我
下载PDF
从教材的角度评张国刚 吴莉苇著《中西文化关系史》
11
作者 苏生文 《黑龙江史志》 2008年第6X期79-80,共2页
张国刚吴莉苇合著的最新高教教材《中西文化关系史》集优美的文笔、缜密的思辨和卓越的史识于一体,一改过去人们印象中教科书枯燥乏味、观点肤浅的一贯形象,力求在骨架完整的前提下,做到血肉丰满、可读性强;在博采众长的情况下,适当地... 张国刚吴莉苇合著的最新高教教材《中西文化关系史》集优美的文笔、缜密的思辨和卓越的史识于一体,一改过去人们印象中教科书枯燥乏味、观点肤浅的一贯形象,力求在骨架完整的前提下,做到血肉丰满、可读性强;在博采众长的情况下,适当地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是一部有血有肉、见解独到的高教教材。诚如傅斯年所言,"编历史教科书,大体上等于修史,才学识三难皆在此需用,决不是随便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关系史》 历史教材 文笔 思辨 史识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形成
12
作者 吴日岗 《百色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中西文化关系问题是中国近代文化基本的、核心的问题。本文试着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与近代文化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中西文化关系问题 经世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中体西用
全文增补中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勇 胡步芬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6-58,64,共4页
中西方学者对关系的研究,从关系的定义、对关系的认知、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双方社会与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是强大的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持续影响力。正确引导和利用好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关系:中西文化:关系研究
下载PDF
从中西交通史到中西文化关系史——读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4
作者 任大援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20年第5期65-68,共4页
张国刚教授新作《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以下简称张著)出版了。通读一遍,感觉到卷帙厚重,读起来却又很觉轻松;史料丰富,读起来又颇为有趣;议论精到,读起来又耐人寻味。该书称得上是一部见功力、可读性强的史学专... 张国刚教授新作《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以下简称张著)出版了。通读一遍,感觉到卷帙厚重,读起来却又很觉轻松;史料丰富,读起来又颇为有趣;议论精到,读起来又耐人寻味。该书称得上是一部见功力、可读性强的史学专著。以下谈三点心得。一、从地理关注到文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西交通史 中西文化关系 史学专著 可读性强 耐人寻味
原文传递
作为文明载体的“城” 与中西文化的侨易史视角——由《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思考相关学域的学术方法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隽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欧阳哲生教授所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是对中西交通史或中西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方面的深度探索,表现出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学术史作了相当细致的梳理,对基本史实的梳理实堪充分表彰,亦可为后来者提供坚实基础。后续之研究若想更上层楼... 欧阳哲生教授所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是对中西交通史或中西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方面的深度探索,表现出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学术史作了相当细致的梳理,对基本史实的梳理实堪充分表彰,亦可为后来者提供坚实基础。后续之研究若想更上层楼,则必须别出手眼,在方法论和视野上都能有所拓新。北京与西方这一命题,是侨易学研究的上佳命题之一。在处理这些关系根本性问题的时候,若能更好地顾及"中"与"西"、"人"与"城"、"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在一种延续性的史观中考察北京城与西方关系的"前世今生",呈现"文明的冲突"或"异文化博弈"的长时段历史,无疑让人心生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 中西文化关系 城市史 侨易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典籍外译研究的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西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2,共6页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世界的400年历史的基本脉络,总结其规律和方法,以求获得历史的智慧,为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文化 典籍外译 中西文化关系 传播主体
下载PDF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枬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 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态势无法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要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承继相接续,又要合理地采撷西方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成果。复返其根,会通创新,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回到中华文化原典,我们的文明创造才有根脉可寻,才可能元气充沛;也只有主动地汲取西方现当代文化的优秀滋养,借鉴他者镜像,才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利弊有更清醒的认知,从而在与西方文化的视界融合中,推展中国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延拓中国文化自信的原创空间,锚定中国文化自强的现实出场路径。正是基于会通创新的理念,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邀请黄枬森、张世英、杜维明三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相聚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以"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为题进行"中西马高端对话",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拨云廓雾,开路前驱。这样高层次的中西马对话与交流,在当前国内学术界应是一大创举。本刊现将三位学者的讲话录音按照演讲次序整理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西哲学 中西文化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化 性质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现象
下载PDF
胡适的文化意义
18
作者 秦志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4-47,共4页
胡适是“五四”文化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自此“暴得大名”,“誉满天下”,却又“谤亦随之”。他后来虽被中国特定的历史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作为一个文人学者,他的人生价值及社会意义又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
关键词 胡适 政治斗争 中西文化关系 文化思想 文化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时期 帝国主义 充分世界化 封建主义统治
下载PDF
《西方文化和哲学争论史》简介
19
作者 陈卫平 《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80-80,共1页
近代人们作过艰苦思辨的问题,常常会重新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近代争论了百多年的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不仅没有失去时效,反而变得更有价值,成为近几年思想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因而反思近代中国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争论,既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近代中西文化 哲学史 思想史 学术界 现实意义 争论 生活中 近代文化 全盘西化论 中西文化关系
下载PDF
宏观不空微观不琐──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20
作者 王汝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7,共1页
宏观不空微观不琐──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王汝丰长期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除专门门类如哲学史、思想史外,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缺。80年代以来,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专题性研究的成果较多... 宏观不空微观不琐──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王汝丰长期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除专门门类如哲学史、思想史外,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缺。80年代以来,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专题性研究的成果较多,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仍为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文化概论 文化史研究 近代文化 研究成果 微观 中西文化关系 中国史学会 学术研究 专题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