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作为方法:中西文论互鉴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军 林非凡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32-41,F0002,187,共12页
中西文论互鉴是文论领域中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中西文论互鉴中的不对等对话、长期存在的弱者心态以及新时代面临的“主动性中学西传”等成为当前反思中西文论互鉴的重要背景。“改变”和“转化”才是彼此交流对话的实质。“... 中西文论互鉴是文论领域中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中西文论互鉴中的不对等对话、长期存在的弱者心态以及新时代面临的“主动性中学西传”等成为当前反思中西文论互鉴的重要背景。“改变”和“转化”才是彼此交流对话的实质。“化”可以用来描述影响接受交流互鉴中的变形、变异、异化、杂交、融合等多种趋势、过程与状态。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演进过程业已形成了从“体用”“西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化”的范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论的内在结构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论互鉴 “化” 体用 西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中西文论互鉴视域中的中国阐释学建构问题
2
作者 曾军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0,189,共12页
在中西文论互鉴的视域中讨论中国阐释学建构问题,可以从“中国阐释学”的正名问题、内涵与外延问题以及理论建构所需要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视野等三个方面展开。在正名问题上,以“诠释学”为译名更有利于追求西方Herme-neutics的本义;... 在中西文论互鉴的视域中讨论中国阐释学建构问题,可以从“中国阐释学”的正名问题、内涵与外延问题以及理论建构所需要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视野等三个方面展开。在正名问题上,以“诠释学”为译名更有利于追求西方Herme-neutics的本义;取“阐释学”为名则更有利于建构当代中国自己的阐释学话语体系。在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上,中国阐释学有“西方诠释学中国化”“中国的阐释学”和“阐释学中国范式”三层含义,每层含义都有其相应的学理依据。中国阐释学建构需要直面西方诠释学传统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尤其是应对西方诠释学进入后现代之后所遭遇的诸多阐释困境;清理中国古代阐释传统,高度重视与西方诠释学传统异质性的因素;中国阐释学建构还需要建立跨学科的对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阐释学 中西文论互鉴 西方诠释学 中国阐释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