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九世纪前期基督新教徒的儒学观——以柯大卫《四书》译注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家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33,共15页
柯大卫对《四书》的首次完整英译,带有鲜明判教贬儒色调。其《四书》译注基于《圣经》诠释视域,较为全面地表达了对儒学宇宙本体论、人性修养论、圣人治化论的批判性解读,具有儒耶经学的比较特色,体现了十九世纪英语世界基督新教徒批儒... 柯大卫对《四书》的首次完整英译,带有鲜明判教贬儒色调。其《四书》译注基于《圣经》诠释视域,较为全面地表达了对儒学宇宙本体论、人性修养论、圣人治化论的批判性解读,具有儒耶经学的比较特色,体现了十九世纪英语世界基督新教徒批儒心态下的儒学认知水平,为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儒耶相融互动提供了有益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译注 传教士儒学观 中西经学比较 儒耶互动
原文传递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24,共15页
美国汉学家韩大伟是一位对西方汉学主义给予隐性颠覆与解构的中西比较经学研究者。在《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一文中,他提出了"孔子口授注经"这个重要的中国经学诠释学命题。我建议使用"口传注经"这个命题以对&q... 美国汉学家韩大伟是一位对西方汉学主义给予隐性颠覆与解构的中西比较经学研究者。在《孔子之口授注经考辨三则》一文中,他提出了"孔子口授注经"这个重要的中国经学诠释学命题。我建议使用"口传注经"这个命题以对"口授注经"取而代之,因为"口传注经"在汉字思维上更切近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内在学理本质。《公羊传》与《穀梁传》的解经话语是语录体,是中国经学诠释学传统中"口传注经"的历史见证,而唐代经学家啖助也提出了《左传》为"口传注经"的问题。一部《春秋》在"三传"的理解与解释下,左氏、公羊氏与穀梁氏各立门户,师法与家法的分野导致《春秋》正是在三种不同的诠释学系统中越发佚失了文本的原初意义。释经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对"五经"或《十三经》文本其汉字原初意义的还原性诠释,其关涉到历史的建构与解构、承继与颠覆的国族重大意识形态等问题。历史的本体只能是在场的言说,文字书写的历史从未以其符号的固定性记忆有效地拯救过主体在场言说意义的真值性,文字历史永远是被学者以种种书写欲盖弥彰的假象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经学 中国经学诠释学 口传注经 公羊学诠释学 创造性诠释 历史信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